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 章

作品:《闺中绣(重生)

    薄雪簇簇落在枝头, 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奔跑,纷纷伸出爪牙子却接雪沫,丫鬟在一旁跟着, 喘得上气不接下气。


    宴后, 许久未见的大太太陪着三太太和四太太聊天, 谈起在边关吃苦的丈夫忍不住抹了抹泪。


    三太太开导她道, “再熬几年, 逢天下大赦便可回京了。”


    四太太掐指算了算道,“陛下登基赦过一回,下一回怕是得等皇后娘娘诞下嫡子了。”


    大太太闻言心里燃了几分希望, “那得请菩萨保佑娘娘早日有孕了。”


    今年年初, 朝臣给皇帝选了五六名妃子,其中定了名望隆重的太傅府明家嫡女为后,明家是老牌勋贵,虽权势没落, 声望犹在, 这位新任的皇后娘娘便是明夫人的族房侄女,立后当日,还是明夫人入宫给她插的簪,因着这层缘故,皇后待谢云初也格外亲厚。


    只是皇后入宫数月了,至今不见喜讯传出, 朝臣颇为心急。


    再迟, 也不过一两年功夫, 等得起,大太太这样想。


    大奶奶苗氏与五奶奶周敏坐在另外一个围炉唠嗑,周敏见苗氏穿着不如过去华丽, 也不是新袄子,颇为担忧,“嫂嫂府中吃穿用度可还好?”


    这话问到苗氏心坎上,她苦笑道,“幸在当初没有抄家,家里还有些物件可以当,倒也能勉勉强强过个年。”


    周敏早就料到长房不好过,“我收拾了一些绫罗绸缎,嫂嫂若不嫌弃,待会我着人给嫂嫂拿回去,给孩子们做衣裳穿。”


    苗氏面露赧色,“这怎么好意思,你也艰难...”


    长公主出事后,大房,三房和四房手里不少田庄铺子都被收回,不仅大房日子过的紧巴巴,三房和四房也不如过去那般丰裕,只是三房和四房毕竟是王家人,平日吃穿用度都在公中,年底还分了红,再艰难也不是长房可比。


    周敏道,“我总比嫂嫂好些,都是一家人,嫂嫂若见外便当我没说这话。”


    苗氏再不矜持,忙握着她眼底渗出泪,“那就多谢了。”


    这时,身后传来一道温秀的嗓音,“这么下去也不是长久之法,嫂嫂还是来书院帮忙吧。”


    苗氏红着眼回眸,正见谢云初从里面暖阁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描金的手炉,走过来时便将手炉塞到苗氏手里,亲昵地挨着她坐下。


    苗氏越发不好意思,“连累你们挂念,我心中过意不去,我如今没什么可以给你们的...”


    “妯娌一场,快别说这样的话,您苦一些没什么,大哥苦一些更没什么,可别苦了孩子。”谢云初道,“还是来书院帮忙吧,您也有一份差事,日常用度就不缺了。”


    苗氏看着谢云初忐忑问,“只是,我能做什么?”


    谢云初笑道,“嫂子这就谦虚了,您过去可是打点家务的好手,如今书院规模越来越大,我正缺一位老道的管家,您来最合适了。”


    苗氏闻言松了一口气,“若是给你打下手,管管庶务,那我就当仁不让了。”


    有了一份差事,便可安身立命,苗氏心头阴霾散开,人也跟着敞亮了。


    谢云初正与苗氏说起书院的事,那头六少奶奶郑媛媛从暖阁出来,见她们妯娌凑在一处,生怕自个儿被孤立,连忙凑过去挨着周敏坐下,


    “嫂嫂们在说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呢。”


    郑媛媛嗓门大,这一嚷嚷,太太那边都看过来,四太太看着儿媳妇便头疼,朝三太太使眼色,三太太却朝她摇头,“不聋不哑,不做阿翁,你别管太多。”


    四太太叹了一气就没做声了。


    谢云初这厢跟郑媛媛解释书院的事,郑媛媛立即来了兴趣,“我在府上也无聊,不如也去给嫂嫂帮忙吧。”


    周敏却担心郑媛媛给谢云初添乱,忙道,“那可不行,六弟妹得留在府上帮我管家,你若是也去了,那我也撂担子。”


    郑媛媛心大,只当周敏真需要她帮衬,将她的话听进去了,连忙拉着周敏的手,“那嫂嫂说说,我给你帮什么忙?”


    周敏问,“你擅长什么?喜欢做什么?”


    郑媛媛想了想道,“我好一口吃的,不如帮着嫂嫂管厨房?”


    “那敢情好,往后厨房的事就拜托六弟妹操心。”


    郑媛媛热情地应下来,不一会,王书雅从暖阁门口往她招手,“六嫂嫂,快些过来陪我们打叶子牌。”


    郑媛媛最喜摸牌了,连忙跟苗氏等人道罪,跟了过去。


    暖阁内摆了两张牌桌,王怡宁,江梵,沈颐和萧幼然凑一桌,王书琴,王书雅,王书仪便拉着郑媛媛凑一桌,谢云初见她们都在玩,便起身进来照看茶水。


    王怡宁这一桌早就打上了,江梵坐久了便想让谢云初来替,萧幼然一面摸牌一面笑话她,


    “怎么,赢了钱就想跑?”


