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群贤毕至

作品:《顶替哥哥为大理寺少卿,惊呆众人

    只见,白杰生撑着油纸伞匆匆赶来,官靴上沾满了泥水,苦笑道:


    “陈大人啊!这……这可如何是好?我听说他们就给你五日期限,万一查不到,这该怎么办?”


    陈昭笑了笑,道:“只要查,总会查清楚的。”


    白杰生摆了摆手,脸上堆起笑容,道:


    “不说这烦心事了。走,咱们给陈大人准备了接风洗尘宴。


    正好让大人认识认识县里的官员和本地大族。”


    陈昭整了整被雨水打湿的衣袖,点头道:“好。”


    一行人踩着湿滑的青石板路往县衙走去。


    白杰生边走边介绍,道:


    “咱们屏南县虽小,可也有几户望族。


    城东的赵家,祖上出过举人,咱们的主簿就是他们赵家人。


    城西的周家,如今做着药材生意,咱们的司狱跟赵家有些关系……”


    陈昭心中明悟。


    看来,这些世家大族多数应该是本地夷人,把持官场一些很重要的职务。


    自己是非见不可了。


    毕竟,以后想要办点事,恐怕离不开这些世家大族。


    转过街角,县衙大门已在眼前。


    衙门前站着七八个衣着光鲜的男子,见他们到来,纷纷拱手行礼。


    “这位就是新来的陈大人吧?”


    一个身着绸缎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步,“在下卢明德,家父乃是县学教谕。”


    旁边一个精瘦老者咳嗽一声,道:


    “老朽周福安,在城南开着间药铺。”


    白杰生笑着引荐,道:


    “这位是钱掌柜,经营盐铁买卖,这位是洪财主……”


    “拜见各位乡贤!”


    陈昭一一还礼。


    但是他心中暗笑,这还真是群贤毕至。


    便是这群人把持了县里的一切。


    而且,这群人之间还相互通婚,结成同盟。


    朝廷的命令在地方上能不能好使,也要看这些人的脸色。


    不只是屏南,几乎大周所有的州县都有一帮世家大族的存在。


    而大周的弊病很大部分也在这些人的身上。


    这些人食力而肥,骑在老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


    尽管如此,陈昭还不得不表面上对他们恭敬。


    突然,他的眼神一瞥,注意到站在最后的一个年轻人。


    此人,锦衣华服却神色阴郁,冷冷看着他,也不向他打招呼行礼。


    “那位是?”


    陈昭低声问道。


    白杰生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脸色微变,道:


    “哦,那是马家的公子,马文才。他家做……做些山货生意。”


    “可是,他看我的眼神似乎不对劲。”陈昭道。


    白杰生补充了句,低声道:


    “哦,你这县尉本来应该是他的,他从过军,混了一个武勋,本来要拿你这个位置的,谁知道陛下的一道圣旨……”


    白杰生摇摇头,也没说下去。


    陈昭恍然大悟。


    “别闲站着了,都进去吧。”


    白杰生哈哈大笑道。


    陈昭不动声色地随着众人步入县衙。


    宴席设在二堂,八仙桌上已摆满岭南特色菜肴。


    清蒸河鲜、白切鸡、酿豆腐……


    “陈大人请上座。”


    白杰生殷勤地让道。


    陈昭推手拒绝,道:“不敢不敢。”


    这哪能轮到他啊!


    白杰生哈哈一笑,便坐在首座。


    酒过三巡,席间气氛渐渐热络。


    突然,那马公子举起酒杯,看向陈昭,冷笑一声,道:


    “陈大人远道而来,马某敬您一杯。”


    陈昭心中一动,微微颔首,饮了一杯酒。


    那马文才话锋一转,笑了声,道:


    “听说大人许了黑苗寨五日之约?”


    堂内顿时安静下来。


    陈昭慢条斯理地抿了口酒,笑道:


    “马公子消息倒是灵通。这前后脚,你就知道了?”


    马文才皮笑肉不笑,道:


    “县城就这么大,什么事都传得快。听说你跟仡老打包票说,五日破不了案,便要弃官?此话为真?”


    陈昭点点头,道:“我是这样说过的。”


    马文才突然仰天大笑,讥笑道:


    “哈哈哈!县衙查了两个月都没头绪的案子,陈大人五天就能破?”


    他猛地将酒杯往桌上一顿,冷笑道:


    “不过这样也好,岭南这穷乡僻壤,确实配不上陈大人这样的京城贵客,早点回京享福才是正经!”


    “马文才!”


    卢明德厉声喝道,“你喝多了!陈大人刚到任,岂容你如此放肆!”


    白杰生连忙打圆场,笑呵呵地道:


    “诸位,诸位,陈大人,方才那话不过是权宜之计……”


    “不。”


    陈昭放下酒杯,目光如炬,淡淡一笑,道:


    “本官从不说笑。五日之约,一言九鼎。”


    啪!


    马文才拍案而起,震得碗碟叮当作响,道:


    “陈少卿,此话当真?!”


    堂内霎时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在陈昭与马文才之间来回游移。


    陈昭缓缓起身,咧嘴一笑,一字一顿道:


    “马公子,我说话当真。”


    突然,陈昭话锋一转,道:“不过,马公子,你似乎对此案格外关心!莫非你知道什么内情?”


    马文才脸色微变,摇摇头,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陈昭点点头,道:“那希望如此了。”


    一场酒宴,因为马文才搅局,不欢而散。


    酒宴散后,县衙大堂内只剩下陈昭、白杰生和主簿赵乾学三人。


    烛火摇曳,映照着三人神色各异的脸庞。


    白杰生端起茶盏,轻叹一声,道:


    “陈大人,屏南县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有时候……老夫也是有心无力啊。”


    顿了顿,他吹了吹茶沫,叹道:


    “那马家仗着朝中有人,连我这个县令都不放在眼里。”


    赵乾学愤愤地放下茶盏,道:


    “老爷,马家确实太过分了!今日居然当众对陈大人发难,实在是不给您面子。而且,他们家的税银两年未缴,足足有三千两!”


    “征税的事嘛……”


    白杰生突然站起身,掸了掸官袍,嘿嘿一笑,道:


    “是县尉和主簿的职责。陈大人负责征收,赵主簿负责入库,你们就看着办吧。老夫醉了啊!”


    说完,竟头也不回地往后堂走去。


    陈昭一时间都微微一怔。


    这白杰生怎么说话说一半就跑路了?


    这里面要是没文章,鬼才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