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南宋“盛世。”【求追读,求各种票!】

作品:《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为了剧情的连贯性,本章是二合一章节,共计4200字,兄弟们不要说东流没有加更哦~】


    李饮冰脸上,此刻挂满了愤怒的表情!


    他和汪广洋重新走到一起,并不稀奇。


    东南的老牌世家,就那么几个,这些年来谁也奈何不了谁,甚至还互相通婚,形成了血缘关系。


    海贸一事,虽然触及了东南士族的根本,但争斗过后,李饮冰和汪广洋背后的大族,还是要继续合作,争取利益,哪怕只是虚与委蛇。


    这是阶级使然。


    不过看李饮冰这架势,摆明是动了真火!


    “我等世家都已经在明朝下注!”


    “海贸一事,就算你汪家被踢出局,那也是各凭本事,怨不得旁人!”


    “你怎么敢将大军的情报,私下递交给元廷?”


    “元廷若是南下,还有我等的容身之地吗?”


    李饮冰气得浑身发抖,第一次表现出真正的“忧国忧民。”


    还有忧自己。


    明军若败,元廷绝不会给东南士族继续当墙头草的机会,而是会将他们连根拔起,从东南的政治生态位中彻底清除!


    至于没了这群人,元廷该如何治理东南。


    这一点,更不需要担心。


    权力不会出现真空,只会不断转移。


    没了李家,汪家。


    自然会有赵家,王家,甚至是朱家,接过他们的位置。


    对于底层的百姓而言,无非就是换了一个剥削他们的对象,甚至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这些变化。


    无论李饮冰再怎么贪婪,他也不得不承认。


    从大明建立的那一刻起,东南士族就已经和大明,绑到了一条船上。


    而现在,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材料,来制造驶往新船的“小船。”


    甚至将来明军赢得天下,若今日之事泄露出去,哪怕是在大明,东南士族也将再无容身之地!


    朱元璋麾下那群开国勋贵,能活活手撕了他们!


    一想到这,李饮冰眼前一黑,踉踉跄跄,好悬翻倒在地。


    竖子误我!


    “这只不过是些许小事。”


    “李兄何至于如此动怒?”


    面对李饮冰的质问,汪广洋显得非常从容。


    不慌不忙的啜饮了几口茶,汪广洋捧着茶杯,慢条斯理道。


    “相关的情报,我都是派族中死士送去的。”


    “并且没有假借他人之手,而是通过元廷那边的关系,直接送到了王保保手里。”


    “就算要查,将来也查不到你我身上。”


    “放心吧,李兄!”


    “若你来找我,只是为了这等小事。”


    “那你现在就可以回去了。”


    汪广洋这副满不在乎,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作派,彻底激怒了李饮冰!


    “小事?”


    “你可知...”


    不等李饮冰说完,汪广洋便看向李饮冰,非常认真的强调道。


    “没错,这就是一件小事。”


    李饮冰怒极反笑,冷声道。


    “那在你眼中,什么才叫大事?”


    闻言,汪广洋终于放下茶杯,目光中第一次有了寒芒。


    “被人发现了,才叫大事。”


    “相信李兄是不会出卖我的吧?”


    “不过看李兄现在这副做派,就算告到了圣上那...”


    “你猜猜圣上是信我的多,还是信你的多?”


    闻言,李饮冰情不自禁的后退了几步,神情惊恐。


    汪广洋的语气很平淡,可李饮冰听在耳中,却是如蟒缠颈,倍感窒息。


    这个人...


    直到今天,李饮冰才感觉自己第一次真正认识了汪广洋。


    “李兄,海贸一事,木已成舟。”


    “再加上你们推波助澜,我也没有搅风搅雨的想法。”


    “但有些东西,祖祖辈辈都在你我这类人的掌控中。”


    “让我放出去?那是不可能的。”


    汪广洋闲庭信步,走到了瑟瑟发抖的李饮冰身边,轻声道。


    “当今圣上,以为什么都在他掌控中。”


    “还想扶持北方的士族,来和我们唱对台戏。”


    “北方的那群蛮子也配?”


    “我呸!”


    往地上吐了口口水,汪广洋像是要把这段时间被季秋算计的郁气,统统都发泄出去。


    “呼...呼...”


    很是慌张的喘息几声,李饮冰终于整理好了情绪,勉强道。


    “你这么做,除了凭白增加风险。”


    “对我等有何好处?”


