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作品:《三鞭打散父子情,请称陛下!

    看着同安大长公主的车驾逐渐远去,李承乾开口说道:“文孚(陆炳),重点查一下同安公主府上来往人员的身份。”


    “我要知道他们具体的计划是什么,如果时间来不及,那我也要知道他们的想法。”


    能够让这位李唐的大长公主害怕成这样的,绝对不可能仅仅是一些财产的事情。


    “诺。”


    陆炳上前一步说道:“只是臣没想到,同安大长公主就这么相信了。”


    他虽然有些本事,但也没有能力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面培养那么多得力的锦衣卫监控天下。


    对于同安大长公府邸的监视,也只不过是从李承乾看上王方翼以后进行的。


    恰巧就知道这些真消息,但加上李承乾的态度,这就让同安大长公主在心中开始自我攻略了。


    “这都多亏了成济啊,换成别人,不会一开始就能消耗她那么多的精力。”


    李承乾笑道:“更何况她本就年纪大了,精力不可能跟年轻的时候那么旺盛。”


    “这么一惊而诈三吓的,总归是扛不住的。”


    而且经过这件事情以后,同安大长公主回去就会在心中不断的脑补着李承乾的形象。


    恐怕她府邸上的人,要有一段时间听不到她面见外客了。


    “我到底是忽略了什么呢?”


    李承乾有些出神的想道:“只是钱的话,不应该值得她这么冒险,而且还要用和稚奴的婚约作为手段。”


    “是不甘心吗?”


    李承乾看向长安的上空:“还是我杀的人太少了,或者是抄家抄的不够彻底?”


    他知道隋唐的统治阶级终究还是士族地主阶级,虽然凭借武力他可以将士族地主明面上的财富洗劫一空,并将其压制住,让他们不得不向着李承乾低头。


    但毕竟李承乾还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


    还没有到黄巢时期,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的地步。


    因为支持李承乾的势力也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属于这个阶级的。


    他只是团结了诸如范家范氏,清河崔氏这些大部分的势力打击少部分的势力而已。


    从上到下的改革的顾虑总是大于自下而上的。


    “不过不要紧,我有的是时间和你们玩。”


    李承乾还很年轻,他也没有广神那种巅峰微操境的想法。


    ............................


    太极宫。


    “王仁祐一家被从公主府赶出去了?”


    “回陛下,是的,最近长安都因此闹得沸沸扬扬的了,都在议论王仁祐是如何得罪同安大长公主这位贵人的。”


    王德对此也是有些不解,他又不是没和李二一起去过同安公主府,就王仁祐一家子受同安大长公主的喜爱程度,堪称亲子。


    不过同安大长公主本就没有亲儿子,她对庶子的做法长安的这些勋贵谁家不知道?


    这其中和王仁祐一家有多大的关系....大家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猜测。


    “稀奇。”


    李二陷入沉思了:“这不像是同安大长公主的风格,而且这么多年的感情说舍弃就舍弃了?”


    “不过也好,只要不参与王家的这档子事情,虽然高明性情淡薄,但还是会念几分亲戚之间的情面。”


    至于同安大长公主的作法...也可以理解。


    毕竟这不是大家对于李家血脉的刻板印象吗?


    “虽然我现在就像是一个盲人,手脚伸不出太极宫之外,但我似乎也闻到了空中的血腥味道。”


    在太极宫闭关的李二双脚离地了,智商自然也就占领高地了。


    以他对于李承乾处理这些事情的看法。


    那就只有一种处理手段。


    杀!


    在陇右道是这样,在河北道也是这样。


    只要杀他个人头滚滚,一切都会拨开云雾见明月的。


    而且供养者和被供养者的立场天然就是对立的。


    你不可能既善待供养者的同时也善待被供养者。


    这也是封建皇权不可避免的矛盾点。


    你对百姓好就难免损害肉食者阶级的利益。


    而像宋朝这种善待肉食者的朝代换来的便是比任何朝代都要频繁的农民起义与最为恶劣的土地兼并。


    若是带宋对待外人有对待自己人一半的手段,也不至于混到北失燕云十六州,南失交趾了。


    “这点上,高明不类我啊。”


    李二摇摇头,他之前顾及的就是这点,李承乾有些太嗜杀了。


    短短几年间接死在李承乾手上的人都该有数万人了。


    在李承乾的观念里面,似乎杀可以解决所有的事情。


    但在李二的观念里面,光是靠杀是解决不了天下所有的问题。


    他在马上打下了天下,但是不能在马上治天下。


    治天下,终究还是要靠人才和仁政。


    而如今的人才大多都来自于大大小小的世家。


    便是科举制中举的那些进士,也几乎没有出自小门小户的。


    有的时候妥协,也是一种为政的不得已。


    不过似乎正因为如此,他们父子之间是肯定会闹到如今这种地步的。


    因为李承乾从不妥协。


    弹簧的弯腰只是为了积蓄更大的力量挥出去。


    “怎么搞的像是必须走上这一遭一样?”


    想到这里的李二脸都黑了。


    虽然他是走的这一步登基,但他并不打算让他的后代世世代代都依靠这个路径来登基。


    那他这个始作俑者,在史书上的记载肯定很精彩。


    “褚遂良呢?”


    李二下意识的就想取过起居录再看上两眼。


    但是想到后世的评价他现在也看不到。


    毕竟历来都是后世王朝修前朝的历史,就像是唐朝修的隋史一样。


    这让他心中有些痒痒。


    他不就是好面子在乎一个身后名吗?


    不过如今看来,他的身后名估计能够惹起很大的争议。


    “真希望高明能够处理的好一些。”


    因为李承乾表现的越强,越显得李二输的不冤。


    要是李承乾沦落到和广神一个评价,那李二可就遭殃了。


    毕竟李二究其一生用的镜子,都是他的表叔杨广。


    事与广反,然事皆成也。


    “也罢。”


    李二说道:“取笔墨来,我要给高明写句话。”


    他总归是李承乾亲爹,还是要提点李承乾几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