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同党
作品:《为了避难嫁给病秧子后》 皇上吩咐宫人给汝王赐了座。
汝王倒是没客气,舒舒服服地落了座,还有宫人给他上了热茶。
“多谢皇上体恤。”
“皇叔辛苦了。”
皇上看了看殿中的臣子,一个个都是苦哈哈的模样,到底心生了几分不忍。
“众卿家也去殿后稍歇。”
众臣立马感动谢恩。
汝王却开了口:“诸位可别一直在外头歇,走动几步便要回殿内。咱们调查调查案情,总不好叫皇上在此干等。”
“分析案情?”姜国公一愣,“众位同僚都看过信件,也都表态过了,都认同这字迹确实是黎丞相亲笔,还要分析什么?”
“分析什么?”汝王笑了一下:“自然要调查黎丞相的同党啊。”
“同党?”姜国公眼睛一亮,这是要株连?
他心里暗爽,面上却端出一副公正的模样。
“是不是太草率了?襄阳侯虽意图为黎丞相翻案,却也不见得是黎丞相同党。”
“本王不知同党是何人,只是本王现在坐如针毡,若是查不出同党,只怕今后都寝食难安了。”
汝王扬了扬手中的信纸道:“本王不知道你们看的那封信的内容,我手里这封信上可是把边境和京中禁军的机密罗列上去了。若是多弥狼子野心大举进攻,西境的汝王府首当其冲。”
姜国公点头道:“我看的这封也差不多,罪行昭昭,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汝王挑了挑眉:“黎相是文臣,焉能知道边防细节?定然是有同党!这个同党是武将。”
姜国公眼神一闪:“汝王殿下说得极对,襄阳侯便是武将。”
刘大人也赶紧拱火道:“这位襄阳侯极有可能是黎相同党,请皇上降旨将其关押,以待彻查!”
这话一出,姜国公那些爪牙纷纷附和。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汝王爷看着乌泱泱跪了一地的身影,忍不住翻了个大白眼,冷笑一声。
“一群饭桶!怪不得说朝廷风气每况愈下,就是有你们这些饭桶。”
众臣一愣,他们知道汝王爷的脾气,如今骤然发难,一个个自然垂下头大气都不敢出。
姜国公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悻悻地闭上。
皇上一看这副场景,顿时神清气爽起来,只觉得出了一口恶气。
他看向汝王爷,扬声问道:“皇叔有何见教?”
汝王不疾不徐道:“襄阳侯虽是武将,却是闲职,多年不曾涉足军营,如何知晓边防布局?又如何知晓禁卫军机密?
你们这些人都是肱骨之臣,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这么明显的漏洞,你们是真的没想到吗?还是说,就是想抓住机会泼脏水排除异己?”
皇上心里愈发畅快,朝中就是需要汝王这样嫉恶如仇,敢说敢做的人物。可惜汝王长期在西境,否则朝中不会是如此乌烟瘴气的景象。
他连连点头道:“汝王叔言之有理。”
又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众臣,皇上颇为不满道,“你们这些人领着朝廷的俸禄,却这般不像话,如此大的漏洞竟无一人察觉,还有脸让朕关押襄阳侯,依朕看,真正要关押的是你们这些人才是!”
以刘大人为首,闻言皆是战战兢兢,跪着的那批大臣头都快垂到地上了。
姜国公也觉得面上挂不住,清了清嗓子道:“那么依汝王殿下所见,黎丞相究竟有无同党?同党又是谁?”
汝王斜了他一眼,“本王方才说得很清楚了,不想姜国公还没听懂。信上的军防机密凭黎丞相一介文臣根本不可能获知,所以他的同党便是掌握我大渊军防机密的武将!”
