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

作品:《穿越考科举

    []


    第17章


    接下来半个时辰,就听到赵夫子对这句话翻来覆去的夸,甚至还想让纪元把这首诗给做完。


    纪元闭口不言。


    他也忘了,郑板桥先生还不在啊,他那首老少皆知的《竹石》还未写出来。


    这首诗跟其中一题很接近,纪元下意识用了它做开篇,做题做到头昏脑胀,谁还会想到这些。


    不管怎么样,在其他人眼中。


    第一部分的默贴也好。


    第二部分的四书义题也好。


    纪元是绝对的三月大考第一。


    二月三月,他都是第一了。


    按照他的天分,想来接下来也会如此。


    考县学的名额,他已经拿到一个。


    悻悻离开的安三娘子只好离开。


    走之前,赵夫子还告诉她,必须先背四书五经,其他的要放放。


    学习要一步步地来,怎么可能一步登天。


    这话说得跟纪元差不多,让安大娘子只觉得高兴。


    看来她请纪元在家里做事,果然没错!


    若不是赵夫子的母亲又咳嗽,估计还会再夸下去。


    赵夫子看着纪元他们离开的背影,照顾好老母亲后,又连夜写了封书信送到县城。


    纪元写的这句话也被他放入其中,邀请好友们一起品鉴。


    他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有士气的诗句了。


    士气二字,尤为艰难,没想到能从一个小童身上找到。


    离开赵夫子处,安大娘子说什么都不让纪元离开,让他去自家吃饭。


    连着两次帮大海考了第二。


    她真的高兴啊。


    纪元想着她家公公安大户抠门,故而不想让她为难,还是婉言谢绝,跟着把安家的两头牛送回去,自己便离开了。


    没想到第二日上学,安大海竟然偷偷摸摸过来,塞给他几篇文章,还有一本书:“快看,不要告诉别人,我给你看了。”


    啊?


    这是什么东西?


    纪元原本就在窗外,他翻阅其他东西,也没人知道。


    只见书上写着《文公集注》,里面是对四书五经的批注和解析。


    用词典雅,行文规范,让人看了醍醐灌顶。


    剩下的五篇文章,便是时文了。


    都是四书义题的时文,下面落款为化远二十八年建孟府乡试解元张利锋,还有亚元,经魁的文章。


    解元就是乡试第一的意思。


    亚元为第二。


    第三到第五都称经魁。


    至于化远二十八年,便是三年前的乡试。


    这是上届乡试前五名的文章?!


    参加乡试的,都是秀才中的佼佼者。


    想来这就是安小河舅舅从府城寄过来的“课外资料”。


    但这也太离谱了。


    安小河不过刚从蒙学转为经学,别说秀才,甚至连秀才考试资格都没有。


    差不多等于幼儿园刚升小学。


    就让他背中举了的文章,让他背高考范文跟阅读理解。


    这不就离谱吗!


    小学生去背高中生的文章。


    谁听谁离谱。


    倒是《文公集注》确实是好东西。


    甚至是可以放在手边,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的东西。


    纪元心中腹语,手上也翻了几页。


    机会在眼前,不看白不看。


    眼前一片阴影笼罩,纪元下意识一抖,一种莫名熟悉的班主任气息来临。


    不知什么时候,赵夫子走到了窗外。


    赵夫子本以为纪元在走神,又扫了眼他桌子上的东西,这才道:“先抄录。”


    抄录?


    对啊!


    现在也背不会!


    不如先抄!


    纪元立刻动手,一整天的时间,都在抄这本《文公集注》。


    好在字数不算多,紧赶慢赶,也算抄完,那字迹却只能自己看懂了。


    纪元把书还给安大海的时候,低声道:“那我也算欠安小河一个人情了。”


    谁料安大海道:“这书是爷给我看的,他说一家人不能藏私。”


    安大户一家四十多口都不分家,各房都有差事,明显是以公为主,这也不奇怪。


    “但他说不能给外人看。”


    这指的自然就是纪元,所以要偷偷摸摸的。


    古代书本金贵,不让人看很正常。


    “可今日上学前,安小河过来像是提醒我,你跟纪元关系那么好,不给他看看吗?”


    啊?


    这,这安小河是故意的?


    安小河正好路过,压低声音:“算还你的。”


    昨日他娘拉着他去见赵夫子。


    要不是纪元说出时间太短,只能背四书或者时文。


    后者还难上加难。


    他娘也不会那么轻易绕过他。


    昨日回去后,也不逼着他背天书了,终于能按照正常进度学习。


    安小河没想到,自己之前害得他试卷上的乌龟被夫子看到,纪元竟然也不记仇。


    这点安小河想错了。


    在纪元眼中,安小河安大海都才十一岁,他怎么可能跟一群小学生计较。


    那他白长那么大年纪了。


    只是在外人看来,八岁的小纪元实在大度,丝毫不记仇,还能带着同窗学习。


    纪元笑眯眯道:“好吧,那以后共同进步。”


    这话说的,更像是大人在包容小孩。


    气得安小河直接离开。


    安大海倒是习惯了。


    别看他比纪元大三岁,身量也比他高许多,却已经习惯听个头更小年纪也更小的纪元。


    没办法!


    谁让纪元聪明啊!


    四月份一天,天气更热,日头也愈发长了。


    纪元平时放的三头牛,陆陆续续拉出去干活。


    安大户那边还好,他每天去打扫牛棚,搅拌饲料,依旧管着三顿饭。


    但纪三婶纪三叔那边,以他不用每天放牛为由,把每日两个铜板给扣下。


    听说他们准备再出点钱,送十三岁的纪利去县城当账房学徒。


    之前想让纪元过去,断他科举的路,既然没断成,还是继续给自己儿子铺。


    纪元见此也明白,当初这两位说送他去当学徒,估计也是故意捣鬼,毕竟真的能去,纪利早就去了。


    何必现在还要去送礼。


    不过现在跟他没有关系。


    一天有三顿饭,每日读书习字,加上他之前买的笔墨纸张,已经足够了。


    纪元背书之余,也勤写文章。


    他自己家里的院子,被他收拾出来,铺了沙子,先在沙子上写一遍,再誊抄到纸张上。


    这样既省纸,还能多练习。


    不知不觉中,纪元的个头也长高不少。


    整个四月过去,他的成绩依旧是私塾里的第一。


    这次考试他斟酌再三,没有写出“惊世名句”,还让赵夫子微微失望,私下还让他把咬定青山不放松这首诗给填完。


    要说填完。


    那确实可以。


    《竹石》他倒着都能背。


    只是不太合适。


    纪元下苦工夫读书,安小河安大海也是如此。


    安小河终于把背默给提上来,四月的考试拿了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