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文官们集体‘反叛\’!

作品:《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全本免费阅读


    第467章 文官们集体‘反叛’!


    文官是彻底被北平府军民之情给折服的。


    他们知道如果自己再去抹黑燕王朱棣他们的话,那真的是太没良心了。


    即便是自己对于武将派非常看不起,即便自己对于武将派也想要打压。


    也想着可以巩固自己文官的威严。


    但是当他们在看到了这样的军民鱼水情之后,他们明白再抹黑,良心上会过不去。


    老百姓们如此支持大军出征,将士们如此悍勇不畏死的保卫大明。


    如此可歌可泣的精神。


    如果自己要在这可歌可泣当中,再临加一点侮辱,那真的是对自己人格上面的一种羞辱。


    即便他们这些文官其实并没有多少所谓的道德可言,但是在做人方面他们至少还有一点点良心。


    知道这种事情做多了会断子绝孙。


    如此可歌可泣的军民之情应当大力宣传歌颂才是。


    如果自己这个时候还落井下石,无端污蔑,自己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文官终于是明白,不能这般下去。


    所以他们即便冒着背叛礼部侍郎的危险。


    即便明知道大家是一起来的上命钦差,也依旧没有昧着良心跟礼部侍郎一起污蔑北平府的将军。


    当他们把原委都给讲清楚之后,朱棣、姚广孝都很佩服这些能够,以公平公正之心对待武将的文官。


    他们很看不起文官,这是文武对立必然的结果。


    因为在任何时代文武都很难有个非常和谐的声音。


    毕竟大家的利益不一样。


    武将派们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没有文官的事。


    而如果文官们在背后捅武将带的刀子不给武将们送粮草,那武将们在前线也根本打不了战。


    甚至因为害怕文官在背后捅刀子,很多武将都不得不在出征之前,屡次向皇帝保证自己不会在战场上临阵倒戈,拥兵自重。


    因为这都是文官在皇帝面前诋毁武将的借口。


    皇帝派几十万大军出征最害怕的,就是武将会临阵倒戈,拥兵自重,以此为谈判条件。


    要求皇帝答应武将这个要求那个要求。


    因为这种事情在历史上面发生过非常多次。


    所以即便皇帝,也很害怕派出去如此多大军。


    一来是国内运送粮草物资的压力非常大。


    二来又害怕如此多大军掌握在一個人的手上。


    这个人一旦不忠心一旦反叛,对国家是一种巨大的杀伤力,甚至要比敌人入侵杀伤力还要大。


    敌人入侵尚且能够在国境线上抵挡。


    在自家地盘上面有主场优势。


    敌人也不了解地形地况。


    但是自家军队要是临阵反叛,对国内的伤害可就大得多。


    毕竟他们熟悉地形地貌。


    甚至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在军中有威望。


    他们振臂一呼,国境线上的将军们,有可能就跟着一起反叛。


    到时候国家危矣。


    也正因为知道皇帝有这样矛盾的心思,如果文官从中搅和,在皇帝边上吹一吹乱风。


    那么前方作战的武将们可就危险了。


    故而文武对立是在所难免。


    因为文官害怕武将立功太多,到时候没有他们一席之地。


    武将又害怕文官会在朝堂当中进谗言,所以自然与文官有所对峙。


    也正因为朱棣知道这些,所以对现在文班忽然能够理解武将的难处表示非常的震惊。


    一般来说这些文官都是想尽办法找武将的茬,让你没有办法立功。


    让你没有办法受赏。


    让你没有办法在军中立足。


    甚至让你打了大胜仗,还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够保住位置。


    这次即便朱棣他们做足了准备,心里面也是忐忑不安的。


    姚广孝虽然屡次安慰朱棣,这是太子殿下故意要借文官之口,宣扬一下大明军队的威严。


    但是对于战场上面拼杀的将士们,朱棣还是有深深的担忧害怕。


    如果这些文官真的胡乱来的话。


    自己真的没有办法跟将士们交代。


    他就真的要到京城去打官司。


    即便要到大理寺、刑部、督察院三司会审,他都要为自己的军队讨回一个公道。


    但没有想到的是这群文官非常的识相,没有这么做。


    反而是反过头来安慰武将们。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看到了你们所有的付出。


