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官爷,天冷,买点儿炭吧!

作品:《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

    这四海商会虽然可恨,但是暂时没有造成严重恶劣的后果,不至于就抄家。


    再说自己这个蜂窝煤炉仓促推出,政策上还有许多地方考虑不周。


    这四海商会倒是给了自己一个提醒。


    朱由校开口道“孙康旺,将四海商会彻查一遍。”


    “若有违法按律处置,若平时规矩,就给他们一次机会,这一回涉及到蜂窝煤炉的事情,按总交易额的十二倍罚款!”


    “臣遵旨!”孙康旺领命当即转身吩咐手下出动办事。


    温体仁上前道“陛下,为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老臣建议,今后购买蜂窝煤炉,需凭户籍牌方能购买。”


    “且户内每三人算一个购买名额,如果家中多于三人少于六人可购买两个...以此类推。”


    朱由校闻言点点“嗯,是要进行实名制购买。”


    温体仁闻言大感兴趣“陛下所说这个实名制倒也十分贴切。”


    郭允厚见状也提议道“陛下,一百文钱对他们来说,不是很多,但也不少,一下拿出来也会心疼。”


    “臣认为想要百姓们主动购买蜂窝煤炉,应该给他们提供低息分期贷款,购买蜂窝煤可以零首付。”


    “让他们拿回家先用,用着用着他们也就习惯了。”


    朱由校道“你这方法可以,不过就不要收他们利息了,给他们提供零首付,三年免息分期付款服务。”


    “另外买第一个蜂窝煤炉,送二十个 蜂窝煤!”


    郭允厚闻言大拜“陛下真乃仁德圣君,老臣代百姓们谢过陛下!”


    免息就免息吧,送煤球就送煤球吧,反正分期贷款啥的都是皇家银号来弄的,他户部就帮个闲差,没所谓。


    果然朱由校道“此事就这么定了,回头你跟王承恩和吴淳夫商量着将蜂窝煤炉推过之事落实下去。”


    郭允厚“老臣遵旨!”


    朱由校看了看天色,雪还在下,肚子倒是有些饿了。


    “走,朕请你们去吃点东西。”


    “多谢陛下!”几人欢喜谢恩。


    于是,鮥瞳为朱由校撑着伞走在前面,其他人也撑着伞紧随其后,很快来到了崇文门的大街上。


    一路过来,见到不少工部营造部门的人员在清扫街道上的雪。


    “咱们到了,大家下车吧。”


    “陛下,请!”


    众人跟着朱由校下车后,便看到了眼前店铺的匾额写着“正明斋”,正是桂王的糕点铺子。


    桂王正在铺子中算账,算盘打得噼啪响。


    见到朱由校的马车在店前停住,顿时大喜丢下算盘就迎了上来。


    “不知陛下驾临,有失远迎,外面雪大,快些进屋!”


    朱由校“朕不请自来,给皇叔添麻烦了!”


    桂王掩饰不住满脸的笑意“哪里的话,陛下驾临,臣欢喜之至!”


    二人正在寒暄着,旁边却传来一道突兀的声音。


    “官爷,天冷,买点儿炭吧!”


    朱由校等人寻声看去,只见一个两鬓斑白的瘦弱老头,一脸灰尘,十指漆黑,推着一辆单轮车向这边而来,车上几个大筐装满了黑乎乎的木炭。


    一个锦衣卫上前道“站住,休得冲撞圣驾!”


    朱由校却道“无妨,让他过来吧。”


    锦衣卫当即退到一旁。


    老头还没反应过来,只是冲着锦衣卫磕头道“谢谢官爷!谢谢官爷!”


    却听桂王道“老伯,我府上需要木炭,你且过来,我买你的。”


    老头闻言大喜“好的,官爷!”说着便推着车子慢慢过来。


    桂王赶紧先将朱由校让进屋中“陛下,您先请进屋吧。”


    朱由校却没有进去“无妨,皇叔且将他的炭买了,朕再进去不迟。”


    桂王“好,那劳烦陛下稍等。”


    说着他向后堂喊道“由榔、由楥出来搬木炭了!”


    喊完他经过朱由校身边时又不好意思道“陛下请稍等。”


    说着来到卖炭老头车前“老伯,您这炭怎么卖?”


    老头指了指车上的几大筐木炭道“每筐都是十斤的,这两筐一文半一斤,这四筐次一点,一文钱一斤。”


    “官爷您看要哪一种?”


    桂王道“我全要了。”


    老头闻言有点不敢置信“您说什么?您全要了!”


    桂王“是的,全要了。一共给您七十文对吧?”说着就从钱袋里掏出钱点算起来。


    老头见状激动不已,跪地大拜,老泪纵横“官爷您是个大好人啊!”


    “小老儿我卖了三天才卖出去两筐,您一下就全满买了!天老爷会保佑您长命百岁,子孙满堂的!”


    桂王赶紧将他扶起“老伯,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一直在旁边看着的朱由校这时才开口道“老人家,您这买卖这么难吗?这冬日寒冷木炭应该很好卖才对呀!”


    老头抹了抹眼泪“这位官爷有所不知,往年冬天小老儿这木炭生意倒也还行。”


    “可今年突然出了一个什么蜂窝煤炉,那些官宦富商人家都买那些煤炉烧煤球去了,买木炭的自然变少了。”


    “普通百姓人家都自己砍柴烧炭,哪里会舍得花钱买小老儿的木炭。”


    “这富贵人家买炭少了,小老儿三天连两筐炭都卖不出。”


    “可怜我那孙女和老婆子在家苦苦等着小老儿。”


    “今天真是老天开眼,让我碰到这位好心的官爷!”


    说着又向桂王磕头感谢。


    朱由校闻言心中不由一阵酸楚。


    没想到推广一个蜂窝煤炉竟然会影响到这么多人,还让这些卖炭的百姓受苦了。


    他不由暗骂自己思虑不周,甚是愧疚。


    他按住了桂王掏钱的手“皇叔,这个炭朕帮你买了吧!”


    王看到朱由校的态度,便没有再坚持“好吧。”


    朱由校“鮥瞳,给老伯拿十两银子。”


    鮥瞳“好咧!”


    卖炭老头没啥文化,听他们说什么黄叔、毕夏的只道他们这些官爷之间的互相称呼。


    其实大多数百姓,根本不知道‘陛下’代表什么意思。


    他听了朱由校的话,见到鮥瞳要掏银子,连忙摆手阻止“使不得!使不得!小老儿这车炭只值七十文钱,使不得呀!”


    鮥瞳哪里管他,掏出两锭银子就塞到老头手里。


    “拿着,这是皇爷赏给您的,是圣旨!”


    老头一听“皇爷”和“圣旨”,这时才意识到朱由校的身份。


    难以置信地看向他是天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