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玄武门之变的魔咒

作品:《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全本免费阅读


    主播讲述完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全过程,各朝古人对李世民的政绩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各朝的帝王和文人,他们对主播所说的一句话非常赞同。


    确实如主播所说,李世民现如今已是他们检查自己对错的一面镜子。


    李世民凭借着自己在治国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已然是他们效仿学习的榜样。


    不过李世民对于一点有些疑惑,也就是主播所说的废立太子风波。


    按照主播所说,在他的晚年,遭遇了废立太子风波和征讨高句丽失败。


    双重打击之下,使得他忧虑成疾,让本就疾病缠身的他雪上加霜,最终结束了这一生。


    他比较好奇的是晚年具体发生的事,尤其是废立太子风波。


    他一开始询问主播的问题也正是这个,为何会废立太子,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李世民:主播,你刚才说朕晚年发生了废立太子风波和征讨高句丽失败,可以具体说一下吗?朕想详细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


    苏晨看见李世民的弹幕后,轻轻点了点头。


    “玄武门之变的影响,远比李世民想象的更深远。”


    “李世民弑兄杀弟逼父夺了皇位,也给自己的后人开了個坏头。”


    “让他的子孙后人知道,原来皇位是可以靠抢的。”


    “李世民得位不正,这些非议,犹如一个魔咒始终困扰着李世民。”


    “所以继位后的李世民简直是在拼命,他熬夜学习,勤政治国,剿灭突厥,威震西域。”


    “在李世民看来,他都立下如此不世之功了,不能再有人质疑他的皇权了吧!”


    “可是,玄武门之变的魔咒,似乎从未停止过。”


    “一场宫变正在李世民的皇宫之下悄悄酝酿。”


    李世民:哎,这难道就是报应吗?


    他看了看旁边一脸忧虑的太子李承乾,神色很复杂,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


    之前观看天幕的视频,他就有从视频中窥探一点信息,知道大唐的皇位交接并不太平。


    现在听到主播如此说,他大概也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要是他所料不错的话,太子李承乾八成也学他搞政变,这才让他下定决心废立太子。


    只是让他有一点很不理解,太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太子李建成。


    一是因为大唐江山大半都是他打下来的,他的威望远比李建成大得多,让他放弃皇位显然不甘心。


    二是李建成已经把他逼到绝路,他要是再不动手的话,肯定活不了多久。


    但太子李承乾的情况完全不同,为什么要造反政变呢?


    在他的几个儿子中,也没有人的威望超过李承乾。


    而且李承乾也没有性命之忧,也不会有人把太子李承乾逼到绝境。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李承乾继承皇位已是板上钉钉的。


    也正因如此,他实在是想不通太子李承乾有什么造反的理由。


    “这场宫变比玄武门之变还热闹,李世民的儿子们也发起了一场皇位争夺战。”


    “这次争皇位的有四个人,先上场的是李世民的第五子齐王李佑率先谋反。”


    “李佑谋反的理由很复杂,总结下来,就是想当皇帝。”


    “想想这事也合逻辑,在李佑看来,父亲抢了爷爷皇位,怎么他就不能抢父亲的呢?”


    “李佑的谋反跟闹着玩似的,为了凑齐开国人数,他把十五岁以上的孩子们都抓起来当兵,还亲自选出自己的左右柱国和文武百官。”


    “凑齐了一应成员,李佑又给封地周围的州县写信。”


    “信的大致意思就是让大家跟着他成就一番事业,但各州县并没有理他。”


    “李佑属于是学了李世民的叛逆,没学到李世民的英武。”


    “反叛没溅起任何水花,就被镇压了,李佑也被抓到长安城赐死了。”


    “虽然这起案件很拉跨,可好赖也是谋反案,受牵连的人数比较多。”


    “李佑的朋友、亲戚、下人以及下人的朋友、亲戚、下人都被牵连。”


    “牵着牵着,牵扯了一个叫纥干承基的小伙子。”


    “纥干承基不想被牵连,大声高喊想要拿情报换条命,说出了太子要谋反的劲爆消息。”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惊了,他想不通太子还有必要谋反吗?”


    李世民:什么?老五也谋反了?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听错了,整个人惊呆了。


    原以为太子李承乾谋反就已经够让他痛心了,没成想还远不止太子一人,就连庸庸碌碌的老五李佑也谋反了。


    他实在是想不通,自己的儿子这都是怎么了,怎么一个个都要造他的反。


    他虽说是造反上位的,可儿子们也不必有样学样吧!


    皇子们接二连三的造反让他深受打击,也终于让他明白了主播所说的玄武门之变的魔咒是什么意思。


    老五想当皇帝造反,这一点他很理解。


    但太子李承乾又是为什么呢?都必要造反吗?


