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鱼虾计
作品:《仙曾在此》 林默站在人群中,穿着一身粗布短衫,脚踏草鞋,望向长街对面的四方使馆。
四周围人声鼎沸,将羽族下榻的四方使馆围得水泄不通,人流密集,摩肩接踵,宛如蚂蚁一般。
除了城里的平民百姓,林默还发现许多世家豪门的奴仆混在里面。
还有大量追捧杨岱美貌的女子……
此外另有一部分人居心叵测,混在里面煽风点火。
林默目光微沉,很快收敛了心绪。
他没有急于离开,而是静静看着。
陛下试图振兴王权,道门极为不满,借此机会把一些世家推出来搞事,也算正常,但他们做得太明显了。
不怕别人不知道吗?
林默嘴角勾勒起一抹冰冷笑容
“这样才好玩啊……”
他并未急着离开。
因为他知道,等到事情闹得越来越大,最后一切都将归于原始,变得毫无价值。
他需要等,让事件继续发酵,最终演变到难以挽回的局面。
而这种局面,恰恰是林默想要的。
一个渔夫打扮的青年男子一边叫嚷着,一边从他身边挤过去,手里拎着一只湿淋淋的竹篮,朝着四方使馆走去。
林默不露声色地瞄了一眼,篮子里面没有鱼,只有一块石头。
石沉大海。
没有打到鱼,意味着刺杀的失败。
林默松了一口气,嘴角柔和的笑容丝毫未减。
他已经预料到结果了。
又隔了一段时间,一份入狱刺杀杨岱的详细记录悄悄送到他手里。
整个刺杀行动由东宫独自决断,发起,一个死人,可以让朝廷化解两难之局。
更可让羽族满意而退。
更不会有损世家、道门的颜面,简直是天衣无缝的计划。
林默看完记录,摇了摇头,然后把它丢弃在一旁。
不远处,人海挥臂如林,愤怒的呐喊此起彼伏,几乎震破耳膜。
林默却浑若无觉。
没有人会心甘情愿的戴上辔头和缰绳,当一辈子牛马。
林默垂下头,慢慢挤出人群,笑容里掠过一丝淡如清风的嘲弄
“这就是皇室……呵……”
………………
龙虎山。
“啪!”
张杏虎的脸上浮现出一个红肿的巴掌印,嘴角渗血。
这几日张杏虎一直在想办法救杨岱,找遍了周围所有人脉,然而效果并不好。
反而丢尽了龙虎山的脸。
“孽徒,你就这么护着杨岱?”
张慎墟站在张杏虎的面前,怒斥道。
“师父……徒儿恳请师父想想办法……”
张杏虎跪在张慎墟的面前,磕头说道。
张慎墟语气缓和下来
“我道门怎么能掺和朝廷之事?杨岱与我们素来无关,你又何必强求?”
张杏虎低着头说道
“可杨岱毕竟是徒儿的朋友,而且他救过我的命,我岂能见死不救?”
张慎墟听闻此言,顿时眉头紧皱,叹息一声道
“杏虎,此事你不必再管了,为师自有主张。”
“那师父准备怎么做?”
张杏虎抬起头问道。
张慎墟说道
“别问了,下去吧。”
张杏虎神色黯然,缓步离开大殿。
她的身影消失在大殿门槛之后。
张慎墟转过身来,双手背负,凝视着张杏虎消失的方向,良久,忽然仰头望天,喃喃地念叨着一句话。
“宗门不幸,宗门不幸啊,看来我龙虎山的老脸就要丢完了。”
另一边,四方使馆。
几个羽族剑修,隔着门墙与老百姓们对骂。
群情顿时汹涌激愤,臭蛋、烂菜、泥石如暴雨般扔过去。
人潮开始推搡,有人趁乱穿过士卒组成的人墙,双手攀住使馆外的垂柳,就要跃向高墙,冲击使馆。
羽族剑修眼睛一寒,一阵血光闪烁,瞬间斩掉数颗头颅。
鲜血飞溅,染红大地,人群骚动起来。
平民叱骂反抗,场上越发混乱,仿佛沸滚的火山口即将喷出狂暴的岩浆。
一名乌衣卫急冲冲地赶过来
“大人,这么下去要乱啊,我们要不要出手,先干掉几个贱民?”
林默笑眯眯地看了他一眼,乌衣卫心头一寒,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又不晓得哪里说错,只是低头哈腰,不敢再言。
“那批地痞流氓还没有到吗?”
“按照约定,应该到了。”
“嗯。”
林默点点头。
“大人,您真的相信那群地痞流氓能稳定局势?”
乌衣卫小声嘀咕。
林默瞥了他一眼
“我们要的是造势,用谁不是用。”
乌衣卫恍然大悟
“我懂了。”
“你们看着点就行了,别让场面搞得太难看,不能弄出什么人命,不那些士大夫又要多事,须记得点到为止,不可越俎代庖,我等只是负责督察而已。”
“谨遵大人教诲。”
“好了,你们去忙吧。”
林默摆摆手。
乌衣卫恭敬告辞离开。
而此时,四方使馆刚刚还围聚的人群,现在已经被驱散一空,不时传来沉闷的敲击声。
以及随后响起的短促惨叫,许多无赖泼皮拖着一口大麻袋,麻袋里凸显出人形的轮廓,在地上拖拽出一条条斑驳血迹。
只剩下十来个平民头破血流,躺在地上发出痛楚的呻吟,又被士卒迅速带离。
“呼……”
“好了,这次的计划圆满成功。”
“哼,区区凡俗,愚昧无知,轻易便能被骗得团团转……”
“那是你们不够狠。”
“嘿嘿……这些蝼蚁不知死活,竟妄想挑衅羽族威严,简直不知死活。”
“那个杨岱,也不过尔尔。”
使馆之内,一些羽族议论纷纷,谈笑风生,根本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李爱卿,你做的好啊!”
太子拿起司隶校尉送来的紧急简报,翻了又翻,忍不住开怀大笑道
“困扰孤多日的顽疾,想不到被你轻而易举地化解,如今四方使馆之围已去,万幸不曾酿成弥天大祸,实乃孤之幸运!”
李忠油嘴滑舌的说道
“这全靠太子明鉴,否则小人怎么可能会是这等庸碌无为之人呢?”
“爱卿过誉了,你能替朕分忧,朕很欣慰啊。”
太子满脸欢喜,对李忠的表态很是受用。
“殿下您擅长的是堂堂皇皇的社稷大事,怎会了解泥塘里鱼虾的小伎俩呢?此事能够妥善解决,其实还是仰仗了殿下您的洪福,小的哪里敢居功呢?”
李忠拍了一通马屁。
太子笑了笑,对于这样的奉承早就习惯了,但还是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