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骑兵!骑兵!【求追读!求各种票!】

作品:《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元末乱世,你方唱罢我登场,战火一刻也没有在中原大地上停歇。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火铳为代表的热武器开始在战场上彰显作用,与有着上千年沉淀的冷兵器互相碰撞,最终造就了许多堪称封建时代,登峰造极的兵种。


    千人如一,矢出如雨的弓箭兵。


    岿然如山,能与骑兵一较高下的重步兵。


    还有五十步内一切敌人的克星——火铳兵。


    若要轮到哪个兵种综合实力最强,一旦在战场上出现,便能够一锤定音,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


    很多人的答案,只有一个。


    那便是骑兵!


    为什么自古以来,中原北方的政权总是能对南方政权在军力上,形成降维打击?


    就是因为南方不适繁育战马,南方政权无法大规模的培养骑兵!


    纵使为了弥补这个短板,很多南方政权创建出了足以抵抗骑兵正面冲击,甚至战而胜之的重步兵。


    但骑兵高超的机动性与灵活性,却是步兵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的。


    面对难啃的骨头,骑兵大可来去如风,在运动中调动敌人的部队,让对方筋疲力竭,轻易取之。


    而专精于骑射的弓骑兵,更是战场上步兵的噩梦!


    打也打不着,追还追不上,想撤退对面就反追回来,拿着小弓“嗖嗖”一顿射,安逸得很。


    但对于步兵来说,这样的体验非常糟糕,一场仗打完就算侥幸活下来,估计也得患上高血压之类的后遗症。


    对于步兵来说,骑兵天生就是克制他们的兵种,是冷兵器时代当之无愧的军中王者!


    而骑兵,正是蒙元这个“马背上的民族”,赖以起家的根本。


    若是不能战胜元廷中数量庞大的骑兵,北伐一说,自然无从谈起!


    万幸!大明的对手是蒙元!


    万幸!在南方起家的朱元璋,碰上一个有史以来,最喜欢养马的帝国!


    自打蒙元入主中原以来,他们就立志将养马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


    草原养,北方养,还要把中原的农场推平,继续用来养马。


    这养着养着,就一路养到了南方...


    没错,由于蒙元人对于养马的狂热爱好,他们硬生生在公认不适合养马的南方,开辟出了一片马场,繁育战马!


    也正是这个荒唐而又离谱的举动,间接的为蒙元王庭敲响了丧钟!


    他们选中的这个马场,位于庐州。


    从更大的范围上来说,这里属于一个地区。


    淮右。


    凭借着这股上天的恩赐,朱元璋一跃成为南方割据政权中,唯一一个拥有大批战马的势力!


    当然,光有战马是不够的。


    培养一个骑兵,所要花费的时间非常之长。


    骑战,骑射,甚至就连最基本的骑马,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学习。


    而且“无将不成军”,想要统帅骑兵,对于将领的要求非常之高。


    只有充分了解骑兵的优势与特点,才能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对步兵形成降维打击。


    没关系,这一点,元廷也帮朱元璋解决了。


    自打忽必烈死后,元廷就陷入到轰轰烈烈的内斗事业当中。


    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皇帝杀太子,太子杀皇帝,在元廷那就是稀松平常的事儿。


    甚至就连忽必烈本人还活着的时候,也干过率领汉人豪强北上平叛,痛殴自己亲戚的损事...


    打的激烈了,普通的元人就不愿意掺和这些破事了。


    你们皇族争权夺利,打来打去又轮不到我当皇帝。


    我跟你们穷闹腾什么呢?


    在自己家里养养马不香吗?


    无奈之下,越来越多的蒙元贵族,选择从南方抽调汉家儿郎北上,编入自己的部曲,用他们来痛击自己的同胞。


    几十年下来,南方很多汉人都积累了丰富的砍蒙古人经验,并且还是骑马砍蒙古人的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淮西人由于靠近庐州马场,被抽调的次数和数量稳居南方之首,甚至还从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骑兵将领。


    比如常遇春,还有朱元璋的大外甥,李文忠。


    再比如擅长从实战中不断学习,“功贯古今人第一”的徐达。


    一支覆灭蒙元,从他手中接过“世界第一骑兵”称号的百战雄师,就此达成了一切组成条件。


    “邓伯。”


    “咱们本次出征,麾下共有多少骑兵?”


    在决定正面击溃元军后,季秋看向邓愈,一脸认真的询问了一句。


    闻言,邓愈险些喷出一口老血。


    你特么一个大军的副帅,连有多少骑兵都不知道?


    但现在明显不是和季秋较真的时候,邓愈咬着牙,颇有些郁闷的回道。


    “四千。”


    季秋点了点头,英气的脸上充满了自信。


    “足够了。”


    相对于十万大军来说,四千这个数量其实非常少。


    脱因帖木儿那边保守估计,也得有个两万左右的骑兵。


    没办法,朱元璋虽有马场,但也仅有庐州马场这一处。


    数量上,肯定是比不过四处养马的蒙元朝廷的。


    但是没有关系!


    数量不行,那就以质量取胜!


    这是朱元璋创建骑兵部队的唯一标准!


    蒙元那边的骑兵,还有专门的细化。


    什么轻骑兵,重骑兵,弓骑兵,每种骑兵的装备都不尽相同,专精某一领域。


    到了大明这边,朱元璋大手一挥,心说咱哪有这条件给你搞细化!


    全能!必须全能!


    所有骑兵都奔着全能的方向发展!


    朱元璋对于骑兵的要求,是既能骑射恶心人,也能冲阵当先锋!


    这就对麾下骑兵的军事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装备上,朱元璋也是不惜血本!


    目前大明的一万五千余骑,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是造价高昂的具装骑兵!


    其中自然包括邓愈麾下的这四千骑!


    只需要根据战时要求,更换装备,大明的骑兵,就能够在不同的骑兵兵种之间,进行转换。


    当然,这样的骑兵,在某些领域,肯定是要逊色于专精于此道的骑兵兵种。


    但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谁让朱元璋麾下现在马少呢!


    “邓伯,既然这样的话,那我就先回去了。”


    “统筹大军,纵横陴阖,我不如您,就不献丑了。”


    “您要是有需要的时候,知会一声,我肯定照办。”


    大战在即,季秋终于收起了懒散的做派,变得有些认真。


    点点头,邓愈缓缓起身,忽然杀气十足的命令道!


    “传令大军,做好准备!”


    “待到集结完毕,便与元军,会战于襄阳城下!”


    “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