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第 48 章
作品:《七零之好命知青》 庄文静冯秋萍一走,年也过的差不多了。
天气开始渐渐转暖,村民们也陆陆续续开始准备今天大春要种的作物,江北山的茶厂在正月十二这天开门,唐心月也和张老幺去到堆料场统计起了各种木料的存量。
“现在外面好的那种木料都卖到160元一方,方厂长昨天打来电话,说是他们厂今年的订单都排到了十一月了,他估摸着这木料的价格还要涨,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
张老幺一边盘货,一边跟唐心月说了方厂长让他转达的话。
其实就算方厂长不说,唐心月也知道要不了多久木料的价格就会成倍的往上涨,之前60一方要多少有多少,现在160一方你还能买到,等今年年底的,那木料就得涨到260一方且根本买不到。
所以唐心月现在是一点也不担心木料销量,反而像方厂长说的那样,她最担心的仍是伐木场供量的问题。
“方厂长有没有说下一批废料什么时候送来?”
她从账本中抬头,皱眉问起这事儿,然张老幺听了却叹气摇了摇头。
“没说,还是让我们等,说是一有料就立马给我们消息。”
这么说,厂里现在还真没多余的废料给他们。
唐心月心里一阵失落。
要知道过不了多久各村各镇就会掀起一阵新建房屋的浪潮,没有足够木料的她一想到要错过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就直起火。
即便之前方厂长在伐木场门外对她做下承诺,说他们厂的废料会全给她留在那儿,可口说无凭又一木难求的情况下,她也不知道方厂长能坚持多久。
虽说她很相信方厂长的为人,但伐木场它毕竟不是方厂长的个人产业,在上面有领导压着,后面有订单催着,下面还有那么多伐木工人跟着他混口饭吃的多重压力下,方厂长他必定也很难做。
唐心月理解,故而也不打算给人方厂长再施加多一重压力。
在没有第二车木料送来的情况下,她能做的就是好好利用好目前手里的资源,尽可能的将利润最大化。
“村民们修房用的最多的就是松木。”
唐心月和张老幺把堆料场的松木又重新统计了下,“而且伐木场那边加工的最多的也是松木。”
松木防腐蚀性强,且易加工,再加上其广泛的分布和较快的生长速度,在建筑领域始终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村民好不容易修一次新房,所以肯定会选择便宜又耐用的松木作为房梁。
她需要趁着开学前把木料重新按材质分一下,这样等有人来的买的时候张老幺也能更快的装车发货。
唐心月把堆料场的木料大概算了算,现目前他们堆料场剩下的松木方量,按每户人家五方用量来算的话,差不多能满足六十户人家的需求。
方林村一共六十二户人家,除去已经修了新房的高队长家和张大娘家,还剩六十户,然后刨去那些家里人口少,经济困难,还有一开始对新房没那么强愿望的人户,估摸今年要修新房的也就三十来户的样子。
方林村三十来户,相邻的几个村的情况大概也大差不差,这样算下来,她们堆料场现在所剩的这三百多方木料基本能够两个村前期的基本用料。
若伐木场那边继续有木料送来,那他们堆料场就可以持续供应几个村日后的木材用量,可若是伐木场那边一直没有废料出来,那她的木料生意就会面临随时倒闭的风险。
想到这儿,唐心月看着堆料场所剩无多的木料,不禁默默叹了口气。
哎,没办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她自我安慰,在等待伐木场第二车废料运来过程中,迎来了自己去学校报道的日子。
这是她在B大的最后一年,这念头年头大学生包分配,像唐心月这种品学兼优的学生一般提前一年就会有单位来学校要人。
在这个年代,特别是恢复高考后考上的第一批大学生们,不仅是时代少有的稀罕物,更是知识和文化的代表者。
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各大工厂和国营单位都在摸索中寻求着更为广阔的出路,对一些新到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也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加持。
所以对唐心月这一级的学生来说,等待学校分配无疑就成了他们今年最至关重要的事,
“想好干什么了吗?”
江北山从茶厂回来后就待在家里帮唐心月收拾行李,知道今年对她来说尤为重要,从未插手过她选择的人也忍不住问起了她的打算。
“还没想好。”
不仅没想好,而且也不确定分配的名额里到底有没有自己。
唐心月没隐瞒,把目前摆在她面前的两条路都给江北山说了说,“明年一月毕业,学校分配应该会提前几个月通知,要不国营厂,要不机关单位。”
“去国营厂的应该会比较多,毕竟厂里人员需求大,至于机关单位,其实我也没想过,听我班王壹说,我们学校去年就有人已经在联系工作了。”
说到这儿,她停下手里动作,转头若有所指地问江北山:“你知道我意思吧?”
