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6 章 突厥部阿史那哈蒙

作品:《楚兵

    圣武三年,二月初一。


    阿史那族的首领,一道惊雷,响彻四方,令天下群雄震颤。


    无论是楚国门阀,亦或是达头、渊盖文等人,皆被阿史那哈蒙的气魄所震惊。


    圣武三年,一月底,


    洛阳之变三个月后,赵王周云回归赵地。


    这位武川军神没有死在洛阳,一度令各方势力的掌门人感叹天道不公,


    跟周云生在同一个时代,是他们的悲哀。


    北疆五郡有没有周云,是两个国家。


    赵王率领的赵国军团,是当今天下,最具进攻性的势力。


    一个邻国有没有威胁,看的不是它的国力,而是它的君主。


    北狄国虽然拥有近三十万主力,草原骑兵二十余部,


    可周云出现的那一刻,攻赵的希望似乎渺茫了,这就是武川兵神的威压。


    但起于勒尔浑河的突厥人,拥有比大漠更广阔的胸怀,比磐石更坚韧的意志。


    铁力可汗是伟大的,


    为了打赢这场国战,他发布了白狼金令。


    灭赵者,封漠北可汗。


    有功者,得各王旗草原。


    几十只雄鹰,带着铁力可汗的意志,飞往各处战场,


    当一个个草原人首领,接到这份盖着突厥金印的羊皮卷时。


    贵族部落的头人们羞愧了,


    他们羞愧于在这场草原跟北疆的生死战里,竟然想着保留实力。


    他们羞愧于尊贵的可汗,愿意赌上一切,他们却舍不得那几片草场。


    他们的命难道还能比阿史那族的命尊贵吗?


    阿史那为了草原人的未来,赌上一切,利益却给了这些草原部族。


    如此高尚的行为,如此伟大的首领,令整个草原士气大振。


    尤其是那一句。


    灭赵者,封漠北可汗。


    这可是白狼神金令,一旦发出,无可更改。


    铁力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将用汗位奖励首功者。


    草原的神器就在眼前,试问有实力的部落,谁不想夺取?


    阿达澜人、扑骨部、北山羊部、封阿系帖木伦、木勤思力、蔑儿齐人……等等等,


    这些草原上的强者,秣马厉兵,挥舞刀剑,对赵国展开了狂暴的进攻。


    夺首功,封可汗。


    赵国成了草原野心家们,驰骋的疆场。


    -----------


    河原战场。


    惨烈的攻城战已经白热化。


    不知为何,突厥人疯了。


    赵国大将杨延看见了木勤思力大纛前压,


    他将精锐的本部族裔,以千户为单位压上,前赴后继,不计损失。


    杨延越打越惊愕,这个出了名的老狐狸,竟然转性了,似乎拼命也要拿下河原。


    如此作战,效果立竿见影。


    五十座堡垒,昨天还剩七座,但现在只剩下三座了。


    河原战场的阻击任务已经完成,赵王已然归来,


    突厥人始终没有拿下野狐关,三道防线全部在。


    这场战争,怎么看都是赵国大优势。


    眼看赵国就赢了,可这个时候,突厥国的战略似乎改变了。


    正常情况下,河原已经没有意义了,攻下跟不攻下,对战场影响不大。


    撤军才是突厥人最该做的事。


    但此刻,特勒王木勤思力却要拼了命的进攻,


    那显然,突厥人不甘心失去这次机会,他们要拼死一搏。


    河原战场,号角震天,


    呐喊声、咆哮声、金戈之声,不绝于耳。


    突厥人不单单主力疯了,连同奴隶、仆从都是不要命的攻城。


    云梯一架架搭上,黑色的兵卒如同蚂蚁,涌入河原最中心的夯土城池。


    如此庞大的规模,换其他军队,早就被拿下了。


    可步一营是武川步卒之雄,乃建安军第一,甚至是天下第一的步兵。


    居高临下,还是攻击云梯下来的兵马。


    步一营如此占尽地利的情况下,草原人的攻城部队,如雨点般掉落。


    河原战场,高耸的夯土城墙上,下起一场突厥人的尸体雨。


    整个数里城墙似乎都爬满人,步一营就似大海中的礁石,屹立不倒。


    可尽管打的顺利,杨延却是眉头紧皱,他是沙场宿将,经验充足。


    再这么打下去,步一营就会累,战力会大打折扣。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再强的兵马累了,也跟普通兵马没什么区别。


    “嗡-嗡-嗡……”


    突厥人的号角,在河原上空飘荡。


    刀疤将军杨延,一枪刺死了用钩锁爬城的突厥奴隶,


    他顺手拔出武川短剑,将钩锁的绳索斩断。


    杨延望着前赴后继的奴隶,不禁感到胆寒,


    到底给了什么?这些奴隶就算用钩锁,也要上来送死?