    对,是好处。


    三十五万大军,十几代人的夙愿,几百年的耻辱。


    在李饮冰等人看来,俨然是一场可以利用的交易。


    只要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就算因为汪广洋泄露军机,多增添几万人的伤亡,甚至导致光复中原的梦想破灭,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只要能给他们带来好处。


    “当然有好处!”


    汪广洋的表情渐渐趋近于狂热,语气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市侩的商人。


    “李兄,你为什么老想着中原的事呢?”


    “或者说,就算真的统一了,对我等又有何益处呢?”


    “南宋时,我等大权在握,真正做到了与皇权共治天下!”


    “若是把北方的那群蛮子引进来,我等还能成就如此伟业吗?”


    “今日之态,何尝不是当年宋元之事的复现呢?”


    大口大口的咽了咽唾沫,李饮冰忽然感觉有些口渴。


    汪广洋,给他描绘了一副“宏伟”的蓝图。


    一副重现南宋“盛世”的蓝图!


    “只要大军能够僵持在淮水,甚至是黄河沿岸。”


    “我等在朝中,便要永受重用!”


    “元廷的德行,李兄你又不是不知道。”


    “等到将来元帝更迭,他们抢皇位都来不及,巴不得和我们握手言和!”


    “届时,军中的勋贵大都垂垂老矣,不复壮年。”


    “当然,当今圣上也是。”


    “要是不想司马之事,重现于今朝,圣上必定会对军中勋贵,进行一番清洗。”


    “李兄,你觉得到时候,该轮到谁,独掌朝中大权了呢?”


    汪广洋伸出手指,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李饮冰,大有运筹帷幄的气势。


    能说出这些话,不代表着汪广洋的心机,有多么深沉,智计有多么高明。


    仅仅是因为这套架空皇权,把持朝政,顺便再让怨种皇帝给他们背锅的操作,汪广洋和李饮冰身后的士族,已经玩过无数次了。


    甚至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只要条件充足,就能批量作业。


    家学渊博了属于是。


    “至于元军南下的事...”


    “李兄也不必担心。”


    “我已经联系了河洛的张家,齐鲁的王家。”


    “这两家在元廷当中,颇为势大,如今正在观望。”


    “只要时机合适,这两家人便会给元廷背后一击。”


    “无非就是要多花费一些时日罢了。


    看着明显心动的李饮冰,汪广洋不屑一笑,又端起了茶杯。


    为了维持自己“高深莫测”的形象,汪广洋还有一层目的,没有对李饮冰直说。


    那就是借元廷的手,除掉当今朝堂之上,最大的搅屎棍!


    对!正是季秋!


    一想到季秋,还有他那个贱兮兮的笑容。


    汪广洋恨不得把牙齿都要咬碎了!


    就是因为季秋,汪广洋想要找刘伯温兴师问罪,都找不到借口!


    在别人眼中,季秋那些事,都是刘伯温指使的,这不假。


    可是特么没有证据啊?


    刘伯温老眼一瞪,就说是朱元璋教的,汪广洋又能如何?


    而且汪广洋还听说,季秋如今还拜了李善长为师!


    一个刘伯温就已经让朝堂上鸡飞狗跳了!


    这再加上一个勋贵之首的李善长...


    这以后的日子,还能有好?


    听说季秋是东路大军的先锋?


    先锋好啊!


    汪广洋就不信了,元廷十几万大军,加上他的情报辅助。


    还整不死一个季秋?


    “我...回去考虑考虑...”


    李饮冰回过神来,打断了汪广洋的思绪。


    “那李兄,可要记得保密。”


    “不然李兄夜访我一事,将来怕是要说不清的。”


    一听这话,李饮冰身体顿时一僵,看着汪广洋得意的模样,冷哼一声,这才拂袖而去。


    汪广洋独坐堂中,手捧茶杯,自饮自酌,怡然自得。


    ......


    时间回到现在。


    “这件事,原样记录,告诉干爹即可。”


    “咱们还是考虑考虑,该怎么拿下襄阳城吧。”


    沐英率先开口,心照不宣的接过了话茬。


    元军增援,已成定局,在座三人都无力改变。


    索性交给后方的朱元璋去操心。


    更何况这些朝堂争斗,他们这些武人,虽然心中愤恨,但也不好涉及其中。


    闻言,邓愈也是深以为然。


    “确实如此。”


    季秋没有掺和两人的谈话,只是怔怔的打量着地图。


    半晌后,季秋忽然开口道。


    “邓伯。”


    “可知襄阳元军的统帅是谁?”