“知道。”
江北山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她的顾虑,“去国营厂也不错,反正大学生去哪儿都是人才。”
他安慰了唐心月几句,唐心月也叫他别操心,届时听学校安排就行。
二人说了会儿学校的事,江北山又把话题扯到了木料生意上。
“我看今年来问木料的人多了很多,方厂长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吗?”
唐心月摇了摇头,把自己和张老幺前几天统计的数据一五一十地给他分析了下,也说了自己没再给方厂长电话的原因。
“我不想他为难,就剩多少卖多少吧,反正之前我们也赚了很多。”
说到赚钱,唐心月突然就想起来去年的分红自己好像还没来得及给人张老幺。
前段时间光顾着陪庄文静他们到处疯玩了,竟不想连这么重要的事都能忘。
她懊恼地一拍脑袋,把还没收拾好的行李往床上一放后就准备去拿抽屉里的信封。
江北山看了看窗外已经黑尽的天,担心夜路不安全,就提议等他回来了再给张老幺也不迟,可唐心月却说前些天听张老幺说张母最近老毛病又犯了,怕张家万一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急着用钱,她还是决定亲自去送一趟。
江北山拗不过她,只好去桌子上拿了手电筒打算陪她一起去,可没等二人走出门,院子里就传来了张老幺焦急的脚步声。
“你怎么来了?”
一看到江北山夫妇,张老幺三步并两步地就来到了二人面前,唐心月正想说他们刚准备去找他,那边张老幺就着急开了口。
“北山,我哥他.....咳咳咳.....”
因为说的急,张老幺被自己的口水呛的连咳了好几声,等好不容易缓过气来,大队部外又响起了一道急促的呼喊声。
“老幺,老幺,快,快跟我回去,你大哥疼的晕过去了!”
张大哥晕过去了!
这一声惊呼立马在漆黑的夜里炸开了锅,唐心月甚至都没来得及回屋披一件军大衣,就跟着江北山他们火急火燎地赶到了张老幺他家。
一进门,唐心月就险些被散落在地上的水壶给绊了一跤,幸好江北山离她不远,眼疾手快地将她扶住,两人视线也随着张老幺慌乱的呼叫一齐朝正躺在床上的张大哥看了过去。
“你一出门,张老大就喊他腿疼,我和你婶没办法,就只能按照你的吩咐给他嘴里上了毛巾,捆住了手,可…可….”
余大叔脸上带着歉意,额头也浸着一层薄薄的汗珠,在说到张老大为什么晕过去时,连声音都有些颤抖,“手刚捆上,他就拿头去撞墙,我刚要去抱住他,人惊吼一声就晕了过去。”
他仔细跟张老幺说着他大哥昏过去的过程,余婶子则一直在旁边守着心急如焚的张母。
“实在不行,先送卫生院看看吧。”
她提议,却被余大叔一句“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给怼了回来。
余大婶悻悻低下了头,屋里也顿时安静了下来。
唐心月和江北山听了余大叔的话户,就赶紧绕到了张老幺身边查看起了张老大的情况,在看到躺在床上的人面色惨白,呼吸微弱后,江北山便让张老幺赶紧去找王支书。
“支书侄子在镇里卫生院,你先和支书去找人,我和余大叔跟着就把人送到卫生院去,不管有没有效,先把人弄醒再说。”
他知道张老幺没第一时间把其大哥送到卫生院的原因,也大概猜到了他刚主动找上门时的目的。
理解他的郁结,但问题现在张大哥已经晕了过去,在远水它救不了近火的情况下,最稳妥的方式还是先保住命再说。
他安排好一切,又去高队长家借来了平板车,等张老幺前脚去找王支书后,他后脚就和余大叔一起合力把张大哥抬上了平板车。
“行了,你先回去吧。”
他对还想跟着自己去镇上的唐心月阻止道,“明天你还得去学校报道,别耽误了学习。”
简单叮嘱了几句,他接过唐心月递来的信封,朝哭声咽咽的房里看了眼后,便和余大叔转身出了门。
唐心月拗不过他,只把他们送到了村子口。
站在大槐树下,她看着渐渐消失在夜幕下的身影,心也跟着紧成了一团。
希望张大哥能平安度过此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