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正值夏日,要是卖凉粉之类的小吃定然是受欢迎的,而且在清水河这几年,她都没发现有人卖凉粉这种小吃。


    想到这里,游昭乐开了花。


    高高兴兴洗了个澡后,就进屋里睡下了。


    次日一早,起床做朝食,吃完后就在东厢房的角落的粮食缸里舀出来一些荞麦放在木盆里。


    舀了大概两碗的量,游昭便停了手,连木盆带荞麦一起放在桌上,然后从角落里将小石磨打扫清洗好,晾干后就用小石墨将早先舀出来的荞麦粒磨成荞麦面。


    磨好后将荞麦面放入木盆中,又舀些水放在里面泡着。


    转身就去烧火,洗干净小铁锅,舀些水在小铁锅里面烧着,而后拿来纱布过滤泡着的荞麦面,将小铁锅中的热水倒入装着没洗的脏碗的木盆里,然后过滤好的荞麦浆倒入小铁锅中。


    又将小铁锅放在灶火上,在小火下用筷子慢慢搅动着荞麦浆,让其受热均匀。


    约莫一刻钟后,游昭用一只筷子沾了些荞麦浆糊放入冷水中又拿起来尝了一下,感觉熟了,游昭就将小铁锅里的荞麦浆糊全部舀到一个干净的木盆里冷着。


    接着舀水烧水洗碗筷,洗小铁锅。


    到了下午,一盆冷却好的荞麦凉粉就成型了。


    趁着炎热的天气,游昭从菜园里摘了些小葱和香菜,又用小铁锅炸了些油辣椒,拍了些蒜,然后从木盆里切了些凉粉出来,拌了满满一大碗凉粉。


    游昭迫不及待的尝了一下,十分爽口好吃,她只是从前见着外婆做过,没想到她第一次尝试就成功了。


    游昭十分开心,连忙让晓晓也吃了一口,显然晓晓也十分喜爱,吃了一小半碗。


    母女二人吃完后,游昭对着晓晓道:“晓晓,我们拿些去给哥哥他们吃好不好?”


    晓晓知道哥哥是谁,指手画脚的说着“哥哥吃,哥哥吃。”


    游昭轻轻点了一下晓晓的鼻头,笑着说道:“晓晓是个有良心的。”


    随后,母女二人就来到了赵启西家。


    端着一块没有拌好的凉粉和一大碗已经拌好的走进了堂屋中。


    梅花见状,十分惊讶,直问她哪儿来的凉粉。


    游昭疑惑梅花嫂子知道这是凉粉,询问道:“嫂子,我见着都没人卖过,你怎么知道这是凉粉的?”


    梅花一听,笑着道:“以前在街上吃过,是外地人来做了卖的小吃,但是后来东狄人来了之后,这些做小吃的人死的死,跑的跑,就许多年没见过了,我们本地的人又不知道怎么做。”


    游昭恍然道:“原来如此。”


    梅花嫂子见状,说道:“你会做?”


    游昭点了点头。


    梅花嫂子一听,笑着道:“看你小小年纪,怎么什么都会啊。”


    游昭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说道:“小时候看着家里人做就会了。”


    梅花一边听着一边拿来小碗和筷子,舀了一些在小碗里就尝了起来。


    第一口下去,梅花忍不住夸道:“阿昭,好多年没吃过了,太好吃了,你一定得教教我,我也做来吃吃。”


    游昭听着梅花的夸赞,十分开心,满口答应道:“这个简单,我一说你就会了。”


    梅花一边说:“好。”,一边忙着吃凉粉。


    不一会儿,梅花就吃完了一小碗。


    游昭顺势说道:“嫂子,我准备在村里卖凉粉,你说行不行?”


    梅花一听,连忙点头道:“这个好啊,你会做,还做的这么好吃,一定十分好卖,你不知道村里有许多人许多年没吃过了,难得你会做,他们肯定乐意买的。”


    游昭面露喜色,反问道:“嫂子,真的吗?”


    梅花笑意盈盈道:“我哪天骗过你。”


    游昭心中有了底,喜笑颜开的回了家,又将剩下的凉粉拌了一些端给赵启中家。


    水仙也在赵启中家。


    桂花没怎么说话,但是从吃相来看应该是觉得好吃的,赵启中直夸游昭好手艺。


    赵启西做好推车之后,游昭便开始了卖凉粉这个事。


    由于晓晓年纪还小,走不动多少路,游昭就背着晓晓在村里的小路上推着卖。


    生意是好,就是走不动多久就累了。


    后来赵启中给她说在村子中心处,有块空地,村里许多人,午后喜欢在哪里去闲聊,让游昭去那里肯定好卖,而且就不用走来走去的累人了。


    游昭一听便顺着赵启中指的路,从梅花嫂子家下面那条路,一直往前走,没多久就到了,游昭将推车摆在一棵大核桃树下,又从背上将晓晓放下来坐在一旁的石头上。


    捋了捋袖子,就开口吆喝道:“吃凉粉了,五文钱一碗,好吃爽口……。”


    核桃树边上坐着的人们十分好奇,走过来看了看,见着真是凉粉,询问游昭是什么做的。


    游昭回答是荞麦做的。


    有人疑惑道:“荞麦还可以做凉粉?”


