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油泼面
作品:《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 《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全本免费阅读
“你先过了妈那关再说。”
通过前回贩鱼姜向南就看明了,妹妹好像天生有洞悉赚钱法子的能力。
不管是旁人闲聊几句,还是书上突然扫过的内容。
星星之火在她手上就可以燎原!
妹妹古灵精怪的脑子那么一转,总能提出个叫他没法否定的主意来。
就说这个什么面包吧……
食品经营部永远锁在玻璃柜台里的抢手货。
要是哪天有货了,往门口黑板一写,当天柜台里保准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
姜向南有限记忆里就吃过两种。
一种好像叫果子面包,松软得跟云彩一样。
另一种葡萄干面包,咬到葡萄干的那一块特别甜,放嘴里都要多嚼几下才舍得咽下去。
不过吃上两回姜向南就发现,葡萄干面包就是果子面包加了点葡萄干。
一个吃不饱,两个够换半斤米,姜向南读初中之后就很少再吃。
卖面包能挣钱是必然的,但得让老妈先点头同意才行。
姜向北深以为意地点头。
老爸和爷爷不用想都是无条件支持,关键还得他们家真正的老大点头才行。
要不老妈一声令下,爷爷和老爸立马就要反水。
“那你打算怎么办?”
姜向南坐到姜向北身边,顺手拿过一本书翻开来瞟了两眼。
虽说从没有懈怠外语学习,可书上的外语字他竟然一个词都看不懂。
姜向南连翻几页,逐行寻找,还是没能找到一个认识的。
“这么难?”
姜向北往书上一看,顿时无语。
法语……不认识不是很正常?
“这……”姜向北刚张了张嘴,就见姜向南猛地合上书,满面凝重:“看来还是不够努力。”
好吧!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就在此。
学渣当时第一反应是看不懂就换本。
学霸从自身出发,想得是还要多加努力。
姜向北望着老哥拿出书开始学习,默默翻开了一百零八种面包的制作方法。
看食谱应该也算……努力!
***
一进入六月,洛川市就立刻迈入了盛夏模式,天热得蜻蜓都只敢贴
着树荫下飞。
烈日当空下,三水胡同二号此刻正在热火朝天地干着活。
一早上已经来了几拨人看,胡同里谁家只要有点动静,不出半天准能传遍。
姜向北坐在自家门口,搬了个小板凳假模假样地装着做作业。
家里盖厨房请的泥瓦匠,面包窑由姜爱国自己亲手弄。
透过刚盖到小腿那么高的砖墙,姜向北卡看到爷爷正在往台子上抹黄泥,姜半在边上和稀泥。
“第二题的答案是多少?”
假么假事的还有个夏彩霞,一会儿逗夏宝华,一会儿又踩蚂蚁,忙活完就来拿姜向北作业本抄写。
反正是姜向北写一题,她就跟着抄一题。
“怎么还没写。”
两人在这坐了一个多小时,十五道数学题,才写到第三道。
姜向北干脆把板凳往边上一推,站起来。
下一秒,屋里司文兰故意压低的声音从门里就飘了出来。
只是喊了句:“姜向北”
就像自带神奇力量,姜向北腿弯一软,垂头丧气地坐了下来。
学校放假,厂子里也放假……
“你妈背后是不是长了眼睛!”夏彩霞透过窗子,看到司文兰明明是背对着她们正在看书学习。
怎么前脚姜向北刚站起来,那边就发现了!
姜向北撇嘴,指指凳子。
肯定是拖凳子发出的声响。
心已经飞走,继续做作业不可能了,心里掐着时间,二十秒后姜向北偷摸着又站了起来。
夏彩霞瞪着眼睛,眼珠子左转右转一脸惊恐。
姜向北得意,第一次推开凳子就肯定会被老妈听见,所以第二次坐下来后就没搬凳子。
“聪明吧!”
夏彩霞挤眉弄眼,嘴使劲往左边歪了又歪。
“向北姑姑,司奶奶正看着你呢!”
最后是夏宝华咯咯笑着提醒神气活现的姜向北。
姜向北:“……”
司文兰站在门口,目光落到女儿做贼一样蜷缩的身体,啼笑皆非得都骂不出口了。
正在这么个关键时刻,门口突然走进来了几个人。
有老有少,看样子是一家人。
这家子
穿得好像是同块布料做出的衣裳,不管男女老少都是墨兰色裤子,白色衬衣。
司文兰把目光移到门边的同时,姜向北狠狠松了口气。
“大娘找谁家?”
