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买房
作品:《弃夫的科举之路》 《弃夫的科举之路》全本免费阅读
马车上,谢彦有些好奇的打开徐凌送自己的那个木盒。
“哇,是桂花糕!”盒盖一打开,一旁最爱桂花糕的铁蛋就惊喜地道。
谢彦本来还以为,徐凌会送个什么比较有深意的礼物给他,毕竟关于安置灾民问题没提他名字这事,徐凌刚才见面时并未提及,而且徐凌刚才那句临别赠言,也颇具深意。
他还以为能在这个盒子里找到答案,没想到最后徐凌还真就给他准备了份青川府的特产桂花糕。
谢彦心说,难道知府大人也知道他儿子最爱桂花糕???
铁蛋眼睛亮闪闪的看着谢彦手里的桂花糕,谢彦见状有些好笑的把手里的桂花糕给了他,让他和柳如烟一起吃。
柳如烟见谢彦打开了徐凌给的盒子,便也把徐凌给他的那个盒子打开看了看。
“徐大人不是说好都送我们青川府的特产的吗,我还以为能替我们云儿多挣一盒桂花糕,没想到竟是一把匕首,这也不是青川府的特产啊!”
柳如烟本来还以为,自己的盒子里装的也是桂花糕,没想到却是一把匕首。
谢彦把那把匕首拿起来看了看,匕首十分锋利,就连外鞘都做工考究,一看就不便宜:“这把匕首很不错,看来徐大人是费了心的,给柳大哥随身携带当个武器使也不错。”
谁料柳如烟却道:“谁拿这玩意当武器,还不如我拳头好使,要是谢老弟喜欢,就给你防身用。”
谢彦虽然确实挺喜欢这把匕首的,但这是徐凌奖励柳如烟的,他怎么好意思要。
不过柳如烟这人死犟死犟的,他决定的事,别人很难掰过来,最终谢彦只能收下,不过他也在心里想着,要给柳如烟寻一件他喜欢的武器。
柳如烟见谢彦收下了,似乎很高兴,便一边赶车一边享受铁蛋投喂过去的桂花糕。
当然,铁蛋也不会忘记自己亲爹,不过谢彦吃不了多少,也就吃了一块,剩下的就都进了柳如烟和铁蛋的肚子。
其实他们车上还有许多桂花糕,那些都是杜子玉他们给铁蛋买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铁蛋爱吃桂花糕,不过谢彦平时会控制他吃的量,毕竟桂花糕太甜,他怕铁蛋甜食吃多了再把牙齿给吃坏了。
不过现在在路上,旅途辛苦,他也就没管的太严。
等离开青川府地界,越往北走,一路上就越荒凉,就连山上也是灰突突的,而不是像南方的山上那样郁郁葱葱的。
这可能就是灾后后遗症,在灾年,一切能填肚子的东西,都被吃掉了,所以这些灰突突的山要想重新恢复到郁郁葱葱的状态,恐怕还需要不少时间。
至于田里的庄稼,和南方的庄稼相比更是天壤之别,长的稀稀拉拉,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一亩估计最多也就能收个几十斤。
甚至有的地方有大片空置的土地无人耕种,荒废在那里,那些荒废的土地,不用说,也是因为灾民外出逃难的原因而弃耕了。
不过如今有很多地方的灾民已经还乡了,还带回去了朝廷发的小麦良种,希望等到明年,那些荒废的土地上会是另一番景象。
不过谢彦也清楚,要想真正恢复北方的农业,朝廷后续的政策还得跟上,要是朝廷后续下发给受灾地区的补贴,还是如以往那般被地方官员贪掉,那么出再多良策也是徒劳。
等谢彦他们到京城的时候,从青川府带来的那些粮食,已经全无,都被一路上用于救助那些贫苦百姓了。
另外就是来之前给杜文清他却没要的那五百两银票,也在途中被谢彦找了钱庄全部兑换成散碎银子和铜钱,看到那种必须要帮的人时就会帮一把。
甚至一路上,谢彦还教了所经过的那些地方的百姓,一些沤肥和杜绝蝗灾的法子。
沤肥的法子还得多亏他有个十分接地气的爷爷,不然从没种过地的谢彦,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这些。
