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感动文官的是军民鱼水情

作品:《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全本免费阅读


    第466章 感动文官的是军民鱼水情


    听到姚广孝这么问,有一名官员抬起头来说道:“这好像因为他有个弟弟,在这次被税务稽查司给着重调查的好过程当中,由于太紧张中风了,被弄了个嘴歪眼斜。


    而家里的财产也在这一次调查当中被暴露出来,缴纳的赋税达到了十几万两,一下就将他们家族都给掏空了。


    即便是这样,他们也没有把这个窟窿给堵上。


    税务稽查司那边要求他们在一年之内将这个窟窿都给堵上,要不然的话就查抄他们的家产用于变卖。


    所以礼部侍郎因为这個一直耿耿于怀。


    他觉得自己是士大夫家族,可就因为几个税银的问题,家里面的人弄得十分狼狈,甚至成为当地的笑柄。


    他们家自称自己是诗书传家,名望家族,可是就因为国公爷的改革变得这般下场,所以他从来都是怨恨的。


    以至于现在,即便是参与调查军队当中弄虚作假的这个事,他也能够与改革变法联系起来。


    而我们这些人一开始也觉得改革变法并没有多少好处。


    但在看到了将士们因为改革变法的武器升级这方面,少死了那么多人,看到了改革变法的好。


    改革变法的确是让我们看到了大明的更多选择性。


    更能从你们使用武器的这些人身上,看到对改革变法的依赖。


    是我们这些人脑袋还没有转过弯来,所以才会一味的觉得改革变法是堵了我们所有人的路。


    现在我们看到了这一点,尤其是看到了火器在战场上给我们大明将士所带来的好处。


    或许这些文官一开始其实和很多人一样,对改革变法看得非常的厌恶。


    甚至他们一直都会觉得改革变法就是洪水猛兽,是不可能会成功的。


    因为前面太多的改革变法失败的例子,让大家都看到了变法,没有取得过成功的。


    即便是两千年前的商鞅变法成功了吗?


    看上去是成功了,可为何又让秦朝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寿命呢?


    所以大家都觉得秦朝之所以会如此短命,就因为商鞅的改革变法,让秦朝的官员对于军功的不择手段。


    对于仁义礼智信不那么看重,所以才导致他们秦朝这么的短命。


    以至于大家都把商鞅变法看作是失败的。


    所以历朝历代以来,对于改革变法就没有一点好印象。


    现在陈寒想要改革,那当然会受到层层阻力。


    即便没有人敢明着说。


    但是背地里边反对的人不在少数。


    就像这些官员一样。


    他们一开始对于以后的改革是非常反对。


    但现在看到了将士们手上的武器,当火炮火枪在他们面前发出隆隆的声音。


    当他们看到几百米外的目标被一枪撂倒。


    他们看到红衣大炮能够打出去好几里地。


    而且还能有巨大的威力。


    他们就明白陈寒的改革变法是成功的,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不仅让大明的最基本的宝钞运行的顺畅自如,使宝钞恢复到了刚刚发行时的价值。


    更让老百姓们的荷包鼓了起来。


    粮食也开始随着改革的变化,现在越来越流通。


    再也不像之前那样一个地方的粮食的粮价水平,总是波动的,让人难以接受。


    一旦遇上灾荒严谨,那些粮商就开始坐地起价。


    现在之所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是陈寒的改革之后大量的粮仓被建立起来。


    由朝廷派发专门的管理人才专门管理粮食,使当地的粮食储备大大提高。


    一旦遇上灾荒,马上就由朝廷的粮仓下拨粮食稳定当地的粮价。


    这些官员在北平府这边,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对大明的好处。


    所以不再将改革视作洪水猛兽。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对陈寒的改革越来越佩服。


    当时陈寒要改革,不知多少人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但是陈寒却能够顶住这些反对的声音,将改革进行到底。


    也正因为陈寒的坚持,加上太子殿下的支持,才有了现在改革的成功。


    他们甚至听说当初刚刚改革的时候,还有许多的刺客去暗杀陈寒他们。


    可即便面对暗杀,陈寒他们都没有退缩。


    虽说在那个时候陈寒,被迫退往日本国去那边指挥作战,指挥殖民。


    可依旧在日本国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


    现在大明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白银,就因为在日本国战胜了,这才让大明的宝钞有了升值的可能性。


    这一切都因为陈寒他们不畏艰险,没有因为谗言,没有因为暗杀而害怕畏惧。


    他们自己扪心自问,如果自己遇到了这种层层阻挠,有没有以后这种决心坚持下去?


