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游昭掉眼泪,梅花连忙安慰她。


    三人达成一致想法后,正月十八这天,赵启中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和游昭一并去了衙门作登记。


    妹妹登记在游昭名下,因为是早上出生的,便取名叫游晓。


    哥哥取名叫赵天赐,梅花说她不曾想过后来还会有孩子,所以她觉得孩子是老天爷的恩赐。


    也由此,游昭得知原来梅花嫂子和桂花嫂子都曾嫁过人,那年东狄人打到清水河时,丈夫都死在了东狄人的刀下。


    而在家里躲着的梅花嫂子和桂花嫂子恰好被赵启西他们一帮人救下来。


    当时梅花还怀有身孕,但是孩子最后没保住。


    也由此,几人便熟络起来,也暗生情谊,后来就在一起了。


    登记完后,赵启西夫妇便带着游昭去了种田大户家将土地周转了十八亩出去,种田大户给了游昭二两银子,游昭不嫌少,何况地契还在她手里。


    解决了一桩心事,游昭心情十分好。


    她去看了看剩下的两亩土地,全部是翻过的,正好种。


    游昭回到家中,把预备种的粮食都想了一遍。


    最终她决定在两亩土地上种些玉米,土豆,南瓜,红豆,红薯,荞麦......。


    在菜地里种上白菜,茄子,莲花白,小葱,香菜,辣椒,番茄……。


    由于游昭一个人忙不过来,赵启西和赵启中兄弟二人来帮她种了好多天,才种下去。


    游昭十分感激,买了两斤五花肉,一家送了一斤。


    游昭在菜地里圈出一块空地,买了几只母鸡喂着。


    时间一晃到了五月,瓜果蔬菜都可以吃了,游昭的菜地里一应俱全。


    天天都吃上新鲜蔬菜。


    晓晓也越长越大了,游昭常常将家里母鸡下的鸡蛋捡好,拿去给晓晓和她哥哥吃,两个小不点每次看到游昭来都十分开心,手舞足蹈的。


    梅花见着总说:“你一来啊,他们就知道吃的来了。”


    游昭笑着说道:“我拿来给我姑娘和我姑娘的哥哥吃的。”


    游昭放下鸡蛋,凑到梅花跟前,见着梅花在弄野棉花。


    好奇的问梅花在干什么。


    梅花笑着道:“年前你启西哥摘来的野棉花,现下天气好,我准备做几件衣服给晓晓他们,顺便给你做一件。”


    游昭觉得十分新奇,便同梅花做了起来,她预备学会了,就多做一些,关键是她还要做一床被子。


    于是她就同梅花蹲在梅花家,学着梅花的动作捣鼓野棉花。


    捣鼓了几天才弄好,梅花说要先拿去找纺车做成棉线。


    游昭便同梅花一道去了穆大叔家,找他家的纺车做成棉线。


    做成棉线后又就着穆大叔家的织布机将棉线织成棉布。


    弄了好些天,终于棉布弄出来了。


    梅花嫂子就开始做起了衣服。


    做衣服这个工序游昭不准备学,她现下只想将棉花变成棉布。


    于是她便回家开始捣鼓起了野棉花。


    一直到九月,新的野棉花成熟,游昭都还在沉浸于做棉布。


    摘棉花,做棉布,反反复复,游昭做出了许多棉布。


    然后又将棉布拿给梅花做衣裳。


    游昭就做了四套衣裳,其中一套冬天的时候可以往里面放些野棉花之类的保暖,还做了一床被子,对了还给穆大叔也做了一套。


    穆大叔是木匠,手艺好,人也好,让游昭和梅花免费使用了纺车和织布机。


    这日,梅花嫂子做好衣服后,游昭就自告奋勇将穆大叔的送去给他。


    游昭拿着叠好的衣服,一路哼哼唱唱的来到了穆大叔家。


    穆大叔见到她来十分开心,游昭来织布这些时间,十分的活泼爱笑,也给他这院子增添了不少生机。


    穆大叔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但是性子温和,游昭觉得还有些儒雅。


    一进院门,游昭就献宝似的,说道:“穆大叔,给你做了身衣裳,你看看合身不?”