只是那些粮食外加五百两银子,也不过杯水车薪,但目前他也只能做到如此,剩下的,还需要更多的人累加在一起的力量来改变大启现状。
只是快到京城的时候谢彦发现,京城方圆数百里内,和他们一路走来所看到的场景完全不同,不愧是天子脚下,可能龙气养人,不仅经济繁荣,就连地里的庄稼长势,也比他们一路走来的看到的要好太多。
谢彦他们来京城这一路上,也遇到过打劫的,但一听说谢彦是进京赶考的举人,再加上柳如烟的威慑,基本就退了,而像之前的那种逃兵倒是没再遇到过。
到了京城后,谢彦他们先找了家客栈住下,稍作休息,又在他心仪的几个好地段,找当地人打探了一下京城目前租房和买房的价格,之后才去了牙行。
接待谢彦他们的人姓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生的脸宽唇厚,未语三分笑,眼角都是笑纹,给人一种很好说话还值得信任的感觉,认识他的人都叫他刘三爷。
刘三爷说的是一口京城官话,问谢彦想在京城什么地段租房子,以及对宅子的要求。
谢彦闻言,便把之前看中的那几个地段说了。
刘三爷闻言想了想,也没去翻本子,不一会对谢彦说,他看中的那几处都是好地段,租金自然也不会便宜,即便是一个不带水井的普通三间小院,一个月也要四两。
有一处带水井和多带两间厢房的,要六两一个月,就这还只是现在的价格,等到年底至明年三月春闱期间,房租肯定还得再涨,至于到时具体涨多少,就全凭房东良心了。
刘三爷说的这个房租价格,即便是现在,就已经和府城乡试期间的房租差不多贵了,等到临近春闱时估计至少也得翻倍。
虽然刘三爷报的租金不低,但谢彦也清楚他并没有乱报,他考虑了一下,在心里算了一笔账,随后问刘三爷,自己看中的那几个地段,有没有房子要卖的。
刘三爷闻言道:“有倒是有两处,一处是占地不算特别大的两进宅子,不过房间不算少,主人家布置的也别致,还附送家具,另外还附带一个有马厩的小后院,要认真来讲算是两进半。另外还有一处是三进的宅子,占地非常大。”
谢彦问道:“那不知这两处宅子的价位是多少?”
“两进的那处一千八百两,位置是你说的那几处中最差的一处,不过在京城来说也算是好地段了,出门不远就是繁华热闹的中大街,就是附近的邻居基本都是经商的,没有什么官员住那边,离皇宫和贡院也都挺远的,要是谢公子明年高中,以后入朝为官怕是要早起。”
谢彦倒是没考虑上班早起问题,毕竟他明年能不能考中还不一定,就是真能考中,这封官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而且除了前三,后面排名的,能一考中就入朝为官的,几乎不太可能,一开始能外放个县令什么的就不错了。
他之所以现在想买房,一方面是租房子的租金不仅贵,又都还不是什么好房子,而且他即使这次春闱考不中,也打算继续留在京城做生意,既然要常住,自然还是买房子更划算。
而且之前谢彦在跟当地人打听的时候听人说,现在京城的房价,因为边关战事不断,天灾又刚过不久,普通老百姓很少有人手上有余钱置办宅子。
而那些有钱人,这个时候更愿意屯粮,而不是置办宅子,所以京城虽然好地段的租金一直居高不下,但买房的价格却比前些年太平盛世的时候便宜不少。
综合考虑下来,谢彦觉得要是有合适的他又买得起的,就买下来。
不过谢彦一听两进的宅子都要如此贵,那三进的那处自然也就更贵,因此他都不打算问价了,打算直接去看那处两进的。”
谁料刘三爷随后就把那处三进的宅子价格也报了,三进的那处宅子只要一千六百两。
谢彦听到价格后有些疑惑的问:“为何那处三进的大宅子反倒比两进的还便宜,难道是宅子位置不好?”
“位置很好,离皇宫也近,最主要周边住的还都是官宦世家,那处宅子曾经住的也是一位官员,就是”
“就是什么,难道是凶宅?”