    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这些人有太深的芥蒂。


    同时背后有太多的利益纠葛。


    根本不可能像陈寒那样做的如此的酣畅淋漓。


    改革是需要在尸山血海当中走过来的。


    而陈寒这一路走过来,也的确经


    历过了无数的尸骸,经历过无数的鲜血。


    即便他自己也差点死在了这条改革的路上。


    陈寒其实自己也挺奇怪的。


    即便是改革到了现在这种深水区,依旧会有人站出来反对他们。


    站出来反对的理由是害怕陈寒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把儒家完全给排斥在外。


    甚至害怕,陈寒的改革会让读书人失去该有的尊严。


    因为陈寒改革过程当中,将他们视作精神丰碑的孔家给灭门。


    虽说孔家的的确不像孔老夫子那样伟大,但是毕竟是孔老夫子的血脉。


    就这一点他们觉得,统治者都应该不管孔家犯下了什么过错,都要原谅。


    可没有想到陈寒却没有原谅。


    甚至直接将孔家给活着的人灭门,死掉的挖坟掘尸。


    这件事对儒家人而言冲击太大。


    这是不可能让他们原谅的。


    以至于即便都明白陈寒得到了皇帝和太子的支持,即便明白和陈寒做对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但是背地里边依旧有人孜孜不倦的在做着这样的事。


    即便陈寒都感觉厌烦了,但那些个读书人却没有觉得厌烦。


    这或许是他们从孔老夫子身上学到的唯一的一点精神吧。


    因为当初孔老夫子周游列国之时遇到的阻碍也非常多。


    可是孔老夫子没有放弃,用自己的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所以他们一直都以孔老夫子为荣。


    一直都以孔老夫子周游列国为荣。


    虽说他们做不到,但他们却依旧将这种事当做了精神上的丰碑,让自己颅内高潮。


    所以当文官说出了这番肺腑之言之后,姚广孝他们才明白,其实这是根植于文人头颅之内,永远无法去除掉的思想痼疾。


    即便有很多人看到了改革变法的好处,但没有切身实地地感受到,他们就觉得不算什么。


    因为当官的就是通过读书科举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但陈寒那边呢,却完全跳过了科举考试,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工程学院,让很多的泥腿子都有了读书明理的机会。


    这让这些人怎么可能放得下。


    当这些文官说完这些之后,朱棣和姚广孝张玉和朱能四个人都算理解了。


    为什么礼部侍郎如此孜孜不倦的要去抹黑改革变法。


    朱棣听完了这几名官员的道歉,同时听完了他们从京城出发所带来的目的之后,朱棣挥挥手:“起来吧!”


    几名文官站起来,战战兢兢的在一边等候着朱棣对他们最终的审判。


    朱棣看着这几名官员:“跟你们说实话,一开始看到你们本王不知道有多厌恶。


    但依旧愿意让你们去参观,依旧愿意让你们去真真实实的感受,改革变法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有多大。


    就是想告诉你们,你们在看不到的情况下,并不知道火器的改革,对军队提升有多重要。


    你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对改革,仅仅因为改革对伱们儒家有冲击,其实真让人厌恶。


    但现在看到你们能幡然醒悟,也算是本王没有白让你们到军队当中走一趟。


    回去之后,你们尽可跟文官们表述你们所看到的一切。


    只要你说的是真实的话,本王便不会将今天这件事放在心上,甚至还挺欣赏你们悬崖勒马的决心。”


    文官也没有想到朱棣居然这么轻轻松松就把他们给放过。


    其实朱棣一直都没有真正想把这些文官怎么样。


    甚至觉得这些文官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