    下一刻,远方数千外,响起军队的怒吼声,层层叠叠的突厥兵卒海洋又来了。


    城楼上,刀疤不禁面露担忧,仰天叹息一声。


    难道,步一营真的要在河原断绝了?


    --------------


    “咚!!”


    “咚!!”


    “咚!!”


    巨石呼啸,一声声闷雷,砸在千疮百孔的定襄城头。


    今日,守城的赵国兵卒惊讶的发现,突厥奴隶特别猛,


    过去打仗他们也算全力以赴,但并不是说一定要拿下。


    说白了,就是尽力而为,成则成,不成就算了。


    毕竟死的人太多,他们已经麻木了,对破城不抱希望。


    可今天,战争的烈度截然不同,每个突厥奴隶都好像是奔着拼命来的。


    这让定襄各个城楼防御压力大增,不少突厥人甚至一度淹没城道,最终赵军好不容易才赶下去。


    可战争一直在继续,突厥人前赴后继,赵国的兵马渐渐补充不上了。


    打到冬阳高照时,定襄城头,很多地方都被突厥人牢牢占据。


    突厥大纛下。


    特勒王阿史那帖木伦眼里全是狂热。


    北狄大马之上,他紧紧握着手里的羊皮金令,


    此刻,帖木伦不得不佩服:亲爱的铁力叔叔,您果然是草原上最伟大的英雄。


    汗位!


    用汗位来奖励这次灭赵的首功。


    首功?!


    大纛下,帖木伦笑了,笑的狰狞。


    灭赵什么算首功?当然是攻陷定襄城啊。


    这座北疆重镇,在楚国时代,就在漠北威名赫赫。


    更不说此刻的定襄城,乃是赵国经济跟地位的象征。


    哪怕万里之外的西域人都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座黄金堆叠的城市,称为定襄。


    阳光下,帖木伦眼眸锐利,


    他看见了。


    他看见一个个突厥勇士爬上了定襄城头。


    一路所过,无数突厥人,就似蚂蚁一般,布满了定襄的城道。


    “哈哈哈!!”


    北狄大马上,草原大汉帖木伦笑了,他笑的前俯后仰。


    下一刻,草原枭雄狂热的怒吼,响彻整个突厥部队。


    “定襄!攻陷了!”


    “帖木伦,将成为下一个可汗!”


    ----------


    雄鹰在天空翱翔,


    白茫茫的北疆大地,到处都是战火,


    突厥人的号角连绵不绝,近百万人都陷入了狂热。


    在武川镇,


    扑骨部跟阿达澜人几乎昼夜不停。


    他们知晓武川镇兵少,抓住机会不要命的攻城。


    作为北疆工业生产基地,武川镇也不含糊,几乎连女子手里都有一把连弩。


    铁驼子的弟子们成了守城主力,各部工坊的工匠,一个个拼死抵抗。


    可他们人太少了,武川镇的城墙两里见方,就算一步一人,也要四千人才守得下。


    可此刻,武川镇不过两千余男丁,且还是老弱病残居多。


    “撤退,撤退!守内寨,外面不要了。”


    “撤退啊,快啊,别舍不得了,全烧了。”


    “人比器械重要,保命,优先保命啊……”


    烈火在武川镇蔓延,


    无数工匠流着眼泪,将木质器械浇上火油,付之一炬。


    技艺上的突破是偶然性的,武川工匠很多人都没有记录的习惯,他们的研究全在木质机械上。


    很多高水平的工匠,谁要问他理论,那是屁都答不出来。


    但要是看他那些木质器械,却都是全天下最精良的艺术品之一。


    这就是缺乏近代标准化理论数据下,古代科学的通病,


    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这片土地不知道有多少瑰宝,已经完全失传了。


    以至于后人即使在文献中看见只言片语,也认为根本不存在这种事物,这是古代工匠之殇。


    制甲坊烧了、成衣作坊烧了,弓弩坊、车轮坊……等等,全部都烧了。


    武川外城的大火,烧掉了武川工匠自雪林时代起,数年的心血。


    这些机械,很多都是不可恢复的。


    赵国这场劫难,令武川镇的整体水平倒退数年,


    其规模上的损失,最快也要两三年才能恢复。


    其科技上的损失,也许永远都恢复不了,因为很多细节,大匠们自己也不记得了。


    在谷粮口,


    北山羊部数万精锐,疯狂围攻数日。


    这个长城关口,兴建没有多久,且也不是作为主城存在。


    海洋一般的突厥兵卒,淹没了谷粮口。


    城楼上,赵国朱红的旗帜被突厥人拔下,片刻后,被踩成烂布。


    这片战场,近千防守兵卒,伟大而又渺小的牺牲了。


    因为战事仓促,根本就没有登记造册,很多人战后无从查验,只能记为失踪。


    野狐关、沃野镇、甚至公屋山,突厥人的进攻是全面的。


    那排山倒海而来的草原大军,正在撕咬赵国的血肉。


    北疆大政官李宣主持的三道防线,正一步步走向崩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