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牡丹玉雕

作品:《守寡第三年我做了皇后

    《守寡第三年我做了皇后》全本免费阅读


    半月后,郑寒玉在清凉殿设宴。


    岭南今岁上贡的荔枝数目虽多,但千里迢迢送至长安来时所剩不过百余颗,其中除去赏给皇室宗亲与朝廷重臣的,宫中冰窖贮藏的鲜荔枝还有三十余颗。


    上回郑寒玉去前殿关怀元珩时大手一挥,从冰窖中拨了十颗给他,算是元珩作为九五之尊应得的份例,剩下的荔枝郑寒玉也不藏私,于太液池旁的清凉殿设了个小小的荔枝宴,招待数位与她关系密切的女眷。


    “阿琬许久未进宫来了,不知她近日在忙些什么?”郑寒玉朝崔太妃关切道。元琬得了慕荷帮衬后,在监门卫处理公务愈发得心应手,闲暇的时辰也多了起来,时不时便来寻郑寒玉喝盏茶谈谈天什么的。


    只可惜好景不长,吐蕃使团离京后,元珩又将元琬调去了金吾卫,金吾卫巡查京都,事务既多又杂,元琬再无空闲进宫与她闲话。深宫寂寞,郑寒玉失了元琬陪伴后无聊得紧,只好每日多去寻几回元珩解闷。


    今日设宴郑寒玉也邀了元琬,只可惜元琬实在忙得无法脱身,郑寒玉便将她的那份荔枝送去了她府上。


    “她是个闲不住的,自打领了金吾卫的差事后便在城中坊巷扎了根似的,妾身也许久未见她了。”崔太妃一脸无奈,摇头失笑道,“不止如此,她还将裴太尉府上的三娘子与宁家的四娘子给拐了过去,再加上皇后身边的慕女官,日日呼朋引伴,好不招摇。”


    郑寒玉眼前顿时浮现出元琬神采奕奕执金吾巡街的模样,忍不住笑出了声。


    四月的马球赛上她便看出元琬与裴、宁两家的小娘子颇为投缘,没想到元琬动作迅速,这么快便将人“收入麾下”了。


    一旁安静坐着的敬阳公主元瑛亦掩唇笑道:“阿琬妹妹是性情中人。”


    “此事妾身也有所耳闻。”薛池云接话道,“听闻裴三娘与宁四娘抹黑了脸扮作公主亲卫跟在公主身边,还破了几桩不小的案子,只是御史中丞符大人觉得公主举止不妥,在早朝上参了公主一本。”


    薛池云亦是将门之女,自然不觉得元琬此举有何出格之处,言语间还颇有些钦佩之意。


    郑寒玉笑意一滞,符善符大人几日前虽在紫宸殿未多说什么,回府后到底觉得她行事不妥,上书弹劾了她一回,这也罢了,后来不知怎么又有几名不大不小的官员跟着不轻不重地参了她一道,虽未成气候,但也令她在朝中众臣心中浅浅留了个恃宠弄权的嫌疑。


    此事元珩并未向她提起,还是阿嫂今日入宫私下与她说起的。


    只是郑寒玉并不知原来元琬也被御史台弹劾,元琬是元珩亲妹妹,行事张扬也非一日两日,如今得了弹劾,多半是受了她牵连。


    “公主可有不快?”郑寒玉关心道。


    “她哪里是个会吃亏的。”崔太妃摇头。


    原来元琬受了御史中丞弹劾后非但没有丝毫不快,还亲自登门与符善认错,直言自己年纪尚轻不明事理,行事多有不妥之处,承蒙符大人指点,令她迷途知返,不胜感激。


    符善见元琬虽贵为公主却能虚心受教,当下软了心肠,正欲与公主讲些上了年纪的人才能悟出来的道理时,不料元琬却笑眯眯道:“符大人您这类做谏官的,最易招人记恨,是咱们金吾卫的重点保护对象,往后您上朝,我定然护您周全。”


    随后一连数日,元琬日日晨起带着二十名金吾卫在符善府门前蹲守,待符善乘车上朝时,便不远不近地在后边跟着,偏生元琬打着“关爱年迈老臣”的旗帜,符善骂也骂不得,随行的又是裴太尉与宁将军家的小娘子,是打也打不得,赶也赶不走。


    更要命的是,元琬还口口声声道符善是他们金吾卫“尊老方略”要保护的首位大人,日后符大人觉得好,还要将这项美德发扬光大,力争将这桩福祉覆盖整个朝堂,甚至要走向民间,主打一个亲仁善邻,济世安民。


    符善被吓得直冒冷汗,以他的身份,由金吾卫护送已是逾制,倘若此举习以成风,届时他第一个要弹劾的不正是自己这个始作俑者?