    我们实在是感觉到愧疚。


    如果我们跟着一起来污蔑你们的话。


    那我们我们的良心上面都过意不去。


    所以你们放心,我们不仅没有这么想。


    反而是要为你们大大的扬名。


    这就是我们在此次军队当中看到的,最为直观的感受。


    伱们的心可以放下来。


    我们必须要为你们扬名。


    必须要让你们的军威,在整个天下宣扬开来。


    必须得让百姓们知道,在北边有一支百战之师,正在用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勇气,他们流


    血流汗的精神,护卫着我们大明北方的大门,让百姓们能够安心。


    朱棣和姚广孝都很欣慰,这些有良心的文官。


    姚广孝更是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这便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咱们把北平府建设的这般好,终于是感动的这些文官与咱们一条战线。”


    张玉也是十分感慨。


    他和朱棣一样,非常担心这时文官们会找茬。


    一旦文官们找茬,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去跟自己手底下那些将士们交代。


    将士们拼了命流了血,虽然这次并没有牺牲多少。


    但是在战场上,哪个将士不是抱着必死之决心上战场的。


    他们的心血不能够被亵渎。


    他们的尊严不能被践踏。


    所以正如朱棣所说。


    一旦这些文官真的敢在这种事情上面污蔑将士们。


    即便是要闹到奉天殿,即便是要敲登门鼓,张玉也会跟着朱棣一起去。


    即便会掉脑袋也得讨回公道。


    可是他没有想到这些文官居然一反常态。


    不像之前那般的咄咄逼人。


    其实他是最担心的。


    尤其是在城门口迎接这些文官之时。


    虽然看百姓们丢烂菜叶子臭鸡蛋在文官身上,看得很爽。


    但是心里边隐隐担忧,这般激怒这些文官,这些文官必然在后边的调查上面找茬。


    那时候可就不好说了,到时候会耽误大事。


    可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文官居然这般有骨气,如此的高风亮节,心胸豁达。


    朱能更是心直口快的说道:“嘿嘿。这些文官今天是吃错了药吗?怎么不像之前那样的咄咄逼人?


    前几天还想着要把咱们怎么样,要把咱们所有的事都给兜出来,要把咱们给告到朝廷去,说我们弄虚作假。


    可是没想到这两天他们就转变了风向。”


    张玉立刻回道:“这不是因为这两天转变风向,而是因为这两天他们进行了深入调查。


    发现咱们这里做的的确是好。


    虽然他们来的时候是想着要找咱们的茬。


    带着怀疑的态度。


    但看到了咱们北平府军民之间的感情,他们放弃了。


    只能说这批文官当中也是有恶人,但更有好人,这些人心胸宽广。


    与咱们之前所知道的文官形象截然相反。


    不得不说这些人有心胸有胸怀。


    扪心自问,换到咱们在他们的立场上。


    在城门口还没有进城,就被百姓们丢烂菜叶子臭鸡蛋攻击。


    身为钦差大臣生气是自然。


    是我的话我也会找茬。


    可是他们能在这种情况下放弃个人恩怨,主持大义,是一些能够做大事的人,这样的人值得尊重。”


    朱棣拍手鼓掌,“此言甚是,这种文官值得尊重。


    朝廷上有许多文官尔虞我诈,但是这几个人称得上是条汉子。


    要是有机会再相聚,本王都想请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样才能够表达咱们对他们的尊重。”


    朱能哈哈大笑,“不用等其他时候,等这次他们要回去之时,我便亲自带着美酒登门去向他们道歉。


    因为在前两天我还带着大头兵们阻拦过他们的调查,嘲讽他们有眼无珠,看起来是我有些心胸狭隘了。”


    ……


    这批文官回去之后,在馆驿当中就看到了。


    此时正在焦急等待着他们回来的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看到这几个人,之后立刻厉声质问,“你们到哪里去了?不知道本官找了你们一下午吗?”


    其中有一个文官义正言辞的说道:“我们去找燕王殿下了。”


    一听这话礼部侍郎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