要是按照刘三爷说的,以那宅子的位置和面积,一千六百两,那就跟白捡的差不多,除了是凶宅外,谢彦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原因。
刘三爷闻言,有些尴尬的点了点头,随后给谢彦说明了原因。
据刘三爷说,那处三进宅子主人家的儿媳妇,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竟穿着一身红衣在子时上吊,吊死在了那处宅子大门口的横梁上,这事当时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不过那家主人家在朝为官,还和太后娘家魏丞相家是远亲,最后这事自然是被压下来了。
只是主人家请了僧人来做过好几场法事,但家里还是一直不太平,不是那吊死的小娘子丈夫半夜起夜摔断了腿,就是她婆婆撞见不干净的东西被吓疯了,一家最后只能被迫搬离了那处宅子。
最后那处宅子一直挂在牙行都两年多了,虽然价格已经从原来的三千两,降到了如今的一千六百两,降了将近一半,但依旧没人敢买。”
谢彦作为一个现代人,虽然并不太怕什么凶宅,但有人吊死在出入大门的横梁上,住在里面心理多少会有些不舒服,而且按照后续那个小娘子的丈夫和婆婆的情况来看,就算不是那个小娘子化成厉鬼回来复仇,也是有人替她再报复那家人。
最主要那宅子的主人还和太后以及魏丞相家有点关系,这样的宅子麻烦诸多,因此就是再便宜谢彦也不会买。
最终谢彦让刘三爷带他们去看那处两进的宅子。
刘三爷见他已经决定,也就没有再继续介绍那处三进的宅子,在去看宅子的路上,又跟谢彦介绍了一下那处两进的宅子。
那处两进的宅子,是因为主人家做生意赔了,不得已卖一处宅子做本钱准备南下进货,要不是如此,以京城以前太平盛世期间的房价,一千八百两,是绝对买不到现在这么好的位置的。
不过这户人家虽然急着卖房产变现,但价格上却是不肯让的,一千八百两,少一文都不行。
刘三爷说也正因为主人家一文都不肯让,原本有两个想买的买家,还在耗着,就想等主人家着急了好乘机压价。
谢彦听了刘三爷的介绍,打算只要宅子合适就买下来。
虽然他现在身上一共就还剩一千八百多两,这其中还有柳如烟和铁蛋的分红,要是买完房子,他最多就剩五十多两,就这还得先借用一下柳如烟和铁蛋的分红。
但只要房子真的合适,相信柳如烟和铁蛋不会介意他暂时借用一下他们分红的事,毕竟合适的房子可遇不可求。
至于做生意需要的本钱,即便只剩五十几两,也能先继续做小本生意,反正他暂时也还不准备做那种大买卖,所以不需要那么多的本钱。
等到了地方后,谢彦发现,这处两进的宅子确实不错,所建年头也不算太久,大门里面侧面还带着一间门房,应该是给看门的人住的。
进门后正前方是一个池塘,里面还有假山,正好挡住前面三间正厅的大门,让大门外的人看不到正厅里面的情形,因此这处假山即是一处景又能当影壁用。
前院右侧是回廊,可由回廊绕入正厅,左侧是两间厢房,看里面成设应该是主人家的书房,因为里面还有书桌和书架,不过没有书。
后面一进东边是两间厢房,西边也是两间,不过西边的两间没有从中隔断,是用来作为厨房用的。
后院正房是五间,后院院中有个天井,天井里有一架葡萄,葡萄藤爬满了天井上方搭的一个很大的方木架子。
在后院一侧空置的墙边还有一棵又高又粗的玉兰树,看样子这棵树是在这处宅子翻盖之前就在这里了,应该有不少年头了,玉兰树下还摆着石桌石凳,谢彦一眼就看中了那棵玉兰树。
虽然现在不是开花的季节,但可以想象开花时的场景。
另外靠厨房那边的角落里,还有一口水井,和一个专门洗菜用的大石槽,甚至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石磨,厨房里锅灶案几橱柜也十分齐备。
不得不说,原来的主人家是懂生活的,连厨房都布置的宽大明亮,看着就舒服。
最让谢彦满意的是,在后院的后面,还有一个差不多七八米深的小后院,靠墙边搭了一着柴棚和马厩,看来原来主人家也是有马的。
后院还有后门,马车可以从两侧巷道直接绕道后门进来停放,这样既方便又不影响前面人的日常生活,这就是刘三爷所说的这处宅子其实是两进半的原因。
谢彦显然看中了这处宅子,于是又问了铁蛋和柳如烟的意见,他们的意见就是都听谢彦的,而且他们也确实都很喜欢这处宅子,特别是那么大一架葡萄,这在大启可是金贵水果,在北方更金贵,虽然现在已经被人摘光了,但明年不是还能结吗。
“那就它了!”谢彦见大家都没意见,当即就定下了,随后就让刘三爷带他去找主人家去官府办理过户。
刘三爷见他如此爽快,当即带他去找了卖家。
卖家出面的是他们家的管家,管家带着房契地契,和谢彦还有刘三爷一起去官府办理了过户。
等一切顺利办完,管家似乎也松了口气,毕竟这些天像谢彦这样一文钱都不还的还真没有,他家老爷因为急于南下进货,还要在入冬前赶回来,所以也有些急了,要不是这房子本就没要高价,他家老爷也不会死咬着不降价,就这还有人贪便宜没够,还想再便宜,这下好了,那些人的算盘要落空了。
果然,他们才从官府过完户出来,就见有两个男人把他们的路堵了。
“吕管家,你家老爷那宅子怎么还一宅多卖呢,不是说好卖给我们的吗,怎么转头又卖给别人了?”