    于是可怜的符大人索性称病告假,算来已有三日未上朝了。


    郑寒玉听完嘴角抽了抽:“这……”


    御史中丞符善是个古板的老头儿不错,也令她颇为头疼,但他人虽啰嗦了些,却为官清正,元琬是不是欺负人家欺负得太过了些?以郑寒玉对元琬的了解,她并不会在意一道弹劾的奏疏。且裴庄龄与宁蕴瞧着都稳重的很,虽跟着元琬巡街,可并不像是会折腾朝臣之人。


    有些反常。


    “阿琬好心办了坏事,倒吓得符老大人卧病在床,陛下知道了此事,送了不少药材去符大人府上令他好生养病,也是替阿琬赔不是。”崔太妃悠悠叙述完整件事情的起承转合。


    郑寒玉握着茶杯的手指也抽了抽。


    原来此事元珩也有份——她怎么越听越觉得此事是元珩有意纵容?莫非那什么“尊老方略”就是元珩蓄意谋划的吧?


    这便说得通了。有了元珩授意,元琬才会故意刁难老臣,而元珩赐药,既轻轻揭过此事,又坐实了符老大人“病情”,令他不得不在府中“休养”几日。


    郑寒玉略略偏头去看崔太妃,崔太妃笑得一脸欣慰,无半分忧虑之态,更坐实了她的想法。


    符老大人以恃宠弄权、有违礼制弹劾她,元珩便用他最尊崇的礼法让他不得不闭门不出……


    元珩莫不是暗戳戳在为她出气吧?


    郑寒玉心间涌过一道奇妙的热流,暖暖的,又酸酸的。


    元珩倒是挺会心疼人的。


    几人说话间,被郑寒玉谴去冰窖取荔枝的白榆与玉李归来,白榆捧着荔枝,玉李则牵着一同去冰窖看个新鲜的郑芙。


    郑芙一团稚气的小脸水灵得与冰碗中镇着的荔枝无甚差别,趁着女使分发荔枝的功夫,她悄悄捧了一手心荔枝,“蹬蹬”凑到元瑛跟前献殷勤:“公主吃荔枝!”


    郑寒玉佯怒:“坏阿芙,见了漂亮娘子竟将我这个亲姑母忘得一干二净。”


    郑芙人小,主意却大,当即脆生生反驳道:“姑母也坏。”这个漂亮公主笑得好看,姑母虽然生得也好看,但心眼坏,从前在府中时总爱捉弄她。


    “多谢郑小娘子。”元瑛柔柔开口,她接过郑芙手中荔枝,又执手帕动作轻柔地为郑芙擦去手中冰粒与水渍,将一颗剥了壳的荔枝递给郑芙。


    “若我腹中孩儿也同郑小娘子一般乖巧可爱便好了。”元瑛委婉道。


    “这……”薛池云以绣帕掩唇,却难掩眸中讶异,“今日才知公主有孕,还未曾向公主道喜。”


    崔太妃则淡笑道:“公主与驸马之恩爱,可见一斑。”


    元瑛听了太妃此言,雪白的两颊上飞上两朵红云。


    郑寒玉一面吩咐白榆撤下元瑛食案上的茶水,换上有孕之人可食的温羊乳来,另一面却又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怪异之感,数月前她初次见众命妇时,元瑛面色黯淡,如今却气色极好,与驸马何呈亦恩爱有加,可何呈之前分明时常不敬公主……


    这其中转变,又是为何?


    郑寒玉凝眉思索之时,薛池云已将话头转向了养育子女的琐事上,“公主别看小女现下活蹦乱跳,实则她自小大病小病不断,不知令我掉了多少眼泪。”


    薛池云当年生下郑芙不出一年郑家便遭了难,郑昀被贬出京后,尚在襁褓中的郑芙随薛池云迁去了东都,东都不似郑昀贬谪之地原州偏远,但一路上难免舟车劳顿,从此落下了病根。


    “多亏皇后身边的章女医妙手回春,她虽年轻,却比经年的老太医更擅小儿与妇人调养之道,为小女调理了近一月,入了夏后竟不曾染疾。”薛池云抬手抚了抚心口,庆幸地感慨。


    元瑛闻言双眸一亮,向郑寒玉恳切道:“妾身两年前产子后身子亏损,此次有孕后多有不适,妾身斗胆向皇后求个恩典,令章女医至妾身府上看顾一二。”


    元瑛此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