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0 章 白岩守将高惠寿

作品:《楚兵

    “咚-咚-咚……”


    辽东广袤的雪原上,赵国大军号角嗡鸣,战鼓雷动。


    十几万赵军,旌旗蔽日,戈矛如林,


    山地之间,呐喊声与大军将令交织,带着回荡的肃杀之音,震碎寒云。


    朝阳刺破雪地,带起阵阵粼光,


    赵军之中,穿着各种五花八门衣物的兵卒,宛如黑色的潮水,淹没了白岩山的大坡。


    这些兵卒都是赵军仆从,有库莫奚人、契丹人、锡林人,甚至还有高句丽人。


    他们三五成群,神色激动,呼喊着、咆哮着,


    就像抢钱一样,争先恐后,疯狂向白岩山城冲去。


    只是这些人很奇怪,他们没有兵器甲胄,


    全是背着箩筐、黑土,备好锄头等物,不少人腰间还准备了火折。


    显然,他们不是攻城兵。


    赵军是一支高组织化的军事力量,各种兵卒的职业化程度都很高。


    从一开始,大将杨延就没想过用弱兵,去消耗对面的守城物资。


    玉璧城之战,已经充分说明了,


    面对白岩、安市这种级别的巨型山城,炮灰是没用的。


    赵军巍峨的将台已经立好了,土黄色的玄武军旗帜,于寒风之中,猎猎作响。


    在战略分兵上,杨延满足了保爷。


    他命令朱雀将军李保,担任攻陷安市山城的主将,而他自己,则负责攻陷白岩山城。


    李保要杨万春,杨延给他就是。


    白岩山城高惠寿,虽然名声不显。但情报显示,也是高句丽新崛起的智将,实力不容小视。


    当然,神机营三个旅六千人,暂时一人一支,留两千人做预备队。


    没这支部队,攻打山城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高句丽的山城体系,都是很有讲究的。


    其选址多建于山脊或悬崖边,利用天然屏障增强防御。


    城墙以石块垒砌,部分采用‘楔形石’技术,坚固耐久。


    且山城能将附近几座山峰囊括,内中既是军事要塞,也是地方行政中心,战时更是平民聚居之地。


    部分山城里面,结合溪水、小河,还有不少的耕地,加上牧马放羊,


    高句丽的山城能坚持的时间,可能超过赵军之前的预计。


    赵军将台上,土黄旗帜如林。


    大将杨延横胸阔肩,目光如炬,


    他仰头扫视了这座辽阳附近,高句丽排头先锋——白岩山城。


    白岩大山下,赵军铺天盖地,大军如海,淹没了荒原。


    玄武军各部耸立,甲胄在冬阳中,泛着幽光,杀气腾腾。


    大军后方,神机营绵延数里的辎重车队,载着各种攻城器械,


    车轮‘嘎叽嘎叽’,碾过满是冰渣的荒原。


    旅官罗五看着不聪明,实际也有点犯轴。


    他一路急切的来回跑动,碰见有掉队的兵卒,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责骂,急了还自己上去推车。


    这是神机营换了那些歪瓜裂枣,补充青壮之后,打的第一扬大战,意义至关重要。


    梁大眼已经说了,谁敢掉链子,就把谁砍了。


    此刻,罗五在队伍里,大声咆哮,


    梁大眼砍他之前,他就先把下面的混蛋给办了。


    赵军主力,名将训练,金银喂养,士气高昂。


    不多时,在神机营军士们,山呼海啸的口号中,


    赵军攻城器械,渐渐抵达了预定位置。


    晨时之后。


    随着赵军基本肃清了山城下方障碍,仔细探明各种陷阱,兵卒举旗后。


    赵军主将杨延,于中军大纛下,远眺山城,


    他目光冷厉,右手轻轻一挥。


    下一刻,将台令旗挥舞,


    苍凉的赵军号角,响彻这方天地,


    宛如解开某种封印,大地怒震,数万披甲人呐喊着,咆哮着,扛起简易云梯,


    如汹涌的波涛,兵分三路,向白岩山城席卷而去。


    他们跟那些仆从军一样,争先恐后,也像去抢钱。


    不过那些人胆小,抢的是赵军米粮。


    这些人胆大,抢的是赵国军战,那可是封爵上位,跨过阶层之事。


    白岩、安市、青岭、乌骨、丸都!


    这五座山城,是高句丽最富盛名的防御体系。


    从地形上看,白岩山城与安市山城作为前锋,犹如两颗铁钉,楔入了赵国进军路线。


    青岭山城为中腰,聚有强兵数万,随时可以从山道支援,甚至打突袭。


    而乌骨山城,则由高句丽大将军渊盖文镇守,


    内中粮草充足,人口众多,能作为大军后方。


    丸都山城更可怕,它在长白山深处,比邻鸭绿江,


    道路阻塞,大军难行,那是想想都头皮发麻。


    切莫以为这些山城都是一个个独立体,没有联系。


    高句丽世代居于此地,很多千山山脉中的小道,外人不知,他们却了如指掌。


    正是这种五城配合千山,让高句丽进可集中兵力,退可防守各处,形成了一套山城大阵。


    如此庞大的山城体系,别说真的打。


    杨延就是看着斥候的军报,都觉得难以下咽。


    也不怪当年,圣元皇帝百万大军倒在此地。


    先不说楚国的百万大军有没有水分。


    打这种级别的攻坚战,要是军队本身功能丧失,天气寒冷,后勤跟不上,一旦大规模减员。


    士气低落之下,营啸、溃败……等等,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高句丽!其实杨延也不想打。


    可赵帝周云有令,此战难在当下,


    咱们这一代赵军主将,咬咬牙把事情办了,省得让后代不孝子孙来烦恼。


    当然,从客观的角度讲,就不考虑百年后,


    赵国要是能拔掉高句丽,彻底解决后顾之忧,也未必不是上策。


    就目前来看,白岩山城地势险要,


    囊括了周边三座山峰,整体下来,城墙大约十五里,全部依山而建,


    东西方向就不用看了,都是悬崖峭壁,宛如天堑,让人绝望。


    只有西门可以打,不过那里也是城墙高大,箭楼众多,易守难攻。


    但从军事的角度讲,再易守难攻,过扬还得走一走。


    要是高句丽第一波都扛不住,


    后续封山围城,工程量巨大,赵军也就不白瞎那功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