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 17 章

作品:《在首辅后院种田

    《在首辅后院种田》全本免费阅读


    阿饼找到管家时,他正在核对账目。


    阿饼说明来意,管家道:“主子说了,元少爷要想做什么做就是了。”


    阿饼点头:“知道了。”


    “这次元少爷叫你过来,可有犹豫?”


    阿饼摇头。“并未。”


    管家捏着山羊胡,微微点头。“好。外面人多眼杂,你跟阿团务必保护好元少爷。”


    “是。”


    *


    月悬树梢,晚风吹拂下,银白清辉随飘柳婆娑。


    顾府门外,马车落凳。


    屋前灯光朦胧,将男人修长的身影又模糊几分,瞧着倦倦的。


    “少爷回来了。”管家扔下门房老头与棋盘,起身出去迎人。


    顾恪决:“还没睡?”


    “时辰尚早,还有一事要告知少爷。”


    “何事?”


    “元少爷明日要出门一趟,是想去市集添补些东西。”


    顾恪决:“随他去。”


    管家右手手背往左手手心一敲,笑意弥漫。“诶,那少爷早些歇息,我就先回去了。”


    “嗯。”


    顾恪决在昏暗的夜色中缓步行走。忙起来不知天色,到家常常是这会儿。以前不觉得怎么,这会儿倒发现,好像是回家晚了些。


    “顾冬。”


    “在。”


    “跟你爹说,以后小少爷的事儿尽数交由他处理吧。”


    “哦。”顾冬闷闷不乐。


    少爷怎么了,又不想要媳妇了?


    顾恪决像知道他所想,淡淡道:“只是我回来太晚了。”


    顾冬立马笑道:“知道了少爷。”


    “母亲走了有些时日了吧。”


    “快两月了。”


    两月了……他来了也是有两月了。


    *


    顾恪决院子靠近外边,走了一段便到了。


    卧房里的灯陆续亮起来。伴随着汪汪的狗叫,热闹几分。


    洗漱完,顾恪决长发披散,枕在床头。手中拿着本儿书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看。


    顾冬:“少爷,那我先下去了。”


    “去吧。”


    轻巧的脚步声远离,接着是关门的声音。随后狗叫声烈了些,渐渐隐没于黑暗。


    宽敞的卧房里,装饰简单。


    金石玉器少见,昏黄的烛火中也只存了一方木桌,两把黄花梨木椅。加上些细碎之物,瞧着竟比云潇院还简陋些。


    顾恪决长指捏着书,顺着上面崎岖不平的凹痕蜿蜒。


    闭目养神稍许,他冷质的声音被蜡烛的爆裂声映得温和些许。


    “顾柳,顾栖。”


    “在!”


    房中,如树叶飘落般悄无声息落下两人。他们一身黑衣隐没在烛火之中,恭敬跪地。


    “你们明天看着小少爷,别让人受伤。”


    “是。”


    “下去吧。”


    房间复归于寂静。


    手劲儿松懈,顾恪决任由书从指尖落下。瞧了一会儿,他将卷曲的书合上。规整收于床头,入梦而眠。


    *


    细雨如织,落入棕黄色的伞面。


    入秋了,但凡下雨便是冷的。元阿笙穿着青墨色的长袍行于人群之中,热热闹闹,倒也不觉得冷。


    他身后是阿团、阿饼,两人手上都提着点东西。身侧是一脸兴奋的豆儿,手上举着四根儿还未吃的糖葫芦串儿。


    秋雨随风而斜,轻易能濡湿脸面。


    元阿笙微微压低了伞。雨能饶他,但风却愈是惹他。


    青丝缱绻,和风而散。半露于伞的下巴上沾了青丝。两相映衬,白若晶莹雪,黑如墨色汁。瞧这一眼,便可知非一般人。


    待元阿笙从市头逛到市中,金贵小少爷逛市的事儿便已传到了市尾。


    “少爷,咱们要买螃蟹吗?”豆儿看着糖葫芦上的雨点,心疼地将伞面又往下压了压。再往前走,便是齐江码头了。


    “只看看,买不买还不一定。”


    齐家码头是京城最大的码头,无论是商船来往,还是渔船送货,都得走这一条道。


    这是太上皇在位的时候,用了十年的时间修建出来的人工河道。沿着齐江往下,可一直到大燕朝最大的江,飞霞江。


    “瞧一瞧,鱼嘞,刚捞出来的鱼嘞!”


    “螃蟹,大螃蟹,大大大螃蟹哟~”


    “桂花鱼,新鲜桂花鱼!”


    早市热闹,渔市更是热闹。


    牛老三是飞霞江边的渔民,从小跟着他爹在船上过日子。现在他成家了,他爹便将家里最值钱的渔船交到了他手中。


    靠着这一艘渔船,他们一家子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但是最近时运不济。家中老父生病抓药,花了大半银子。老娘眼瞎,眼见着媳妇又要临盆。唯一能守着媳妇坐月子的便是他。


    所以这几天,他几乎天天都要上渔船。就为了多攒一点是一点。


    可连着几天,捕上来的都是些寻常鱼儿,也就在镇上、县里卖一卖。勉强够一家老小一天的口粮。


    今儿最后一天,挣个多少他也没再抱什么希望。可谁曾想,一网下去便捞了大螃蟹。


    这东西金贵,京城里的贵人最喜欢吃。


    为了多挣些,他跟家里说了一声,他便连夜上京城来了。


    可他左看又看,发现卖螃蟹的人不少。


    为了好卖一些,他专门解了两只螃蟹的绳子,隔开在盆里。又怕他们跑了,眼睛便一直盯着,再时不时吆喝几声。


    豆儿一入齐江码头,像入了林子的猴儿。这看看,那瞧瞧。


    “少爷!大螃蟹好多!”


    “哇!这个好大啊!”


    牛老三闻言,忙扬起笑脸招呼,可一见伞下的人低下头。


    这般神仙似的小少爷站在满是鱼腥味的市场,笑眯眯的,倒不似他从前遇到的那些纨绔那般张扬跋扈。


    想着生计,还有家中老小。他咬牙,立马打起精神招呼:“贵人,我这才从江上打的,新鲜着呢。这个头又大,还是黄油蟹。”


    元阿笙手一抬,里面没绑钳子的大螃蟹便耀武扬威地举起大钳子。


    活蹦乱跳的,是新鲜。


    “怎么卖?”


    “一贯钱一只。”


    元阿笙心底一“嘶”,这么贵……


    他看着活溜溜的螃蟹,虎牙微露。


    想吃。


    没钱。


    元阿笙留恋般看了那张扬的大螃蟹一眼,叹:“回吧。”


    豆儿手上的糖葫芦串儿往脑门上一磕,清醒了。


    这么贵啊!


    昨儿那个看着比这个还好呢,岂不是得二两银子。这么一想,只觉昨天吃的螃蟹腿儿更香了。


    主仆走了,牛老三心中失落一瞬。很快又打起精神。


    卖蟹要尽快,不然死了可就不好卖了。


    他喊着,单薄的秋衣下皮肤黝黑。一看便是风吹日晒,经验丰富的渔民。


    “这蟹不错,我全要了。”


    牛老三有些懵地抬头。却见是一个穿着普通的年轻男子。


    “快点,要蟹。”年轻男子强调。


    这下听清了,牛老三差点从凳子上跳起来。怕客人不耐烦,他忙笑着熟练绑好两个螃蟹,合并剩下的四只一起。


    “诚惠十二两。”他声音极低,隐隐发颤。


    “给。”


    一大包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