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灭私学,兴官学

作品:《至尊天子

    听到这话,诸葛云陷入沉思。


    大夏儒门腐败,人尽皆知。


    其实,诸葛云这寒门子弟,就深受其害,有着切身体会。


    诸葛云若不是运气好,遇到了皇上这伯乐,空有一身才学,也不过是徒有才子虚名,寄情于风月烟花之地,虚耗年华,一生郁郁不得志。


    儒门屡次作乱,究其根源,确实是那些居心叵测的腐儒,掌握了话语权,煽动儒生。


    儒生都是十几岁的年轻人,空有一腔热血,却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被这些腐儒蛊惑,才会跟风作乱。


    先前。


    皇上雷霆手段,杀了一批闹事的腐儒,甚至连衍圣公孔家都给灭了。


    这才过了多久。


    就又有一群腐儒跳出来,兴风作浪。


    究其根源,儒门确实是烂到家了!


    诸葛云皱眉,依然有些不解:“皇上,您说的对,若是归本溯源,天下士族,都是依附于儒门而生。”


    “可是,臣还是不懂,您打算怎么对付他们?”


    秦昊微微一笑,开口道:“正如你所说,读书人是杀不尽的!而且,儒门之中,也不是只有腐儒,也有王孝儒这等洁身自好、品行高尚的大儒。”


    “朕也明白,圣人创建儒门,教化天下,让世人懂得礼仪道德,本心是好的!”


    “只可惜,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教育,是国之命脉,民族之命脉!”


    “科举之后,儒门彻底掌控了教育大权,这才是胥吏之弊的根源所在!”


    “朕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将权力装入制度的笼子里。”


    诸葛云是当世数一数二的聪明人,一点就透。


    他听到秦昊的话,顿时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


    要解决胥吏之弊。


    从肉体上消灭,这是下策。


    上策是限制他们的权力!


    一旦士族的权利被限制,失去了话语权,他们就从特权阶级跌落尘埃,沦为平庸。


    那么,胥吏之弊自解!


    诸葛云仰起头,急切道:“皇上,这道理,臣明白!可是儒门掌管教育,已经有数千年,早已是根深蒂固。”


    “咱们具体要怎么做呢?”


    秦昊一字一句说道:“灭私学,兴官学!”


    诸葛云如中雷击,先是恍然大悟,随后陷入到苦苦思索的状态。


    灭私学,兴官学。


    这六个字,听起来简单。


    可是,真要实行起来,却是难比登天。


    暂且不说,来自各方面,特别是士族阶层、文官集团的阻力。


    其中的细节章程,绝不是短时间内能敲定的!


    而且,教育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儒门,更是关系到天下每一个读书人,甚至会影响大夏国运!


    试想。


    皇上若是临时起意,头脑一热,就灭了私学,关闭了各大书院,由于准备不足,官学又没有办起来。


    那么大夏的人才,将会出现数年断档。


    对于大夏这个蒸蒸日上,逐步迈入盛世的庞大帝国来说,那将会是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


    甚至,大夏的国运,都是被斩断!


    诸葛云深吸一口气:“皇上,道理臣都明白了。可是,此事关系重大,会不会太仓促了?”


    秦昊笑道:“仓促?朕已布局数年之久,何来仓促?”


    诸葛云震惊:“您早就布局?臣怎么不知道...”


    秦昊看了诸葛云一眼,道:“莫慌!具体章程,朕早已想好,会细细解释给你听!”


    “第一步,朝廷重设国子监,隶属礼部,掌管天下书院、学塾!”


    诸葛云点点头,表示赞同。


    国子监,自古有之,是天下最高学府,也是国家的教育管理机构。


    只不过。


    大夏的国子监,逐渐被四大书院架空,沦为纨绔权贵读书的地方。


    皇上建太学院之后,国子监名存实亡,彻底变成了清水衙门。


    朝廷要把教育大权抓在自己手里,那么重设国子监势在必行。


    而且,这个举措,文臣集团也不会反对,而是拍手叫好。


    谁不希望,自己手中的权利越大越好?


    秦昊继续道:“第二步,包括四大书院在内,天下书院都收归朝廷,化私学为官学。”


    嘶...


    诸葛云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没有想到,皇上会提出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


    天下书院,收归朝廷。


    这确实是要儒门的命,掘士族的根啊!


    诸葛云摇头:“皇上,此举不可行!若是天下书院收归朝廷,面临的问题极多!”


    “首先,那些教书的大儒,等于平白无故丢了工作,绝对不可能答应。”


    秦昊笑道:“谁说朕要赶大儒们走,让他们失业?他们该教书,就继续留下教书!”


    “他们的俸禄,由朝廷统一,按月发放。”


    “就不用辛苦从儒生那里,收取束修了。”


    所谓束修,就是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


    这些礼物,未必是银子。


    有许多儒生家境贫寒,送来的束修可能是干肉、鸡蛋、布匹。


    特别是一些学塾的教书先生,每每收到束修,还要拿到集市上换成银子,受奸商再剥削一道。


    这也造成了一些教书先生,日子过的十分清贫。


    若是朝廷能统一发放薪酬。


    也许有一些大儒会反对,但是绝大部分的教书先生一定会举双手赞成。


    皇粮,谁不想吃?


    铁饭碗,谁不想要?


    诸葛云眉头依然紧皱:“皇上,您的想法不错!可是,朝廷哪来那么多银子,给教书先生发俸禄?”


    秦昊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天下书院收归朝廷,那么儒生们交的学费,同样要交给朝廷,成为重要的财政收入。”


    “你可不要小看这收入,给老师发薪酬绰绰有余,而且还可以补贴一些偏远的学塾,继续推行义务教育,将原本的三年,延续到五年,甚至是七年,九年...”


    诸葛云恍然。


    羊毛出在羊身上!


    老师的薪酬,当然是学生来付,轮不到朝廷出钱。


    而且,教育虽然支出大,收入同样惊人。


    大夏儒门为什么富可敌国?


    就是因为千百年来,儒门垄断了教育,垄断了各大书院,这才赚的盆满钵满,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