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荀彧的计划

作品:《三国:炮灰刘封逆袭之路满地是菠萝

    我们把时光拉回到三个月前!


    那是荀攸的葬礼!


    这位为曹操南征北伐立下汗马功劳的功勋谋主,终于在长安寿终正寝,与世长辞,去世时已快六十岁。


    他没有如演义中那样和荀彧一起反对曹操称王,相反,他是曹操称王的坚定支持者。


    而这时,原本应该早于荀攸去世的荀彧竟然还活着。


    不仅活着,还活得很健康。


    他虽为荀攸长辈,却比荀攸的年纪小了好几岁。


    荀彧原本以为荀攸会如他一般,心念汉室,坚如铁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荀攸临死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


    劝曹操以汉帝之名下诏,封孙权为吴王,以此南联东吴,北结匈奴!以匈奴劫掠张掖,断刘封命脉,再使吴兵奇袭荆州,使刘备首尾不能相顾。


    曹魏大军,则可借此之机攻下上庸三郡,重新盘活长安局势。


    在他看来,或许一个江夏不足以满足孙权的胃口,但一个“吴王”却足足够了。


    此一计,可谓精妙至极。


    也让荀彧明白,荀氏家族或许早有大批人已经心属曹操了。


    也是,连自己都成了大汉的“叛徒”和曹贼的拥趸,其他族人又有多少会继续支持名存实亡的汉室呢?


    荀彧长叹了一口气,走入自己的书房,桌案上摆着一个果盒。


    他走过去,轻轻打开,里面装满了珍贵的点心干果,糕点咸干。


    这些干果,都是九州之地进贡而来,曹操自己会留一部分,剩下的给皇帝。


    只有最亲密的近臣,才会享受到他的馈赠。


    许褚被赠过一回,程昱被赠过一回,贾诩被赠过一回,钟繇被赠过一回,荀攸被赠过两回,曹仁两夏侯各被赠过两回。


    身为汉臣的荀彧,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曹操的礼盒。


    但他明白,这一切都是用什么换来的!


    而他做那一切,只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和的目。


    荀攸死后,曹操为其举行了盛达的葬礼,曹操为之流泪,甚至连皇帝也来了,给荀攸上了三炷香。


    但曹操仍然没有马上执行荀攸的计划,而是亲到荀彧府中,问荀彧此计是否可行。


    可见,现在的曹操有多么的信任和依赖荀彧。


    荀彧沉思许久,拱手道“魏王,此计绝妙,可行也!”


    曹操点点头,叹了口气“因公举荐,孤得戏志才,得郭奉孝,得荀公达……如今,刘备有卧龙凤雏相助,势力正盛,吾之志才奉孝公达三人却俱已去矣……”


    说着,曹操痛苦的长出了一口气,眼中似有泪光闪烁。


    “文若,你说,孤该如何……”


    荀彧心中却又想起,荀攸去世时,汉帝刘协在曹操的冷眼注视下,胆战心惊的拿着三炷香,极不情愿的去给一个陵树亭侯行礼。


    自己若死,相必曹操也会让皇帝给他行礼吧。


    何其尊贵?


    却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明白,想要汉室继续延续下去,就只有那一个办法了。


    荀彧犹豫良久,脑海中浮现出忠勇无畏,力战匈奴平定南胡,帮曹操迎回昭姬的刘封,又浮现出那个为了救刘封,不惜自污羽翼,视所谓的名节为粪土的庞统!


    此二人的格局,再看看自己!


    事到如今,他已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走下去了。


    于是,他终于说出了那句话“魏王,在下建议您……改元建国,受命进尊,荣登大宝!”


    “什么?”


    曹操一怔,坐直了身子“文若,怎么你也和孤开起了这种玩笑?”


    其实,在荀彧之前,已有多人劝进曹操改元称帝,但都被曹操否决了。


    他觉得还不到时候。


    可现在,没想到的是,荀彧竟然也这么说了。


    这令曹操着实有些诧异。


    荀彧走到曹操的面前,淡淡的笑了笑“魏王,臣没有开玩笑。”


    “这……”


    曹操神色微有局促,他干咳了两声,说了一句“现在……不早吗?”


    荀彧心中一痛!


    即便他早知道结果,但真听到从曹操的口中说出这样的话来,还是涌出无法言喻的痛苦。


    但表面上,荀彧却依旧如常。


    “魏王,你可知为何刘备刘封这些两年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吗?”


    曹操想了想“乃刘封之勇?”


    “这只是一个方面,乃其无后顾之忧也!”


    “嗯……”


    曹操点头,深以为然。


    “刘备与孙权结好,便无后顾之忧,安心下四郡,然后全力进益州,伐凉州。可魏王呢……”


    荀彧把问题抛给曹操,继续道“魏王土地虽广,州郡虽多,但需要派兵驻守的地方也多啊!这些年,我们不仅要防备江东的孙权,防荆州的刘备,还要防着凉州的马腾韩遂,防汉中的张鲁,防着东北的公孙氏,还要防着北方的乌桓匈奴鲜卑……但更重要,还要防着主公的大本营啊!”


    曹操心中一动,荀彧的话正说到他的心坎上,家大业大,外忧内患,往往按住葫芦起了瓢。


    正是他难以专心去完成一件事。


    比如,专心对付刘备之时,孙权必然在合淝“牵制”,而想举大军渡巢湖而下江东,刘备必然会西北给你搞点事情。


    刘备和孙权就像两条无所顾忌的狼,而他曹操,则像护着一窝幼崽的老虎。


    实际虽强,却不敢全力应对一个。


    另外,这还不算最令曹操担忧的。


    最令曹操担忧的,乃是自己的大本营许昌!


    当初迎汉帝入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曾经以为,小皇帝在他的手心里闹不出什么事来。


    可小皇帝闹不出什么事,其他人呢?


    那个汉帝最信任的董承,原本是董卓部将牛辅的手下,我老曹对他也不错,给他置办房产,给他开银饷,甚至给他置办妾室。


    照理说,应该对自己忠诚吧?


    这老登还是忠于那个皇帝,搞出个衣带诏事件!


    为此,他杀了很多人,把皇帝身旁都安置了自己的人。


    以为震慑住了!


    可渐渐的,那些自己安置的人,竟也成了大汉王朝的忠臣孝子!


    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皆为自己提拔,却都成了自己的死敌。


    若非王必与严匡及时出兵,恐怕这些人已经杀到邺城来了。


    未必,他杀了大量的汉臣!


    可杀了一波还会有下一波,以至于他每逢出征,总是提心吊胆,担心身后处事。


    所以,他太赞同荀彧的话了。


    他看着荀彧,深深的点了点头。


    “魏王,大汉影响深远,您若不彻底代之,仍会给人一线希望,使忠汉之人铤而走险,于魏王之后做蝇狗之事,使魏王不能全力御敌!倘大魏代汉,魏王之臣可得到晋升,忠汉之臣希望破灭,魏王便可以皇帝之名,封孙权为吴王,许之利好,袭下荆州。”


    曹操皱眉深思片刻“那皇帝,又当如何处置?”


    荀彧想了想“魏王进位,刘备必然也跟着进位,待刘备称帝之日,公便将皇帝安安稳稳的送至益州,且看两位汉帝如何相处……”


    话说到此,曹操一怔,皱起眉头细细思索起来。