    他不


    禁竖起耳朵,打起十二分精神,看看主播是怎么说的。


    “说起这事,还得从太子李承乾这个人说起。”


    “太子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大儿子,打小就聪明,八岁时就被立为了太子。”


    “为了教育好太子,李世民可是下了血本的,派著名谏臣张玄素给李承乾当私教,天天贴身谏他。”


    “这张玄素可是敢骂李世民不如隋炀帝和商纣王的主,可想而知年幼的太子平时没少挨骂。”


    “李世民还经常带着李承乾去尚书省上治国体验课,出差时就让李承乾代理朝政,算是开展工作实践了。”


    “按照李世民设计的剧本,李承乾会成为一代明君。”


    李承乾:安排这么个大喷子给我当先生,都不知道我遭受了多少谩骂打压。


    一想到张玄素,他就恨得牙痒痒。


    不管他做什么事,张玄素总能找到机会批评他。


    他喜欢喝酒打猎,张玄素批评他。


    他不想学习,想休息一天,张玄素批评他。


    他在东宫设宴击鼓,张玄素批评他。


    他不想听张玄素的唠叨,可偏偏张玄素是父皇派来教导他的,他又不得不听。


    张玄素天天在他耳边唠叨,都快把他烦死了。


    每次一见到张玄素,他的心情就极其压抑,怎么看怎么不爽。


    李世民:难道因为张玄素的关系,才让老大叛逆的,以至于最后谋反?


    现在经过主播的提醒,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老实说,就连他这样乐于听取谏言的人,都有些受不了张玄素的谏言。


    也只有张玄素敢骂他不如隋炀帝和商纣王,其他人可都不敢这么骂。


    太子不过十多岁,就把张玄素安排到东宫教导。


    这么做好像确实不合适,不利于太子的教育。


    “可是上天往往另有安排,李承乾瘸了。”


    “这事对于李承乾来说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他翻遍史书也没找到第二个瘸腿天子。”


    “于是李承乾开始变得自卑敏感,刚开始是破罐子破摔,后来逐渐放飞了自我。”


    “先是在宫里养了个特好看的小帅哥,给他起名称心如意的称心,俩人关系好到一个被窝睡觉。”


    “李世民得知消息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杀了称心。”


    “深受打击的李承乾又玩起了角色扮演,经常扎起小辫演突厥人。”


    “甚至在东宫大草原上放羊,还说总有一天他要去大草原当个突厥将军。”


    “一个大唐太子要去突厥当将军,这简直离了大谱。”


    “不过看得出来,李承乾是真向往自由。”


    “更夸张的是,李承乾竟然派人在老师张玄素上早朝的路上用大马锤砸他,差点就把老师给砸死了。”


    “甚至还说,他有一天当了皇帝,想干啥干啥,谁谏他,他就杀了谁,杀上五百人,看还有没有人谏他。”


    “由此可见,李承乾早已经对打压式教育深恶痛绝。”


    李承乾:腿瘸了?那我以后要是不骑马的话,是不是可以避免这一点?


    他现在有些能理解自己后来为什么会造反了,腿瘸的话确实会把他逼到这一步。


    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腿瘸的皇帝,一旦他的腿瘸了,他的太子之位恐怕也保不住。


    既然皇位要失之交臂,那学着老爹谋反逼宫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现在倒是不用谋反了,以后只要不骑马,就可以避免历史重蹈覆辙。


    毕竟他要是腿瘸了,唯一的可能就是他骑马造成的。


    尽管他平时没事最喜欢的就是骑马,但现在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他不得不暂时放弃骑马,以免历史悲剧重新上演。


    即便是非要骑马,至少也得等到顺利即位后才行。


    到了那时,他就是皇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就算是腿摔瘸了,那也是皇上。


    “李世民得知李承乾的情况后气坏了,渐渐的开始把关注点转移到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李泰身上。”


    “李泰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二子,嫡次子,是李承乾同父同母的弟弟。”


    “李泰打小也聪明,除了太子,最得宠的就是他了。”


    “可以说李世民对李泰宠到没边了,给年仅九岁的李泰册封了很多官职。”


    “扬州大都督,越州都督,接着兼任了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福州大将军,相州大都督,封地多达二十二州。”


    “而且李世民不舍得让李泰离开自己身边,所以这些官职都是挂名,属于只拿俸禄不用上任。”


    “相比于李承乾的不务正业,李泰可积极主动多了。”


    “在李承乾忙着装突厥人时,李泰决定出本书,一本装进大唐的山川古迹、风土人情的地理书。”


    “李世民可太高兴了,说这么大的工程可别把我儿累着了。”


    “于是,李世民下令允许李泰开文学馆,自主招募天下才俊一起写书。”


    “要知道,李世民当年还是秦王的时候也开过文学馆,后来帮李世民抢皇位的房玄龄、杜如晦都是当时文学馆里的学士


    。”


    “因此大家纷纷传言,李世民这是有改立李泰为太子的想法了。”


