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许攸VS荀谌、郭图

作品:《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卫旌见陆翊这么吩咐,虽然依旧觉得这计策心惊肉跳,可也只能硬着头皮应答下来道:“喏!”


    贾诩这才对卫旌道:“那麻烦卫先生跟老夫走一趟。”


    说着,走向帅帐外面。


    卫旌看向陆翊。


    陆翊点了点头。


    卫旌吐了口气,跟上贾诩。


    贾诩带着卫旌去找太史慈。


    带着两人来到自己的营帐。


    里面,摆放着一张木桌子。


    木桌子上,赫然是下蔡和寿春附近的沙盘地形图。


    贾诩在上面插了数十个树枝,给卫旌和太史慈讲解粮食和士兵的布置。


    太史慈抱了抱拳,就去外面调配士兵按照贾诩的要求布置。


    卫旌走了几步,却又折了回来,对贾诩道:“贾公,我有个疑惑,还请解之。”


    贾诩问道:“你说。”


    卫旌道:“我能感觉到,吴侯很信任你。”


    贾诩点了点头道:“是。”


    卫旌道:“但是,我觉得你很过分。”


    贾诩:“.”


    卫旌继续道:“士为知己者死。”


    “吴侯如此信任伱,而且愿意给你机会,甚至愿意为你承受过错,可你,为何总感觉在推卸责任?感觉完全没有担当。”


    “这不是大丈夫所为。”


    “难道你不怕寒了吴侯的心?”


    “我觉得人应该将心比心。”


    “吴侯对你这般好,你就应该报答他!”


    贾诩长长叹了口气道:“吴侯作为我们的主公,必须拥有容人之量。”


    “形形色色的人,他都应该接纳,并且接受。”


    “如果他只能接受他对别人好,别人就得对他有回报之人,那么,他的未来也就固定在那里,称不了霸,更得不到天下。”


    “海乃百川,有容乃大。”


    “至于老夫为何这么做,只是因为老夫想要活得长寿一些而已。”


    “伴君如伴虎。”


    “哪怕他是吴侯,他现在的确是值得托付之人,但是,随着时间改变,他性格也会发生改变。”


    “人,不是一成不变的。”


    “今日他看重你,重用你,你为他舍生忘死,似乎也没有什么过错。”


    “可他日,你又怎么确定他会不会‘狡兔死,走狗烹’?”


    “勾践称霸前后。”


    “高祖皇帝得到天下前后。”


    “都是这般。”


    “他们成功前,老夫认为他们会比吴侯更加礼贤下士。”


    “于吴侯而言,做错一些事情,杀了一些人,他只要能够认错,大家依旧会觉得他是明主,依旧会效忠他,依旧有人愿意为他舎生赴死。”


    “但是,于我们这些臣子而言,我们一旦被吴侯犯错杀了,就彻底完了。”


    “如果不走运,被诛灭全族,甚至三族,九族。”


    “那么,我们就是族人的罪人,下了阴曹地府,也无脸见他们的那种。”


    “你就算自己不想活,你也得为了家人,为了族人,为了所有和你认识的人负责。”


    贾诩感慨道:“今朝座上客,他日阶下囚。”


    “古往今来,多少这种臣子?”


    “学会稳妥一些,为自己和家人负责,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卫旌皱着眉头。


    他有些接受不了这种观点。


    贾诩也不争执,道:“你无需赞同老夫。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说法,卫先生还很年轻,以后前途定然无限,又何必和老夫这种半截身子已经入土的人计较?”


    “去忙吧!”


    “打赢了这次仗,吴侯也就真正得到了一半天下。”


    卫旌这才快步离开。


    贾诩看着卫旌离开的背影,有些羡慕。


    吴侯手底下,似乎有很多像这样的人。


    他们敢于抛头颅洒热血,无所顾忌。


    可惜。


    自己学不了。


    也无法和他们融入到一起。


    在卫旌和太史慈布置将士,将寿春的粮食全部运送到下蔡城内安置之后。


    袁绍军营帅帐。


    袁绍和所有武将、谋士正对照着地图,准备近日对寿春发动进攻的详细布置。


    不过,没有许攸。


    许攸此时还被袁绍软禁在他自己的营帐里。


    就这时,帅帐外面飞奔来一匹战马。


    战马被护卫拦在帅帐门口。


    一个满身带血,身上多处重伤的青年几乎是滚下马来,颤声道:“下蔡方向情报!”