吕管家没好气地道:“那敢问二位都交定金了吗?”
其中一人闻言理直气壮的道:“我和你家老爷都认识多少年了,还交什么定金!”
“既然都认识那么多年了,怎么连个陌生人都不如,人家谢公子都知道看东西出价,知道老爷那处宅子没报高价,连一文都未还,倒是你们这些老爷所谓的朋友,在他困难的时候不帮一把就算了,还想乘机占便宜,有你们这么厚颜无耻的吗!”
吕管家说完朝谢彦一拱手:“小人回去会跟老爷回禀,说刘三爷替他那处宅子寻了个好主人,想来老爷定也是高兴的。”他说完又朝刘三爷拱了拱手,便扭头就走,看都不再看那两人一眼。
那两人见吕管家走了,竟然想过来纠缠谢彦,只可惜柳如烟才沉下脸往前走了几步,他们就吓得灰溜溜的走了。
刘三爷啧啧两声,似乎也有些生气道:“这吕老爷交的都是些什么朋友!”
谢彦因为两世加起来看的厚颜无耻的人多了,倒是没有太大反应,他额外给了刘三爷二两银子请他吃酒。
刘三爷本来这次佣金就拿不少,见谢彦竟然又额外给了他二两,笑着收了,还让他以后有事尽管去牙行找他。
谢彦觉得这个刘三爷为人还不错,至少没有想要坑他这个初来京城的人,对房子的事也是有一说一,而且他以后需要牙行帮忙办的事应该不会少,与刘三爷这样消息灵通的人交好没坏处。
刘三爷走后,谢彦他们就回家了,之前在府城时租房子住时,谢彦基本不会称之为家,但现在,在京城终于有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家,那当然是回家了。
主人家当初为了宅子好卖些,床柜桌椅这些家具就都留下没有搬走,谢彦暂时倒是不用花钱另购置家具,打扫一下就能直接入住。
现在房间多,所以谢彦让每人自己挑选一间。
铁蛋本想选后院东厢房的里面那间,因为那间窗户正好对着葡萄架。
但谢彦说东厢房朝向西,冬冷夏热,所以还是建议他和柳如烟在坐北朝南的正屋各自挑选一间,还说铁蛋要是喜欢东厢房,可以帮他改成书房,就把书桌放到窗户下,让他在读书时一抬头就能看见葡萄架。
至于前院的那两间书房,依旧保留,要是有客人来还可以作为客房用。
最终铁蛋接受了谢彦的建议,在后院正房里挑了一间。
本来柳如烟是想去前院住的,他想着这样还能顾着些大门那边。
但谢彦说他们家一共就三男人,并没有女眷,都住后院也没什么不方便的,而且他们三人都住后院才安全。
柳如烟觉得谢彦说的在理,要是他一个人住前面,再有歹人从后院潜进来,谢彦他们喊他都不一定能第一时间赶到,因此他便挨着铁蛋的房间挑了一间。
等三人各自选好房间后,谢彦就带着他们又开始逛起了京城,吃遍京城小吃,最后得出结论,京城糕点不如青川府的精致,但特色小吃略胜于青川府。
谢彦考虑了一下,还是觉得卖卤货本小利大,先赚些钱,再试试京城的水到底有多深再作其它打算。
如在府城时一样,谢彦把卖卤货必备的东西都准备齐后,就开始着手摆摊了。
他们也没去远的地方,就在离家不远的中大街上找了个地方,交了每天十文钱的摊位费,就可以摆摊了。
因为京城这边的人口味重,所以谢颜还卤了两种口味,一种是加了茱萸和花椒的麻辣的,一种是五香的。
他们的卤货摊一开张,如在府城时一样,很少会有人在试吃后不买的,而且有的大户人家出来采买的管事,看到尝过后一买就是十多斤。
因此第一天出摊,还不到两个时辰,摊子上的卤货就全部卖完。
因为现在不像在府城时有杜子玉他们那么多人帮忙,只有谢彦和柳如烟两人干活,铁蛋管账还行,烧猪毛这些也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他们第一天做出来的卤货也不过百十来斤。
谢颜觉得这样不行,所以他收摊后,带着专门留下的一包猪头肉,去了牙行找刘三爷。
他请刘三爷在他家附近替他再寻个小院,打算先租下来,另外再帮忙雇几个人。
刘三爷最终给他找了个五两一个月,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