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命运的齿轮转动了

作品:《贞观公务员

    苏烈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他是一个败军之将,当年跟随高雅贤,被其收为义子。


    而高雅贤又是窦建德的部将,后来跟随刘黑闼,一直都算得上是李唐的敌人。


    他一没有从龙之功,二于李唐也没有上战场杀敌之军功,三还是李唐的敌人。


    若是答应了召见,最后也不过是一个校尉。


    那还不如不被复用,当一个庄稼汉,也可得悠闲。


    尉迟敬德见到苏烈竟然有一些犹豫,也想到了他心中犹豫之所在。


    当即问道:“定方可听闻过陈平安之名?”


    苏烈指着院子中的曲辕犁,回道:“陈少监乃国之重匠,他打造的曲辕犁,很好用。”


    “某也有所听闻,陈少监乃是天子近臣,少年英才。”


    尉迟敬德直接说道:“便是他向陛下举荐了你,说你有将帅之才。”


    “你就心甘情愿,让自己一身武艺就此埋没?”


    “就真的愿意,在这武邑县耕作到老?”


    “男子汉、大丈夫,学会文武艺,自当是建功立业、光耀门楣。”


    “不然,你当初为何要学武艺,为何要跟从父亲一起入伍呢?”


    李君羡也接话道:“定方兄,陈少监有言,你有将帅之才,陛下闻之,也是起了惜才之心,不想你就此明珠暗沉,故此特意派遣某来宣旨,招你进京面圣。”


    “刚刚,大都督出手,和你过了几招。能和大都督过几招之人,而又不完全落于下风,在军营之中,可是没有几人呢。”


    “以定方兄之能耐,以后必定是能够勇冠三军,成为大唐名将!”


    两个人一番恭维,让苏烈有一些犹豫了。


    也就是这时候。


    门口又进来几人。


    正是苏定方的母亲、妻子、儿子归来。


    他本打算锻炼了身体之后,就下地干活儿,没有想到,还没下地,就被尉迟敬德等人找上了门。


    母亲、妻子、儿子在田地里,听说自家来了不少人,似乎是什么贵人上门,便连忙赶回来。


    “阿母。”


    苏烈连忙上前。


    苏母看了看尉迟敬德、李君羡等,连忙躬身施礼。


    尉迟敬德说道:“不必多礼。”


    苏母又连忙招待,说道:“定方,贵客登门,怎的这般怠慢?”


    “几位贵客,寒舍简陋,还请原谅招待不周。”


    苏母又是施礼,又是让苏烈的妻子连忙去清扫一下,招待贵客。


    尉迟敬德也是盛情难却,直接拉着李君羡走进了屋内坐着。


    李君羡倒是还想要劝说苏定方,一来,这是他的任务,要是没完成,那回去就不好交差了;二来,他也是觉得苏定方的武艺不差,真就这么成了一个田舍郎,实在是真正的明珠暗沉。


    尉迟敬德却拦住了李君羡,按着他,轻声道:“放心吧,他这一次肯定会和你一起进京面圣的。”


    外面。


    苏母听了苏烈的解释,也看出来他的犹豫。


    “儿啊。”


    “当初,你父就说你比他强,十五六岁,就带着你去打仗。”


    “伱们男人的事,阿母是劝不了,也拦不住。”


    “每一次,你们打仗,阿母都很担心,日日吃斋念佛,又去清风观上香,求三清保佑。”


    “当年,你父战死,阿母也很痛心。”


    “再后来,你回到家,说是要回到这武邑县种田为生。”


    “阿母还是很高兴的,总觉得这样也好。”


    “可你没过多久,还是挥舞起马槊、长刀,举着石锁,放不下一身的武艺。”


    “阿母就明白,你的心,还是不在这田舍。”


    “阿母年龄大了,但是有绣娘在身边服侍,也能过好,或许,要不了几年,就去见你阿耶了。”


    “等阿母走了之后,你怕是更不愿意下地干活儿吧?”


    “如今,圣人惜才,招你进京,便是你的运道。”


    “莫要犹豫,该怎么做,阿母也相信你心中有数。”


    苏烈眼眶微红。


    作为一個大丈夫。


    作为一个有着一身武力的大丈夫。


    他确实是不甘心,此生就只做一位田舍郎。


    可是。


    怀才不遇。


    未逢明主。


    苏烈就算是有着一身武力,却也只能挥舞锄头,而非马槊。


    他也感叹过命运不公。


    而如今,命运再一次眷顾于他。


    却又让苏烈犹豫了。


    若他还是当年那位跟随父亲出征的少年郎,听得李唐赏识,肯定会一口答应下来。


    而如今,他的遭遇让他没敢直接答应李世民的复用圣旨。


    尉迟敬德、李君羡直接留在了苏烈的庄子上吃饭,期间,也有不少人闻风而来。


    不少苏烈的老部下,也都赶过来,生怕李唐旧事重提,前来问罪苏烈。


    好在,并非是问罪,而是复用。


    一个一个,也都是连忙向苏烈道贺、道喜,有的,甚至是立即让人去买了烧鸡、下酒肉什么的。


    很快,这个小小的庄子里外,都是看热闹的村民,以及武邑县的人。


    尉迟敬德没有让人把他们赶走,而是任由他们观看,并且,还把苏烈被圣人召见,要进宫面圣,要为大唐征战四方,要成为大唐的名将什么的,都给宣传出去。


    一边喝着酒,一边大声地说着,苏定方拳脚功夫了得,不过,和他尉迟敬德相比,还是差了不少,倒也可以排得上名号。


    又说什么,如今大唐乃是用人之际,突厥在北虎视眈眈,早晚有一天,要灭了突厥贼子,给北地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稳定。


    这一顿饭下来。


    苏烈若是不去京师,那就是抗旨。


    这倒是其次。


    更为关键的是自恃清高,辜负圣恩。


    不是屎,也是屎了。


    苏烈无奈,却也只能是让尉迟敬德胡咧咧。


    反正,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多谢大都督,多谢圣使,某愿意。”


    饭后。


    待看热闹的村民散去一些,待尉迟敬德、李君羡也要动身之际。


    苏定方给出了答复。


    尉迟敬德高兴不已,拍着苏烈的肩膀,说道:“好!”


    李君羡也是松了一口气。


    就这样,苏烈先跟着李君羡轻骑入京师,苏烈的家人则是跟着尉迟敬德去了冀州,安顿下来。


    六月底。


    苏烈进入了长安城。


    也是这个时间点左右,褚遂良也到达了江南,孙思邈也在河东道治好一个又一个天花病人,也动身,顺河而下,下江南。


    离开时,万人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