领头的老奶奶走进院里,东张西望地到处看,眉眼中渐渐流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我们找姜爱国同志,居委会张主任让我们来找他。”
老奶奶有着浓重川省口音,一开口说话自然地带上了股爽利感。
司文兰让几人稍等,然后去厨房后边把姜爱国叫了出来。
“谁啊?”
姜爱国走出来,放眼扫过去并没有熟悉面孔,一时也有些奇怪。
“这是介绍信,前几日我儿子刚买了崔红同志家的房子。”
提到房子,姜爱国就立刻明白了来人是谁。
“大姐等我先洗个手,一会儿我带你们去看房子。”
两间空置房屋的小夫妻女同志就叫崔红,听说前不久刚把房子卖给了一户回城的知青。
居委会提前知会过姜爱国,一并把钥匙先交给了他保管。
“大妹子是这家的?”
老奶奶是个自来熟,等姜爱国洗手的这么一会儿功夫,立即转头就跟司文兰聊上了。
司文兰笑着点头。
两人都是善谈的人,一来一回就各自把双方的家人介绍了番。
奶奶姓胡,一米五的个头,头发利落挽在脑后,应该是个喜欢笑的人,眼角皱纹都微微往上扬着。
而且姜向北还发现了个既新奇又震惊的地方。
胡奶奶竟然是个小脚,裤脚下只露出个尖尖的鞋尖,鞋头上还绣着花。
“奶奶受封建社会习俗坑害,从小就裹脚,不过奶奶可不吃封建社会那套!”
看姜向北不住地往她脚下瞟,胡奶奶提起裤脚,大方地让几个孩子看个够。
“小孩子不懂事,大娘你别见怪。”司文兰赶忙道歉,顺手把姜向北搂过来捂住了嘴。
生怕一不小心又秃噜出什么得罪人的话来。
胡奶奶哈哈一笑,爽快地表示“这有啥!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东西。”
接着,胡奶奶把他们一家子人大概介绍了遍,毕竟以后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总得有个称呼。
胡奶奶家共有七口人。
除了胡奶奶和老头齐爷爷之外,女儿齐桃花和女婿曹建设共育有一子两女。
外孙曹龙是大哥,今年十九岁,二外孙女十七岁曹彩英,小孙女十四岁曹彩凤。
开始姜向北还以为曹建设是上门女婿,要不怎么会带着爱人的父母一起生活。
胡奶奶好像也不想邻居们误会,不等大家胡乱猜想,自己先说了起来。
曹建设原本就是洛川市人,早几年响应号召下放到胡奶奶他们村当知青。
后来跟齐桃花相亲结婚,还一连生了三个孩子。
前几年回城潮兴起,同村知青丢下媳妇丈夫独自回城的多不胜数。
曹建设也在回城的行列中,不过刚稳定之后立即就回村里把一大家子就接进了城里。
“我女婿是个好人,连我们老两口都一起带来了城里。”齐爷爷感慨。
接走妻子儿女无可厚非,但还把岳父岳母一起接进城里,这就没多少人可以做到了。
姜爱国听罢,也忍不住跟着称赞了几声曹建设仁义。
姜向北跟着爷爷一起去看了曹家刚买的房子。
房子是曹建设托单位同事帮忙牵线,只是在外边随意看看就交了钱。
接家属进城,没有房子就没法开介绍信。
当时曹建设看得匆忙,胡奶奶他们也是进了城才晓得屋子在哪。
铜锁老旧,还是非常老旧的挂锁,姜爱国扭了好几下锁头才终于咔哒一声。
“……”
锁是响了,锁还是没有打开的迹象。
“反正都要换锁。”胡奶奶一手拽住锁扣,用力一扯:“坏了就坏了吧。”
锁扣掉落,曹龙两只大掌用力一推。
咔嚓——啪——
那扇本就摇摇欲坠的老旧雕花木门应声倒地,砸到地上掀起漫天灰尘。
胡奶奶仍旧乐呵呵地:“大门正好也重新修一修。”
“外婆,房梁也该修了。”正处于变声期的曹彩英声音跟鸭子一样,说着指向挂满蜘蛛网的房梁。
“都修都修!”胡奶奶还是笑呵呵。
也许是源于胡奶奶乐观,曹家上下都呈现出一种看啥啥都好的感觉。
两间加起
来就五十平不到的屋子。
瓦片破漏,房梁腐朽,墙皮脱落。
在姜向北看来全是毛病的屋子,他们一家子人看得喜气洋洋,言语间全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大外孙曹龙说能上街找活儿干,曹彩英撒娇要靠窗的地方睡觉。
