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8 章 定襄暖阁

作品:《楚兵

    “是啊,这次行为,不但咱们反对,兵司贺先生也反对。”


    “放着大好的中原江山不取,居然死磕北方,本末倒置啊!”


    漠南。


    定襄城有两座建筑尤为坚挺。


    一则是,黑殿府衙,


    这座雕刻了北国兵卒英雄事迹的大殿,


    仿佛被英灵庇护,在一次次战争中,都留存了下来。


    二则是,曾经的徐州节度使上官虎,为毒士了然修建的一座暖阁。


    这座北方实用性极强的暖阁,几经易主,竟然一直没有被破坏掉。


    至圣武三年后,它的主人成了赵王,


    随后就一直是李娘子的地盘了,


    只是八瞎子等人厚颜无耻,经常霸占此地。


    圣武七年,


    十一月底,


    洛阳之乱传来,赵国南北夹击之危,竟然被楚国自己解了。


    只是,此消息后,围绕赵国军事策略的红河军议,足足吵了数个时辰。


    最终,赵王在红河大坝上,一锤定音。


    北疆赵人将举国动员,东西两路出击。


    这种行为,自是受到了很多赵国嫡系的反对。


    他们不能理解,楚国山河崩碎之际,竟然去打击苦寒之地。


    定襄郡。


    暖阁里,


    红漆木主堂屋的正北座位,跟一般的正堂有些许不同,椅子多了一把。


    李娘子特意改了三张主位,一正两副,


    没办法,赵王周云的心头肉上官若雪经常来暖阁,


    贞妹妹也不可能屈居她之下,那就只能主位改成三张了。


    眼下,装饰奢华的暖阁内,铁驼子、八瞎子,梁氏、刘氏……等等,


    只要是武川镇内寨的老人,基本都来齐了。


    房屋里,大伙有坐的就坐,没坐的就拿个蒲团坐在地上。


    反正这暖阁的漆木地板,一尘不染,


    还光亮透影,比床干净,青山寨这些大老粗倒也无所谓。


    更何况,他们的心思不在这些礼节,


    而是一个个面色难看,窃窃私语,


    对赵王周云一意孤行,很不满意。


    “大娘子,您就管管吧。二当家犯什么轴啊。”


    “哎……自古北方最难打击,还是主动出击,收效甚微。”


    “是啊,万一错过了中原的天时,各方大将军占据地盘,形成昔日十六国之势,届时赵国就难了。”


    青山寨李家堡的老人,那都是几十年的亲族,


    他们说起话来,自是毫无顾忌。


    娘子军田婶、六婶也都来了,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这些凶悍的女人都老了,


    虽然如今还穿着戎衣,但现在也只是在娘子军干干后勤。


    暖阁里,几个女婆娘都觉得很假,


    怎么就这群老东西像是去智力一样,竟然一直在污蔑二当家周云的国策?


    某一刻,屋子话说的实在难听了,


    脾气火爆的六婶,忍不住嗤之以鼻道,


    “一群龌龊的东西,现在一个个有宗族了,觉得自己是地主老爷了?”


    “也不看看,你们十个脑袋加起来也比不过姑爷。六婶意思,姑爷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


    “轮得到你们说三道四,还反天了?”


    要是以前,六婶如此说话,


    这些老东西,自然是低头不语,不敢反驳的。


    可如今不一样了,他们一个个都是一方宗族了,


    自从赵国发家后,源源不断的同族在来找他们,而这些同族在武川赵国也都担任要职。


    北疆五郡,他们要人脉有人脉,要本钱有本钱,


    加之赵国处于快速膨胀阶段,这四年下来,


    武川镇的老人们,一个个都是小有实力的门户了。


    “驼爷!你婆娘到底管不管?”


    “是啊,在你家作威作福也就算了,到外面还敢聒噪?”


    这些个玩意,以前活着都成问题,


    到圣武七年,还成精了?


    武川搞事第一人,铁驼子能忍得了这口气,


    当即一掌拍桌,怒喝道,


    “咋的?老子婆娘就是这么说话,什么玩意,通通给老子闭嘴。”


    “就算二傻子周云犯病,那也是咱的事,轮不到你们来反对。”


    争吵在暖阁内,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如今,这些武川镇内寨,曾经的李家堡老人,


    就像楚国开国的将门宗族一样,将来的成就是看不到的。


    也许此刻,铁驼子比他们厉害,


    但山不转水转,兴许几十年后,就是他们宗族强盛之时了。


    “够了!”


    暖阁里,李娘子一声冷喝,打断了大伙的争吵。


    面对家主发飙,那跟铁驼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毕竟李娘子可是赵国最具权力的两个人之一。


    “刘叔、程叔,你们都冷静一点。驼爷,您先退下,本家主自有主张。”


    说完这些扬面话,李娘子将目光转到了一旁的兵司大衙官身上,


    “贺先生,您曾经是浑部的军师,相公说过您才智高绝。”


    “不知道,您觉得这次赵国国策,是否恰当?”


