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贾诩的第二计:示敌以弱

作品:《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陆翊将刘备委托给卫旌,看着士兵带着刘备去营帐,颇有些感慨。


    卫旌见状,道:“这刘备,可是数度易主,吴侯,要小心一些。”


    陆翊笑道:“我知道,但是,人都是会变的。”


    “只要真心来投,真心做事,他过去是什么样,又有什么关系?”


    “英雄莫问出处。”


    “来,子旗,我们继续说运粮的事情。”


    卫旌冲陆翊笑了一声。


    这大概是他最喜欢吴侯的一点。


    想当初,他和好友步骘在庐江舒县落难,都快饿死了,步骘更是到了为了步家族人一口口粮而卑微乞讨。


    吴侯非但没有嫌弃自己和步骘这些人,还让自己和步骘这些人进入陆家。


    这些年,自己和步骘跟着他做事,他也一直信任,从未把自己和步骘这些人当成低人一等。


    英雄莫问出处吗?


    卫旌心里有些暖洋洋的。


    陆翊这里正在听卫旌继续说运粮一事,说到吴郡等地虽然都在极力收粮,各个世家大族也在出力。


    但是,寿春这里有六万多将士!


    还有上万匹战马。


    这些开销,每天都是一笔让人难以承受的数字。


    一些世家大族已经在抱怨了。


    虽然张纮、陈登等人正在极力安抚。


    但是,持续下去,恐怕后果依旧难以想象。


    如今,整个吴郡的官员在陈登、张纮等人的带头下,已经开始节衣缩食了。


    陆家,尤其是几位陆翊的几个女人,都开始从原来的一天三顿,变成一天一顿了。


    只有陆翊的几个孩子,因为年纪太小,还保持着正常的一日三餐。


    方浩和鲁大也在大力加大生意的运营,但是,一时半会儿,也难以见成效。


    陆翊听着卫旌的汇报,只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自从坐上江东之主这个位置之后,他越发发现,打仗不只是靠军队的战无不胜,还要依靠后勤。


    没有强大的后勤,军队很难上战斗力。


    这也是他羡慕袁绍的原因。


    袁绍之前一直也在和幽州公孙瓒战斗。


    一直到前两年,才结束。


    但是,人家有冀州这个大粮仓做靠山,根本不担心粮草问题。


    自己虽然也有扬州,荆州,徐州三州之地。


    但是,这三州之地之前都被战争洗涤过,尸横遍野,大量的田产被荒芜,因此,短时间内,根本难以恢复生产。


    这也是他为何到如此危急关头,还要坚持休养生息的原因。


    但是,刘协和曹操太坑人了。


    但凡刘协和曹操不坑他,能够让中原挡在袁绍和自己之间五年。


    只需要五年休养生息,他治下各个州郡恢复过来。


    到时候,他完全不怵袁绍的。


    可惜,没有这么多“但凡”。


    都已经被坑了。


    曹操多少还能理解。


    毕竟曹操也为了存活下去。


    可刘协,他是无法理解的。


    在知道曹操撤离中原之时,为何要明目张胆地向中原招募将士援助?


    他那脑子在想什么?


    他难道没有想过,如此行为,会引来袁绍的全力南下?


    别说他招募不到多少将士援助。


    就是他真能招募到,这种临时拼凑而成的军队,如何抵挡得住袁绍帐下久经沙场的军队?


    这刘协,绝对在曹操撤离中原之后,幻想过他还能光复汉室!


    真是没有一点眼光。


    因此,刘协虽然被杀,但是他却生不出一点同情。


    卫旌见陆翊一副头疼的模样,试探性地道:“要不,提前结束休养生息,从百姓中收取?尤其是会稽等地的百越之众,这两年,全部减免赋税,少了一大笔粮草。”


    陆翊摆了摆手道:“万万不可!”


    开什么玩笑?


    自己作为江东之主,说出去的话,现在反悔,以后还有威信可言?


    人无信不立!


    更别说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


    而且,自己治下百姓过成什么样子,他会不知道?


    绝大数普通老百姓,现在虽然没有像以前一样凄惨,但是,也远达不到一日两顿的局面。


    很多地方,依旧是一天吃一顿。


    就是中午那一顿。


    早上忍着饥饿去干活,晚上带着饥饿入睡。


    现在要是停止休养生息,重新收取粮草,百姓绝对会重新回到“易子而食”的局面。


    到时候,自己前方没有摆平袁绍,后院又要起火了!


    百姓很可能会反叛。


    尤其是会稽等地的百越之众,在原历史上,因为吃不饱饭,发动了多少次反叛?


    搞得原历史里的孙权早期一度差点被翻盘。


    他是绝对不会在这件事上妥协的。


    就这时,一个身影从外面慢悠悠走了进来。


    是贾诩。


    陆翊摇了摇头,将各种纷繁杂乱的念头排出脑外,笑着对贾诩道:“文和怎么来了?有事?”


