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9 章 粮食危机

作品:《楚兵

    天地苍茫,大雪纷飞,


    赵军后勤主官来了。


    后营、辅兵的主官也都到齐了。


    赵帝行宫里,十几个官员,在数位大将身后,神情严肃,算盘打的砰砰响。


    应赵帝圣旨,他们将现扬核算东征高句丽的粮草。


    行宫白狼皮卧榻上,周云面色沉重,


    他一边注目舆图,一边喝点热茶暖身子。


    方才,他带着李义在大营巡视一圈,别人看不到的问题,周云却能及时发现。


    就大军目前的情况,其他问题还好,就是极端天气很难对付。


    此刻对赵军来说,冰天雪地里,防非战斗减员已经上升到了第一位。


    鞍州郡太冷了,比北疆还冷。


    这里靠近海边,有南来的水汽,导致此地的寒冷与干燥的北疆不同,是那种刺骨的冰寒。


    “陛下,要咱说,也甭算粮草了。攻打完辽阳,要不就收扬算了。”


    赵帝下首座位,朱雀将军李保,眼袋浮肿,又开始大放厥词了。


    但见此人,厚颜无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道,


    “咱们赵军盘州一战,打败了高句丽二十多万大军,对天下也算有个交代了。”


    “如今更是占据辽阳,将高句丽压到了千山里面当野人,怎么算都赢了。”


    赵帝行宫,李保起身踱步,笑眯眯的道出心中之意,


    他鸡贼的说,赵军不要死磕高句丽了,应该南下河北,加入争夺江山的行列。


    胡言乱语,未必是假!


    保爷的话是有深意的。


    主位上,握着热腾腾茶杯的赵帝周云,扫视了大殿一圈,


    堂下不少将领,眼神期待的望着武川雄主,对于李保的吹牛打屁,难得没有反驳。


    赵帝嘴角冷笑,他很清楚,这不是李保一个人的想法,


    而是整个几十万赵军,都有这种声音。


    以赵国东征军团的实力,要是舍弃高句丽,掉头南下,


    地形优势下,顷刻之间,就能占据黄河以北,


    甚至渡河扫荡,定鼎中原,入河洛得天下也极有可能。


    “然后呢?”主位上,赵帝周云眼神冰冷,怒斥李保道,


    “然后,赵军深受高句丽的袭扰,辽阳、燕郡,不得不派遣精兵驻守。”


    “而这精兵的代价,将会连年拖垮赵国国库,甚至养出辽东军事勋贵。”


    “到时候高句丽灭不了,赵国子孙一弱,就要出大问题?”


    “陛……陛下,”说这话的时候,李保环视了众大将一圈,发现根本没人敢接茬,


    他算是知道了。


    在赵国,也只有他李保才敢肆无忌惮的说话,别人是不行的。


    “陛下,咱们拥有天下之后,还不能调集精兵?到时候兵马比现在厉害多了?”


    “要不,咱们真去夺天下吧。可别错过时机了。”


    呜呜的北风,在行宫之外呼啸。


    木质的窗户,被大风带的‘嘎叽’作响,


    大殿里点了很多壁炉,以保持屋内的温度。


    行宫里,赵帝周云没有直接反驳李保,


    而是起身踱步,来看几个后勤主官对于粮食的计算。


    某一刻,系统已经录入了缺粮的具体情况后,


    周云这才转头,冷视李保,讥讽道,


    “保爷,听说你前两天在营房里揍了伍子,可有此事?”


    说到这事,乐呵呵的李保难得脸色一沉,想想就来气。


    他摇了摇头,浮肿的眼袋,露出忧愁道,


    “别提了,伍子太丢脸了。杨延在军议上,问谁要担任第一主攻。特么的,伍子竟然迟疑了。”


    “哎呀,活生生的把这个机会让给了程庆,真是气死老子了。”


    大殿里,一片聒噪,随着李保怒不可遏的埋怨,


    不少将领已经知道赵帝周云要说什么了。


    伍刚退步了!


    曾经的十三营王牌旅官伍刚,竟然退步了。


    他虽然官位不高,但却是赵军响当当的人物。


    他是野狐关硬抗金狼卫的猛将,是被重骑冲垮之后,还能死战纠缠,最终灭掉海山的铁军。


    如今,赵国可还没一统天下呢。


    十三营伍刚这种将领,在面对可怕的山城攻坚时,就本能的选择了退缩。


    若是一统天下后,人人都是地主富户了,


    那个时候,赵军还能指望谁来拼命?


