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

作品:《至圣先师杜预

    “不行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杜预喘着粗气,翻出一些木兰准备的干粮,大口吞下。


    好在书山上,运气好的话,有些地方还能遇到文泉,文思泉涌,虽然只有一小股涌出书山,形成涓涓细流,再汇聚成小飞瀑,但可以饮用。


    每次杜预用手捧一捧文泉,一饮而尽,也能恢复极多的体力和才气,让干涸的头脑、疲乏的身躯,随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文思活跃起来。


    “甘甜、解渴。”


    杜预痛饮一番文泉,体力恢复不少。


    “不行,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杜预仰头看着依旧云山雾罩、不知多高的山顶,眉头渐渐皱起。


    书山有路勤为径。


    这话不假。


    但若只是一味在“勤”上做文章,不管抬头看路,只顾闷头爬山,只怕累死也到不了山的彼岸。


    这就好比读书人,死读书,读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终究不可能有所大成。


    要必须想办法,既要有苦功夫,也要下巧功夫。


    杜预又继续攀登了一段路,终于····


    没路了。


    不是说书山没有方向,而是山路已经到了尽头。


    前面,只有壁立千仞无依倚的悬崖,却没有了攀登的山路。


    山路,至此到了尽头,别无他选。


    杜预愕然。


    想不到,从书山脚下,一路奋斗到现在,耗费了那么多的精力、才气和时间,却只得到了这么一个令人绝望的结果。


    结论,就是此路不通!


    你走错了路。


    杜预凝望远处。


    透过雾气,他可以看到非常清楚——不少读书人,也在走到山路尽头后,愕然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走到了前方无路的绝境上。


    山穷水尽疑无路。


    但此地,不是疑心,而是根本没有。


    除非读书人能背身双翅,飞升上去。


    但没有人能做到这一步,只能望山兴叹。


    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原路返回。


    书山有路勤为径、书山探宝勤寻路。


    这两句诗,已经非常明确无误提醒了一众学子——爬书山,最难的不是爬,而是寻路!


    寻路,很可能会走岔路,那就要勤。


    走错不要紧,勤能补拙,再走就是。


    这就跟读书学业一样。


    读书,难免有走岔路、误入歧途的时候,走错了不要紧,爬起来再走就是。


    但杜预也看地清清楚楚-远处不少读书人,绝望大叫起来。


    他们都是普通秀才,能攀爬到眼下的地步,已然是竭尽全力、耗尽才气,甚至穷经皓首、油干盏尽,哪里还有时间、精力和财力,再走回头路,下山后去找其他路爬?


    杜预心有戚戚然。


    漫漫人生路,不过五十年。


    普通人一旦走错,几乎没有试错的机会。


    特别是普通人家、寒门小户出身的孩子,既没有各种资源、财富作为人生起/点,更没有有眼光、格局和经验的家长长辈指点迷津,只能在社会上漫无目的地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可惜一旦跌倒,很难有机会再爬起来,再走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