“老姐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叫我。”
离开屋子前,姜爱国热心地提出帮忙,顺便还找来工具帮曹家把屋子门给修好了。
***
经过几天烈日暴晒,两周后面包窑终于迎来第一次热窑。
与此同时曹家人那边屋子也收拾妥当添了点家具,一家人也正式搬了进来。
刚修建好的厨房彻底来了个大变样。
从细条形变成正方形,屋里两扇门正对,三扇窗,院墙上姜爱国也打了个高高的小窗子通风。
这样一来,白天基本不用开灯做饭。
面包窑安排到靠厨房左边的位置,右边水井方便夏家人进出。
洛川地下水资源丰富,这口水井两天就挖到了水,而且根据老师傅推断,极大可能还是口暗泉。
水泵就抽了几个小时,水已经清澈见底。
姜爱国去袄子山的溪流中找回不少石头,回来活着水泥砌了个圆,又在上面立个竹盖。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落叶泥水掉落,姜向北打水时也安全得多。
“你在家待着,我去接你哥。”
刚清洗完水井边上,姜爱国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提示已经十一点整。
今天是姜向南中考的日子,考场设在二三三厂子弟学校里,离三水胡同还有些远。
“爷!等等。”姜向北赶忙从兜里掏出张面粉票和五块钱:“帮我带点面粉回来呗。”
面包窑建好,接下来肯定会有一段摸索温度的时间。
买点面粉先从最简单的品种做起,等掌握了烤窑“脾性”再进行下一步。
“要是能找着牛奶也买点,要是买不着那就偷偷用前回换的奶粉。”
司文兰哪舍得喝奶粉,留了罐子打算过节送人情,剩下那罐子就每天早上给兄妹俩和姜爱国各冲一碗。
“爷知道有人养牛,到时候去买点。”姜爱国倒没有拒绝姜向北的钱票,接过来叠好放进上衣口
袋:“等做出面包来,咱们给平子爷爷也送几个去。”
姜向北说“好”
目送姜爱国走出厨房,立刻就开始忙活起来。
“向北,你要做什么好吃的?”
夏家客厅里开的门大大敞开着,相当方便夏彩霞观察姜家厨房。
姜向北刚提着火桶到门口,一道大红色身影立刻就从小门中窜出,三两步冲了过来。
“灯笼果酱。”姜向北头都没抬,继续跟柴火作斗争。
平时都是姜向南生火,没想到光是点燃柴火都这么难。
一阵黑烟窜出,宣告她再一次的失败。
姜向北:“……”
“用油柴点,要不这么大根柴火怎么点得着!”
看姜向北准备划亮火柴再一次伸入搭起的柴快下,夏彩霞终于伸手按住。
姜向北疑惑的“啊?”了声,整张脸上都写满了你在说什么几个大字。
什么是油柴?
“你一边去,我来烧。”
夏彩霞挤过来,一屁股把姜向北挤到边上,转身在门口箩筐里翻翻找找。
一小节褐色的柴被塞到柴块下,夏彩霞这才划下火柴塞了进去。
火势瞬间暴涨,手指粗的柴块开始熊熊燃烧。
这时候夏彩霞才用火钳夹着蜂窝煤放到了灶桶里,等柴全部燃烧完,蜂窝煤底下也开始散发出红色。
“真厉害!”
干脆利落,一次成功。
“是你们家人不让你干活儿,你出咱们大院去看看,别家十几岁的姑娘都得当大人使唤。”
夏家算疼闺女,重活累活都很少让夏彩霞干。
可跟姜家一比,人家过得那才叫好日子,直到今年过年以前,她都没瞧见姜向北进过厨房。
她爸夏伟只要回到家,那就是大老爷们,就是连杯水都得送到嘴边。
哪像是人家姜爷爷和姜向北爸爸,洗衣做饭什么都干。
“咱们换换,你当老夏家的闺女,我来当姜彩霞咋样?”
夏彩霞翻白眼,手下动作却没停,转身又夹了个蜂窝煤放上去。
姜向北不接话,只是傻笑。
穿越是不是好事现在还看不出来,但能穿到姜家是百分百的正确。
“你到底要弄啥?”
“灯笼果酱啊!”姜向北说。
“上回带回来的灯笼果不是全进那些臭小子的嘴了吗!”夏彩霞说。
就晚起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