    游昭笑意盈盈道:“是真的,不信你尝一碗,不好吃不要钱。”


    “不好吃不要钱?”


    游昭点点头。


    好几个人纷纷表示要尝一下。


    游昭手脚十分麻利,迅速做了几碗递给那几个人。


    接过去之后,就蹲坐在一旁的石头上吃了起来。


    很明显,是好吃的。


    有人还要来一碗,游昭依旧笑意盈盈的做一碗新的递过去。


    然而其中有一个人吃完后,将碗筷随意扔在推车上,撇撇嘴道:“不好吃。”


    说罢还强调:“你说的,不好吃不要钱的,我吃着不好吃,就不给钱了。”


    那语气神态,让人不由来的生气。


    但是游昭还是忍下来了,第一天做生意,她已经做好了有泼皮无赖搞破坏的准备。


    看着吃的干干净净的碗,缓缓开口道:“行,不好吃是我手艺不到家。”


    见着游昭这般做派,吃第二碗的一个婶子不乐意了。


    端着碗说道:“王老四,你这人讲不讲理啊,人小娘子客气你还蹬鼻子上脸了,五文钱都没有你吃什么凉粉,还吃的一干二净,看给你穷的,都说胡话了。”


    游昭听罢,人的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嘴巴怎么可以这么利索,句句说在她的心坎上,她也想说,可是初来乍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于是不禁回头看了一眼那婶子,露出了一个感激的表情。


    那婶子是个直爽性子,见着游昭这般模样,直接了当到:“人小娘子做的凉粉,和前些年外地人做的一模一样好吃,你说不好吃以后你就不要来吃了,你那五文钱我替你给了。”


    那王老四一听,不乐意了,大声道:“你韩小彩倒是会做人,还不是我有财哥挣来的,在这儿装什么仁义人啊?”


    韩小彩也不示弱,说道:“我韩小彩就见不惯你这种杂碎。”说罢又对着一帮正在吃凉粉的人说道:“你们倒是说说这凉粉好不好吃,人家明码标价五文钱一碗,人家也是小本生意,明明好吃,都吃的一干二净了,这王老四一句不好吃,就算了,真是好意思。”


    这时大核桃树下已经聚集了一堆人看热闹。


    游昭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本来自己那句“不好吃不要钱”的话本身就存在漏洞,被人钻了空子也实属没有法子。


    然而这位帮自己的婶子也是出于好心,不能让她一个人吵。


    于是,游昭大声开口说道:“不要说了,听我说两句。”


    众人安静下来。


    游昭开口对着韩小彩说道:“婶子,我早就听闻这村里人好,我不常走动,今日得见你这般仗义的婶子真是觉着十分投缘,今日你吃的这两碗凉粉就当小妹我请你吃的,以后常来光顾我的生意就好。”


    韩小彩被游昭这么说有些过意不去,欲要开口,游昭又对着王老四道:“这位阿叔,见你的年纪我该称你一声阿叔,我事先有言,不好吃不要钱,我听那些读书人说,君子有道,言必出,行必果,我虽然不是君子,一个妇道人家,但是做生意,以诚为本,说了,你觉得不好吃就不收你的银钱了,还请你看在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莫要说什么了……。”


    游昭不疾不徐说了一堆话,人群中有明事理的,又看着王老四吃的干干净净的碗筷,心中已有定论。


    人群中窃窃私语说着王老四。


    韩小彩走上前一步,对着游昭道:“这位小娘子仁义啊,手艺好,模样好,讲话好,以后你常来这里卖凉粉,我们这儿人多,个个都是讲道理的。”


    说罢又对着人群说道:“是不是,我们这儿是不是都特讲道理,除了个别不要脸的。”


    “是的,是的……”


    人群中有人搭话。


    快走出人群的王老四一听,火冒三丈,对着韩小彩又吼道:“韩小彩,你说谁呢?……。”


    眼看又要开吵,众人连忙将二人分散开来。


    王老四在其骂骂咧咧的声音远去。


    剩下的人都纷纷好奇游昭的凉粉,你一碗我一碗的买。


    不一会儿就卖完了。


    大家伙都觉着好吃,纷纷让游昭明天又去,游昭喜笑颜开,表示每天都会去。


    次日午后,游昭才到路口,就有一位约莫二十五六岁的男子等在路口,一见游昭,开口就要两碗带回去给他姑姑韩小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