    江梵讪讪一笑,“哪里,我有了身子,不敢久坐。”


    这话一出,席上诸人都愣住了。


    萧幼然羡慕道,“你家老二也有七岁了吧,隔了这么多年你还能怀上?”


    萧幼然前面生了两个后,后来再也没怀上。


    江梵羞赧地看了一眼谢云初,低眉道,“也很不容易呢。”


    她丈夫那事上一直不好,后来还是谢云初悄悄给她寻了一名大夫,她好说歹说劝着郑俊去看病,大夫开了几副方子,吃了半年多的药,总算是有了起色。


    谢云初往她身边一坐,将她替下来,江梵挪在一旁坐着揉了揉酸胀的腰,“回头孩子出生,必须认你做干娘。”


    谢云初还没应呢,沈颐忙插话道,“别跟我抢,我小儿子早就定下要认初儿做干娘。”


    沈颐也是前不久才出的月子,最上头是个儿子,如今又生了个儿子。


    江梵不甘示弱道,“等你生了女儿再来认不迟。”又与谢云初道,“我这胎着范太医把脉,说是个女儿。”


    沈颐羡慕得说不出话来。


    王怡宁是沈颐下家,见她愣着不摸牌,推了她一把,“我今个儿手气好,这手牌等着胡,你别给我磨蹭。”


    沈颐看了王怡宁一眼,慢腾腾摸了一张牌问她道,“高家没催生吧?”


    王怡宁握着牌轻轻笑了笑,随后环视众人道,“抱歉,先前没有告诉你们,我也怀上了。”


    众人纷纷露出惊愕,旋即便是铺天盖地的恭喜声,


    “太好了,恭喜恭喜。”


    “那你可得小心。”


    王怡宁年纪比谢云初等人要大几岁,怀孩子十分不易。


    谢云初忙道,“不行,我这就去吩咐人给你垫厚厚的褥子,路上可不能颠簸了。”


    王怡宁拉住她,“行了,我马车里都备着呢,哪里还用得着你去忙活?”


    王怡宁如愿以偿胡了牌,丫鬟奉上瓜果点心,众人将牌丢开围炉说话。


    谢云初想起王怡宁大龄怀胎,担心她顾不上书院的事,便问她,“年后元宵便要开学了,小姑姑这身子当如何?是在家里养还是照旧去书院?”


    王怡宁偏过脸瞧她,理所当然道,“当然是去书院,大不了我在书院住着,可不能为了这个孩子荒废了书院的活计,我看了幼然登记的名录,开年又增加了三成学生呢。”


    “再说了,你当初怀着双胎还在书院忙活,我这单胎有什么好担心的。”


    谢云初和沈颐均是临产才回府歇着。


    谢云初欣赏她这股子韧劲,现在的王怡宁的确不需要一个孩子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待在书院比整日窝在高府要好,“那我便在书院收拾一个院子,让您长住。”


    萧幼然见沈颐面颊比过去少了些水色,问道,“你是怎么回事,云初生了俩气色水嫩嫩的,你怎么反而憔悴不少,莫非是家里嫂子寻你麻烦了?”


    沈颐失笑,“哪里?是我家那大的闹腾,前两日着了凉,害我两夜没睡好,至于我那嫂嫂,呵,自从书雅嫁进来后,大嫂也收敛了不少,府上和睦着呢。再者,我夫君如今是都督府的副都督,比大哥职位高到哪去了,靠着自己便得了侯爵,哪里还惦记着侯府那点家产,她也不敢作妖。”


    沈颐的大嫂是杨惜燕的姐姐,自然便想起了杨惜燕,“哦,对了,杨惜燕回老家开书院去了。”


    去年香山寺一役,杨惜燕立了功,皇帝赏了她一些田产,后来没多久杨惜燕便离开了京城。


    王怡宁出口问道,“她嫁人了吗?”


    谢云初担心她心中介怀,忙解释道,“她离京之前来见过我,寻我讨教开办书院的经验,我问过她,她说是回到弘农开个学堂,专教姑娘读书,若是遇到合适的就嫁,我看她是放下了。”


    王怡宁叹道,“她也挺不容易,能想开就好,只要是对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迟。”


    说到杨惜燕,便想到福园郡主,谢云初笑道,


    “别提她了,前不久相看了一男子,她一刀砍过去,对方没接住,直接被吓跑了。”


    大家哭笑不得。


    继位的昭德郡王感念端王妃母女凄苦,依旧保留了福园郡主之尊,以示恩宠。


    正在另一桌打牌的王书琴探过头接话道,“对了,明年开春,郡主定下要在军中举办卫所之间的马球比赛,陛下已经准了,届时咱们都去捧场。”


    “这是应当的。”


    玩了几把牌,时辰不早,众人陆陆续续出门。


    谢云初立在台阶上目送她们远去。


    雪越下越大,有人头罩大红羽纱缎面斗篷,由丈夫搀着上了马车,有人牵着半大的孩子一面数落一面磕磕碰碰往门口走,曾经闺房里天真无邪的姑娘,如今成了一家之主母,男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甚至眼角也渐渐有了皱纹。


    岁月催人老,再过几年,孩子也都大了。


    谢云初由夏安和春祺搀着回了房,路上便问,


    “冬宁回来了没?”


