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救命稻草。

作品:《一剑逞江湖风流,一剑开太平万世

    不止皇宫内,皇城外也跪满了百姓,这一刻陈子铭成了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林大人,天寒地冻,你还是歇歇吧。”


    魏公公看着嘴唇冻的发紫老太傅,劝其歇歇。


    已经是风烛残年的林正恩目光坚定道:


    “为了长安数十万百姓免受兵戈之祸,老夫今日即使冻死在此,也 在所不惜 。”


    “还请魏公公转告陛下和圣后,一日不杀陈子铭,我们便一日不起。”


    私下里,圣后已经与他们说明昨夜谈妥的条件,方才会上演当下一幕。


    陈子岸大军猛攻东城,东城已经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失守。


    现在他们唯一能仰仗的便是打着清君侧名义的门阀大军 入城,帮忙协防长安。


    陈姝不愿亲自逼着弟弟去死,便只能由他们来上演苦肉计,逼着陈子铭去死。


    魏公公心中不由冷笑,嘴上说的大义凛然,说到底不过是怕死而已。


    这些人在陈子铭面前,没有资格提及‘百姓’二字。


    百姓在他们口中,不过是获取利益的借口而已。


    魏公公心中咒骂,脸上却是一脸担忧。


    “老太傅,你年事已高,若是跪出个三长两短,陛下和圣后心中都过意不去。”


    林正恩黑着脸,没有在 搭话。


    自讨无趣的魏公公 叹了一口气,转身走回大殿。


    瑟瑟寒风中,陈子铭呈上最后一封奏章后,走出了大殿,挥了挥衣袖,一步步走下台阶。


    顾邺看着那道慢慢消失的背影,眼眶中打转许久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这位兢兢业业了一辈子的良臣,终究是走上了自己给自己设计的死路。


    就为了那句:以一人之死,换天下百姓之安平,何乐而不为呢?


    陈子铭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一点 不僵硬,缓缓停在了百官面前。


    年少时喜欢挂剑游学的他,自从回到长安,继任首辅之后,腰间便不曾在佩剑。


    匹夫之剑,无以治天下。


    唯有心中之剑,可平乱世,可开太平。


    不过今日他再一次将那柄匹夫剑挂在了腰间。


    剑名:明心。


    明心者,得民心。


    腰间挎银剑的他如同君王一般,俯视着跪地的百官,讥笑道:


    “诸位还真是有心,竟与风雪之中,跪求陈某死。”


    老态龙钟的林正恩抬头看着陈子铭,沉声道:


    “今日之祸,皆是源于陈大人刚愎自用,若不是你执意推行新政,又如何会叛军围城?”


    “难道陈大人一人之过错,要让朝廷和长安数十万百姓替你承担吗?”


    “若是陈大人心中当真还有百姓二字,就该以死谢罪,平息城外大军之怒,还长安一个太平。”


    陈子铭哑然失笑,这就是门阀士族。


    太平时百姓就是他们人血馒头,动乱时将百姓当作护身符。


    百姓在他们眼中,当真就只是书中的两个字。


    “请陈大人以死换长安太平。”


    林正恩此言一出,身后一众官员也随着附和道:


    “请陈大人以死换长安太平。”


    陈子铭微微一笑,大袖一挥,向着皇城外飘扬而去,留下一句:


    “诸位,当真以为我陈子铭畏死不成?”


    他昂首阔步,走出皇城,看着满城跪拜的百姓,心中并没有任何悲悯。


    他缓缓从百姓之中穿过,所过之处,百姓无不愧疚低下了头。


    他们知道陈大人是个真正替他们撑腰的好官。


    但他们有也知道,唯有陈大人身死,他们方可活命。


    愧疚,在生死面前,显得一文不值。


    “陈大人,还请你救一救全城百姓。”


    人群中,终有一人出声。


    出声之人连连磕头,不敢正视陈子铭,地上已经满是额头渗出的鲜血。


    “陈大人,请你救救我们。”


    跪地不起的百姓纷纷磕头,高声哭喊,抓住唯一能救命的稻草。


    陈子铭停下步伐,躬身扶起周围的百姓。


    长安百姓会有今日之祸,是他一手算计而成。


    平日的长安百姓享尽繁华,今日也是该为长安之外的百姓负重前行。


    可话又说回来,这些百姓终究是无辜的。


    “若是陈某项人头,可换太平盛世,陈某何足惜之。”


    “就以陈某项上人头,为天下百姓换一个太平盛世。”


    陈子铭没有丝毫犹豫,猛然拔出腰间长剑。


    寒光闪烁,人头落地。


    剑上的那一抹鲜红,从未如此刺眼过。


    那位扶大厦之将倾、为天下百姓请命的青衣名相,亲自斩下了自己的头颅。


    用自己滚烫的鲜血,去浇灌心中的万世太平。


    如一同潮水般的百姓陷入了短暂的死寂,接着是一片哀嚎,哭声响彻天地。


    端着一碗酒前来送行的顾浔看着陈子铭缓缓倒在血泊之中,双手忍不住颤抖,酒水洒在地上,如同陈子铭滚烫的鲜血。


    他终究还是来晚了一步。


    他舔了舔嘴唇,强忍着没有让泪水夺眶而出,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陈子铭当初说过的话。


    殿下,长安城是见不到阳光的,当如寒梅,凛冬而放。


    原来这句话不仅是说与他,还是说给他自己。


    “陈公,阳光即将洒满长安,你为何不等上一等呢?”


    “为何非要做黎明前那最后一盏明灯呢?”


    “已经是夜深人静,有谁会在乎你燃尽躯体散发的光芒。”


    顾浔知道陈子铭是在求死,谁也无法阻挡。


    他将酒浇在地上,沉声道:


    “恭送陈公,一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