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这也能算写书?

作品:《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

    感谢书友‘书荒了怎么办1358’投的4张月票


    感谢书友‘一个小北鼻’投的4张月票


    感谢书友‘雷龙020’投的4张月票


    感谢书友‘要要125’投的4张月票


    感谢书友‘初原哥哥’投的4张月票


    感谢书友‘一切本空’投的2张月票


    ..................................................................


    重新组织了下语言,王立冬对着雨水道:


    “‘钢铁’这本书属于精神上的食粮,我要写的这本是物质上的食粮。”


    雨水听了有点迷糊,


    “物质上的食粮?有这种说法吗?”


    “你听我说完,你就知道我说的在不在理了。”


    王立冬就把书的内容,大致和雨水说了一遍。


    他准备把种植菌菇类的技术,写成一个系列丛书。


    香菇、黑木耳、平菇、金针菇、双孢菇、毛木耳、杏鲍菇、真姬菇.......


    只要是老百姓喜欢吃的,每个品种都出一本单行本。


    这些书里的相关技术,王立冬肯定会进行一些精简和改良。


    只要是识字的,按着书里的步骤,在自己的家里就能种出菌菇。


    第一本书,王立冬准备写金针菇的种植。


    主要是种植金针菇,门槛低,时间短,差不多2个月就能有收成。


    投资少,见效快,王立冬相信会有一些人敢于尝试的。


    饿肚子的滋味,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是种什么滋味。


    “教人种金针菇?这....”


    王立东对于何雨水同学的口气,非常不爽,


    虽然自己写的是比较low,可也算是比较实用的书了。


    “雨水,我们国家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雨水想了想道:


    “吃的,粮食。”


    王立冬又问道:


    “金针菇能不能吃?”


    “能吃,不过这东西不能当饭吃吧,吃的再多也不顶饿。”


    王立冬解释道:


    “是不能当饭吃,但能减少主粮方面的消耗。


    打个比方:


    如果一个人光吃米饭,吃3碗才能饱。


    可要是加个菜,那他可能只要吃2碗半的饭就能饱了。


    别看只是小半碗饭,日积月累之下,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种的人越多,这样的效果就会越明显。”


    其实王立冬写这类书,还有一个目的。


    就是让普通老百姓,有机会改善一下家庭生活。


    就拿四合院为例子,除了傻柱和许大茂,其他人就只能拿着死工资过日子。


    王立冬的这些书,也算是一种机会。


    雨水还是比较失望。


    毕竟在她的意识里,这种类别的书,根本不能和‘钢铁’这类书比。


    看到雨水的表情,王立冬就知道她的想法。


    这丫头,这辈子都没吃过什么苦。


    所以根本不知道有些人为了一口吃的,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这几年的大*困*难,多少和她相似年龄的姑娘被赶出家门,然后让其自*生*自*灭。


    “雨水,你过来.........”


    经过一个小时的严肃教育,雨水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想法还是太狭隘了。


    雨水低着脑袋,抱着猫窝回了自己房间。


    王立冬则是一个闪身,进了随身农场。


    “叮,随身农场经验已满,请问是否升级?”


    王立冬看了眼农场的经验条,


    随身农场


    等级:LV2


    面积:100㎡


    金额:10.01万/10万金币


    王立冬点了下升级的按钮。


    “叮,升级已成功。


    随身农场


    等级:LV3


    面积:10000㎡


    金额:100金币/1000万金币


    王立冬看了下升到三级的福利,农场里可以进行水产养殖了。


    不管咸水淡水,都能在一个湖里养殖。


    系统就是牛叉,这都能搞在一起养。


    王立冬划出了10米*10米的一个湖泊出来,然后随手买了五六十钟各种鱼苗贝壳蟹类的苗。


    过不了多久,王立冬就能吃上河鲜海鲜了。


    然后王立冬对这次升级而增加出来的土地,按照原有的种植内容*100倍的播种。


    看着面积大增的农场,以前那种压抑感突然就消失了。


    ..............


    3天时间,王立冬就把金针菇的种植技术,编写完成了。


    其实技术方面的内容不多,不过既然要出书,那内容就不能太少。


    王立冬灌了6张纸的水,加上2张纸的内容,拼起来就有了8张纸。


    也能出个单行本了。


    等到休息天,王立冬骑着车赶往了大王庄。


    “大伯娘,大伯呢?”


    推开大伯家的大门,王立冬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


    “是小冬啊。


    大冬天的,大家闲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


    一大早,你大伯就召集了全生产队的社员,去修水渠了。”


    王立冬点点头,停好车,把车后座上的两袋粮食给卸了下来。


    大伯娘早已等在一边,忙接过一袋子白面。


    “小冬下次过来,就别带那么多粮食了。现在粮食可不好弄,你自己要多留着点。”


    王立冬点头表示知道了。


    “正好我朋友那最近有货,就顺带着给送点过来。


    要是哪天他那也没了,我就只能空着手来了。”


    大伯娘担心道:


    “你那朋友的货,不会哪天真断了吧?”


    “这我还真不知道。


    虽然我两关系挺好,但这种事情不敢多打听。


    不过他的关系很硬实,据说通着上面呢。


    大概率不会出什么问题。”


    大伯娘刚提起的心,顿时又放了下来。


    王立冬送过来的白面,基本也进不了她的肚里,都是被她的几个孙子给霍霍了。


    她是担心哪天断了这些白面,自家几个孙子的营养就跟不上了。


    “你先坐着,我去喊你大伯去。”


    大伯娘给王立冬泡了杯糖水后,就出了门。


    王立冬闲着没事,就从仓库里拿了一本书,涮起了技能点。


    过了大概差不多有大半个小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王立冬收起了手上的书,站起身走到了房门口。


    “大伯。”


    “小冬,你今天来是有事?”


    一般王立冬隔两三个月回来一次,可一个多月前王立冬刚回来过一次。


    王立冬把自己编的小册子拿了出来,递给了大伯王大贵。


    “大伯,你看一下这本册子,看完了我们再说。”


    王大贵接过小册子,看了眼小册子的封面。


    “孩他娘,把我的老花镜给我拿来。”


    手写的,所以字不大。


    王大贵这年纪了,眼睛有点老花了。


    大伯王大贵戴上大伯娘递过来的老花眼镜,看了看封面。


    ‘劳动最光荣---王师傅手把手教你,如何在50天内种出金针菇’,


    “好。”


    这书名起的不错,就是他这个农民看了,也马上明白了书里要说的内容。


    接着翻开了小册子,细细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