    自孔维入京,谢云初时不时带冬宁过去探望,冬宁心灵手巧,又静得下心,谢云初怀孕后,帮衬孔维的事便交给了冬宁,冬宁本就爱折腾机巧遁甲之术,一头扎进去便出不来。


    夏安笑吟吟回,“齐伟刚递了消息来,说是明日傍晚才能回。”


    谢云初思忖道,“再让齐伟去一趟,将孔维和沈婆婆一道接来过除夕。”


    夏安将手上的炉子交给春祺,转身往前院去递话。


    谢云初这厢上了春景堂的廊庑,便听得西次间传来珂姐儿大呼小叫的笑声,忙进屋净手净面去了次间,绕过屏风一瞧,四个孩子歪在一处嬉戏,


    珂姐儿顽皮,非要逗弄妹妹,将三个月的芙儿搁在软塌上,让她趴着,芙儿双手双脚往外蹬发出嗯嗯声,一张小脸憋得通红,珩哥儿则由乳娘抱着坐在一旁看姐姐折腾,眼眸笑成了一条缝,明明见他笑得欢,却是一点声响都没有,焉坏焉坏的。


    珝哥儿则独自坐在一旁习字,任凭身旁姐妹玩闹,他自岿然不动,模样性情,与王书淮像了个十成十。


    谢云初过去揉了揉珂姐儿的脑勺,嗔道,“你又折腾妹妹了?”


    珂姐儿素来力气大,捏了捏拳头道,“娘,我要从小锻炼妹妹,让她跟我一样强壮。”


    珝哥儿听见母亲的声音,连忙起身请安。


    谢云初摆摆手示意他继续习书,自个儿则把珩哥儿抱起,将他也扔去软塌,让他趴着学翻身。


    珩哥儿皱着眉嗯了几声很不情愿,满脸苦楚地望着谢云初。


    而另一边,珂姐儿不停鼓劲,芙儿已有翻身的架势。


    东次间内夹杂着哭声笑声。


    王书淮进来时,看到的就是鸡飞狗跳的画面。


    芙儿身子骨强壮些,折腾一盏茶功夫艰难翻过去了,珂姐儿搂着她亲。


    “娘,谢谢您给我生了个妹妹,我可羡慕杏姐姐跟晶姐姐了,她们姐妹感情可好哩,等妹妹再大一些,我也带她去书院玩。”


    珩哥儿懒,蹬了几下,干脆趴在那儿不动。


    王书淮被他这懒懒散散的模样给气笑了,抬手便要去拍他,珩哥儿抬起头见是父亲,嘴巴一瘪有要哭的迹象。


    王书淮对上那双水汪汪的眼,泪珠挂着要落不落,不知想起什么,抬在半空的手顿住了。


    谢云初坐在一旁看着纳罕,“怎么了?你也有心软的一日?过去对珂姐儿和珝哥儿可不这样。”


    王书淮轻轻一笑,谁叫珩哥儿太像谢云初,下不去手,他默默看着谢云初,谢云初慢慢懂了,耳根被他看得发红。


    夜里孩子们睡下后,王书淮便把谢云初抱在怀里,搁在被褥里暖着,孩子出生已三月,夫妻二人可以同房,这三月王书淮恰恰寻到了避孕的法子,红帐内燃起了久违的热情,王书淮看着娇态横生的妻子,不紧不慢地蚕食。


    一层被褥压下来,交错的呼吸缠缠绵绵密不透风,王书淮托着谢云初的后颈,贴得严实无缝,暌违许久的水乳交融,让二人心尖都在打颤。


    许久平复下来,王书淮替她将额尖的汗一层层擦拭去,“我今日收到了江南总督府的书信,信是江澄大人写的,却是你母亲的意思,她想邀请你明年去一趟江南。”


    谢云初愣了愣,没有立即回应。


    王书淮道,“前不久我与陛下商议,计划在松江设市舶司,我想带你去江南看看。如今书院步入正轨,又有那么多人看着,出不了事,林河与明阑给你管着漕运码头,你也不必忧心,这么多年了,我还没带你出去走走,心中一直引以为憾,若是你愿意,四月初咱们便南下,去松江,余杭,泉州走一走,如何?”


    谢云初从无数诗词里领略过江南的美,心中何尝不向往,


    “那就一言为定,正好书琴要编纂类书,我替她去一趟江南,帮着她搜集书册。”


    “只是,孩子怎么办?”


    王书淮干脆道,“带上,让他们见见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