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曦光

作品:《为了避难嫁给病秧子后

    姜太后眼底满是骇然之色,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瞒得如此严实的事情竟然这么快就被皇上知道了。


    “事到如今,母后还这般铁了心让姜念芙当太子妃?”


    姜太后的视线触及皇帝满布血丝的眼睛,心底有一瞬间的动容,随即又逼迫自己硬气起来。


    “未来国母只能是念芙。”


    “哈哈哈……”皇上闻言又是一阵癫狂大笑,笑声如同午夜的鬼魅,让人不寒而栗。随即又捂着胸口,猛地一阵剧烈的咳嗽。


    “母后既有心让姜念芙入主东宫,为何太子初次指婚时您不把姜念芙指给他?若是那时便指婚,岂会有今日种种祸事?”


    姜太后:“皇帝心中有数。”


    皇上:“是!儿臣心中有数!母后瞧不上元茂这个太子,情愿把宝押在元眺这个汝王世子身上。难怪外头这般吹捧汝王府血统高贵,连母后自己都上赶着去捧汝王府,更遑论别人了。母后既这般看重汝王府,当初怎么不嫁给汝王叔,反而来屈就这国母之位?”


    “皇帝!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姜太后满脸怒容,“这般疯言疯语,意欲何为?”


    皇上恍若未闻,继续道:“哦。对了。是汝王府太高贵,只会要姜府嫡支的姑娘,至于旁支,人家瞧不上。那朕便把话撂在这了,太子如今要娶也得娶姜府嫡支的姑娘,旁支的姑娘,我们也不要!”


    太后冷冷一笑:“姜府嫡支没有适龄的姑娘,便是有,他们也不会给。念芙已是太子最好的选择。”


    “最好的选择?”皇上怒不可遏地拍桌,面上满是惊涛骇浪:“纵是怀了野种,也是太子最好的选择?太子便这般低贱不堪?母后便这般恨他?”


    姜太后忆起往事,身子忍不住颤了颤:“若不是你当初偏宠旁人,纵着那个贱人残害中宫,害得芙儿年纪轻轻一尸两命,怎会有今日之祸?”


    皇上:“儿臣为何偏宠旁人,母后当真不知?”


    姜太后嘴角露出一抹讥讽来:“不过是迁怒芙儿出自姜府旁支罢了。”


    皇上:“儿臣不敢迁怒,正如母后所说,姜府旁支已是儿臣能够求到的最好的选择。可是儿臣不是傻子,大婚之夜纵是被灌得再多,纵是她姜芙儿掩盖得再好,新妇是否完璧之身,儿臣还是分辨得出来的。”


    姜太后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往后退了几步。


    “你……”


    “儿臣本以为母后不知此事,多年来未曾说破。如今母后却让怀着野种的姜念芙入主东宫,这么看来,兴许当年姜芙儿的事母后也不是一无所知。”


    “母后一直埋怨父皇因您出自姜府旁支而迁怒冷待于您,其实父皇冷待您,与您的出身从无关系,不过是因为母后心有旁骛罢了。”


    姜太后心底涌起惊涛骇浪,她闭了闭眼睛,身子微微一颤。


    皇上眼中有泪花闪过:“儿臣昔日之辱,太子如今竟要承受百倍,母后当真如此心狠?”


    姜太后闭目沉思良久,终于开了口:“念芙入主中宫一事已昭告天下,无法转圜。太子坐稳宝座,也需要姜府的助力。”


    皇上彻底僵住,良久,他的脸上才扯出一个凉薄脆弱的、比哭还难看的笑来。


    “姜府旁支的姑娘果然厉害,代代传承,代代进益。母后身在曹营心在汉,姜芙儿婚前与人苟合,姜念芙身怀野种,不知太子之后,姜府的姑娘会进益成何种模样。”


    他捂着胸口剧烈地咳嗽,一阵气血上涌,闷哼一声,吐出一口血来。


    姜太后一脸紧张:“皇帝!”


    ——


    太子府。


    内院乌泱泱跪了一地,黎半夏宣读完旨意后,太子周元茂震惊得连谢恩接旨都忘了。


    原本愁容满面的姬妾们在这一瞬间都活了过来了,望向黎半夏的眼神仿佛看天神一般。


    “孝义夫人,此番多谢你了。”


    胡奉仪迎了上来,眼底有激动的泪花闪过。她很庆幸自己摒弃前嫌,拉着前太子妃去寻这位黎九。


    她早就看出来,这个黎九不一般。在黎家如此困顿的情况下,还能挣扎出一片天地,岂是一般人能比的?


    那么多大臣联袂上书都没半点作用,这位黎九一出手,便扭转乾坤了。


    “胡奉仪客气了,都是仰仗奉仪娘娘敏锐聪慧,才有今日的造化。”


    太子周元茂这会子才缓过神来,朝黎半夏道:“父皇为何突然改变主意?”


