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伐宋檄文

作品:《楚兵

    圣武元年,四月十二日。


    帝都洛阳昭告天下,发布了讨宋檄文,


    一时间,随着商贾传遍大江南北,此文令大楚无数豪强侧目。


    北疆杀出的铁血皇帝果然非同凡响,洛阳也不藏着掖着,


    就是摆明车马,河洛正统皇帝即将讨伐伪宋与伪楚。


    这是一个极为狂妄也极为冒险的决定。


    太平道宋国,虽说出自河南乱民,但其政权已经相当稳固。


    武力上有十二方跟五虎大将军,精锐兵马十几万。


    文治上沿袭了以民为重,依法治国,依教治人的策略。


    内河贸易时代,开封是唯一媲美洛阳,夺天地造化的城池。


    其于黄河之上,便利东西,沟通南北,


    此半年来,商贾之利,让开封城可谓繁荣昌盛。


    加之太平道早对河洛大楚有防备,先后将东北南三个战场兵力收回,


    阳城与巨野一带,宋国集结了几乎举国之兵。


    五虎大将军更是让玄武军跟霍同不敢冒头,


    楚军一路被压着打,可见战场之上,大楚官军并没有优势。


    无论从那个角度看,攻打宋国都是不合时宜的。


    河洛圣武皇帝决心征讨宋国,无疑是政治军事上的双冒险。


    不过有失必有得,河洛的北疆军事集团如此锐利,自是令其麾下州郡信心大增。


    自古有怕死的,当然也有不怕死的。


    皇帝冒险输了那自是国破家亡,但要是赢了,那就是统一之君。


    这个过程中,无数底层人士能通过此战脱颖而出,甚至成为豪门。


    武川镇周云,不就是在大楚跟突厥的战场中崛起,如今都成赵王了。


    怀揣着军功封侯的楚人无数,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汇聚到了洛阳附近的军营。


    从天下大势上来看。


    圣武皇帝如果苟且偷安,占着关中、河洛、并州不出去,


    那以现在的军力,确实能存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但这就等于河洛让出了正统之位,


    自古天下,泱泱正统,岂可不以重塑九州为己任。


    凉州耿汤就是忠义国家之人。


    他在获悉檄文的第一时间,就派遣其长子来河洛述职,


    本人因西突厥战事,实在无法离境。


    类似于耿家这种宗族不少,只要皇帝奔着一统天下去,自会有豪强来投效。


    随着讨伐檄文的发酵,一时间,大楚各地,


    洛阳皇帝再次成为天下瞩目的焦点。


    不过河洛地区以外,大多是讥笑者、嘲讽者居多。


    大楚无数门阀豪强驻足观望,他们希望圣武皇帝跟宋国最好是两败俱伤,


    那么天下局势,就扑朔迷离了。


    ----------------


    雍州。


    长安。


    秦时明月汉时关,泾河与渭水孕育过无数强大的势力。


    这里乃大楚膏腴之地,金城千里,农业发达,


    城池密度,不逊色于河洛地区。


    长安城外三十里,白家口。


    黄土官道坑洼,偶尔有马车走过,卷起尘土。


    一名挑着担子的老货郎,佝偻着走来,手里拨浪鼓响动,走街串巷。


    “小鼓、话本……孩童物件哦!”


    “小鼓、话本……孩童物件哦!”


    白家口不大,一里见方,只有丈高的土围子,不算城池。


    路上行人匆匆,看得人也不少,但就是无人花费银钱。


    老货郎转入小巷中,他左瞧瞧右看看,一边叫卖,一边仔细观察。


    行走江湖,自然是要小心谨慎的。


    几个院落的中间,有个不大的篱笆小院,


    门是虚掩着的,老货郎敲敲门柱,笑着对里面,浆洗衣物的妇人道。


    “老人家,能不能行个方便,给咱来口水呗。”


    这个篱笆小院虽然不大,但绝对是最好的。


    自带水井的院子,在大楚可是不多见。


    妇人没有理会,只是自顾自的浆洗衣物。


    老货郎不禁有些生气,他伸长了脖子,看见那个妇人虽是农户,但却有种莫名的贵气。


    难道是……找到了?


    老货郎环顾四周,眼神一寒,浑身散发武者气息。


    他一脚跨过门槛,企图迅速接近老妇人。


    三丈、二丈、三尺……


    就在老货郎眼中不免兴奋时,一道白光一闪而过。


    老妇人身边站着一位黑衣老者,此人年纪虽大,但周身的筋骨气血却强的可怕。


    货郎的喉咙似乎卡住了,他想开口,但叫不出来,脖子上慢慢出现一条血线,


    下一刻,扑通一声闷响。


    院子里,货郎的腿抽搐几下,没了气息。


    老者面容枯槁,环顾四周的土屋,冷笑道。


    “鬼手太监,既然来了,何不现身一见!”


