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赵匡胤的筹码

作品:《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距离赵匡义上一次提出“划江而治”,还是上一次,条件没有任何变化。 但是,区别还是有的—— 其一,上一次是赵匡义提出来的,这一次是陶谷提出来的,赵匡义提出的时候,赵匡胤还没有称帝,他的意图是稳住南唐,自己好站稳脚跟。如今,陶谷再次提出来,目的则在于麻痹南唐,为自己攻取扬州、篡位赢取时间。 其二,上一次提出“划江而治”的方案,对于李煜没有任何战略意义,因为当时他根本没有能力牵制李重进,更别提用兵吴越。可如今,清源军已经成为历史,留从效、陈洪进的割据势力被清除掉。 想清楚这一点之后,李煜表情虽无变化,可内心却十分震撼,甚至感觉,身上的汗毛悄悄立正! 赵匡胤,不愧是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一代宋祖,他的战略眼光太惊人了。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占据许州,再到如今建都淮京,这漫长的局势变化周期之内,他早就看穿了李煜的企图,那就是“平定江南”! 现在,抛出“划江而治”这个橄榄枝,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没错,淮南十四州,地盘是很大,可对于主要版图位于长江以南的南唐来说,并不是最优解,因为长江的存在,版图被划分为淮南与江南两部分,一旦发生战争,时间、空间、物资等各方面要素都很难协调,所谓“长江天堑”,实则是一个累赘。 但是,吴越不一样,地盘虽然小,却与南唐版图浑然一体,而且,它所生产的经济财富总规模,比十四州加起来还多!最重要的是,占领吴越之后,长江,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天险”,再也不用担心润州、常州的战略缺口。 陶谷善于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问:“大唐皇帝陛下,划江而治、各得其所,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李煜表情缓和,说道:“陶尚书,你以为,吴越是那么好打的?” “皇帝陛下,攻打吴越,自然不易,可是再难打,也比陷入淮南战局容易吧?” “这么说,赵匡胤真的是一毛不拔、一点不让了。” “皇帝陛下,宋主也有自己的难处,光是安置流民军,粮草筹备已经十分困难了。” 李煜不说话,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陶谷忐忑地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李煜喝的很慢,他在观察陶谷的表情,也在快速分析自己的处境。 许久,李煜才放下酒杯,淡淡地说了一句:“代价呢?说说吧。” 陶谷喜上眉梢,长舒一口气,说道:“渡江之际,已经闻听皇帝陛下要进攻巢县,大唐军队已经驻扎含山,可否撤回?” “还有呢?” “大别山走廊,宋唐两国约定边界,舒州以北归入大宋,南边三县及沿江地盘,仍属大唐!” 一旦同意,那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郑彦华这个清淮节度使还没上任,战斗任务就取消了,日夜兼程的李景达,赶到裕溪河口就只能就地停留。 至于蒯鳌、诸葛涛这两个“祸害”,现在要是通知他们停止进攻,估计就得原地骂娘! “陶尚书,你应该知道湖口(舒州以南)、裕溪河口(和州以西)两处的重要性,北面偌大地盘,若是都在赵匡胤的手中,你觉得,朕能安心吗?” 这两个地方,只要庐州发兵攻打,立即就会陷入被动,南唐想要支援,就得克服渡江运输物资、兵源的困难,成本太高,反应也没那么快。 赵匡胤这个要求,就是老子承诺不打金陵,但是必须占领安庆! 五代十国时期,舒州(潜山)治所为怀宁,下辖之一,就是安庆! 有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安庆不仅是下游金陵的门户,还能遏住上游湖口,顺流直下,直接干到洪州。 形象一点说,赵匡胤一把攥住李煜的衣领,拿把刀子抵住脖子,信誓旦旦地说,我今天不杀你! 陶谷听了,并未慌张,反而说道:“昔日,蕲州一战,唐将卢绛一夜之间,连夺六县,攻下舒州,张琼望风而逃。