    几个护卫见状,忙抬着青年进入帅帐。


    袁绍和所有武将、谋士都停下议论,看向被抬进来的青年。


    几个护卫将青年放在帅帐里面。


    青年跪在地上,颤巍巍地掀开腹部的衣裳。


    衣裳下面,贴身藏着一块已经被鲜血打湿的布匹。


    将布匹取了出来,青年伸向袁绍。


    手才刚刚伸出去,人就直接倒在了地上。


    荀谌快步上前,从他手里夺过布匹,伸手探了下对方鼻息,沉着脸看向袁绍道:“没气了。”


    帅帐里死一般安静。


    袁绍点了点头,看向外面道:“来人,把这位壮士抱出去,好生安葬。”


    两个护卫进来,抬着青年的尸体离开。


    荀谌将布匹恭敬地递给袁绍。


    袁绍接过布匹,快速扫了一眼,长长叹息了口气。


    将布匹递回给荀谌,示意他传下去,袁绍道:“刚才那位壮士,是我们安排在寿春的细作。”


    “他从寿春和下蔡得到紧急情报,应该是被发现了,然后冒死送了出来。”


    “真是刚烈。”


    “能够坚持到这里才断气。”


    看向荀谌,袁绍道:“打听下这位壮士的情况,将他家人都接到邺城,好生安排。”


    “这等英雄,我们不能让他白白牺牲。”


    荀谌应道:“喏!”


    袁绍又看向帅帐外道:“去把许攸也带过来。此次情报事关重大,大家集思广益。”


    护卫快步离开。


    没多久,将许攸带了过来。


    许攸进入帅帐,从荀谌、郭图、辛评、辛毗等人身前经过,重重地哼了一声,甩了下衣袖,站到他们这一列队伍的对面,最前面。


    他不会忘记。


    就是这群豫州派害他被软禁这么多时间!


    此仇不报,他就不是许攸!


    一名将领将带血的布条传到许攸手里。


    许攸看了一眼,将布条扔在袁绍身前的案几上。


    袁绍扫视着所有人道:“情报都看完了,大家都说说看法。”


    荀谌作为谋主,豫州派的领袖,当先站出来道:“明公,虽然刚才那壮士豁出性命才送出如此重要情报。但是,我以为,我们该坚持当前的布置。”


    “先试探攻城,估算寿春江东兵力,实力。”


    “如果对方兵力不足,实力不强,我们下次就强行攻城,趁早拿下寿春,直推到夏口、濡须港等港口。”


    “之后,分出一支军队,西征荆州。”


    “剩余的军队,在夏口、濡须港等地操练,准备来年渡江作战。”


    “至于徐州,由大公子和二公子牵制。”


    “徐州这些年连年作战,百姓苦不堪言。”


    “只要继续牵制下去,拿下徐州只是迟早的事情,根本无需我们另派将士前往征讨。”


    “如果对方兵力充足,实力强劲,我们就坐镇许都。”


    “一方面,我们源源不断从冀州运送粮草过来。”


    “另一方面,我们也开始经营中原。”


    “在中原和冀州两大地带的粮草输送下,我们可以一直坚持到江东耗尽粮草,再大军压境。”


    “江东如今虽然拥有三州之地,可他们根本来不及休养生息,粮草远远无法供应。”


    “只要我们大军还在这里,他们又不得不维持重兵防御。”


    “这样持久下去,甚至,不用我们出手,他们就被拖垮。”


    “而且,以明公四世三公之身,号召士族来投,届时,也未尝不可。”


    “而现在,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管他们到底在作何布置。”


    “以不变应万变。”


    “而且,我以为,此番他们将粮草从寿春安置到下蔡,不能排除是他们迷惑我们而使出的计策,就是引诱我们出击偷袭下蔡,而他们在中途布置埋伏,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郭图忙附和道:“袁公,附议!”


    辛评和辛毗等人纷纷点头。


    许攸见状,直翻白眼。


    袁绍见大部分人同意荀谌的看法,就要下命令维持现在布置,继续准备过几天的试探攻城。


    却见许攸嗤笑了一声,站出来道:“袁公,我以为,荀友若的话,是鼠辈之见!”


    荀谌沉着脸看向许攸。


    郭图呵斥道:“许子远,闭上你的鸟嘴!”


    许攸轻蔑地打量了一眼郭图,像看白痴一般,然后对袁绍道:“袁公,恕我直言,江东可是劲敌,不是公孙瓒之徒可比。”


    “他们在如此重要关头,如何会做出无用之举?”


    “而且,下蔡远离寿春,城不高,防不厚,要拿下,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如果荀友若他们不敢去,我去就是。”


    “今天深夜,袁公你率领大军从正面做出佯攻的架势。”


    “再让高览将军率领一万大军,渡淮河而上,进攻下蔡城北和城西两座城门。”


    “我和张郃将军率领五千骑兵绕道砀山,埋伏在下蔡城东门。”


    “我们骑兵迅捷,而且绕道砀山如此弯道,他们绝对不会想到。”


    “届时,我们以狼烟为信号。”


    “狼烟一起,主公率领的大军和高览将军率领的大军一起进攻。”


    “届时,寿春江东士兵和下蔡守军只能忙于应战。”


    “我和张郃将军趁机从城东攻城,将城内粮草全部焚毁殆尽。”


    “江东本来粮草就无以为继。”


    “如果此次将他们粮草全部焚毁,这岂不是毕其功于一役?”


    “荀友若胆小如鼠,没有计策,只会按部就班。”


    “按部就班的话,还需要我们这些谋士作甚?”


    “再说,按部就班下去,要拿下江东谁知道要拖多久?”


    “万一中途有变故,又由谁来负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