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 13 章 大米发糕。

作品:《士族之女的种田青云路

    和孟令允说了一会儿话,唐菀打发人来找孟令姜,孟令允说道:“我和你一道去看看三婶。”


    姊妹二人遂一道去看唐菀。


    唐菀的气色又比前几日好了一些,能坐着和她们说话了,她穿着淡紫色的大袖衫,从前的雍容气度恢复了许多:“四娘,七娘。”


    孟令姜挨着她坐下,孟令允则坐在她面前的矮凳上:“三婶看起来好多了。”


    唐菀点点头:“托你们姊妹的福,好多了。”


    婢女端上一盘红豆稻饼,孟令姜请孟令允尝尝:“去年刚到建康来的时候,我娘想吃北地松软的开花馒头,我就买了稻饼回来骗她说是馒头,我娘尝了后说,这稻饼又硬又粘牙。”


    稻饼就是后来的大米发糕。


    唐菀笑道:“一开始吃不太习惯,七娘为了让我多吃些东西,去学人家怎么做稻饼,硬是把这稻饼的做法给改了。”


    孟令允拈起一块儿尝了尝说道:“好香甜适口,七娘改的什么方子?”


    “街上卖的稻饼一般用糯米,”孟令姜说道:“我试着做的时候在糯米里放了一大半的梗米,本是想让它没那么粘牙的,没想到整出来更为甜软。”


    后世的发糕就是梗米多糯米少吃起来口感才松、弹、甜、软的。


    孟令允笑道:“还是七娘你会吃。”


    她尝着果然香甜清爽不粘牙了,不知不觉吃了两三块。


    在唐菀房里说了会儿话,孟四和孟七各自回去。


    次日,孟令姜赶早出城。


    走到城门口的时候,朱青已经带着昨儿签了文书卖身给她的人齐齐地等着那里:“女郎。”


    孟令姜叫她把年幼的弟妹抱到车上来:“城门口里辛村有五里地的路,你们跟在骡车后头走着。”


    昨儿她给了一吊钱买米面,这些人吃饱了肚子,走五里地路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女郎莫要操心,俺们走路说不定比骡车还快哩。”


    就这样趁着清晨凉快,他们不消一会儿就到了辛村。


    张乙杵在村口,大老远看见孟令姜的牛车奔跑过来,看着她身后的六七口人,愣了一愣:“女郎……我情愿卖田给你,也情愿给你做工。”


    他合算了,家中父母早亡,没有兄弟姐妹,自己一个人耕种十来亩地,加上农忙时给别人帮工,风调雨顺的年景一年下来还挣不到十两银子,别说遇到旱涝灾害的年头了。


    “那好,”孟令姜说道:“可巧你今儿就上工吧。”她看了看朱青他们:“以后你和他们一块儿帮我料理田地。”


    张乙应道:“是。”


    “不过,今儿得先给他们找个住处安顿下来,”孟令姜环顾村子:“也不知谁家闲置的屋子可暂时租下来?”


    张乙:“那一间两间空出来的房屋多半不好住人的,修葺起来费功夫还不如新搭几间茅草屋,等秋末在外头糊上一层黄泥,冬日也可保暖。”


    村里空置的地皮不要钱,就是地方稍微偏点,但巴掌大的村子,偏又能偏到哪里去呢。


    孟令姜道:“是个好办法。”


    便把住处的一应事情交给张乙去办。


    孟令姜今日把他们安置下来,又将在辛村买田的文书一一办完,田地都验了,是平整好的,回城后去衙门报了备,流水账般的走下来,一来二去的就到了黄昏时分。


    “明日咱们拿到苗,”回家的时候芳芽说道:“就能正儿八经种地了。”


    孟令姜笑了笑。


    大概吧。


    ……


    亥时初。


    月光覆地,树影参差。


    柳府,书房。


    大司马柳繁端坐在上首的椅子上,他微眯着双眼,他右手屈起两指一下一下叩击着几面:“周府不识抬举,竟欲把一个妾室生的女儿嫁给吾儿。”


    孟令姜猜的不错——柳玄并不是迷恋什么美婢,而是柳家瞧不上孟家了,转而要和江左豪族吴兴周家联姻。


    新帝韦璟南渡到建康城之后,江左豪族没有一家归附朝廷的,反倒是北地的大士族河东柳氏先向人家抛出了结亲之意。


    与孟家的婚约作罢后,柳府为柳玄看中了江左豪族周家的女儿周九娘周琳。挑明结亲的意图后,周家竟不肯把周九娘许配给柳玄,而是要嫁一个妾室所生的女儿周十一娘周玥。


    那妾室出身微贱,没有娘家扶持,她的


    <b>【当前章节不完整】</b>


    <b>【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b>


    <b>aishu55.cc</b>


    <b>【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