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钱财变迁
作品:《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京师财产公示事宜正按序推进。
目前启蒙部、民部、监察部及红袍军总长级官员已完成财产公示,相关缴税凭证已陆续刊载于《红袍公报》。
各衙门正职官员需在本月内完成财产申报。
州府衙门及各司官吏的财产清查工作由青石子总长统一负责。
各地官吏无需自行前往报房提交材料,而需将财产清单汇总至各衙门主事处,待青石子总长巡视时一并上交核查。
深夜,通州工建司衙门后院书房内,三盏油灯将整个房间照得通明。
王全正坐在那张用了十年的榆木太师椅上,面前摊开着七八本泛黄的账册。
他的老父亲拄着拐杖坐在对面,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忧虑。
妻子站在书桌旁,手指紧紧攥着绢帕,指节都有些发白。
“父亲说得是。”
王全正长叹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账册边缘那些已经模糊的字迹。
“青石子这次奉旨清查,来者不善。咱们这些产业,确实经不起仔细推敲。”
老父亲颤巍巍地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恳求。
“全儿啊,不如就按公示的要求报上去,城南那家绸缎庄,城西那座酒楼,还有县里的两处宅院和一座田庄,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产业,青石子要查就让他查,咱们至少不能被抓个现行,安安稳稳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爹!您这是老糊涂了!”
王全正妻子突然尖声打断,手中的绢帕几乎要被扯成两半。
“您知道这些产业值多少银子吗?城南的绸缎庄,那可是咱们通州最大的绸缎庄,少说值三千两!城西的酒楼,光是地皮就值两千两,再加上装修摆设,至少五千两!还有县里那两处宅院,都是三进三出的大院子,加起来少说四千两!田庄更不用说了,那可是咱们最值钱的产业,少说也值两千两!”
她快步走到王全正身边,语气越发急切。
“当家的,你好好想想孩子们,大儿子马上就要说亲了,没有像样的宅院,哪家好姑娘愿意嫁到咱们家来?小女儿也该上学堂了,难道要让她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连本《三字经》都买不起?你跟着里长打了这么多年仗,身上留下这么多伤疤,难道就不能给儿女留点家业?”
烛火噼啪作响,映照出王全正额角那道深深的伤疤。
那是崇祯年与鞑子厮杀时,被一柄弯刀划过的痕迹,差点要了他的命。
他忽然抬起头,眼中闪过决绝之色。
“你说得对,这些产业,都是我提着脑袋换来的。当年在战场上,我亲眼看着多少弟兄倒下,他们的血染红了战旗,凭什么我就不能享受享受?”
他猛地站起身,打开书桌暗格,取出一叠地契和票据。
这些纸张有些已经发黄,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明日一早,你就去找你弟弟,把绸缎庄、酒楼都过户到他名下,宅院和田庄也先转出去,等这阵风头过了再说。”
妻子连忙接过地契,仔细清点后塞进袖袋,脸上终于露出些许宽慰之色。
“我这就去准备,弟弟那边你放心,他嘴严实得很,况且这些年也没少得咱们好处,前年他娶媳妇,咱们可是给了二百两的贺礼呢。”
待妻子匆匆离去,老父亲拄着拐杖站起来,嘴唇动了动,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叹了口气,摇摇头慢慢走出书房。
王全正独自站在窗前,手指轻轻叩着窗棂,月光透过窗纸照在他脸上,映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青石子啊青石子。”
他低声自语。
“任你如何精明,也查不到这些产业早已易主,我倒要看看,你能奈我何?”
与此同时,漕运衙门的值房内,三盏油灯将房间照得通明。
漕运司郎中乔百安与两名同僚对坐在案前,桌上摊开着今日的《红袍公报》。
报纸头版密密麻麻列满了已公示财产的官吏名单,烛光下那些墨字格外刺眼。
主事赵德明攥紧拳头,指节发白。
“这才三日,京师就有四十多名官吏公示财产,听说青石子已经南下,第一站就是咱们漕运衙门。”
他的声音有些发颤。
“这些年咱们在漕银、耗米上动的那些手脚,要是被查出来......”
一旁的典吏周文远面色惨白,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光是去年那批江西漕粮的''折耗'',就够咱们掉脑袋的了,更别说前年运河清淤时虚报的那些工料款......”
他忽然压低声音。
“这些要是都公示出来,别说官职保不住,怕是连性命都难说!”
乔百安冷笑一声,将报纸推到一旁。
烛光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脸庞,那双眼睛里闪着精明的光。
“查?也要他查得到才行。”
他站起身,从柜中取出一本厚厚的账册。
“青石子查证的凭据,无非是银票、地契、家中资产,咱们在漕运上经营这么多年,难道连这点后路都没留?”
赵德明急忙问道。
“乔兄有何高见?”
乔百安翻开账册,指着一页页记录。
“我在通州的宅子,早就过户给了妻弟,城南那两间铺面,用的是老母亲的名号,就连存在恒通钱庄的银子,也都是用远房表亲的身份存的。”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官府可没有清查官吏亲戚财产的道理吧?”
周文远恍然大悟,猛地拍案。
“妙啊!我那个不成器的侄子,正好可以替我名下那几艘货船!”
“不仅如此。”
乔百安压低声音。
“漕运上的账目,咱们今晚就重新做过,那些见不得光的进项,全都做成漕耗折损,青石子再厉害,总不能把每袋漕粮都过秤吧?”
赵德明还是有些犹豫。
“可是......这些年咱们攒下的那些古玩字画......”
“都什么时候了,还惦记那些!”
乔百安厉声道。
“明日一早,就把值钱的物件都送到当铺去,换成银票藏在稳妥处,等风头过了再说。”
三人立即行动起来。
乔百安从暗格中取出地契银票,赵德明忙着重新誊写账册,周文远则清点着值钱的物件。烛火摇曳中,只见他们额角渗出汗珠,手指飞快地忙碌着。
“记住。”
乔百安最后叮嘱道。
“明日见到青石子,都要摆出一副坦荡模样,咱们越是镇定,他越是不容易起疑。”
窗外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三人相视一眼,各自将整理好的文书揣入怀中,匆匆消失在夜色中。
值房内只剩下摇曳的烛火,和桌上那份被揉皱的《红袍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