    穆大叔连忙推辞道:“给我做什么衣裳,我一把年纪了,有的穿的,不如多做些给晓晓。”


    游昭笑着道:“晓晓已经做了,这是梅花嫂子做给你的,你得收下,这段时间用了你的纺车和织布机,要是你不收下,我们过意不去。”


    穆大叔听罢,也不再推辞,笑眯眯的接过,嘴里说道:“有心了。”


    游昭也笑着道:“穆大叔,是我们麻烦你了。”


    穆大叔听罢,也不再说这个,忙着招呼游昭进屋。


    游昭摆摆手道:“我得回去了,我就是专程来给你送衣裳的。”


    说罢游昭就转身要走,穆大叔正要喊她吃晚饭,门口突然出现了一个人。


    就是那天来给游昭收茶水钱中的那个斯文一些的大汉,游昭一眼就认出来。


    还不等游昭反应过来,穆大叔就道:“阿文,替我送送阿昭,她要回去了。”


    那位叫阿文的早看到了游昭,游昭连忙拒绝道:“不用,穆大叔不用送,我走了。”


    游昭跨出院门就往回走了。


    阿文看着游昭的背影,询问穆大叔道:“阿爹,这人是什么人?”


    穆大叔将游昭和梅花如何来他家织布,又给他做了身衣裳感谢他的事情一一说来,最后感叹道:“这两人,都是有心的,我这纺车和织布机,放着也是放着,她们想用就用,结果人家还想着给我做身衣裳,你奶奶去世后,再也没人给我做过一身衣裳了。”


    这边,不多时游昭就到家了,到家后她将四套新衣裳摆在床上,虽然都是一样的颜色,但是她已经很满意了。


    屋外,赵启中和桂花正忙着秋收,一背篓一背篓的玉米往屋里背。


    游昭虽然才种了两亩地,但是现下还什么也没有收起来。


    想到这里,她将衣服放好,也出门,背着背篓往地里去了。


    路上遇到了一个陌生的男人,说道:“你不是河边那个小娘子吗?”


    游昭抬眼看了看,不认识,她便没搭话。


    那人瞧她不说话,又开口说道:“你长的可真标致,哎,你们家不是没男人吗,要不要我帮你收玉米?”


    游昭懒得搭话,自顾自的往前走,那男人疾步上前,拦住游昭,说道:“你说一声,我就帮你收,我力气可大着哩。”


    游昭见着这人挡着她的道,眉头微蹙,绕开了走,那男人还是不死心,又挡着游昭说道:“你倒是说话啊?”


    游昭气到了,抬眼就道:“你家没地啊,你要帮我收?你咋不帮清水河的人都收起来呢?”


    那人不妨游昭这般泼辣,但还是嬉皮笑脸道:“泼辣性子,我最是喜欢了。”


    游昭拿着镰刀,指着那男子道:“想死你就直说。”


    那男子笃定游昭不敢,游昭却扬手就挖下去,幸好那男子躲的快,不然现下定是血肉横飞。


    那男子惊讶的说道:“你这脾气,没人敢要,怪不得你男人不要你。”


    游昭气极,张口就道:“你个不要脸的腌臜货,敢评论起你老娘来了,就是清水河的男人都死绝了,老娘也不会看你一眼,你看你贼眉鼠眼,嘴里像是吃了死耗子了一样,说不出一句人话来,你合该是投胎成畜牲的,阎王爷大手一挥,给你投胎成了人,也只是披着张人皮,实际上还是个畜生……。”


    游昭一顿输出,那男子张口结舌,硬是没说出来什么,等他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的间隙,赵启中夫妻二人已经远远走来了。


    赵启中见状,远远就询问道:“阿昭妹子,这是怎么了?”