    自从全权委托贾诩负责施展离间之计后,贾诩就很少来帅帐。


    具体干什么去了,陆翊也不知道。


    陈登以前建议过,让陆翊创建一支特殊军队,这支军队的士兵只履行一个职责:监察前线的文武百官。


    被陆翊断然拒绝了。


    作为穿越者,陆翊穿越前上班就特别反感上司一天到晚盯着。


    这种做法,实在是太难看了。


    手下是一个个人,不是一枚枚单纯的棋子,也需要私人空间的。


    尤其是前线的文武百官。


    他们真要反叛,或者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总会想出办法。


    既然无法遏制,又何必再用高压政策?


    堵不如疏。


    贾诩走了进来,跪坐在陆翊左侧的席子上,看向陆翊道:“老臣要施展第二个计策,这次,会牵扯很大,不得不来请示吴侯。”


    “如果吴侯觉得不妥,老臣就取消这个计策,另外再想计策。”


    陆翊笑了一声。


    这贾诩,还真是小心翼翼。


    哪怕自己将佩剑给他,让他全权便宜行事,他还是会来向自己征求。


    他自己将佩剑给陈登和赵云的时候,这两人之后可一次没有问过他,直到完成所有任务,收回佩剑。


    果然是历史上著名的“明哲保身”。


    陆翊道:“说吧,什么计策?”


    贾诩拢了拢袖子道:“老臣要将寿春粮仓移到下蔡去,然后派两万精锐单独守城。”


    陆翊:“.”


    卫旌噌地下站起身,失声道:“疯了?寿春有大军坐镇,绝对安全。”


    “放到下蔡,又不方便,又不安全。”


    “一旦袁绍大军偷偷潜到下蔡破城,我们就彻底玩完!”


    “而且,我们现在粮食捉襟见肘,可没有任何失误的机会!”


    “如今我们粮食危机有多严重,贾公可知晓?”


    陆翊也有些疑惑地看向贾诩。


    他不明白为何要将粮草从安全地带移到不安全地带去。


    而且,特意派出两万精锐去单独守城?


    这不也变相削弱了寿春的防御?


    贾诩又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人。


    贾诩迎着卫旌的质问,继续慢悠悠地道:“这就是第二计,示敌以弱。”


    “我们军中必定有细作。”


    “袁绍肯定也早知道我们粮草困境。”


    “所以,他比我们有更多选择。”


    “就这样他和我们对峙,他们拥有粮草优势,丝毫不慌。”


    “但是,我们只能被活活耗死。”


    “我们一旦撤去防御,减少消耗,他便攻城。”


    “我们抵挡不住。”


    “我们不撤去防御,这么大粮草消耗,也撑不住。”


    “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将粮草送出去,给袁绍可乘之机。”


    “面对如此局面,袁绍只有偷和不偷两种选择。”


    “绝大数人应该会赞成不偷。”


    “他们应该会赞成这段时间先试试攻城,试探我们的具体实力,将士多少?战斗经验丰富丰富。”


    “如果我们不堪一击,他们便大举攻城。”


    “如果我实力强悍,他们便这样持续对战,却不出战。”


    “这种局面,我们要么等着粮草被耗尽,自乱阵脚;要么我们按捺不住,被动出城进攻,从而被他们剿灭。”


    “他们的损耗都会最小。”


    “有少数人,立功心切,应该会建议偷。”


    “强大之敌,往往败于内斗。”


    “我们要的就是这种局面。”


    “袁绍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一定会派出部分兵力偷。”


    “届时,我们歼灭这部分敌军。”


    “主张偷的敌军,必定会备受指责和打压。”


    “这是袁绍那边历来的情况。”


    “届时,我们可以再出第三计,让这部分敌军反叛。”


    “敌消我长。”


    “我们再全力一战。”


    “便有胜利之可能。”


    卫旌嗫嚅了下道:“话虽如此,但是,这也太危险了。一旦失误,我完全不敢想象后果。”


    贾诩看向卫旌,微微一笑道:“其实,一点都不危险。”


    “请君入瓮而已。”


    “这种局面,要是还拿捏不了,那面对敌人正面进攻,我们只能被动挨打,最终彻底战败。”


    又看向陆翊道:“当然,老臣也没有绝对把握。”


    “吴侯,你自行决断。”


    “如果真失误,老臣也不承担责任。”


    “毕竟,的确有失误可能。”


    “只能说,战场上,任何计策,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任何计策,都有失误可能。”


    陆翊颇为无语地看着贾诩。


    一句话,他不想担责,不想失败后被找责任。


    陆翊道:“那就执行吧!出了事,都算在孤的头上。”


    看向卫旌,陆翊道:“全力配合文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