    黎半夏:“皇上仁慈,知晓诸位娘娘对太子的感情,不忍拆散,这才改了主意。”


    太子心里欢喜起来,他同意遣散后院也是无奈之举,他其实心里也挺不舍的。如今好了,父皇收回了成命,他不用忍痛割肉了。


    “是你向父皇求的恩典?”


    周元茂也不傻,这旨意不可能无缘无故由黎半夏送过来。


    黎半夏点了点头:“是。”


    答完这句话后,黎半夏明显感觉,太子府里的那些姬妾看向她的眼神热切得仿佛见到爹娘一般。


    “多谢。”


    何止是姬妾们,太子本人看向黎半夏的眼神都满含热切。


    这个黎九可太厉害了,已经好几次让他叹为观止了。


    他有些惋惜,为何当初娶的不是眼前这位黎九而是黎七。


    其实当初选黎家女时,黎七和黎九都在待选名单里,他考虑到黎七为长房所出,又父母双全,而黎九的父亲早逝,太子心里更偏向黎七。后来听说太子妃人选是黎七时,他倒是还挺庆幸。


    如今想来,竟有几分扼腕叹息。这般人物居然便宜了那个空有皮囊的病秧子。


    周元茂正盯着黎半夏看得出神,眼前人影一晃,他连黎半夏的衣角都瞧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个空有皮囊的病秧子。


    周景之往前一步,将黎半夏挡在身后,连根头发丝都没露出来。


    周元茂:“……”


    他翻了个白眼,在心里嗤笑了一声。他不过是感慨一下而已,黎九已为人妇,他还能有什么想法不成?这个病秧子真是莫名其妙。纵是仙女下凡,若非完璧,他才瞧不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上呢!


    ——


    很快。黎半夏求得皇上恩典,留下了太子府姬妾的事便传开了。


    周府的门槛又热闹了不少,茶楼酒肆关于黎府的故事又添了新的情节。


    太子府良娣的父母——襄阳侯夫妇去茶楼听了一圈书后,血脉偾张地回了府。


    然后,襄阳侯夫妇俩提上重礼,往周府来了。


    “孝义夫人此番大恩,我们阖府没齿难忘。”襄阳侯一脸激动地看着黎半夏,“说来惭愧,夫人原本叫我等一起去面圣,我却固执己见拒绝了夫人,不成想夫人竟豁出性命去,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了圣心。”


    黎半夏笑了笑:“襄阳侯客气了,都是为了家中女眷奔走,当不得大恩二字。”


    “当得起。”襄阳侯夫人竟是激动得直接握住了她的手:“夫人有所不知,我那个傻女儿不能接受被休弃的下场,亦不想连累娘家声誉,竟是打算自行了断。若不是夫人及时求了圣旨过去,再晚那么片刻,我那傻女儿只怕是阴阳相隔了……”


    说到动情处,襄阳侯夫人站起身来,朝黎半夏福了福身子。


    “多谢孝义夫人救命之恩。”


    黎半夏不敢受她的礼,赶紧扶她坐下,“这都是良娣娘娘福泽深厚,逢凶化吉。我不敢居功。侯爷和夫人莫要再谢了。”


    “也好。”襄阳侯笑了笑:“嘴上的感谢终归是虚的,我知孝义夫人的心结。黎丞相为官数载,忠心耿耿有目共瞩,却被无端诬陷。夫人心系黎家众人,却缺一个御前陈冤的领头人。老夫虽力弱,愿竭尽全力助夫人一臂之力。”


    黎半夏心底无比激动,努力了这么久,终于看到了一抹曦光。


    她按耐住胸口“砰砰”直跳的激动,尽力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一些:“此事兴许会触及皇上逆鳞,届时龙颜大怒,恐连累侯爷……”


    襄阳侯自嘲一笑:“想来是前几日老夫没和夫人同去勤政殿面圣,让夫人觉得老夫是个胆小鬼。”


    黎半夏:“不敢。”


    “夫人放心,老夫既然敢去,便不怕皇上怪罪。否则老夫一把年纪,还没孝义夫人豁得出去,岂不是要羞愧至死了。”


    襄阳侯越说越激动,手一扬,便开始莽,道:“择日不如撞日,明日我便去殿前陈冤!”


    “襄阳侯莫急。”黎半夏连忙道:“侯爷不如静候两日,再去殿前陈冤。”


    襄阳侯有些讶异:“这是为何?这两日还有何事要发生?”


    黎半夏:“还请侯爷静观其变。”


    现在太后和皇上还在焦灼地掰手腕,胜负未知,自然无瑕他顾。


    待到俩人分了胜负,不管是谁胜谁负,太后都会腾出手来,调查皇上究竟是如何知道姜念芙失身有孕,调查姜念芙究竟为何疯魔一般跑去和皇上全盘托出。


    查来查去,便要查到柳夫人身上。柳夫人这次死定了!


    啧。黎半夏少不得又得收割一波舆论。


    既要开大,先得把舆论环境创造好,才能尽可能争取更多的声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