    游昭回头,看到是赵启中,也不客气,直接说道:“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泼皮,说要给我收玉米,明是这么说,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心里想什么猪都明白,我看他烦,呛他两句,他还说我脾气不好,说难怪你怀舟兄弟不要我,他也不撒泡尿照照……。”


    话还没说完,赵启中身旁的桂花却是惊呆了,她没想到这游昭还有张厉害的嘴。


    而站在游昭旁边的那男子早已面红耳赤,不知所措。


    “启中哥。”


    这一声启中哥,游昭才反应过来这人认识赵启中。


    赵启中也尴尬,游昭也感觉到了,开口道:“启中哥,我先忙去了。”


    提步才走出去一步,游昭又开口道:“我这人是不怕死的,要是往后再惹到我,我就去报官,我可不怕什么名声不名声的。”


    说罢游昭就往玉米地里去了。


    两亩地,游昭前前后后收了快两个月才将所有粮食收起来。


    收起来后,她又忙着去山上砍柴回来做木炭备着过冬。


    这一日,在砍柴的过程中看到了一颗野葡萄,游昭十分开心,柴也不砍了,将所有葡萄都摘了下来背回家。


    端了一些去给梅花嫂子家和桂花嫂子家,剩下的游昭将大部分放入小铁锅中煮了煮然后拿到院子中去晾晒,做成了葡萄干。


    小部分留着吃新鲜的,吃着吃着,游昭看着紫色的葡萄皮,想到了她今年新做的新衣裳。


    她心想,给新衣裳染染颜色,看起来应该更好看。


    游昭是一个行动力特别强的人,想到就要立马做到。


    于是她便将葡萄的皮全部弄到锅中,搅拌,又烧火煮起来,最后拿出一套衣裳染色。


    染过色的衣裳晾晒干之后呈淡紫色,十分好看。


    于是她去了梅花嫂子家,将晓晓的也拿来一套给染上。


    游昭很满意,想着哪天找点其他颜色来给其他几件衣裳也染上颜色。


    衣服弄好后,游昭便拿着晓晓的紫色的小衣裳去了梅花嫂子家,晓晓看着开心极了,不停的唤游昭阿娘。


    游昭也很开心,晓晓虽然发声还不是很准确,但是能够喊出简单的话了。


    晚间梅花留游昭吃饭,梅花说他们去街上买了肉。


    游昭没有推辞,就在梅花家吃了晚饭。


    听说赵启西要去买小猪仔来喂,游昭来了兴趣,但是赵启西说道:“小猪仔容易生病,去年我们买了两头,后来只有一头是好的,卖得了二两银子。”


    游昭听罢,粗略的算了算,属实是不划算。


    游昭想了想,不如喂鸡,将菜地边上与河边中间的空地围起来,喂鸡的话,应该能喂不少。


    想到这里游昭吃完饭后就回了家,从小门出去到了菜地里,又看了看四周的地形。


    喂鸡这个念头出现了,她已经预想到,先喂一百只,四十只公鸡,长大后逢年过节时可以卖给村里人,六十只母鸡,就养着下蛋,也可以将鸡蛋卖给村里人,还可以拿去给晓晓兄妹俩吃。


    想到这里,游昭嘴角不自觉的笑了。


    于是往后的几天她都是去砍竹子,她准备将菜地边与河边之间的空地围起来,然后买鸡。


    游昭吭哧吭哧的干了将近一个月,期间赵启中兄弟俩来帮了帮忙,才弄好。


    游昭还自己做了一个鸡圈,用竹子搭建的,下雨下雪的时候鸡就可以在里面躲起来。


    一切准备妥当,游昭准备买鸡了,梅花却阻止道:“不行,冬天喂鸡容易死,天气太冷了,要不你开春了再喂。”


    游昭想了想,决定先买二十只来先喂着,加上她现在的三只母鸡,那一共就有了二十八只鸡了。


    听说游昭坚持要去买鸡,梅花嫂子递给她一袋铜钱,游昭看着熟悉,后知后觉反应过来是秦怀舟给她的。


    梅花嫂子说道:“你自个儿收好,那天掉在我家的。”


    游昭笑了笑,其实那天她就是不想要的,但是此时此刻已然非彼时彼刻了,她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