今年,和州一战,唐将诸葛兰率领骑兵,追至含山,张琼再败,赵彦徽战死!大唐皇帝陛下,如今又发兵前往,若是巢县、舒州一起失守……两国怕是永无宁日。” 陶谷的意思很明白,李煜担心自己的安全,赵匡胤同样担心自己的安全。 赵匡胤那把刀抵住李煜的脖子,李煜手里也有一把刀,对准了赵匡胤的下三路! 无论谁出手,都会将对方置于死地。 李煜一笑,问道:“这些话,是赵匡胤教给你说的?还是赵普?” 陶谷一惊,结巴了! “这,这……” 单凭陶谷的智商,他想不到这么远,当然,李煜有穿越优势,可以从上帝视角分析。 “好了,不想说就不用说——”李煜一摆手,“但是,赵匡胤准备二十万人,究竟如何安排,你总该交个底吧,合作也要拿出点诚意。” “是,大唐皇帝放心,新增军队绝不会侵扰大唐地盘,目前只是开拔庐州。” “陶尚书,我最后再给你一次机会!” 陶谷犹豫好一会,一咬牙,说道:“暂陈兵巢湖北岸。” “是否准备了运输船只。” “这……正在准备。” 李煜恢复神态,说道:“很好,陶尚书,其他不论,这最后一条消息,我会派人确认,你最好不要说谎。” “皇帝陛下,这是何意?” “你应该能想明白——”李煜起身,说道:“若是你说的是实话,朕可以考虑赵匡胤的建议,否则,哼。” “下臣句句属实!” “好了,时候不早了,你回驿馆去吧!” 逐客令下了,陶谷虽然不甘,又觉得庆幸,转身要走,李煜又开口了—— “等等。陶尚书,驿馆清冷,恐怕又要孤眠难耐,要不要秦弱兰陪你?朕即刻下旨。” 陶谷脸“腾”地红了,捂着脸,一言不发,退了出去。 徐铉强忍住笑,跟着出去,送人啊。 …… 终于清静了,李煜坐下独斟,大脑里进行着全面复盘。 清风近前,问道:“陛下,要不要告诉御膳房,送一碗醒酒汤?” “不必,朕的酒量,还不至于……” 不经意间,李煜觉察到清风面色不对,眉头微微皱着,看上去挺不开心。 “清风,你有事儿?” “……没有。” 李煜放下酒杯,说道:“清风,你是近侍,问你话总是掖着藏着,让朕去猜,这一点很不好。哪天会错了意,事关身家性命的。” 清风“扑通”跪倒,慌忙说道:“陛下,臣……臣只是觉得,不应该答应赵贼!” “起来说话。” 清风站起来,有些激动:“淮南故国之土地,本就应该光复,吴越敌国之版图,理当攻占!若是陛下答应划江而治,岂不是,岂不是当了冤大头!” 清风有此一问,很正常,侯家祖宗侯君集是进入过凌烟阁排位的,跟尉迟敬德、长孙无忌这些人是一个级别,家族世代都自称“大唐后裔”,对于失地求和这种事情,天生敏感。 李煜微微一笑,低声说道:“朕,何时说了会同意?” “可是,陛下明明……” “清风,你知道什么叫政治吗?” “臣不知何谓政治。” “好,我告诉你——说了不算,算了不说——就是政治。” 这很通俗,因为,李煜没办法跟清风解释清楚“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或敌人,唯有永恒的利益与博弈,否则,清风仍然为认为,李煜是怂了。 “陛下是哄骗陶谷?” “不全是,而且,你说的也不全对。” “臣……愚钝。” 李煜指了指杯中酒说道:“你可去过酿酒坊?” “去过。” “你可知道,酒坊蒸酒的时候,就算不喝,光闻味道,人都能醉了。” “知道。” 李煜笑道:“这就是了,你闻醉了,占了便宜,酒坊主人可敢找你要钱?” “不敢。” “明白了吗?” “不明白!” “自己去猜吧!” 清风郁闷,你看,这就是权力,刚还说不让自己说话掖着藏着,结果,皇帝说话藏得更深。 其实,李煜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赵匡胤看似空手套白狼,其实,同意了他的提议,南唐这边就是那个“闻醉”占了便宜的人。 南唐不是冤大头,占得便宜,只不过是不明显—— 不是金银财富、不是粮草、不是地盘,而是安全的战争环境。 这也是赵匡胤的筹码! 吴越必须要灭,之所以迟迟不能动手,就是要考虑江北的环境安全。 赵匡胤就算现在没有任何动作,李煜也要想办法防备,军队少了还不行。 若是能够达成协议,攻打吴越,后顾之忧就能减半了。 反正,诸葛涛、蒯鳌已经到了含山,探听消息,核实无误,再做最后的决定! “清风,你是否觉得,朕应该像攻打荆南、闽南一样,大刀阔斧、雷厉风行?” 清风低声说道:“是……诸国之间,唯大唐最为稳定!” 李煜苦笑一下,说道:“不行,撑不住的,杀不掉的,以后,没有秋风可打了。” 前前后后,一年有余,能搞的钱地方,已经差不多了。 灭掉吴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太富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