    赵帝行宫,周云目光如炬,扫视众将,手指敲打桌子道,


    “如今,元始元年,就是大赵军力最强的时候。”


    “五年之内,赵军必须把外患清掉,先难后易。如此才能立万世之功。”


    说到这些,周云也仰天长叹,拍了拍保爷,无奈道,


    “此刻咱们是艰难,可难在当下,却是功在千秋!”


    大殿里,这些人不是刘庶和李宣,甚至不是刘忠武。


    否则,他们早就能看出来,周云从四年前就想收拾高句丽了。


    赵帝负手而立,其实他也明白,在赵国兵将们的眼里,


    甚至觉得武川卧龙,是不是对这个盘踞在东北的政权,太过于敏感了。


    但他们不知道,自古东北一入关,就是河北大地。


    有东北后方做基地,河北为前锋,进可攻退可守。


    而中原民族失去燕山防线,广大的河北地区,


    不但不能成为粮仓,反而会进入无休止的战争,那样将会疲于奔命。


    大战略下的劣势,很难以人为意志转移。


    历史上,北周柴荣就清晰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解决了南唐和蜀国的掣肘后,


    立刻集中五代时期的开封精锐禁军,北伐辽国,意图恢复燕云十六州。


    可惜,天不佑中原,柴荣年仅三十九岁就驾崩了。


    后继者赵匡胤不得不采取赵普的策略,先南后北。


    实际上,宋祖被群臣裹挟,在同意先南后北的大战略后,就已经心灰意冷了。


    这种失败,是不以人为意志转移的,那是必然不可能改变的。


    夫战勇气也!


    人人都是地主老财了,指望这些人能剿灭当时的辽国?


    赵帝行宫,


    十几个内政官员低头,颤颤巍巍的等待。


    主位上,周云拿到了他们的结果。


    赵帝目光如炬,扫视之后,基本了解了赵军粮草的窘境。


    兵神系统测算是四个月,但后勤主官给出的是三个半月。


    虽然前后差了十五天,但周云知道,这是正常现象。


    因为粮官算粮不可能满算,他一定会抛出去一些,


    很多损耗他也不可能计算明白,这也是惯例。


    “陛下,三个月的粮草已经很紧了,从平城运粮过来就要三个月。”


    赵帝行宫,罗浮山周氏家主周伯,起身行礼,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段时间,周云对本家兄弟的照顾是很明显的。


    两千兵马,交由杨延带着训练。


    周伯本人也在管理后勤事务,锻炼其对大事的掌控经验。


    “保爷,”主位上,周云转头看向保爷,叹息一声,开口道,


    “通知定襄、平城等地,准备第二次运粮。”


    第二次运粮?!


    自古征战,最怕的就是多次运粮,因为这代表了国力的巨额消耗。


    赵帝行宫,就在几个大将跟一众赵官愁眉不展之际,


    大殿外,响起了砰砰的脚步声,一位传令兵朗声道,


    “启禀陛下,杨延将军要求增派粮食十万石。”


    “仆从的各族跟库莫奚,不要银钱,只要粮草。”


    ----------------


    辽东的北风,


    带起雪花,自天穹飘下。


    顺着天穹的视角,一路向南,


    此刻,中原大地惨绝人寰之事,频频发生,


    各地兵卒正在慢慢失去禁锢,大江南北一片混乱。


    为了迎接有可能发生的军阀混战,


    各宗族都在肆无忌惮的压榨民力。


    因为天下的将门宗族都不傻,如果他们赢了战争,自有大儒为胜利者辩经。


    如果他们输了战争,那就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又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就在这江山动乱,礼乐崩坏,道义沦丧之际。


    燕山以北的赵帝周云,却在做着大一统王朝才能完成的战争。


    北疆,东西两路大军,同时讨伐中原民族的两大世仇,


    元始元年,三月。


    在辽东,赵军主力与异族大军,正杀得天昏地暗。


    而此刻,赵帝周云跟历史上,所有想要征讨高句丽的英雄人物一样,


    即将陷入第一次粮食危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