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朱元璋老脸一红

作品:《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朱元璋和朱标不知道的是。


    怀里的朱雄英在听到这番话之后。


    也是越来越觉得大明如今的国策有问题。


    之前总是觉得史书上江南士绅和商人能够对抗朝廷。


    但是始终想不明白,他们有什么资格对抗朝廷。


    现在看来,一切都说的通了。


    钱虽然不能通神,但是却能买通那些俸禄极低的官员。


    如此一来,商人跟官员就绑定成为一体。


    朝廷当然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了!


    【这些商人享受着这么低的赋税。】


    【却不思报国。】


    【整天想的都是些蝇营狗苟之事。】


    【想着如何能够连一份钱的税都不用交。】


    【这样的商人要来有何用!】


    【不多收他们一点税。】


    【大明如何能变得有钱!】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朱雄英的心声。


    心中都是一阵激动。


    叫刘伯温来的目的不就是想从朱雄英的嘴里套出点话。


    现在看来。


    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果然,朱雄英的心声继续在两人的心底响起:


    【大明现在的朝局早就已经稳定。】


    【完全可以双管齐下。】


    【一方面成立一个税务院。】


    【挑选一些可靠的人手。】


    【让天下的商人都到税务院登记。】


    【然后才能够继续行商。】


    【否则的话便不许他们再经商。】


    【如今随着大明的经济逐渐复苏。】


    【商人们的利益也是肉眼可见的提高。】


    【我可不相信这些逐利的商人能忍住放弃这么大的利润。】


    【而从此停止行商。】


    【另一方面,也让各地的官员从一旁协助。】


    【当然了,皇帝不差饿兵。】


    【收上来的商业税,拿出一部分奖励给他们。】


    【哪怕只是一成,让当地的官员平分。】


    【算下来也是不少的钱。】


    【这样一来,当官的只需要好好的从中协助朝廷监管这些商人。】


    【就能够分到不少的钱。】


    【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贪污。】


    【朝廷的钱也会因此增加。】


    【这不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哪里还需要把这些官员当成庄稼来养。】


    【缺钱了就 收割一茬,缺钱了就收割一茬。】


    【到最后割的人心尽失,一个为大明考虑的忠臣良将都没有。】


    朱元璋听得老脸不由得一阵发红。


    自己确实是打着这样的主意。


    一方面是自己当初家破人亡,被逼走上造反的道路。


    就是因为那些贪官污吏对百姓极尽盘剥。


    搞得百姓民不聊生。


    大明自然要避开这个弊端。


    另一方面,朱元璋也觉得无非就是一些官员。


    杀了就杀了,反正想当官的人多的是。


    只要朝廷开科取士,多的是人想当官。


    却忽略了这些官员是不是对大明忠心的问题。


    好在怀里的好孙儿把这个问题给点出来了。


    要不然自己恐怕还在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沾沾自喜。


    而忽略了这种做法给大明埋下的祸根。


    只是雄英提出来的这个方法似乎也有不小的漏洞。


    朱元璋作为一个从最底层爬上来的皇帝。


    早就已经洞悉人性。


    心里很清楚,一旦让这些官员们参与到商税这件事情当中。


    并且还承诺给他们分出来一些利益当做奖励的话。


    这些官员难免会动歪心思。


    随便动动手脚,就能够得到不少的钱。


    而且这份钱还是正大光明的钱,谁来了都挑不出来毛病的 。


    朝廷如今是有不少锦衣卫。


    但是这点锦衣卫对于整个大明来说。


    那就是杯水车薪的存在。


    时间长了,别好心办坏事,再真的把这些商人逼得没有活路。


    大明的经济岂不是完了?


    就在朱元璋对此感到担忧的时候。


    朱雄英的心声再次传来。


    【不过,这似乎也不是一个万全之策。】


    【万一这些官员为了多收商业税乱来的话。】


    【到时候这个做法不仅不会给大明带来任何好处。】


    【反而会把大明带向灭亡。】


    【既然如此的话,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


    【再在税务院之外,成立一个监察院,监察百官。】


    【并且他们本身不能从商税中获得任何的好处。】


    【只吃朝廷的俸禄。】


    【如此一来,这些监察院的官员就跟别的官员天然的站在对立面。】


    【毕竟人不患寡患不均啊!】


    【监察院成立之后,任何人都可以去监察院伸冤。】


    【一旦查实有官员乱来。】


    【那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这样一来,这些官员为了自己能够长久稳定的捞钱。】


    【自然也就不敢乱来了!】


    朱元璋的眼睛越听越亮。


    没想到自己的小孙子还是一个婴儿的情况下。


    就能够把人心把握的如此精准。


    甚至要比自己还要厉害!


    人与人之间最稳固的纽带就是利益。


    而监察院的设立,就像是一把剪子。


    把利益这条最稳固的纽带给剪断。


    两方人天然的 就站在了对立面。


    毕竟看别人 吃肉可比自己挨打还要难受。


    一旦让这些监察院的官员们抓住机会。


    肯定是会不死不休的。


    不过朱元璋对此倒是毫不担心。


    甚至还巴不得天下的官员都这样互相提防才好。


    只有这样,皇权才能够一家独大。


    朱元璋身边站着的朱标 则是听得一脸震惊。


    这样的计策朱标知道自己是根本不可能想到的。


    甚至就连父皇都不一定能够想得到。


    可朱雄英才多大。


    就能够想到这样妙的计策。


    实在是令人感到吃惊。


    就在朱元璋和朱标两人感到震惊的时候。


    朱元璋怀里的朱雄英已经睡着了。


    毕竟只是一个未满月的孩子。


    一下子想这么多,困意很快就上来了。


    然而刘伯温却不知道这短短的时间里。


    朱元璋,朱标和朱雄英三个人之间居然动了这么多的心思。


    眼看着皇帝和太子都站在那里一句话不说。


    刘伯温的心中很是忐忑。


    良久之后,感觉有点绷不住的刘伯温主动开口说道:


    “陛下,臣”


    却不料朱元璋也在同时开口对着刘伯温说道:


    “伯温,咱对于这个商税的细则,倒是有些想法。”


    刘伯温听到朱元璋的话。


    反而是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不怕你开口,就怕你这么晾着自己,谁也捉摸不透。


    于是刘伯温赶紧说道:


    “请陛下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