    “哈哈哈……”小院二十几步,茅屋顶之上,


    一位轻功高绝的皇城司武太监阴笑连连,蜻蜓点水自茅屋顶而过。


    高一平,他既是皇城司又是护龙司,不过对外来说,他就是皇城司三品武太监。


    随着他的出现,无数手持弓弩的皇城司武者将小院团团围住。


    武监军,弓弩营!


    魏孝贤缓缓挥动银蛇剑,剑身抖动,嗡鸣之声不绝。


    他笑了,自嘲的笑了。


    弓弩营乃是当年圣昌皇帝花费巨资组建的部队,


    且此事还是红顶大太监魏公公亲手操办。


    做梦都没想到,今日会成为夺走自己生命的利器。


    水井不远处,老石板上全是青苔,


    霍家嫡女眼里闪过绝望,无数黑皂衣弓弩手团团围住了他们,


    头巾下,雍容华贵的老太太心中一松,仿佛这样解脱也不错吧。


    她笑了笑,对魏公公道。


    “贤哥,你走吧。没人拦得住你,今后不要替我报仇。”


    “王朝兴衰,帝位搏斗,不可避免之事尔。”


    “不!燕燕,要死老夫陪你,当年老夫就该杀了圣元那个书生。”


    小院枯树,老井流水。


    几十年时光匆匆而过,当年的玉人已经成了老者。


    霍太后哭着抱住魏公公,两人紧紧相依,她泪流满面道。


    “荣华富贵,过眼云烟,老身最开心的日子,就是这几个月,”


    “皇城的宫墙太过冰冷,让人看不清是非!”


    斜阳之下,古树似乎开出了新枝。


    紧紧相依的两人似乎回到了少年时光。


    那年游历江湖的剑仙龙甲,对古灵精怪的霍家女一见倾心,


    苦苦守候,最终女子还是选择了仰慕她的大楚皇子。


    完了!魏公公怎么不逃跑?


    高一平额头上全是冷汗,这会几百个皇城司手下在,他想放也放不了啊。


    这一路他根本就不想追,无奈这些个武太监,听闻高公公武艺不在魏孝贤之下,


    一个个害怕高公公的毒手,拼命的碾着太后跑。


    高公公可是精明之人,圣昌皇帝没死,霍家三侯也在。


    这太后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追责起来,


    他高一平轻功再好,也只有死的份。


    正当高公公不知所措之际,忽然看见白家庄大门烟尘滚滚。


    骑兵!


    有大量的骑兵来了。


    马蹄如雷,旗帜连绵,铁甲长枪。


    不到片刻,方圆几百步都是朱红甲胄的兵卒。


    一个佝偻的老人,在年轻后生的搀扶下,进了院子。


    那个年轻后生武者气息强大无比,气血之力迸发,恐怖至极。


    他手持长枪,眼眸冰冷,死死望着高公公。


    院子中,佝偻的老人已经来到了霍太后身前。


    “哈哈,姐姐,阿雄来了,您跟龙甲都死不了。”


    看着眼前佝偻的表弟,霍燕燕不禁热泪盈眶,


    她一直打压的霍家,却成了她最后的保障。


    “阿雄,你……忤逆圣武皇帝,可能……”


    “哈哈……”霍雄笑着示意魏公公收回剑,无所谓的道,“咱霍家还有阳城、长安,项济又不傻,动咱们干啥。”


    说完这些,佝偻的霍雄杵着拐杖,踏前几步,来到小院西侧,


    他对着高一平,朗声道。


    “高公公,您武艺虽高,但今日老夫骑兵上千,您就是大宗师也得死。”


    “不如给老夫一个薄面,带回龙甲的银蛇剑,就这么算了吧。”


    茅屋上,高一平眼眸呆滞,那是无法言喻的喜悦,


    可这么多皇城司太监在,他也不敢表现出来。


    为了交差,高公公扯着嗓子,象征性的说了一句。


    “定国侯,你虽位高,但高某只带回银蛇剑,可交不了皇差。”


    “放心,老夫给你准备了。”


    霍雄从身后的兵卒手里拿过一卷楚册,故意随手一丢,就想看看高一平的本事。


    只见小院茅屋上,高公公腾空而起,接住之后,


    左脚踩右脚,凌空转身,竟然直接回去了。


    腾如大鹏,回如燕雀。


    这身手,太可怕了!


    同来的皇城司太监们不禁头皮发麻,倒吸了一口冷气。


    之前还怀疑高公公的实力,这回是真的心服口服。


    皇家底蕴,果然厉害,随便出手,都是大宗师。


    高一平稳稳落在茅屋上,摊开楚册一看。


    他不禁面色大变,差点没站稳,摔下去了。


    如此泼天大功,随手拈来,他都觉得有点不真实。


    “圣武皇帝金安!”


    “臣霍守易愿遵洛阳皇帝令,以关中数郡粮草,带精兵一万,支援西军。”


    “破叛贼吴元昊后,臣自当来洛阳面圣……”


    ……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