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考成法!

作品:《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

    张居正安坐之后,喝了一口太监递上来的姜汤驱寒,才转眸看向朱标,“殿下,臣回来的晚了,向殿下告罪!”


    “不必如此,张阁老。”朱标正好借此机会,将朝堂上之前的事跟张居正说了一番。


    既然张居正来了。


    朝堂上的大事就要正儿八经议论起来。


    文武百官也肃穆许多,一个个开始上前汇报工作。


    老朱和朱标打起精神,准备看张居正表演。


    只见张居正坐在椅子上,掏出一根随身的短毛笔,习惯性的放进嘴里嘬了嘬,将毛笔湿润之后,在一块小册子上写了起来。


    朱标和老朱愣了。


    不敢相信这种小吏的习惯动作,会出现在张居正身上。


    他这几个月来是吃了多少苦?


    “工部的三百一十二个项目,完成了两百八十七个,达到近八成,考评为上等!”


    张居正先是听完了毛应的工作报告,然后给出了考评答案。


    此话一出,朝堂上工部官员们纷纷喜上眉梢。


    因为按照张居正最新定制的考成法,这代表他们今年的工资又要提上个两成左右!


    “但是。”


    张居正颌下胡须无风自动,又平静的道。“工部存在极大的浪费物料情况,有些匠人甚至将朝廷用来科研实验的物料拿回家自己用,或者自己制作私活!”


    “咳咳。”这话一出,毛印脸色就黑了下来,赶紧上前解释。


    “张阁老大人,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可也是殿下发过话的。允许工部大匠自行制料!”


    “此举已经违规了。”


    张居正望过来,“限工部一个月内整改,拿出方案,否则本年度上等考评作废!”


    “呼。”毛应这才松了口气,赶紧连连拱手,“阁老大人请放心。我堂部一定照办!”


    连六部之中权势最盛的工部,都如此畏惧。


    张居正所处的地位,相当于国务院了。


    可想而知有多大权力!


    接下来张居正依次报出了其他几部的年度工作反馈。


    “吏部,中等考评!”


    “礼部,上等考评!”


    “监察司,按察司,大理寺,下等考评!”


    最后一句话。


    张居正着重吐出了句,眼神若有若无的瞟了王阳明一眼。


    这三司机构,是如今改革后的监察机构。


    都是王阳明所掌控的。


    可今年的监察机构出了大错漏,巡查了两个多月,竟然还在本地出现了大批贪官污吏,搞得朱标巡查时要亲自出手解决。


    所以只能得到下等考评。


    这倒不是私人恩怨,事实上张居正跟王阳明还是朝廷上的铁杆盟友。


    王阳明听到这话也没有丝毫怨言,起身拱手作答。“首辅大人,我三司今年降薪皆可,包括御史台都要降薪!”


    “嗯。”张居正不咸不淡的点头。


    处理完各堂部的事情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他才起身走到朱标身边拱手。“陛下、殿下,今年大部分任务都已在入冬之前完成。略有拖沓的三司和御史台,如今还在加班。”


    “今年江南之地,税收提升了十成三分七点七哩五毛四,粮食产量提升了八成九哩三毛三...”


    一连串数据从张居正口中吐出来。


    一条条账簿记得清清楚楚。


    老朱听的都赞叹不已。


    什么叫大管家?这就叫大管家!


    能管天下事,管得如此井井有条,六部官员控制的清清楚楚,张居正的能力简直顶了天了。


    老朱特别开口道。“张爱卿,今年你们内阁做得很不错,才改革了几个月就颇有成效!”


    说完又赐了张居正一个散阶官衔。


    为什么只赐散阶?


    因为封爵这事,是要朱标亲自来的。


    朱标也没急,只是仔细看了一番张居正的考成法。


    这个他太熟不过了,不就相当于前世的kpi吗?


    每个官员都有工作审查,到了年底算一波总账。


    原本的大明一直是没有这种工作计划的,要知道这可是要了官老爷们的命。


    可自从所有体系被全部打烂后自上而下,重新展开的政务体系,能完全适配这套考成法,官员们想摸鱼都很难。


    当然如果心怀宇宙,也可以摆烂。


    可摆个几年,也就该被直接清退出去了。


    朱标甚至还在考成法中加入了末位淘汰这个大杀器。


    官员们现如今不像是贵族阶级,更像是一个十分高效的政务团体。


    完全靠能力说话!


    政务的事商量完毕,午后,朱标还贴心的为官员们安排了午餐。


    炖羊肉,泡米饭,几样小炒菜。


    都是御厨的手艺,朱标亲自手把手教的味道,肯定不差。


    用过饭后,乾清宫内仍然忙的人来人往。


    一个国家一年的考成,哪有那么简单?


    有线电报的发报室,一刻也没停过。


    各地官员都在疯狂向外界要资料,下命令。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几天。


    直到大年二十八的上午才停止。


    因为明朝有祭祖的传统,元旦前三天就要赶回家祭祖了。


    如今不存在什么官员告老还乡的说法。


    只要当了京官,名下就没有田土,家乡没有房产,全部接到京城的官邸来。


    一般五品以上的官员,朱标给发的房子都是潮汕式的‘四点金’。


    除了东南西北四座厢房之外,还有一一座空出来坐祠堂。


    完全照顾到了官员们的感情。


    哪怕当官的退休了,也要在官邸内生活,相当于赐了一套宅子,并且朝廷养你一辈子。


    铁饭碗这点,朱标是做到了!


    虽然上限不高,但下限比之前的大明要高多了,起码不会沦落到当官的吃不起饭的程度。


    再加上杜绝了官员告老还乡之后,凭借自己的势力和人脉,在民间搞土地并兼。


    明代的土地并兼,一大半都是告老还乡的官员们搞出来的。


    朱标又规定官员们不得经商,财产透明。


    这几手一起搞下来,就不信贪官污吏不绝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