    没有任何迟疑,邓愈立刻不假思索的答道。


    “是王保保的弟弟。”


    “脱因帖木儿。”


    “这不是什么秘密,元廷那边半个月前就昭告天下了。”


    点了点头,季秋抱着手臂,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脱因帖木儿,这位正史中名声不显的统帅,跟他哥的表现差不多。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被徐达和常遇春揍得屁滚尿流,从河南一路被打回草原。


    王保保好歹还赢过一次徐达,而脱因帖木儿最大的战绩,就是砍了明朝过去招降他的使者...


    但能在大势尽去的情况下,依旧带兵,对抗明朝。


    这本身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而且脱因帖木儿初期的失败,也和元廷,或者说王保保,不重视新兴的明朝有关。


    但这一次,元廷中原方面的兵力,可谓是倾巢而出。


    再拿旧眼光来看待脱因帖木儿,那就着实有些看不起人了。


    好歹要给人家十五万大军一点尊重嘛!


    哪怕是十五万头猪,让季秋带着人抓,也得抓上十天半个月的不是?


    “秋弟。”


    “你随我先行一步,观察一下襄阳元军的阵仗。”


    “如何?”


    听着沐英突然的邀请,季秋果断的点了点头。


    军情有变,任何情报,都抵不过季秋和沐英亲眼看上几面,来的直观。


    邓愈身为主帅,不可轻离大军,沐英和季秋同去,刚好合适。


    见季秋答应的非常干脆,邓愈也不废话,严肃道。


    “速去速回,注意安全。”


    “嗯”了一声,季秋和沐英立刻行动,喊上崔兴和另外两名亲兵,便上马飞奔,朝着襄阳疾驰而去。


    襄阳城外,元军的军阵井然有度,遮天蔽日,笼罩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气势与森寒杀机!


    哪怕离着老远,季秋也依稀可闻战马的嘶鸣声!


    这就是横扫欧亚的大军,这就是曾经冠绝世界的大军!


    而季秋看到元军,居然在城外扎营之后,心立刻重重的沉了下去。


    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回去的路上,季秋一言不发,眉头紧锁。


    直到返回营中,见到邓愈,季秋才脸色阴沉的艰难道。


    “元军大部,都驻扎在襄阳城外!”


    此言一出,邓愈哪怕久经沙场,一时间也是颇为动容!


    身为名将,季秋能明白的事情,邓愈当然也明白!


    在城外驻扎,就意味着元军没想着一味防守!


    而是要和明军进行一场会战!


    季秋这一路大军的任务,是逆长江而上,一路北进,争取调动和徐达对峙的王保保,让他露出破绽。


    但同样的,元廷同样可沿江而下,经江夏,庐州等地,渡江直取金陵!


    元军唯一的阻碍,便是邓愈所率领的这十万大军!


    邓愈一旦战败,徐达势必要率军回援,不然金陵危矣!


    王保保又岂能坐视?


    邓愈看了看季秋和沐英,忽然语气莫名的开口道。


    “咱们这一路大军...”


    “看样子,貌似成了整场北伐的关键点?”


    “哈哈哈,副将军估计要憋屈死了!”


    被邓愈这么一打岔,帅帐内紧绷的氛围,顿时缓解不少。


    季秋也随之放松不少,还不忘对着邓愈打趣道。


    “邓伯,这下你不用操心襄阳城坚的事情了。”


    “啊?哈哈!”


    开了几句玩笑,邓愈这才有些唏嘘的开口道。


    “看样子,摆在我们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


    季秋和沐英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抛开那种智商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线的战争。


    冷兵器时代,双方大军在经过前期的调遣,试探后,最终只会朝着一个固定的结果,不断发展。


    这是双方主帅共同的选择,也是战争最直观,最真实的体现!


    那就是正面击溃敌军!


    再多的谋划,再多的算计,最终还是要为了这一步,进行服务!


    而现在,因为种种缘故,邓愈要做,并且能做的唯一件事,就是率领手中的十万大军,彻底击溃脱因帖木儿率领的十五万元军!


    放到一百年前,没人有勇气,敢说自己能够击败元军。


    成千上万的铁骑洪流,最终化作了横贯在欧亚大陆上的“上帝之鞭”,给整个世界带去了恐惧!


    如何才能击败这样的军队?


    一百多年后,季秋,邓愈,沐英,还有常遇春和徐达,乃至于大明朝千千万万的将士,向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用“魔法”,来打败“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