皇上点头:“皇叔此话有理。掌握大渊军防机密的武将,那便是郑老将军府,还有……”
他顿了顿,视线稍移,继续道:“还有姜国公府。”
此话一出,大殿内寂静无声。
谁也没想到,皇上竟然把姜国公府划入了同党的怀疑名单中。
连汝王都有些吃惊,原本以为这句话得他自己来说的……没想到,竟被皇上说出来了。
总共说了两个怀疑人选,其中一个是姜国公,等闲之人自然不敢贸然攀咬,于是,少不得便将炮火集中在了另一个怀疑人选身上。
刘大人不负众望,率先发难。
“郑老将军与黎府来往密切,关系非比寻常,还差一点就做了儿女亲家。如此来看,郑老将军嫌疑很大。”
“郑老将军经常去黎府,深夜方归,我亲眼见过好几回。”
“说得对!想当初,便是黎府那几位正经的姻亲都不及郑将军府来得殷勤。”
“便是如今,那位小郑将军也是三天两头往黎九那边跑,可见关系密切。”
众人七嘴八舌发表见解,汝王原本只想看戏的,一听人提起小郑将军这一茬,立马坐不住了。
汝王“蹭”地一下便站了起来:“说得极是!本王也有所耳闻,黎九早已嫁人,那个小郑将军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见天就往那周府跑。喧宾夺主,上蹿下跳!郑老将军身为祖父,任由其孙胡作非为,不能加以管束,可见郑府从上到下家风不正!这样的人,做出些什么叛国背主的事情来也不奇怪。”
原本便有姜国公党羽一窝蜂地抨击郑老将军,如今见汝王爷如此批判郑老将军,姜国公党一派气焰愈发高涨,将那郑老将军批得连张口反驳的机会都没有。
倒是姜国公松了一口气,笑盈盈地朝汝王爷投去了感激的眼神。
“汝王殿下切莫动怒,待细细查明了实情,若是郑老将军真有不妥,皇上必不会姑息。”
郑老将军这才抓住这短暂的机会开口反驳。
他扑通一声跪下来,“汝王殿下与诸位同僚说微臣的孙子行为不妥,微臣不敢辩白。是微臣平素管教不当,回去以后一定严加看管。但是,请诸位莫要因此将我扣上叛国同党的帽子。”
郑老将军声泪俱下:“皇上明鉴。微臣虽是武将,却久未练兵,边疆防卫细节早已生疏。纵是几年前掌兵之时,微臣也只掌了东南水师,重点在于剿倭。可这信件里的边防机密大多是北边的防卫,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以及京中的禁卫军,这些绝非微臣管辖,微臣也一概不知,如何能当这同党。”
皇上下意识地思索了一会,随即点了点头:“此话倒是在理。”
他看向汝王爷道:“皇叔觉得呢?”
汝王一脸不悦,倒也点了一下头:“郑府虽家风不严,败坏门庭,但是郑老将军辩解的话确实有理。”
皇上挑了挑眉:“这么说来,就不是郑将军府,那便是姜国公了。”
他猛地扫向姜国公,冷冷道:“姜国公,你可有何话可说?”
姜国公都惊呆了,实在没有想到有朝一日竟会有人控诉说他是黎丞相叛国的同党……
他都有点反应不过来,他怎么莫名其妙便挨了这项指控?
“皇上明鉴,老臣冤枉!”姜国公跪下来哀求:“老臣忠心耿耿,从无二心,绝无半丝半毫叛国之举。老臣与黎相往来不多,且政见向来不和,又怎会与他是同党。”
皇上冷眼瞧着,这个姜国公可算是跪下来了。如今跪着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姜国公的心腹,竟占据了早朝的半壁江山。
怪不得。
皇上在心里叹息一声,怪不得母后愈发肆无忌惮。
“往来不多,政见不合这都是表相,私下如何,朕不得而知,便如同你们府上的念芙郡主,瞧着不守规矩,实际最守规矩,样样都按照母后的传承行事。可见这些表象不能证明你姜国公不是同党。”
姜国公张了张嘴,知道皇上这是在公报私仇,一时之间竟不知怎么辩。实在是没有任何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从未想过他有朝一日需要找说辞证明自己不是黎相同党。
他不说话,皇上却咄咄逼人,步步紧逼。
“黎相不可能获知北地边疆细节,朝中其他人等也不能获知,唯有你姜国公对此了如指掌。”皇上居高临下看着他:“姜国公,你叫朕如何相信你不是黎相同党?”
“我……”姜国公张了张嘴,讷讷道:“兴许是微臣身边混入了奸细。”
皇上面带嘲讽:“奸细?哦,所以,同党并非姜国公,而是姜国公身边的奸细?”
汝王也幽幽地开了口:“姜国公,你说你身边有奸细,那奸细又是何人?”
姜国公自然答不上来,其实设计黎丞相一案伪造的物证做得非常马虎,因为这本就是皇上、太后心照不宣的事情,走个过场而已。
而如今,皇上反水,竟要细查。姜国公心里叫苦不迭,这些证物又如何能经得起细查?
姜国公心里有些后悔,今日本是要定黎相的罪,好好的,罪还没定,怎么先查起了同党?
无论如何,得让大伙儿将焦点拉到黎相身上才好。
正焦头烂额之际,一位宫人扬声道:“周夫人与静空师太已在殿外候着了,是否传他们进来。”
黎七和黎九到了!
姜国公悄悄松了一大口气,这些细节却悉数落在了皇上眼中。
皇上将到嘴边的传字咽了下去,挑了挑眉道:“既是在讨论同党,或许先不宣他们进来,诸位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