    红河军议上,贺诗楚就是最反对周云东进战略的人,


    贺胖子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战略:兵分两路,夺取天下。


    赵军遣两路精兵,


    一路出太原,夺取邯郸,过孟津渡,进而入主洛阳。


    另一路过范阳、渔阳,进攻巡卫跟玄卫,从而定鼎河北。


    这是一招互为犄角的军队进攻方略,


    前期主攻为东线军团,


    因为邯郸、河内、上党三郡,丁肆业经营已久,乌堡众多,很难突破。


    但河北的赵军一旦击败安庆跟夏侯杰,


    就能从东侧包抄丁肆业,从而击溃虎卫大将军的防线。


    而后期,则是西线主攻,东线掩护,


    因为楚国帝都在河洛,接下来赵军只要拿下河洛,就能定鼎天下。


    暖阁里,望着众人附和,侃侃而谈的贺诗楚,


    一旁尖嘴猴腮的兵司主簿刘庶,不着痕迹的摇了摇头。


    他一边喝着李娘子的好茶,一边无奈的叹息:


    老贺啊,尔等真是愚不可及,


    一个个都被中原的花花世界迷了眼睛,


    赵王的心思都看不出来,如果不是为了这一战,四年前玉璧城赵军都不会打。


    某一刻,正当刘庶面露鄙夷喝茶时,


    他忽然发现,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他看。


    刘庶打眼一瞧,原来是李娘子指定要他说话了。


    尖嘴猴腮的刘庶,赶紧露出了尖嘴猴腮的笑容,“嘿嘿,这个国策嘛,实在是不好说……”


    “老夫觉得,如果从短期的角度看,赵军南下肯定是有利的。但是……”


    暖阁里,几十个武川镇的老人们,本以为刘庶也是支持他们的,


    可这个‘但是’一出,情况就变了。


    因为凡事,它就怕个‘但是’。


    果然,刘庶后面的话,让武川镇的老臣一个个怒目而视,


    “但是,从长期来看,消灭高组织的草原政权金真可汗,与辽东三百余万人口的高句丽,也许……确实是上策。”


    暖阁里,尽管兵司主簿对赵王周云的用兵方略做出了理性分析。


    但这些个武川镇老人,纷纷选择性视而不见。


    利益决定行为。


    千万不要觉得这些老头们蠢,他们能在大楚底层困境里艰苦求生,基本水平还是有的。


    赵王周云的国策,乃是先北后南。


    可这个北太难打了,万一打个几十年,


    等赵军南下时,就不是他们掌权了。


    届时,大好中原的花花世界,就轮不到他们大肆占据好处了。


    所以,他们才坚决反对赵王周云‘先北后南’。


    暖阁里,老人们声泪俱下。


    他们向李娘子哭诉委屈,


    讲述过去得苦难,讲述武川赵国的来之不易。


    “滚出去。回去干好个各自的事。”


    “谁要是怠慢了,老子李岗废了你们。”


    不知何时,老当家李岗跟全老鬼来了。


    他先是怒斥这些王八蛋,如今一个个都飘了,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这是赵国!


    真以为赵王周云决定的事,还有得改?


    老当家跟全爷的威望,一直都比铁驼子和八瞎子高,


    如今四个主要人物都反对,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只能哭哭啼啼的离去。


    暖阁里,


    身材高大但却干瘦的全爷,坐在下方位置,


    而老当家李岗,自顾自的坐上了主位。


    他面色不善,想起了一些事情,不禁叹息道,


    “周伯、周仲随军了,听说带了两千多周氏族人。”


    铁头脑袋如此一说,全爷跟八瞎子当即就怒了,


    两人互视一眼,目露惊愕,怎么老当家总是在这个问题上过不去呢?


    不禁吹胡瞪眼,先后呵斥了铜锣脑袋,


    “你脑子开瓢了?周伯是二当家的兄长,在罗浮山下种了五千亩地,带两千兵马随军,这不是理所当然?”


    “就是啊,周伯、周仲也是周康之子。没有任何理由能说个不字。”


    几个老伙计劈头盖脸的责骂,李岗不想在这件事上自讨没趣,


    某一刻,他缩了缩袖子,咂摸嘴巴,


    想起了方才的事,冷冷的说道,


    “今日定襄城府衙门口,老夫瞧见了上官家主。”


    “好家伙,那排扬比你大多了!老子忍不住,就教训了她两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李岗此话一出,李娘子当即脸色大变,欲哭无泪的怒斥道,


    “父亲,你还嫌咱们母子的祸事不够多?”


    “上官若雪要是哭哭啼啼,到时候相公又要记到本将头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