    李世民:这么一看,是朕考虑不周了,给大家传递了错误的信号。


    他之所以对李泰这么宠爱,也是为了补偿而已。


    毕竟老大已经是太子,以后注定要继承大唐江山,也不需要他再怎么优待。


    因此他想着补偿一下李泰,才给李泰册封那么多官职和地盘。


    至于后面允许李泰开设文学馆,以他目前的心态来看,八成是考虑不周了。


    即便太子腿瘸了,他也不会轻易更换太子之位。


    毕竟太子事关重大,关乎大唐的江山社稷,一旦更易太子容易造成江山社稷不稳。


    听到这里,他已经有些明白太子为什么会冒着风险造反了。


    严格说起来,也有他的一部分原因。


    要不是他过度宠爱李泰,也不会对太子造成那么大的压力,以至于最后铤而走险。


    “这些传言,当然也传到了李承乾和李泰耳中。”


    “李承乾急了,李泰飘了。”


    “李泰觉得自己当皇帝那是早晚的事了,对大臣们开始趾高气扬。”


    “哪个大臣要是遇到他没有下车行礼,他就会觉得是对他不够尊重,就跑去给李世民告状。”


    “李世民就对群臣说了,你们对李泰尊重一点,人生无常,万一哪天太子出点意外,没准李泰就是你们的新主子。”


    “如果你是太子,听到这话你会作何感想?”


    “于是李承乾想着与其乖乖等着被废,不如向老爹学习,先下手为强。”


    “可惜太子的谋反计划还没落地,就被人举报了。”


    “李承乾被李世民流放去了四川,没过多久抑郁而终。”


    李世民:哎,太子有此下场,朕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


    他不知道后来的自己为什么会说出那样的话,以他现在的眼光看来,极为不合适。


    万一太子出了意外,李泰就是大唐新的主子。


    这样不经大脑的话说出来,简直就是把太子往死路上逼。


    他猜测后来的自己可能是有废太子的想法,因此才说那样令人浮想联翩的话。


    不过就算是再怎么想要废太子,也不能冒失的宣之于众。


    想到此处,他对太子有些愧疚,没有照顾到太子的感受,以至于太子做了错事。


    不过好在知道了这些,他也可以及时弥补,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李承乾被废后,这时的李泰别提多高兴了,心想自己的皇位属于十拿九稳。”


    “但半路杀出个李治来,李治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最小的儿子,李承乾和李泰的一奶同胞。”


    “长孙皇后去世时,李治还小,李世民就亲自抚养。”


    “李治是李世民唯一亲手带大的孩子,可因为李治年纪小,这时候才十六岁,一直没有在皇储的考虑范围内。”


    “就在李泰以为皇位稳了时,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老臣长孙无忌站出来说话了。”


    “他不建议立李泰为太子,觉得应该立李治为太子。”


    “原因并不复杂,李泰是有一帮自己的班底的。”


    “等李泰上了位,长孙无忌等这帮老臣,估计都得靠边站。”


    “李治就不一样了,年纪轻轻无帮无派,只能重用他们这帮老臣。”


    “李世民正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册立谁为太子,李泰却跑去做了一件蠢事。”


    长孙无忌:除了主播所说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二皇子品性不好,不适合成为太子。


    想要成为太子,成为大唐未来的帝王,品性方面是要过关的,最基本也要做到德才兼备。


    可他偏偏看不到二皇子的德行在哪里,反倒是仗着皇上的宠爱对他们这些大臣趾高气扬。


    还不是太子,二皇子就对他们这些大臣不尊重。


    这要是成了太子,恐怕根本就不会把他们大臣放在眼里。


    要是将来成了皇上,估计要对他们这些老臣动辄打骂。


    就这样品性的皇子,不管是为了大唐江山考虑,还是为了他自己个人利益考虑,都不是太子之位的合适人选。


    “有一天,李泰拉住小弟李治放狠话,让李治小心点自己的脑袋。”


    “李治是个老实孩子,吓坏了,如实把这件事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听了以后很难过,他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


    “看到李泰的戾气这么重,李世民总算下定了决心,把太子之位传给了老实孩子李治。”


    “这要是真让李泰当了皇帝,这帮皇子兄弟们恐怕都得跟着遭殃。”


    “李世民时代的储君危机就这样平息了,可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仍在继续。”


    “大唐前期的许多位皇帝,在皇位的继承之路上都摆脱不了武装斗争的影子。”


    李治:朕也是运气好,太子之位才能落到当初朕的头上。


    那个时候,到真不是他打小报告,向父皇告状。


    他纯粹是被二哥吓的,这才把二哥威胁他的事情如实告诉父皇。


    他选择告状的时候,就连二哥


    那时候也被吓到了,显然二哥也没有料到他会直接告状。


    不过不得不说,也正是二哥的愚蠢,太子之位才落到他的头上。


    “这次的家庭关系危机给李世民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他瞬间老了很多岁。”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大唐的藩属国,远在朝鲜半岛的高句丽闹事叫嚣,表示不想听大唐的话了。”


    “不知道李世民是不是压抑久了,想趁机出去转转,竟然宣布自己要亲征高句丽,这是李世民登基十八年来第一次御驾亲征。”


    “太子李治依依不舍的把老父亲李世民送到定州,然后哭着和李世民告别。”


    “李世民告诉了李治亲征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治刚当上太子,想让李治锻炼锻炼,也让李治跟群臣有个单独相处的机会,展示一下李治自己的风采。”


    “李世民临出发前还指着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